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宁市勤建学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广东省普宁市勤建学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普宁市勤建学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广东省普宁市勤建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学期 摸底考试 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作答.若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国内外学界在讨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时,首先就会想到古代的朝贡制度以及中国中心主义
2、,由此关注起中国儒家的天下观。不过,天下观只是儒家的世界秩序学说,在涉外实践中如何实现理想的世界秩序,儒家学者们还提出了一套涉外理念与之配合。 儒家的天下观旨在构建理想的“天下”秩序。要使“天下”有序,就要“协和万邦”。尚书尧典中记载,帝尧家族内部关系融洽后,又先后在各部落以及更远的外邦间次第推行德治与仁爱,使各部落以及外部邦国和平有序。儒家把“和”看作是处理中国与外国关系的思想准则。“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即“和”是天下通行的道理,是天下各安其所的交往方式。而“和”的本质是“仁”,“仁”不仅适用于人际关系,也适合于国家间的关系。左传将这种“仁”推及国家间的关系,认为“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3、 儒家崇尚和谐,强调“和为贵”。如何达到“和为贵”?其中的重要途径是“和而不同”。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在处理国家间的关系上,就是要允许、承认并尊重各国间的文化、信仰和制度的不同,求同存异,从而达到和谐共处。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尽管儒家主张“天下一家”,但后世儒者却多主张“王者不治夷狄”。他们旨在阐述,“中国”帝王不要去直接统治“夷狄”,应与“夷狄”各守其境,和平相处。所以,即使是明朝派遣郑和率领庞大水军巡游东南亚以及印度洋诸国时,他们也是秉持着“圣王”对于“夷狄之邦,则以不治治之”的坚定理念,来处理与这些国家间的政治关系。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还要处理好“王道”与
4、“霸道”之间的关系。所谓“王道”,就是用道德来感化四夷。孔子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而“霸道”,则是使用武力以制服四夷。儒家并不是完全排斥武力的使用,而主张“以力辅仁”。左传曾谈到军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兵之设久矣,所以威不轨而昭文德也。”于此可见,“兵”只是昭示“文德”的手段。 “厚往薄来”也是儒家治理天下的一条原则。孔子所总结的周朝治理天下的九条纲领中就有“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关于“厚往薄来”,据唐朝孔颖达解释:“厚往,谓诸侯还国,王者以其材贿厚重往报之。薄来,谓诸侯贡献使轻薄而来。”“君子”(统治者,有德者)应当以“义”作为自己最高
5、的行为准则。不过,孔子并不否定“利”。孔子所否定的是不义之利。在“义”与“利”的关系上,孔子将“义”臵于“利”之上,提倡“以义制利”。而孟子主张,“君子”应持“义”而忘“利”。后来的中国封建帝王,为了表现“天子有德”的风度,对于“四夷来朝”的行为也就一概施行“厚往薄来”的方针。譬如,十分节俭的明太祖就曾指示:“诸蛮夷酋长来朝,涉履山海,动经数万里,彼既慕义来归,则赍予之物宜厚,以示怀柔之意。” 儒家文明在今天仍然具有极强的普遍价值,如上所述的这些涉外理念,今天对于我们也有十分宝贵的理论价值。 (摘编自陈尚胜中国古代的涉外理念)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认为,“和”是构建理
6、想“天下”秩序的思想准则,是国家之间理想的交往方式,应以此实现“协和万邦”,使各国和平相处。 B研究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既要关注古代的朝贡制度、中国中心主义和儒家的天下观,还要考虑与之配合的涉外理念。 C外交上,儒家主张既要有“王道”,又要有 “霸道”,但是要“以力辅仁”,即以“王道”为主,以“霸道”为辅。 D儒家的义利观批判见利忘义,主张“以义制利”,表现在外交上就是“厚往薄来”,尽其所能来回报对方的深情厚谊。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左传认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重要的是要友善地与邻国相处,以达到“亲仁”的理想境界,这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法宝。 B儒家认为求同存异才能和谐共处
7、,故其所倡导的“和”是建立在承认并尊重各国间的文化、信仰和制度差异的基础上的。 C明朝郑和率领水军巡游诸国时,对“夷狄之邦”奉行“以不治治之”的理念,体现了与邻国相处“和为贵”的思想。 D明太祖十分节俭,但是在赏赐来朝使节时却非常大方,这是为了表现“天子有德”的风度,以显示对蛮夷之邦的怀柔之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协和万邦”“天下一家”“厚往薄来”等涉外理念,是建立理想世界秩序的重要保证,这对解决当今国际问题的困局有借鉴价值。 B后世儒者提出的“王者不治夷狄”的主张,虽然与儒家所持的天下观并不完全相同,但同样显示了“和而不同”的理念。 C一个国家要赢得别国的尊重
8、,除了施行仁爱、道义之外,还需要拥有显示国家威力的军队,因此“弱国无外交”是有道理的。 D儒家的重义轻利的思想,告诉我们不要计较眼前的利益,而要着眼于未来发展的大局,这样才有助于推进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崔隐甫,贝州武城人。解褐左玉钤卫兵曹参军,迁殿中侍御史内供奉。浮屠惠范倚太平公主胁人子女,隐甫劾状,反为所挤,贬邛州司马。玄宗时,梨园弟子胡雏善笛,有宠,尝负罪匿禁中。帝以他事召隐甫,指曰:“就卿丏此人。”对曰:“陛下轻臣而重乐工,请解官。”再拜出,帝遽谢,与胡雏,
9、隐甫杀之,有诏贳死,不及矣。居三岁,进拜御史大夫。初,台无狱,凡有囚则系大理。贞观时,李乾佑为大夫,始置狱,由是中丞、侍御史皆得系人。隐甫执故事,废掘诸狱。其后患囚往来或漏泄,复系之厨院。台中自监察御史而下,旧皆得颛事,无所承谘。隐甫始一切令归禀乃得行,有忤意辄劾正,多贬绌者,台吏侧目,威名赫然。帝尝诏校外官岁考。异时必委曲参审,竟春未定。隐甫一日会朝集使,询逮检实,其暮皆讫,议者服其敏,帝尝谓曰:“卿为大夫,天下以为称职。”张说当国,隐甫素恶之,乃与中丞宇文融等暴其过,说赐罢。然帝嫉朋党,免其官,使侍母。岁余,复为大夫。迁刑部尚书,兼河南尹。帝还京师,即拜东都留守,累封清河郡公,卒,赠益州大
10、都督,谥曰忠。始,帝欲相隐甫也,谓曰:“牛仙客可与语,卿常见否?”对曰:“未也。”帝曰:“可见之。”隐甫终不诣。他日又问,对如初。帝乃不用。子弟或问故答曰吾不以其人微易之也其材不逮中人可与之对耶隐甫所至絮介自守,明吏治,在职以强正称云。 (选自新唐书崔隐甫传,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弟或问故答曰吾不以其人微易之也其材不逮中人可与之对耶B子弟或问故答曰吾不以其人微易之也其材不逮中人可与之对耶C子弟或问故答曰吾不以其人微易之也其材不逮中人可与之对耶D子弟或问故答曰吾不以其人微易之也其材不逮中人可与之对耶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
11、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B“梨园”, 戏剧界雅称梨园,演员称梨园子弟。因唐代培养乐工之所设在当时长安禁苑附近的梨园而得名。C“刑部尚书”是六部中刑部的最高级长官,掌管全国监察和刑狱的大臣。D“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大臣死后,追授给大臣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隐甫执法严正,无所回避。惠范倚仗太平公主的权势逼迫他人,崔隐甫检举揭发他;针对胡雏一事,崔隐甫欲辞官抗命,最终将罪犯绳之于法。B崔隐甫能力突出,精通吏治。担任御史大夫时,整顿吏治,加强了专断独行的作风,使御史台威名显赫。C崔隐甫处事敏捷,
12、毫不拖沓。外官考核,以往整个春季都不能考核完毕,崔隐甫却仅用一天,被皇帝称赞。D崔隐甫志节高尚,刚直不阿。崔隐甫因鄙薄牛仙客的才能,没有遵循玄宗要其会见牛仙客的指示,因而错失拜相的机会。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以他事召隐甫,指曰:“就卿丏此人。”对曰:“陛下轻臣而重乐工,请解官。”(5分) (2)张说当国,隐甫素恶之,乃与中丞宇文融等暴其过,说赐罢。(5分)(二) 古诗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杭州春望白居易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注:白氏时
13、任杭州刺史。伍员:伍子胥。杭州城内吴山上有伍员庙。苏小:苏小小,南朝人,西湖冷桥畔旧有其墓。“柿蒂”:绫的花纹。8本诗所写景物反映了杭州的哪些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9“涛声夜入伍员庙”一句与诗歌整体协调和谐吗?请简述你的意见。(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表示时光流逝、新旧交替的两句诗是:“ , 。”(2)庄子在逍遥游中有“大年”与“小年”之说,其中对“小年”的界定为:“ , 。”(3)韩愈在师说中提出择师的标准,认为堪为人师者不在地位年龄,而在知识学养: , , , 。乙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4、)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戏迷刘建超 老街人爱听戏,老街人也懂戏。街角旮旯,花园广场,只要支起家什,拉起弦子,就会有人聚在一起开心不开心地都要唱上一段。老街人懂戏,一般的戏班子不敢来老街演出。你的名气不大没关系,只要卖力尽心,老街人也会叫好。你的名气再大,敷衍了事,老街人会把你懒散奸猾不尽力之处宣扬得人人皆知,任你满大街地敲锣打鼓油妆重彩地宣传,老街人就是不买账。据说,当年最红火的常香玉剧团和杨兰春剧团来老街演出,也是格外地小心和卖劲。 丽京门下有一个裁缝店,名字特别,“贵妃醉裁缝店”。而裁缝店的主家,却是个双腿不能行走、坐着轮椅的男子,大家都喊他程裁缝。程裁缝爱听戏
15、,才把铺子安在并不热闹的丽京门下。这里能看到老街的戏园子,能听到来的戏班子啊咦呀的喊练声,能看到桃林里人压腿、拧旋子、踢腿、练小翻。程裁缝剪裁做服饰,还修鞋擦鞋。活做得细致,价钱公道,生意也不错。程裁缝有个规矩,凡是戏服剧装到他这里来剪裁修整,免费。一些让程裁缝办过事的戏班子,会给程裁缝送上戏票,邀他去听戏。 程裁缝听戏听得认真。那日程裁缝听相思古镇的戏班子演古城会,散了戏,程裁缝却不走,要见见扮演马童的演员。戏班子有人诧异,这古城会演的是关公关二爷,戏迷追的都是演关二爷的名角,还没有见到有戏迷要见饰演个马童的翻扑武生的。演马童的武生叫孙成,长得剑眉高扬,举手投足,英气勃发。听说有戏迷等他,装
16、也没有卸净,一声俺马童来也,一个跟头从台上翻下,来到程裁缝面前,双拳一抱,敢问这位大人有何见教啊? 程裁缝笑了,说我看你给关老爷牵马那一串跟头翻得不得劲啊。 孙成吃了一惊,自己在这串跟头上是打了折扣。老街人不得了啊。 程裁缝又说,我知道不是你不用心,而是你的服装不得劲,你那裤子兜裆,不舒服。拿来,我给你给改一下就中了。 孙成更是吃惊,的确是新做的裤子不太合体。小戏班子,手头紧,服装布料也是将就,负责服装的是个姑娘,孙成也没好意思提出来。被程裁缝修改过的服装可身舒坦,孙成的跟头翻得又飘又稳,台下掌声一片。孙成携了重礼去拜访程裁缝,两人成为挚交。 老街的戏园子始建于明初,是一个雕梁画栋的木质二层楼
17、。在古戏楼的对面,还有个土石搭建的小楼,是专门用来唱对台戏的。动乱的年代,古戏楼被砸毁,那土戏台被当做大批判的站场给保留下来。后来,在古戏楼的遗址上重新建了新戏楼,虽然赏心悦目,却是少了古朴厚重,令人扼腕。老街戏迷之间经常是打擂唱个对台戏取乐,但是在戏园子里真的鸣锣打鼓唱对台戏的事情还没有发生过。 九十年代末,有一家剧团来老街唱戏。戏园子正被老街的戏班子占着演出花木兰。要说同行不撬行,没有了台口,你先到别处转悠,等人家演罢转场子了你再来。可是这家戏班子老板很是势张,根本不把老街的戏班子放在眼里,声称要唱对台戏。按老街的规矩,攻擂者只能在新戏楼的对面,那个土戏台子上唱,吸引的观众多,那新戏楼演戏
18、的戏班子就得让位走人。敢与当地的戏班子叫板打擂台,可见人家也是有功夫的。 后半晌,那家戏班子的一个红角儿,拿着一双厚底靴找到程裁缝修理。程裁缝认真地看看,细致地修补。那红角儿也是闲等无事,就哼起了一段戏。埋头走针的程裁缝,抬起头支愣着耳朵听了听,一笑说,您这位先生唱得不得劲,少了霸气。 那红角儿斜睨着眼,不屑地说,你老也懂戏啊。你倒是给我来段有霸气的听听。 程裁缝也不瓤劲,说,我只是个戏迷。来一段也中,你给个调。 那红角儿就嘀个隆咚给了个铡美案的快板。 但见方才还木讷低沉的程裁缝瞬间腰板挺直,双目圆睁,双手扎起架势,一脸正气,开口唱道: 驸马爷近前看端详,上写着秦香莲她三十二岁,状告当朝驸马郎
19、,欺君王,藐皇上,悔婚男儿招东床,杀妻灭子良心丧,逼死韩琪在庙堂。将状纸押至了爷的大堂上,咬定了牙关你为哪桩? 字正腔圆,声如鸟鸣,颇有裘派风范,引来围观的人一片叫好。那红角儿也是颇感震撼,接过程裁缝修好的厚底靴,给程裁缝鞠了一躬,说,老街戏迷了不得。 戏班子撤走了,那场对台戏也没有斗起来。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贵妃醉裁缝店”名字特别,反映了程裁缝将店开在并不热闹的丽京门下的原因。B小说着眼点是“戏”,所以作为戏迷的程裁缝,没出现名字;而在戏中饰演了哪怕是马童角色的孙成,也姓名俱全。C因为程裁缝修改过的服装可身舒坦,所以孙成的才艺才得以充分展现,赢得台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普宁市 学校 2017 届高三 下学 摸底 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