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经验交流材料范文.docx
《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经验交流材料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经验交流材料范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经验交流材料近年来,XX县坚持以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积极构建 三级联动、三创提升、三类培育、三治融合四个体系,加 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凝聚乡村振兴巨 大合力,逐步实现农村基层治理全新面貌。一、背景动因(一)组织体系不扎实,任务落实呈“疲软型。XX县 辖8镇3街道,基层治理工作杂而乱。三级联动 缺少主线串联,工作呈三字型。基层治理任务落实不具体, 工作有形无实,基层治理实际问题解决效率较低。村级治理能 力欠缺,基础较弱,达不到预期治理效果。治理工作迫切需要 从三字型向王字型转变,进一步提高城乡基层治理水 平。(二)考评体系不健全,管理方式呈盲乱型。在城乡 治
2、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进程中,考评工作逐渐淡化,渐 渐发展为重实质轻考评形式,缺少指导方向,导致工作出 现眉毛胡子一把抓。基层治理中的考评标准和要求比较随 意、混乱、固化、零碎,无法适应现在的城乡治理工作。在工 作载体、干部管理、保障机制上管理制度模糊,无法为现代化 城乡治理提供明确的方向。色议事厅”*处、“红色庭院议事会” *个,推广“小巷管 家”“小板凳拉呱日” “与你有约”等做法,把社区治理舞 台让给居民,及时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回应解决遇到的问 题。西苑社区创新搭建“我和书记拉拉呱通过“定期拉、 随时拉”解决居民诉求。每月主题党日组织党员与书记交流, 碰撞出解决问题的金点子。畅通“诉
3、”的渠道。将“街呼县 应、上下联动”机制向网格延伸,实行网格约请制度,针对 居民关心关注的焦点,邀请住建、行政执法、物业公司等职 能部门、社会单位到网格现场办公,群策群力推动问题调处。 兴旺花园小区针对一租户在车库内制售早餐产生噪音、油烟 污染问题,在反复劝说未果后,通过约请综合行政执法中队、 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现场讲解政策要求,当天就做通了租户 的思想工作,并进行了清理退租。三、推动信用进网格,共建共享聚民力。*县在“党建 引领、三联四进”中引入社会信用积分这一关键变量,通过 积分联奖惩,形成党组织牵线、网格串联、信用搭台、群众 受益的工作格局,激发全员共治活力。完善评价体系。分别 制定居民
4、和法人、非法人组织信用信息指标目录,并对社区 工作者、党员、居民实行分类考核,切实将信用机制融入到 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志愿服务等社区工作方方 面面,充分激发广大居民和驻区单位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去年3月,*街道先后有*名志愿者参加社区疫情防控服 务,已全部由所服务的社区进行登记赋分。做实奖惩办法。 依托“信用*”平台,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实行“一人(企) 一登记”“一月一公示“,并设立法人单位信用积分“红灰 榜“,接受社会监督。根据居民人均信用积分,以社区为单 位对网格进行考核排名,每季度评选红旗网格、优秀网格员, 从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中列支专项资金进行奖励,激励引导 网格对标学
5、习、争先进位。丰富应用场景。围绕出行、就医、 旅游、购物、信贷等场景,不断拓展减免费用、享受优惠、 降低门槛、绿色通道等激励手段,搭建多渠道、多元化的“信 易+”应用体系,让守信者真正得实惠、享荣誉。居民信用 积分达到一定标准后,不仅可以兑换生活物品,还可以在旅 游购票、乘坐交通工具、缴纳水电气暖费用等方面享受折扣 优惠。目前,已拓展信用积分应用场景*个,参与兑换居民 *余人次,最高等级的诚信模范可获得价值近千元的政府 优惠补贴。去年9月,*社区开办第一期“信用大集”,涉 及健康义诊、政策咨询、爱心义剪、志愿者招募、信用积分 宣传与兑换等多个便民项目,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便利服务 的同时,也能享
6、受信用惠民政策。、推动服务进网格,汇集力量暖民心。实施“红色物业”暖心工程。抓实物业企业“两个覆盖”,在*家物业企 业成立党支部,建立物业服务“三评两公示”考核机制,促 进物业服务提升。针对村改社区治理难题,实施“5+2红色 物业”服务体系,统筹“红色物业”管理办公室、网格服务 站、楼院管家、红色楼长(单元长)、居民志愿者(队)五 级主体力量,设立“社区物业管理委员会、社区信用议事会” 两大监督机构,推动村改社区治理实现攻坚破题。搭建“红 色驿站”服务矩阵。构建1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多个“红 色驿站”的“1+N”网格(小区)服务矩阵,逐步完善党员 教育、民意搜集、议事协商、帮办代办、居民活动等
7、功能, 打造“10分钟党群服务圈”。橡树玫瑰城社区依托“红色驿 站”,征集到环境整治、纠纷调解、隐患排查、帮扶救助等 方面*条“微心愿”,目前已全部落实到位,先后安装充电 桩*个,建成了高标准的网格之家和长者食堂助餐点,得 到居民点赞。拓展“红色力量”工作覆盖。推动小微两新组 织党建“三圈”融入(融入党建覆盖圈、党群服务圈、城乡 治理圈),在门诊、家政、餐饮、快递、外卖等行业相对集 中的街区,探索成立党建微联盟,引导从业人员通过网格“随 手拍”等方式参与社区治理,逐步拓展城市基层治理覆盖面。 去年6月,为*名快递小哥、外卖配送员颁发第一批“兼职 网格员”聘书,累计开展文明劝导、隐患排查、疫情防
8、控、 志愿服务等活动*件次,协助解决问题*余个。同时,推 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建成“小哥加油站” “司机之家”等新就业群体服务站点*处,形成广覆盖、多 层次、实用化的服务阵地体系。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汇报材料* *省*市作为“支部建在连上,的首次实践地,积极推进“支部建在小区”,把组织覆 盖到小区、资源下沉到小区、服务延伸到小区,实现党的领导直达基层,凝聚多元共治合力, 激发居民自治活力,以建好小区“和美小家园”,打造城市“活力大家园”。一、激活党建引领“源动力”小区是城市肌体的“单元细胞”,*聚焦小区党建,锻强动力主轴,系统性重塑城市基 层党组织体系,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小区
9、治理的强大动力。支部建立在小区上。弘扬“支部建在连上”光荣传统,推行“找党员、优组织、选准人、 做实事”四步工作法,开展“进小区、进楼栋、进家庭”小区党建“三进”活动,将“支部 建在小区上”,组建小区(网格)党组织1067个、楼栋党小组4200个,建成小区党群服 务站870个,将党的基层组织有力有效嵌入基层治理。队伍集结在家门口。选好小区“领头雁”,从退休党员干部、退伍军人、网格员中择优 选配1067名小区党支部书记;开展“我的楼栋我做主”活动,推选1.1万名楼栋长;选派 1200名机关干部进驻小区担任“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选聘物业人员、管片民警担任小 区支部兼职委员,组建1600余支小区志愿
10、服务队,建强小区治理骨干队伍。工作延伸到邻里间。实行“一把手”抓党建促治理,建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城市基层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设立物业治理、执法力量下沉等5个专项组;聚焦小区治 理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业委会全覆盖组建、老旧小区治理攻坚行动;组建3117个“幸福*” 微信群,实行党员入群、书记驻群、干部巡群,及时收集群众诉求、倾听百姓声音;围绕群 众急难愁盼事项,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小区“五级议事会”机制,分级形成处理闭环, 实现事事有回应、事事有人管。二、融汇多元共治“聚合力”* *市坚持重心下移、干部下派、资源下沉,推动更多党员干部主动投身基层、服务群众, 引导多方力量参与小区
11、治理,形成多元共治合力。党员干部沉下去。深入开展“在职党员进小区”活动,5.8万名在职党员回小区报到、 在生活圈服务,10.8万名党员在小区“幸福*”微信群亮身份、亮承诺;开展常态化联系服 务群众工作,10.5万余名党员干部、居民代表与群众“结对子”。部门资源聚起来。整合阵地资源,将部门项目统筹融合进小区党群服务站,设立老年食 堂、亲子课堂、青年创客空间、户外劳动者港湾等一批特色服务项目;整合培训资源,打造 幸福邻里社区学院,在居民小区布局170个教学点,每年将3000余场免费的培训课程、文 体活动送到群众家门口;整合服务资源,开展政策宣讲、执法进小区、健康义诊等一批“服 务进小区”活动,打通
12、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两新力量融进来。健全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机制,推动社会组织进驻小区党群服务站, 引导外卖小哥、滴滴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到小区党群服务站报到服务。大力培育扶持社会组织, 孵化“大同社工”“小茨微檬”等一批本土明星公益组织。推动1233个社会组织承担小区 治理项目,以“微项目”助力基层“微治理”。推动社区小区物业党建联建,打造100个“红 色物业”示范项目,将物业企业打造成“红管家”。三、提升居民群众“自治力”* *市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引领居民回归自治本位、发扬“主人翁”精神,打造人人有责、 人人尽责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共商邻里事务。建立小区党组织牵头,业委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等
13、共同参与的“四 方议事会”,组织群众说事议事主事,围绕物业管理、矛盾纠纷调处等开展协商议事。去年 以来,共召开“四方议事会” 5千余场次,商议解决群众日常生活中关心关切问题L2万余 件。共倡邻里服务。发动党员、物业服务人员、楼栋长、居民代表等组建小区志愿服务队, 围绕敬老爱老、青少年成长、环境维护等开展志愿服务;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制度,实行“终 身积分、星级评定、礼遇褒奖”,21万居民活跃在邻里服务第一线。共办邻里活动。由小区支部牵头,小区居民主导,举办“幸福邻里节”等邻里活动,实 现“一月一主题、月月有活动”,吸引100余万居民走出家门,敞开心门,打造熟人社会, 共建活力家园。(三)发展体系不
14、牢固,培育结构呈松散型。推动社 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需要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 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目前一镇一业、一村一品 发展模式较缓慢,各村未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村集体经济发 展较差。在基层,教育、医疗、农业方面的人才比较欠缺,对 现有干部的培育力度较弱,普遍能力不足,无法支撑基层治理 工作的推进。(四)治理体系不完善,三治融合呈模糊型“。城乡基 层治理工作需建立在三治基层上,但三治工作往往混 为一治,并无明显区分。自治上,监督机制缺位,村规民 约未有效利用,群众自治习惯难养成。德治上,教育活动开展 少,形式单一,无法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法治上,重视 程度不高,法律服务意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层 治理 体系 建设 经验 交流 材料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