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师大附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福建省师大附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师大附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福建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三语文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谢亚丽审核人:林维武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
2、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要算礼记了。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晋室
3、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
4、”“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然风采的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等,开始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这明显地反映在中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出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竹记里则更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刚”“柔”“忠”“义”“谦”“贤”“德
5、”等等品格赋予竹子;此外,“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从此,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通过种竹养竹、咏竹画竹等等追求风流雅致的行径,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摘编自汉字趣编之十二) 1下列有关“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竹子后来被视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它的某些独特之处与这些君子贤人的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有契合之处。 B礼记祀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文字记载。 C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
6、物专谱,也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竹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诞生的竹谱专著。 D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B王徽之、袁粲等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是因为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 C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特点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是中唐以后的事。 D白居易的
7、养竹记总结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的植竹记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品格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到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寓情于竹、引竹自况来看,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 B“竹林七贤”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莫大影响,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与之有关。 C竹子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由外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D将“刚柔忠义”等品格赋予竹子,将“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赋予了慈竹和筇竹
8、,表明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就确立了牢固的地位。二、 现代文阅读(二) (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红孩儿陈国凡 兵荒马乱之时,山高林密之地,县市交界之处,常有盗匪出没。婺州的尖峰山就是这样一去处。不知打何时起,有盗匪啸聚尖峰山,打家劫舍。官府动了不少心思进行围剿,却终究奈何不得,盗匪便势力日壮,气焰愈狂。 匪首人称红孩儿。因他极喜西游记里的红孩儿,人小鬼大,武艺高强,便以其名自称。有关他因何沦入匪道的,倒有一说。 红孩儿的父亲本是婺城一张姓大员外,因老来得子,极宠红孩儿,视为宝贝疙瘩,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中怕掉了,对其百依百顺。一大家子人终日围着红孩儿转,欢笑不断
9、,却不料大祸临头。 红孩儿突然失踪,家人正哭爹喊娘四处寻找,却收到了尖峰山匪首陈麻子的绑票,限张员外三日之内凑齐三千两白银,否则撕票。真是祸从天降,张员外急火攻心,身体本有大恙,竟一命呜呼了。张家群龙无首,各路冤家、债主趁机上门惹事、讨债。原来张家空有架子,平素结怨甚多,外债甚大。张家顿时乱作一团,只好以家财抵债,却再无赎回红孩儿的余钱。 真是背到家了,奶奶的!陈麻子气急败坏,本想杀了红孩儿泄愤,却见襁褓中的红孩子肥嘟嘟的,极爱笑,很可爱,加之没有子嗣,陈麻子动了恻隐之心,想把红孩儿当亲身骨肉,好生抚养。不想红孩儿日夜啼哭,陈麻子只好把红孩儿的母亲接到山寨。当然,事先约法三章,断不能告知红孩儿
10、身世,否则,母子性命不保。自此,红孩儿在尖峰山茁壮成长,且练就一身武艺。 春去秋来,陈麻子病逝。临死前立下遗嘱,要军师全力辅佐红孩儿。 红孩子遂成了匪首,时年16岁。 红孩儿虽年幼,却聪明过人,悟性极高,山寨很快走上正轨,漂亮地干了几票后,红孩儿一下子树立了威信,连老军师也对其服服帖帖,恭恭敬敬。两年后,老军师过世,红孩儿愈发成熟,完全能独当一面了。 红孩儿干票有其特色。 其一,不打家劫舍,就专干绑票。绑票不寻老人,不要姑娘,专绑孩子。专绑孩子,也不是随便一见孩子就绑票,他会细细寻觅,专对那些自幼被过分溺爱的纨绔子弟下手。这些富贵、官宦之家不差钱,舍得下血本赎回。 其二,红孩儿干票从不害人性命
11、。被绑上山的一干人等,若遇到家变等缘由,不能被赎回,留或不留,悉听尊便。留,欢迎;不留,则即刻送其下山,还给予盘缠和生活开销。 其三,劫富济贫,对百姓秋毫无犯。红孩儿还说服家境特别困难的百姓子弟上山抚养,传授武艺、识文断字,一样不少。几年下来,贫穷子弟能文能武,还不用受山下官商的欺凌,故极少有想下山的。 百姓皆称善。富人、官府却恨之入骨,曾多次联合进剿,均大败而还。尖峰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防御工事环环相扣,戒备到位,处处设防。若非智取,实难攻陷。 母亲归天,红孩儿是个大孝子,决定接下来的几天,山寨要隆重举办后事。官商清楚,这是剿灭红孩儿的绝好时机。 果然,夜深的山寨疏于防范,被官兵攻破,红孩
12、儿不幸被生擒。 毕竟还是孩子啊,不够老练。婺州知府很是得意。 大堂问审,红孩儿不卑不亢,侃侃而谈。 “我只是将世上的不义之财,还之于民。我何时杀人越货,危害一方?我何罪之有?” 官老爷们被问得哑口无言,虚汗淋漓,只好暂停问审,将红孩儿收押牢房。 不日,皇帝大赦天下。婺城知府顺应民意,释放了红孩儿,但不许再回尖峰山。知府承诺不滥杀无辜,澄清吏治,改善民生,努力开拓婺州新局面。 那几年,婺州官不逼,民不反,太平无事。 故事还没完呢。 婺州知府将升迁,临行前再三嘱咐红孩儿:“今后若实在难以活命,就再上尖峰山吧。” “为何?”红孩儿大为不解。 知府没答,摇摇头叹口气,一拂袖,走了。 (选自2015年小
13、说月刊第10期,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开篇简要介绍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尖峰山的特殊位置,意在表明盗匪产生的必然性,为红孩儿的出现张本,暗示红孩儿得天时、地利、人和。B小说以概述为主,涵盖的事件多,又受制于篇幅的局限,于是情节运行加快,其中细节描写的缺失,影响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 C红孩儿沦入匪道,倒有点阴差阳错,早年被视为宝贝疙瘩,被陈麻子绑票后,因家里无钱赎回而留在山寨,又因陈麻子无子而得以当亲骨肉抚养。 D红孩儿被收监,只有死路一条,但突遇皇帝大赦,知府也顺应民意,红孩儿获得释放,这时小说情节发生逆转,出乎意料。 E发生
14、在红孩儿与知府之间的恩怨情仇令读者唏嘘不已,其中暗含了在当时大人物生杀予夺而小人物难以掌握自己命运的社会现实。 5小说在刻画红孩儿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4分) 6小说原稿的结尾是这样的“新官来了,会推倒一切,啥事都能发生啊。”知府痛心疾首道。原稿和修改稿的两个结尾,你更欣赏哪一个?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三、古代诗文阅读 (47分) (一)名篇名句默写 (6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 (2)醉翁亭记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 “,”。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
15、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二)文言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王涯,字广津,其先本太原人,魏广阳侯冏之裔。祖祚,武后时谏罢万象神宫知名;开元时,以大理司直驰传决狱,所至仁平。父晃,历左补阙、温州刺史。 涯博学,工属文。往见梁肃,肃异其才,荐于陆贽。擢进士,又举宏辞,再调蓝田尉。久之,以左拾遗为翰林学士,进起居舍人。元和初,会其甥皇甫湜以贤良方正对策异等,忤宰相,涯坐不避嫌,罢学士,再贬虢州司马,徙为袁州刺史。宪宗思之,以兵部员外郎召,知制诰,再为翰林学士,累迁工部侍郎,封清源县男。 涯文有雅思,永贞、元和间,训诰温丽,多所稿定。帝
16、以其孤进自树立,数访逮,以私居远,或召不时至,诏假光宅里官第,诸学士莫敢望。俄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坐循默不称职罢。再迁吏部侍郎。 穆宗立,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时吐蕃寇边,西北骚然,又略雅州,涯调兵拒之。上言:“蜀有两道直捣贼腹,一繇龙川清川以抵松州,一繇绵州威蕃栅抵栖鸡城,皆虏险要地。臣愿不爱金帛,使信臣持节与北虏约曰:能发兵深入者,杀某人,取某地,受某赏。开怀以示之,所以要约谆熟异它日者,则匈奴之锐可出,西戎之力衰矣。”帝不报。 涯质状颀省,长上短下,动举详华。性啬俭,不畜妓妾,恶卜祝及它方伎。别墅有佳木流泉,居常书史自怡,使客贺若夷鼓琴娱宾。文宗恶俗侈靡诏涯惩革涯条上其制凡衣服室
17、宇使略如古贵戚皆不便谤讪嚣然议遂格。然涯年过七十,嗜权固位,偷合李训等,不能絜去就,以至覆宗。是时,十一族赀货悉为兵掠,而涯居永宁里,乃杨凭故第,财贮钜万,取之弥日不尽。家书多与秘府侔,前世名书画,尝以厚货钩致,或私以官,凿垣纳之,重复秘固,若不可窥者。至是为人破垣剔取奁轴金玉,而弃其书画于道。籍田宅入于官。 昭宗天复初,大赦,明涯、训之冤,追复爵位,官其后裔。 (节选自新唐书王涯传)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宗恶俗侈靡/诏涯惩革/涯条上其制/凡衣服室宇/使略如古/贵戚皆不/便谤讪嚣然/议遂格/ B文宗恶俗侈靡/诏涯惩革/涯条上/其制凡衣服室宇/使略如古/
18、贵戚皆不便/谤讪嚣然/议遂格/ C文宗恶俗侈靡/诏涯惩革/涯条上/其制凡衣服室宇/使略如古/贵戚皆不/便谤讪嚣然/议遂格/ D文宗恶俗侈靡/诏涯惩革/涯条上其制/凡衣服室宇/使略如古/贵戚皆不便/谤讪嚣然/议遂格/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即传车,古代驿站专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所乘坐的车马。 B宏辞,即博学宏词,科举的名目,是考选进士及第者的科目,考中后授予官职。 C男,爵位名,中国古代设公、侯、伯、子、男五等爵,男是第五等即最高等。 D节,符节,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臣奉命出使时,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
19、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涯学识广博,注意名节。永贞、元和年间的诏令,多是他起草或修改的,文思清丽,风格雅正。因为他不结党,深得皇帝信任,众学士无人能比。 B王涯上疏,献制吐蕃之策。他担任东川节度使时,针对吐蕃对西北边境的严重威胁,曾建议朝廷以回纥牵制吐蕃,穆宗因为吝惜钱财,没有答复。 C王涯为相,循默不称职。他先后在宪宗、穆宗、文宗朝为官,宪宗在位时曾任宰相,因不发一言而被罢相。 D王涯雅好典籍、书画。他千方百计搜罗,家中书籍和内府相当,等到被诛,有人挖开墙壁,皆取其奁轴、金玉,弃书画于路上。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涯博学,工属文。往见梁肃
20、,肃异其才,荐于陆贽。译文:_ (2)数访逮,以私居远,或召不时至,诏假光宅里官第,诸学士莫敢望。译文:_ (三)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213题。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6分)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C“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D“尚余”
21、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E“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1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5分)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请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四)古代诗歌阅读 (11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5题。喜迁莺晋师胜淝上【1】李纲【2】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师大附中 2017 届高三 上学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