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科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中的科学.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中的科学古诗中的科学七步诗曹植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操在立太子事情上极其慎 重,为了避免废长立幼引起宫廷政 治斗争,最后还 是把王位传给了曹丕.曹丕在位期间,曹植受到了排挤和政治上的压制,最终无所 作为的生活经历以及思想,情绪的变 化,也反映到了他的文学作品中.但是,这首 控诉哥哥迫害自己的诗歌,究竟是否出于曹植之手,还难以确定,曹植的文集中并 没有收录这首诗.七步诗最早见于世说新 语.据载,曹丕做了皇帝后,想迫害曹植.于是 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做出一首与兄弟有关的诗,但诗中不能出现兄弟二字, 做不出来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七步诗.原诗是这样的:煮豆持 作羹,
2、漉 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几经流传,就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四 句诗.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豆杆在锅下燃 烧,豆子在锅中 哭泣.作者采用比兴手法,自比为豆,以箕豆相煎为比喻,一燃一泣,揭示了兄 弟之间的尖锐矛盾以及自己受到的残酷迫害.箕,一般的古诗鉴赏书上是指豆茎, 晒干以后用作柴禾.事实上,豆是种子,包在果实豆荚 张荣华中.种子在土壤中萌发,长出的植物体具有根,茎,叶三种植物器官.开花传粉 以后,结出果实豆荚,完 成一个生命周期.在第一个豆荚出现之时,植物体同时包括 了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植物器官.随着最后一个豆荚的成熟,植物体
3、也 逐渐变得枯黄,预示着收获的季节来临了.人们把豆苗连根拔起,采集豆荚,剥去果 皮以后,得到豆,作为食物.而植物体上的其他部分,则可以用来做柴禾.成熟早的 豆荚,就在植物体上开裂,将种子散落在土壤中,豆荚则留在植株,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古人 上.因此所谓的箕实际上指的是除去种子,花的整个植物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本来豆和箕是在同一根上生长起来的,为何 箕这么着急得要迫害豆呢?表面上作者是指责箕,实际上是一语双关,责问哥 哥,为何要 对一母同胞的兄弟逼迫得如此紧 急.郭沫若先生在1943年在论曹 植一文中,大胆推测这首诗非曹植所为.还做了一首反七步诗:煮豆燃,豆 熟箕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
4、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豆熟做席上珍 ,箕灰作田中肥,这样两全其美的事情,谈不上相煎.郭先生从科学角度,赋 予豆箕新的含义.这种勇于突破前 人思维定势,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 值得我们学习.诗中起兴所用的豆与箕,分别为豆科植物栽培大豆(Giycine,L. Merrill)的种子和除去种子,花的整个植物体.按照种皮颜色,可以分为黄 豆,青豆,黑豆和其他 各色豆.大豆的祖先是野生大豆(GlycinesojaSied. etZucc), 起源于我国.古书上曾称大豆为菽,如诗经中就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的 记载.19世纪后期传人欧美各国,20世纪30年代,大豆栽培已遍及世界各国.豆科植物的根非常
5、特殊,上面长满了米粒至黄豆大小,圆球形或长枣形,各种形状的小瘤状突起,统称根瘤.当种子萌发以后,土壤中与该种豆科植物相适应的根瘤 菌就会在幼苗的根系附近大量繁 殖,并且侵入到根内,形成根瘤.根 瘤在两周 内发育成熟,里面的根瘤 菌开始固氮,这种固氮称为生物固氮.根瘤菌将大气中游 离的氮还原成氨,供给豆科植物使用,而豆科 植物则光合作用制造的一部分有机 物供给根瘤菌.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在生物学上称为共生.在开花之前,根瘤菌的 固氮能力最强.据科学家分析,豆科植物从根瘤中获得的氮素,占其一生中所需氮 素的30%80%,而豆科植物的固氮 作用占整个生物固氮总量的55%.可见,一个根 瘤就是一座小氮肥 厂,而一株豆科植物的全部根瘤 就是一座庞大的氮肥厂.难怪 上海市浦东新区的陆家嘴地区,将兴建一个以“豆科植物为主题的无围墙,开放式的特色公园.山西师范大学生命学院 (041004)2007年4月上半月(小学版)3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