会计职业道德案例分析.docx
《会计职业道德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职业道德案例分析.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会计职业道德案例分析会计职业道德案例分析 本文关键词:职业道德,案例分析,会计会计职业道德案例分析 本文简介:是什么引诱了我国会计造假的“现代化”引语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做好会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整个会计行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但是,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见不鲜,会计人员素养也在不断下降。有调查显示,目前会计犯罪呈现高学历、年轻化的趋势,这与会计学历教化中缺乏职业道德教化有直会计职业道德案例分析 本文内容:是什么引诱了我国会计造假的“现代化”引语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做好会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整个会计行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但是,近年
2、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见不鲜,会计人员素养也在不断下降。有调查显示,目前会计犯罪呈现高学历、年轻化的趋势,这与会计学历教化中缺乏职业道德教化有干脆关系,因此对会计专业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教化已成为当务之急。本人试着在网络、书籍等相关资料中网罗一些信息,试图去完备记忆,加深理解。在查找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理解和发觉,原来一个几年后将要走向会计岗位的人是要面对如何多的诱惑和挑战。近年来,上市公司资本操纵、信息批露违规、财务造假等行为屡见不鲜。本文试着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的成因,提出在当前的证券市场条件下如何治理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的若干建议。会计造假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将来不行避开的
3、还会出现,人们无需大惊小怪,惟有夯实法治建设基础,加大经济监督力度,完善经济监督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下面本文试着用两个案例从不同的方面来剖析会计造假的事实和发展趋势。一、案例介绍案例(一):王某,23岁,会计专业高校本科毕业后到某市一国债服务部工作,担当柜台出纳兼任金库保管员。2000年5月11日,王某偷偷从金库中取出19101年国库券30万元,4个月后,王某见无人知晓,胆子起先大了起来,又取出50万元,通过证券公司融资回购方法,拆借人民币89.91万元用来炒股,没想到赔了钱。王某在无力返还单位证券的状况下,爽性于2000年12月14、15日,将金库里剩余的14.03万元国库券和股市上
4、全部的73.7万元人民币全部取出后潜逃,用化名在市一处民房租住隐匿。至此,王某共贪污19101年国库券94.03万元,折合人民币118.51万元。案发后,当地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王某迫于各种压力,于2001年1月8日投案自首,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案例(二):19101年4月9日,中国证监会披露:经过原国务院证券委、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查实:琼民源1016年年度报告和补充公告所称1016年“实现利润5。7亿元,资本公积增加6。57亿元”的内容严峻失实,虚构利润5。4亿元,虚增资本公积6。57亿元;00年月5日,中国国家审计署公布消息说,中国国家审计署在对十六家具有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报表
5、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00年完成的审计业务质量检查中,发觉有十四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严峻失实的审计报告,造成财务会计信息虚假7。43亿元人民币,涉及4名注册会计师,有七家会计师事务所在十个项目的审计报告中,对已经查明的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虚假问题隐瞒未披露,共计3。亿元人民币,有十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在十八个项目的审计报告中,有共计39。3亿元人民币的问题没有查出来。骇人动目的造假,使人们对会计信息产生了怀疑,“除了假是真,其他都是假”的说法虽有些偏激,但国务院前总理在视察国家会计学院时题下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警训,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索。二、案例分析(一)会计犯罪呈现高学
6、历、年轻化的趋势从案例一中可以看出,犯罪嫌疑人王某年轻,有学历,刚毕业就被支配在比较重要的岗位上工作,但其非但不勤恳敬业,反而贪欲膨胀,胆大妄为。从学校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就犯罪,说明其在学校缺乏会计职业道德教化,没有丝毫法制观念和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内心深处没有构筑道德防线,或者说道德防线非常脆弱,不堪一击。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分析,违反了“爱岗敬业”、“诚恳守信”、“廉洁自律”等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此案例也说明白建立单位内部限制制度的重要性。(二)会计造假源于两权分别会计造假的缘由众说纷纭,大多以独特的视角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探究。假如透过表象来思索这一问题,人们不难发觉,“两权分别”才是会计造
7、假产生的根本缘由。(1)、“两权分别”是指资本全部权(表现为投资者拥有的投入资产权)和资本运作权(表现为管理者经营、运作投资者投入资产权)的分别。也就是说,全部者拥有的资产不是自己管理运作,而是托付他人完成管理运作任务。“两权分别”经验了一个历史的过程。在出现“企业”这个经济概念之前的两权分别,主要是国家或皇室的财产交托有关官吏管理和运用而形成的全部权与经管权的分别,以及私人财产交托有关人员管理和运用而形成的全部权与经营权的分别。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带来的经济发展,国家投资设立了国有企业,私人投资形成了私有企业。对国有企业而言,国家仅是一个抽象概念,不能干脆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只能实行托付专人经
8、营管理的方式。很明显,国有企业从一起先就是资本全部权与资本运作权相分别的。对私有企业来讲,其独资、合伙和公司的形式不同,两权分别的程度也不同。独资企业是自己出资自己经营管理,两权没有分别;合伙企业是多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管理或出资多者经营管理,此时的两权是若即若离;公司制企业是若干人出资,并以其出资额担当有限责任,采纳指派、托付或聘任专人管理、运作,资本全部权和资本运作权完全分别。尤其是股份制的上市公司,其出资入是社会公众,不能也不行能由社会公众管理、运作公司,必定只能依靠专人进行。更何况出资入由干脆投资企业转向间接投资股票,越来越远离企业,两权分别可以说是淋漓尽致。(2)、两权分别是经济发展
9、的产物,更是社会进步的必定。在两权分别的过程中,资本全部权与资本运作权应当是一个统一体,无论是资本的全部者还是资本的运作者,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即实现最大化的盈余。但是,在实现这个最大化盈余的过程中,必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对盈余的安排比例问题,资本全部者总是希望凭借对财产的最终拥有权共享全部盈余,而资本运作者却希望保留肯定比例盈余扩大生产经营,甚至还要考虑自身的回报(表现为薪水、福利等)。再比如,资本全部者对资本运作者的信用程度不同,总是会实行必要手段实施对资本运作者的监督,而资本运作者则会采纳反侦察手段躲避资本全部者的监督。如此等等,必定会出现资本全部者与资本运作者的冲突,冲突的最终结
10、果是:资本运作者虚列成本,虚计收入,虚报盈余,会计造假也就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三、深剖缘由(一)、会计造假的干脆缘由利益驱动被中国证监会查处和被沪深证交所公开指责、指责的101多家上市公司中,绝大部分是因为会计造假而为。应当说,两权分别只是会计造假的必要条件,换句话说,不存在两权分别也就不会出现会计造假,但两权分别是不是肯定会产生会计造假呢?回答是不肯定。造成企业如此会计造假的干脆缘由是利益的驱动。(1)、政治利益。细致地分析一下会计造假的公司不难看出,不管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它们大多是一些在全国或地方比较有些名气的大公司。大企业,甚至是地方的支柱产业,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业绩,企业的
11、领导人也都是一些头面人物,有着较深的政治背景。但是,市场在改变,竞争格局在改变,这些企业没有跟上改变了的形势,管理模式照旧,产品式样如故,从而使过去的优势渐渐消逝。为了保住从前殊荣,维护企业领导形象,甚至有个别企业领导为了捞取政治资本,不惜一切代价,账上添彩,表中生花,虚报产值,虚报收入,虚报利润。更有甚者,有些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为维护地方或部门形象,有意识地引导企业会计造假,行政干预银行贷款给企业,以解决企业虚报利润应上交税收的资金。(2)、经济利益。经济利益驱动会计造假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为了筹措资金。公司法对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有着严格的规定,比如上市前三年应连续盈利等。为此,有些并不具备上
12、市条件的公司为了能上市,大肆包装财务数据,甚至聘请一些会计“高手”来玩弄数字嬉戏,蒙混过关,以合法身份“获得”上市资格。有些上市公司上市后更加变本加厉,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伪造金融票据等,极力粉饰财务数据,以实现“最近三年内净资产平均收益率在0%以上,计算期内任何一年都必需高于6%”的配股资格线。有些上市公司竞争意识不强,经营不景气,面对“最近三年连续亏损”应暂停上市的政策,不是依靠强化管理、增加竞争实力解决危机,而是在单、证、账、表上做文章,以此来保住其上市的“牌位”。二是为了偷逃税款。据财政部公布的数字显示,9101年有八成以上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
13、,1019年有九成以上企业的会计要素失实,剔除客观失真因素,占有较大比重的是为了偷逃税款。有些公司尤其是私营企业为了达到偷税漏税目的,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瞒天过海,滥竽充数,移花接木,张冠李戴,从而达到“隐瞒销售收入、虚增销售成本、多提多摊费用、截留利润、偷逃税款”的目的。(二)、会计造假的间接缘由监督不力众所周知,审计是基于经济监督的须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理论上讲,审计监督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障经济活动的有序运行,打击经济领域的违法活动,保证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真实性有着其他经济监督无可比拟的作用。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应当说已经相当完善,但是与飞速发展的经济仍有很多不适应,这种
14、不适应将从某种意义上减弱审计应有的功能,使审计的监督处于疲于奔命、力不从心的状态。(1)、监督力气不足。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国家(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民间(社会)审计的力气远远不能满意经济发展的须要,尤其是近年来企业数量急剧增加,而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却基本保持不变,造成现有的审计力气无法应对快速增长的审计业务量。国家审计由于人员编制的限制等缘由,迫使其不得不把“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职责转向主要审计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和国家重点建设资金,因而国家审计对企业的监督渐渐起先弱化。民间审计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注册会计师已经成为审
15、计监督的主力军,但其担当的审计任务愈来愈重,可以说已不堪重负。(2)、监督力度不够。国家审计的重点已经位移,企业的审计监督只能依靠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来进行。但内部审计无论在隶属关系上还是在利益关系上,都始终未能解决其真正的独立性问题,因而这种审计监督无法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现象,不仅如此,有些内部审计机构反而对会计造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企业会计造假出谋划策,成了会计造假的帮凶。而民间审计也同样面临着一个独立性问题,最突出的是:资本经营管理者托付民间审计而不是股东大会托付民间审计,资本经营管理者托付或聘请注册会计师监督资本经营管理者,其监督的力度、监督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了。再加上地方政府或
16、主管部门对民间审计业务的不正值干预,强制注册会计师做出一些不符合实际的审计报告,大大减弱了审计报告的公证作用。(3)、市场竞争无序。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三个层次的职责是明确的,国家审计主要是国家宏观管理部门和国家重点建设资金,内部审计仅对企业或部门内部实行监督,民间审计职责特别广泛,业务量也特别之大,因而各种会计师事务所、会计中介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快速发展O民间审计的飞速发展产生了监督市场的竞争,“垄断”性的竞争演绎了竞争的“无序”性。主要表现在:审计托付人成了民间审计的“顾客”,为争得“回头客”,监督还敢当真?民间审计要对“顾客”供应优质“服务”,包括不公开审计托付人认为不能公开的“隐私”,否
17、则审计托付人就另谋他人来“服务”了。有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打造品牌,擅自降低收费标准不说,竟然承诺“保证托付人不出问题”,视法律法规为儿戏,不负责任地出具无保留看法的审计报告。“银广夏事务”、“红光事务”就是这种无序竞争的结果。监督不力,在客观上助长了会计造假行为的猖孤,致使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处于恶性循环的状态。(三)、近年来,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现象层出不穷、屡禁不止,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不仅严峻地挫伤了广阔投资者的信念,破坏了证券市场健康运营的秩序,更使会计执业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治理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的任务特别艰难,同时对上市公司、投资机构、中介机构、媒体等各方面的治理,干脆关
18、系到中国资本市场的将来。四、建议方案(一)优化股权结构在我国上市公司中“一股独大”和流通股过于分散的现象特别普遍,导致关键人(内部人或控股股东)大权独揽,集限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不变更公司一股独大的局面就不能从根本上约束虚假会计信息的问题。通过适当降低股权集中度,在一个公司内形成几个相对较大的股东,公司治理结构就可能比较健全,会计信息的生成、供应就不会轻易地受制于关键人。(二)建立中小股东权益爱护机制借鉴国外阅历,建立中小股东权益爱护机制,实行切实有效的措施主动激励中小股东参加股东大会,提中学小股东对公司治理的参加程度。(三)加强中介机构监管力度我国证券市场的众多会计案件中,琼民源、银
19、广夏、红光实业都或多或少与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有关,应加强对中介机构尤其是注册会计师的监管。刑法、公司法、注册会计师法等法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中,对企业会计信息造假、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失误等失信行为都有相应的惩罚条款。一方面要严格法律的执法工作,对失信者依法严厉制裁;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诚信责任,细化由法律制裁的失信行为及制裁力度,便于执法操作。(四)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主动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建议修订法律时对董事会及董事在会计信息披露事务中应担当的法律责任做出更为严格、详细的规定。主动推行独立董事制度,降低执行董事在董事会成员中的比例,强化董事会代表全部股东行使职权的功能,变更董事会由控股股东操纵
20、的状况,淡化董事会干脆参加经营管理的职能。(五)加强监事会的监督监事会具有监督企业财务、董事和经营者行为的职权,在维护全部者权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监事的提名、任命权受到关键人的限制,导致其不能独立地履行职责。目前应提高监事的素养及独立性,强化监事的监督职能,改革监事会的成员构成,允许主要债权人担当公司监事,健全对监事会成员的激励约束和淘汰机制。充分给予监事会实际的监督权。(六)建立股东损失赔偿制度一是凡因公司披露虚假会计信息而导致股东受到损失的,应由该公司及其董事会负赔偿责任;二是凡注册会计师有违反注册会计师法和独立审计准则等法规的行为,为公司出具虚假的审计看法,从而导致股东受到损失的,应
21、由该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负赔偿责任。对严峻违法违规给当事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失信行为的惩罚,应由目前的行政惩罚为主,逐步过渡到行政惩罚与经济惩罚并重,通过法律的强制性对失信行为起到有力的防范作用和震慑作用。(七)完善会计法规体系会计行为的肃穆性靠会计法规来保证。国家要依据新的经济状况刚好地调整会计制度,不断建立和完善以新的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为核心的配套法律法规体系,刚好调整和解决新旧法规之间的冲突和不协调之处,避开执法时出现漏洞。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制度,使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常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五、案例启示(一)、目前会计类专业学校在校期间的会计
22、职业道德教化状况不容乐观:一是在课程设置上没有把职业道德教化放在应有地位上,大多院校没有将职业道德教化作为单独一门课程纳入会计学科体系;二是重视专业技能培育,忽视给学生灌输职业道德观念、风险意识、保密意识和责随意识等,导致部分学生虽然具有较高的会计专业理论和技能,但会计法制和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相对缺乏。(二)、有鉴于此,既要充分相识会计专业教学中职业道德教化的特别重要性,仔细开展好学生在校期间的会计职业道德教化。学生在校学习阶段,是他们的会计职业情感、道德观念、是非善恶推断标准初步形成时期,开展好会计职业道德教化,可以促使会计队伍预备人员将会计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内在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质,把会计职业
23、道德规范变成将来执业活动中遵循的信念和标准,从而对潜在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起基础性保障作用。(三)、习阶段缺乏职业道德教化有关。因此,加强会计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会计职业道德教化已刻不待时。会计造假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使其获得短暂的胜利,也可以使其永久身败名裂。人的趋利动机是无法从根本上消退的,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要靠这个动机的催化作用,它的存在本身是有主动向上的一面的,但趋利动机的实现并非建立在虚假泛滥的基础上。在巨大利益诱惑面前,强硬的监管体系总是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后发制人。这时,作为还在学习会计理论学问的我们,要从思想相识,道德水平和综合素养上强化道德自律意识,保持应有的职业良知,从根
24、本上消退虚假泛滥。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工程,但绝不是一个不行能完成的任务。这须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会计造假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通过加强教化、夯实法治建设基础、加大行政、刑事惩罚力度,完整的会计信息时代必将到来。兰州三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会计造假案例一案例介绍:兰州三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ST派神)是甘肃省兰州市的一家上市公司,公司注册及办公地址是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因披露虚假利润等违规行为,2022年4月14日接到中国证监会行政惩罚确定书:对公司处以30万元的罚款;对时任公司董事长张晨赐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的罚款;对时任公司财务总监金明喜给于警告并处以20万元的罚款等。主要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会计 职业道德 案例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