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内蒙古赤峰二中2014级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第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斯文”一词最早出自论语子罕“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认为,“斯文”并没有随文王的去世而断绝,而是得到了“天”的承认。显然,孔子赋予了“斯文”极高的内涵天道,而天道便蕴藏于礼乐制度之中。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说得更加透彻:“道之显者谓之文,盖礼乐制度之谓。”斯文即道,而礼乐制度是“道 ”的载体。一旦“礼崩乐坏”,道将不存,斯文不 在,国也将
2、不国了。可以想象,“斯文”在先秦时期的士子心中和君王谋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将其视为圣人先贤为人立世、明君霸主治国安邦的最高境界,也反映了一个时代与社会的道德标准与理想追求。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斯文”并没有夭折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中,反而随着六经的传世,一直延续成为儒家之经典。隋书经籍志写道:“夫经籍也者,学之者将殖焉,不学者将落焉其王者之所以树风声,流显号,美教化,移风俗,何莫由乎斯道。”典籍被视为文化遗产,“斯道”便是“斯文”。同时,斯文还更多地体现在“教化”之中,政以体化、教以效化、民以风化,古代王权正是借助“教化”正风俗、治国家,这些无不彰显斯文之意蕴。汉代以降,自大儒董仲舒推
3、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便成为中国文化的正统,斯文也随即成为饱学之士的精神追求和人生信念。武帝纪赞中记载道:“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六经自然成为儒家思想之精华,而斯文也自然成为精华之要义。从这个意义说,经典便是斯文,儒学便是斯文,教育便是斯文。所以修身需要斯文,齐家需要斯文,治国需要斯文,平天下更需要斯文。“斯文”之风气开始弥漫在中华大地。三国之争、南北两朝,多事之秋竟使得“斯文扫地”。直到唐宋,斯文才迎来了一次转机。在那以前,朱熹将现状描述为“孟轲氏没,圣学失传,天下之士,背本趋末。”在周敦颐、张载、程颢等大家的努力下,一批儒者致力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继往圣之绝学,为万
4、世开太平”,于是皆以“斯文”为己任,如程颐赞誉其兄程颢说:“(先生)得不传之学于遗经,以兴起斯文为己任使圣人之道焕然复明于世。”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依然以四书五经为基本读物。即便是进入民国时期,那些接受传统儒家教育的近代学者,依然带有“遗老遗少”的气息。在陈寅恪等人看来,中国文化传统可能正在无声无息地消逝,或被以欧美的方式“改写”,而当下严重的国难更凸显出维持“国性”的必要。(选自2016年3月31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斯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斯文”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孔子赋予其“天道”的内涵,它藏于历朝礼乐制度与典籍中,反映了一个时代与社会的道德标准与理想追求。B“斯文”作
5、为一个词,最早出于论语子罕;在孔子看来,“斯文”或延续或断绝,取决于“天”的意愿,它不会随任何人的去世而消失。C“斯文”作为一种文化,它藏于礼乐制度中,故礼乐兴,则“斯文”在;“斯文”又藏于文化典籍中,秦始皇时“焚书坑儒”,但“斯文”未绝。D“斯文”兴衰与国之兴衰有关联,古代王权对百姓的“教化”中体现出“斯文”的意蕴;古代士子、君王亦多以此为修身治国的最高境界。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代时,斯文就是儒家思想,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均以儒家思想为正统,斯文也便成为许多读书人的精神追求和人生信念。B三国南北朝时期,因世多变故,“礼崩乐坏”,中华大地“斯文扫地”,朱熹描
6、述为“孟轲氏没,圣学失传,天下之士,背本趋末”。C唐宋时,一批儒者致力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继往圣之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圣人之道焕然复明于世”,“斯文”复兴。D民国时期,一些曾接受传统儒家教育的学者,忧心于文化传统可能正在消逝或被改写,但因维系“斯文”传统而带有“遗老遗少”气息。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引用朱熹四书集注中的原话,旨在说明“斯文”、道与礼乐制度的关系,即斯文的内涵即为“道”,礼乐制度为“道”之载体。B中国历朝历代都讲究并尊崇礼乐制度,并用儒家思想来教化百姓,这些都说明“斯文”在古代君臣治国安邦、修身治家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C“斯文”随着时
7、代的变化而变化,从汉代至唐宋至明清,从六经到四书五经,或兴盛或沦落,均以儒家思想作为“斯文”之主要内容。D汉代“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六经成为儒家思想之精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文化正统,“斯文”因受国家的推动而开始兴盛。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李绘,字敬文。年六岁,便自愿入学,家人以偶年俗忌,约而弗许。伺其伯姊笔牍之间,而辄窃用。未几遂通急就章,内外异之,以为非常儿也。及长,仪貌端伟,神情朗隽。河间邢晏,即绘舅也,与绘清言,叹其高远。每称曰:“若披云雾,如对珠玉,宰相之寄,良在此甥。”素长笔札,尤能传受,缉缀词议,简举可观。天平初,
8、世宗用为丞相司马。每朝,文武总集,对策王庭,常令绘先发言端,为群僚之首。音辞辩正,风仪都雅,听者悚然。武定初,兼常侍,为聘梁使主。梁武帝曰:“黑獭若为形容?高相作何经略?”绘曰:“黑獭游魂关右,人神厌毒,连岁凶灾,百姓怀土。高相奇略不世,觇候敌衅,攻昧取亡,势必不远。”梁武帝曰:“如卿言极佳。”前后行人,皆通启求市,绘独守清尚,梁人重其廉洁。使还,拜平南将军、高阳郡内史。郡境旧有猛兽,民常患之。绘欲修槛,遂因斗俱死。咸以为化感所致,皆请申上。绘曰:“猛兽因斗而毙,自是偶然,贪此为功,人将窥我。”竟不听。高祖东巡郡国,在瀛州城西驻马久立,使郎中陈元康慰之曰:“孤在晋,知山东守唯卿一人用意。及入境
9、观风,信如所闻。但善始令终,将位至不次。”河间守崔谋恃其弟暹势,从绘乞麋角鸰羽。绘答书曰:“鸰有六翮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肤体疏懒手足迟钝不能逐飞追走远事佞人。”是时世宗使暹选司徒长史,暹荐绘,既而不果,咸谓由此书。天保初,为司徒右长史。绘质性方重,未尝希事权势,以此久而屈滞。卒赠南青州刺史,谥曰景。(出自北齐书卷二十九列传第二十一)【注】黑獭:即宇文泰,字黑獭,鲜卑族,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高相, 即高欢,字贺六浑,东魏权臣。齐王朝奠基人,史称齐神武帝。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鸰有六翮/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肤体/疏懒手足/迟钝
10、不能/逐飞追走/远事佞人B鸰有六翮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肤体/疏懒手足/迟钝不能/逐飞追走/远事佞人C鸰有六翮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肤体疏懒/手足迟钝/不能逐飞追走/远事佞人D鸰有六翮/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肤体疏懒/手足迟钝/不能逐飞追走/远事佞人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兄弟姊妹间的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伯姊即为大姐。B我国封建王朝有时使用年号纪年,如“武定”“天保”;“改元”指改变纪年的年号。C“经略”有筹划、谋划之意;我国古代有时也指官职名称,如文中“高相作何经略”。D古代朝廷有时对功臣的先
11、人或本人死后会追封某爵位官职或荣誉称号,称为“赠”。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绘不畏权势,为人持重。郡守崔暹依仗其弟崔谋的权势,向李绘讨要麋角鸰羽,李绘回信拒绝,致使在崔暹选拔司徒长史时,李绘未被举荐。B李绘恪守清尚,品德方正。当时前往梁的使者,都通书信要求做买卖,独李绘保持廉洁;猛兽争斗而死,李绘不让别人把它作为自己的功劳上报。C李绘擅长写作,尤善言词。每当文武官员群集,在朝廷面君对答,常让李绘首先发言;且其言辞华美雅正,风度仪容美好娴雅,听者肃然起敬。D李绘天赋异禀,异于常人。幼时自愿上学,却因是偶数年龄未能如愿;后自己偷着学习,不久通晓急就章,人们认为他是
12、个不同寻常的人。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高相奇略不世,觇候敌衅,攻昧取亡,势必不远。(5分)(2)绘质性方重,未尝希事权势,以此久而屈滞(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东溪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注释】梅尧臣(1002-1060)一生仕途坎坷、官居下僚。至和二年(1055年)作者晚年丁母忧居乡,守制即将结束准备出仕时写下此诗。8有人认为颔联为“当世名句”请从“景”与“情”的角度作简要赏析。(5分)9这首诗尾联的“不厌”之
13、“情”蕴含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柳宗元在小石潭记里写潭中的鱼,先是写鱼儿一动不动,接着以“ , ”两句写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似与游者相乐”。(2)离骚多用比兴的手法,其中“ , ”两句就是诗人以自己用荷装饰的衣着来比拟自己的美德。(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 ?”两句对秦国贪婪掠夺又肆意挥霍的行为提出了批评。乙 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距离安晓接到儿子从那座大城市打来的电话,张叔和张婶就没睡好过。儿媳生了个大胖孙子,这在农
14、家可是大事。说啥也得去看看我们那大胖孙子。张叔和张婶没事就唠叨这话题。儿子张晖真争气。大学毕业后,顺利在城市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听说那个城市很大,距离张叔和张婶有五百多公里。工作了一年多时间,儿子就报喜来了。说在那个城市找了个对象,叫楚雪,家里就她一个女儿,条件很不错。张叔就说,那我和你妈去看看,替你把把关。张晖就说爸妈你们别来了,这么远的路,回头我带她回老家一趟。张叔和张婶就一直等啊等,到底没等来。终于等来消息了。是儿子准备结婚的消息。张叔和张婶就告诉儿子准备去一趟。儿子说,爸妈你们别来了,回头我带她回老家一趟好了。还有,把咱家的旧房子拆了再盖一次,人家是城里的姑娘,回去也得有个干干净净的
15、地方不是?从此,张叔和张婶比以往起得更早,睡得更晚。张叔还一咬牙,卖了猪粜了粮食,就拆了旧房盖了新房,还更换了所有的家具。儿子电话来了,说结婚就不回去了,楚雪家把啥东西都准备好了,房子、车子也都买好了,不用咱家花钱。张叔不听,那咋行,咱必须得拿点钱。两天后儿子打来电话,楚雪家把在地下停车场买车位的事让给咱了,爸妈你们就寄五万元钱好了。后来,张叔和张婶才知道,他们花五万元购买的车位,实际上就是用白漆画的一个长方形框。儿子终于打来电话,说结婚日子定下了。楚雪家里人说,路太远,爸妈你们就别过来了。结过婚,我抽时间带楚雪回去一趟。张叔和张婶就在家里等。每天,老两口除了干农活儿,回到家就开始收拾房间,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蒙古 赤峰 2017 届高三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语文试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