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试行).docx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试行).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试行)1总则1.1 编制目的1.2 编制依据1.3 适用范围L4事件分级1.5 工作原则2组织机构及职责1.6 县指挥部1.7 2县指挥部成员单位1.8 工作组2. 4县指挥部办公室2. 5应急处置技术支持机构3预警与报告3. 1监测预警3. 2信息报告4应急处置3.1 先期处置3.2 分级响应5后期工作5. 1后期处置(5)其他经研判认定涉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敏感信息。当可能引发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因素已经消除或者得 到有效控制,应适时终止和解除相关控制措施。3.L4风险预警3. .预警分级。对可以预警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按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紧急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危
2、害, 级、n级、in级和w级预警,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 蓝色表示,一级为最高级别。预警级别的具体划分标准按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制定 的标准执行。3.1. 4. 2.预警信息发布。县市场监管部门研判可能发生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时,应当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提出预警信 息发布建议,同时通报同级相关部门(单位)。地方人民政 府或其授权的相关部门(单位)要及时通过预警信息发布平 台和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渠道,向本行 政区域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上级市场监管部门应将监测到的 可能导致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及时通报下一级市 场监管部门。3.L4.3 ,预警行动(1)分析研判。市场监督管理局应
3、组织有关部门(单 位)、机构和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加强对苗头性、倾向性 食品安全信息和热点敏感食品安全舆情的收集、核查、汇总 和分析研判,及时组织开展跟踪监测工作,预估事件发展趋 势、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经分析评估与初步调查核实,符 合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分级响应标准的,按本预案处置。(2)防范措施。迅速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防止事件进 一步蔓延扩大。利用各种渠道增加宣传频次,加强食品安全 应急科普方面宣传,告知公众、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单位或 个人)停止食用、使用不安全食品。(3)应急准备。通知应急队伍和负有相关职责的人员 进入待命状态,调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所需物资、装备 和设备,做好应急保障工作
4、。(4)舆论引导。及时准确发布事态最新情况,组织专 家解读,并对存在的风险和危害加以解释、说明,加强相关 舆情跟踪监测,主动回应社会公众关切的问题,及时澄清谣 言。1.1. 1.4. 4.预警解除。发布预警的县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 相关部门(单位)应当根据事态发展和采取措施的效果等情 况,适时调整预警级别或者宣布解除预警。当研判可能引发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因素已经消除或得到有效控制时,应当 适时终止相关预警行动。1.2. 息报告1.3. 1事件信息(1)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单位与引发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含小作坊、小摊点、小餐饮经营 者和集体用餐组织者、提供者)报告的信息;(2)医
5、疗机构报告的信息;(3)各级人民政府、市场监管部门报告的信息;(4)食品安全相关技术机构监测和分析结果;(5)经核实的群众举报信息;(6)经核实的媒体披露与报道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信 息;(7)国家有关部委和其他省(区、市)、市、县通报 的重要信息。报告单位或个人(1)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 制机构、检验检测机构等;(2)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储存、 运输、销售、餐饮服务单位或个人以及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单 位;(3)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有关成员单位;(4)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发现)单位和其他有关 单位。报告单位或个人应当按照早发现、早报告的原则,依据 有关法律法规
6、和相关规定履行报告义务。3. 2.3报告内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终报。初报食 品安全突发事件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当 前状况、危害范围和程度(涉及人数、伤害人数和死亡人数)、 先期处置措施、现场相关情况(如:救援工作是否存在困难, 伤害人员是否有老人、儿童、涉外及涉港澳台人员等)、报 告单位、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信息。续报内容主要包括:事 件进展趋势、后续应对措施、调查情况等信息;根据事件应 对进展可进行多次续报,在处置过程中取得重大进展或可确 定关键性信息时,应随时报告。终报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概 况、调查处理过程、事件性质、事件责任认定、追溯或处置 结果、整改措施
7、和效果评价等。3.2. 4报告程序和时限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单位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单位应在 事发后立即向事发地市场监管、卫生健康部门报告;接报的 市场监管部门要尽快掌握情况,按照信息报送时限规定向本 级党委、政府和上级市场监管部门报告,并通报同级卫生健 康等有关部门。一般级别食品突发事件,县(市、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应在接报后2小时内书面报县委、县政府和市市场监督管理 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接报后2小时内向市委、市政府和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书面报告。较大级别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县(市、区)市场监督管 理局应在接报后1小时内书面报县委、县政府和市市场监督 管理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接报后1小时内向市委、
8、市政 府和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书面报告。特别重大及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县(市、区)市场 监督管理局应在接报后20分钟内电话报告、30分钟内书面 报县委、县政府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 接报20分钟内分别向市委、市政府和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电 话报告,30分钟内向市委、市政府和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书面 报告;后续进展情况应每天至少报告1次。4应急处置4. 1先期处置接到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报告后,事发地有关部门负责 人应当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开展先期处置,进行调查核实, 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态扩大蔓延。积极开展医疗救援。组织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疗救援, 积极救治因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导致人身伤害的人员。
9、保护现场并提取证据。各有关部门应依法采取必要的控 制措施,加强事发现场的治安管理,控制涉嫌犯罪人员;封 存可能导致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食品及其原料,并立即进行 检验检测;对确认属于被污染的食品及其原料,责令食品生 产经营者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召回或者停止 经营,防止危害蔓延扩大;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相关产品,并 责令进行清洗消毒;依法封存涉事相关场所以及用于食品生 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待有关调查工作结束后,责令彻底清 洗消毒,消除污染。调查过程中,发现涉嫌构成犯罪的,立 即移交公安机关。调查事件原因。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事件有关因素开展 流行病学调查,有关部门应予以协助,在对相关样本采集完
10、成后,及时组织对现场进行卫生处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 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后,应在2日内向同级市场监管、卫生健 康部门提交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事件评估。事发地市场监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应及时组 织开展事件评估,判定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级别,并确定应采 取的应急措施。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涉事产品可能导致的健 康损害及所涉及的范围,是否已造成健康损害后果及严重程 度;事件的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事件发展蔓延趋势等。有 关部门应按有关规定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提供相关信息和 资料。经初步评估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且需要启动应急响应 的,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应按规定向本级政府提出响 应建议。事件转办调整。市场监管部门会同
11、有关部门对事件开展 评估,经评估判断为其他安全事件的,应立即报经同级政府 同意后,将事件信息通告相关负责部门或单位,并移交有关 证据和封存的物品等。调整转办过程中,不得中断有关处置 工作。4. 2分级响应根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分级标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 急响应分为I级、II级、III级和W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响 应标准见附件2)。发生I级、II级、III级和IV级食品安全 突发事件,分别由国务院、省级、市级、县级人民政府启动 相应级别应急响应,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响应措施:采取必要措施减轻事件危害,控制事态蔓延。在先期处 置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事件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进一步 做好医学救援、现场处
12、置、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应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支撑机构应对引发食 品安全突发事件的相关物品及时进行应急检验检测,专家组 对检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提交科学的检验检测报告, 为制定事件调查和应急处置方案等提供技术支撑;检验后确 认没有安全问题的应当予以解封。事件调查。按照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及时开展事件调查工作。事件调查应准确查清事件性质和原 因,分析评估事件风险和发展趋势,认定事件责任,研究提 出应急防范措施和整改意见建议,并提交调查报告。对涉嫌 犯罪的,公安机关及时介入,开展相关违法犯罪行为侦破工 作。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通过政府授权发布、发新闻稿、 召开新闻发
13、布会、组织专家解读等方式,主动、及时、准确、 客观地向社会发布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信息,回应社 会关切,澄清不实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稳定。加强事件发生地区社会治安管理,严厉 打击借机传播谣言制造社会恐慌、哄抢物资、哄抬物价等违 法犯罪行为;加强救助患者的医疗机构、涉事生产经营单位、 应急物资存放点等重点地区治安管控;做好因食用有毒有害 食品造成损害引起的矛盾纠纷化解和法律服务工作,防止出 现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研判事件发展态势。适时组织相关专家和相关人员对食 品安全突发事件进行专家会商研判,预测事件发展趋势。必 要时向突发事件涉及和可能涉及的地方政府通报有关信息; 突发事
14、件可能涉及国(境)外的,应及时指导有关涉外部门 做好通报、协调等相关工作;对需要省和国家支持或其他省 (区、市)配合的事项,及时向省、国家部委和其他省(区、 市)寻求支持与配合。4. 2. 1 一般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置发生一般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启动应 急响应,并成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统一协调指 挥事件处置;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及市有关部门视情派出工作 组督促指导事发地开展事件调查、应急检验检测、产品召回、 应急协作等工作,并根据需要协调有关方面提供应急队伍、 物资、技术等支持。未达到一般级别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由事发地县级人 民政府按有关规定组织开展调查处置工作。4. 2
15、. 2较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置发生较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时,由市人民政府启动应急 响应,并成立市指挥部,统一协调指挥事件处置;市指挥部 根据市政府决策部署和事件应对工作需要,主要开展以下工 作:(1)组织指挥部成员单位、专家组进行会商,研究分 析事态,部署应急处置工作;(2)根据需要赴事发地,或派出前方工作组赴事发地, 协调开展应对处置工作;(3)研究决定县(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 提出的请求事项;(4)开展舆情监测,统一组织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5)组织开展事件调查,查明事件原因、危害程度、 风险隐患及管理责任,提出行政和法律责任追究意见。4. 2. 3特别重大、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
16、置在收到省级启动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后,按 照省指挥部的要求,在市指挥部的领导下,落实各项应急措 施,开展相应的应急处置工作。4. 2. 4响应级别调整及终止遵循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实 际情况和处置工作需要,适时组织专家和有关人员对事态进 行评估研判,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应急响应级别,避免应 急响应过度或不足,直至响应终止。1.响应级别调整及终止条件(1)级别提升。当事件进一步加重,影响或危害扩大 并有蔓延趋势,情况复杂难以控制时,应当及时提升响应级 别。当学校或托幼机构、全县性或区域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时,可相应提高响应级别,加大应急处置 力度,
17、确保迅速、有效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 定。(2)级别降低。事件危害或不良影响得到有效控制, 且经研判认为事件危害或不良影响已降低到原级别评估标 准以下,无进一步扩散趋势的,可降低应急响应级别。(3)响应终止。当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得到控制,并符 合以下要求,经分析评估认为可解除响应的,应当及时终止 响应: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伤病员全部得到救治,患者病情稳定 24小时以上,且无新的急性病症患者出现,食源性感染性疾 病在末例患者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病例出现;现场、受污染食品得到有效控制,食品与环境污染得到5.2 事件总结5.3 有关奖惩5.4 措施6.1人员与技术保障6. 2物资与经费保障6.3
18、 医疗保障6.4 社会动员保障7附则7. 1名词术语7. 2预案管理与更新7.3 预案演练7.4 预案实施1总则1.1编制目的健全完善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运行机制,有效防范和 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高效组织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 地降低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危害,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 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L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 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 有效清理并符合相关标准,次生、衍生事件隐患消除;事件造成的危害或不良影响已消除或得到了有效控制, 不需要继续按预案进行应急处置的。2.响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品安全 突发事件 应急 预案 试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