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县褚兰汉画像石墓_车马出行图_研究_李晓东.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安徽宿县褚兰汉画像石墓_车马出行图_研究_李晓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宿县褚兰汉画像石墓_车马出行图_研究_李晓东.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The Archaic to Now 稽古】 安徽宿县褚兰 褚兰汉画像石一号墓和二号墓位 于安徽宿县褚兰镇西南的墓山孜,距 汉文化重地徐州市 30 余公里, 1956 年 由安徽省博物馆进行保护发掘。两座 画像石墓均由祠堂、墓垣和墓室三部 分组成。墓室上面有高大的封土墩, 周围有墓垣,墓南侧设立祠堂,祠堂 坐北朝南。两座墓葬均遭早年盗掘, 未发现随葬器物 :位于墓山孜西南山 脚下的二号墓祠堂发现有纪年碑文, 碑文记载时间为建宁四年(公元 171 年),墓主为胡元壬,由此断定二号 墓年代属于东汉晚期 。一 号墓的 建筑 结构和风格与二号墓基本相同,说明 一号墓的年代与二号墓相差不远。 一号墓的祠
2、堂破坏严重,仅剩基 座和少量的画像石残块保留。二号墓 的祠堂除屋顶破坏外,墙壁和基座保 存较好。两座墓葬均是由硕大的青石 雕刻的画像石构筑而成 :一号墓发现 画像石 18 块,其中祠堂 2 块,墓室 16 块;二号墓发现画像石 14块,其中祠 堂6 块,墓室 8 块。两墓的画像石主题 汉画像石墓“车马出行图 李晓东 _文 研究 内容丰富,有神仙人物、祥禽瑞兽、 庖厨宴饮、乐舞百戏、车马出行等 等。画像密集繁复,装饰极为讲究, 雕琢精工细作。 褚兰汉 墓发现的大量画像石,吸 引了研究画像石学者的目光。有学者 从墓葬结构、画像石图像意义等整体 探讨画像石 1; 一些学者从画像石主题 内容如乐舞百戏
3、、车马出行等方面探 讨画像石的雕刻技法、表现形式、功 能意义 2。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 通过系统梳理褚兰画像石墓中的车马 出行图像,通过车马出行图基本特征 的考量,探讨这些图像在画像石图像 体系和在丧葬习俗中的功能意义 6 一、 车马出行图画像石出土情况 按照车马出行图画像石分布的建 筑主体位置不同,分为祠堂车马出行 图像和墓室车马出行图像,墓室又分 成前室和 后室两部分。 1.祠堂车马出行图画像石 一号墓祠堂因破坏严重,仅剩 基座和画像石残块,车马出行图残块 位于墙基,图像已辨识不清。其他画 像石残块从图像配置看,有西王母神 话图、庖厨宴饮图、青龙图、瑞羊图 等。二号墓祠堂除了屋顶消失,
4、墙壁 上部残断外 .其他结构均保存完好, 祠堂的墙壁内侧及石门旁均满刻图 像。在北壁画像石的正中镌刻一方凸 形的小墓碑,碑额和碑文均用隶书书 写,额题为“辟阳胡元壬墓”,碑 文残缺严重,为“建宁四年二月壬 子为冢墓石父以九月乙已母 以六月多子孙上人马皆食大 仓 律令禄慕高荣寿四敬要带 朱紫车金银在怀何取不得贵延 年德子孙常为”可知墓主人 胡元壬,祖籍辟阳(今河北冀县 ) , 墓室年代是东汉灵帝建宁四年 ( 171 年 ) 。祠堂的北壁、东壁、西壁墙基 均有发现车马出行图画像石。其中北 壁画像石长 139厘米,宽 24.5厘米,有 伍伯、骑马者、乘车者、御马者共 8 人,轩车、轺车共 3 辆,良
5、马 6 匹(见 2016.10 | 53 像石分布于前室的东、南、西、北四 壁墙基。其中东壁墙基画像石长 171 厘米、宽 28 厘 米,人物有伍伯、御马 者、乘车者共 8 人,轩车、轺车共 3 辆,良马 8 匹(见图 6);南壁墙基画 像石长 159厘米,宽 28厘米,人物有伍 伯、骑马者、御马者、乘车者共 8 人; 轺车 3 辆,良马 7 匹(见图 7);西壁墙 基画像石长 174厘米、宽 28厘米,御马 者、乘车者 8 人,轩车、轺车 4 辆,良 马6 匹(见图 8);北壁墙基画像石长 157厘米、宽 28 厘米,御马者、乘车者 8人,轩车、轺车 4 辆,良马 4 匹(见图 9)。四块车
6、马出行画像石构成了一幅 完整的车马出行队伍,其中队伍前面 有伍伯、骑马者作前导,后面紧跟 3 辆 图 2 二号墓石祠东壁基石车马出行图 图3 二号墓石祠西壁基石车马出行图 【稽古 】 I The Archaic to Now 图 1);东壁画像石长 105 厘米、宽 24 厘米,有乘车者、御马者共 6 人,轩 车、轺车共 3 辆,良马 5 匹(见图 2); 西壁画像石长 105 厘米、宽 24 厘米, 有乘车者、御马者 6 人,轺车 3 辆,良 马6 匹(见图 3)。从构图内容和形式 来看,三块车马出行图画像石构 成了 一组正式的车马出行队伍,人马车队 从右向左缓步行驶。整个车队人物 20 人
7、,马车 9 辆,良马 20 匹。祠堂内同出 的画像石主题有宴饮、乐舞百戏、庖 厨、迎宾等。 2.墓室车马出行图画像石 一号墓由两个甬道、前室、耳 室、两个后室构成。墓室早年被盗 掘,除了墓门被破坏,前室、后室部 分损坏外 .其他建筑结构基本完整。 画像石主要集中在前室,其中藻井、 四壁、横额、基石均满刻画像和图案 纹饰。该墓发现的车马出行图画像石 主要有两块,分别位于前室的南壁额 枋和北壁额枋。其中前者长 160 厘米、 宽47.5 厘米,出迎者 、前导者、乘车 者、御马者共计 8 人,轺车 3 辆,良马 5 匹(见图 4);后者长 164 厘米、宽 46.5 厘米,出迎者、前导者、乘车者、御
8、 马者也共计 8 人,轺车 3 辆,良马 5 匹 (见图 5)。前室图像配置还有伏羲、 女蜗神像、对饮图、观舞图等。 二号墓由前室、两侧室和后室 构成,墓室结构遭到破坏。前室墙壁 刻满画像。该墓发现的车马出行图画 I【鉴 .赏 】 I V l.94 The Archaic to Now |【稽古】 图 4 号墓墓室南壁额枋车马出行图 图 5 号墓墓室北壁额枋车马出行 图 6二号墓墓室东壁基石车马出行图 轺车,紧随其后的主车是驷马轩车, 双弩手护卫,主车之后跟随从车 9 辆和 1辆兵车。前室的图像配置主要有对谈 图、拜谒图、神禽瑞兽图等。 二、车马出行图像的基本特征 车马出行图像是汉代画像石墓
9、葬中的重要表现内容之一,它与乐舞 百戏图、庖厨宴饮图、亭台楼阁图、 神禽瑞兽图、耕织图、历史故事图等 共同构成了汉代画像石的艺术宝库。 车马出行图像作为祠堂、墓葬画像石 题材,最早出现于西汉后期,盛行于 东汉中晚期,延续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在风格上发生了变化。单从东汉时期 的车马出行图像来看,基本沿承了西 汉后期的风格特征,除了区域性差异 外,时代上的差异变化不甚大。褚兰 汉墓车马出行图画像石作为东汉晚期 安徽地区重要的画像石代表,与苏北 地区的此类画像石基本相似,风格特 征上归属于同一区域。 褚兰汉墓一号 墓、二号墓祠堂和 墓室内的车马出行图画像石特征基本 一致。在雕刻技法上采用了平地浅浮 雕
10、或剔地浅浮雕,即铲平图像轮廓之 外的空白石地,细部特征使用线刻手 法进行造型修饰,使图像呈现质感和 立体效果,这也是东汉时期両像石最 常用的雕刻技法之一 31。车马人物形 象采用了绘画技法中的白描手法,使 得画面中的人物、车辆、马匹神形兼 备,比如弩箭手,步履稳健,衣纹流 畅,格外潇洒(见图 6)。车、马、 人物的描绘体现出了一种动态的流畅 感,并将运动中的力量、速度、人物 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图像的配置方式上 ,一 号墓 和二号墓的车马出行图画像石有分格 2016.10 I 55 【稽古 】 I The Archaic to Now 和单格两种类型 :分格类型主要分两 格 .即在石面上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 宿县 褚兰汉 画像 车马 出行 研究 李晓东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