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财务表格齐全).doc
《市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财务表格齐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财务表格齐全).doc(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总论一、项目概要1、项目名称:某市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项目。2、项目主管部门:四川省市农业局。3、项目建设单位:四川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4、项目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建设地点:一是标准种薯基地建设:原种扩繁基地300亩,建设地点茶垭乡邱家坪村、八台乡和尚岩村、堰塘乡虾叭口村;一级脱毒种扩繁基地5000亩建设地点茶垭乡、八台乡、堰塘乡、皮窝乡;标准化良种繁殖基地10000亩,建设地点茶垭乡、白沙镇、八台乡、石塘乡、堰塘乡、旧院镇、皮窝乡、庙坡乡。二是建立马铃薯种薯监督检测中心,建设地点:太平镇河西开发区;三是种薯贮藏库土建工程规划在市太平镇状元坝村、八台乡天池坝村。建设规模:
2、形成年产原种300吨、一级种薯9000吨、优质种薯19000吨的生产能力,以满足乃至全省对马铃薯优质种薯的需要。主要建设内容:建设马铃薯种薯质量监督检测中心500 m2及配套仪器设备;建设种薯储藏保鲜库3000m2;建设马铃薯原种扩繁基地300亩、一级脱毒种扩繁基地5000亩、标准化良种繁殖基地10000亩;新建排灌渠系1250m、蓄水池20口。5、项目投资规模及来源:估算项目总投资额1000万元,其中:基础设施40万元,基地建设250万元,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投资132万元,种子储藏库445万元,技术培训20万元,其他费用(专用肥料、除草剂、病虫害防治)133万元。申请中央投入900万
3、元,地方配套100万元(见附表1)。6、项目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限为一年,即2009年1月至12月。7、项目效益:项目实施后,将新增固定资产617万元,其中马铃薯储藏库新增固定资产445万元;项目建设所涉及乡镇村、社新增沟渠、蓄水池固定资产40万元 。储藏库能保证近15万亩的种子供应。项目区种子总产量2.955万吨,产值达4380万元,此项户平收入5724元,人平1908元,户平纯收入1074元,人平纯收入358元,经济效益十公可观。同时,可大大提高马铃薯主产区的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实现优质、高产、高效,有利于边远地区特别是旱作农业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并为农村经济培植新的增长点。龙
4、头企业对马铃薯进行深加工,生产出优质产品,逐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生态方面,发展马铃薯生产是山区旱作农业的首选项目,马铃薯生产需水量较小,仅为每亩50立方米,是小麦、油菜等作物灌水量的一半,节水量可达每亩50立方米以上,能有效地节约用水,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本项目是实现粮食恢复性增长,保持可持续发展,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优质农产品发展步伐,推进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二、综合评价和结论1、综合评价市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内容规划合理,基地工程工艺组装结构紧密,外型美观,结构坚实,布局线条流畅;设备配置经济适用,设备先进,功能性强,建设项目投入结构比例适当,符合国家
5、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管理措施科学,操作性强,影响力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因此,本项目建设十分必要,前期工作准备充分,建设时机成熟,建设周期短、方案合理,切实可行,建设给予立项支持。2、论证结论(1)本项目的产业方向和产品方向符合我国因地制宜发展优势农产品的现行政策,符合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求。实施本项目,将显著提高我省优质脱毒马铃薯的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在促进马铃薯产业化发展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原材料保证。(2)项目承担单位具备较好的土地、设施、设备、管理基础,其技术依托单位具备完善的技术规程,可以提供较好的技术保障,因此项目承担单位具备完成该项目的条件和能力
6、。(3)项目选址方案合理,技术工艺先进,产品方案符合农民生产需要的实际,技术评价可行。(4)资金投入与收益:本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省以上补助资金900万元、地县两级配套资金50万元(其中市级配套30万元、县级配套20万元),农民自筹资金50万元。项目建成投入运行后,建设单位将新增固定资产577万元;项目实施村社将新增固定资产40万元;项目实施后的产值和产量情况:300亩原种繁殖基地可生产原种300吨,按每公斤4元计算,实现产值120万元;5000亩一级脱毒种薯基地可生产种薯9375吨,按每公斤2元计算,实现产值1875万元;1万亩标准化基地可生产优质种薯19875吨,按每公斤1.2元计
7、算,实现产值2385万元。全市种植面积(两季)27.7万亩,按万亩产量计算我市总产量550538吨,总产值6600万元。通过建立马铃薯种子储藏库使马铃薯种子安全越冬、防止种子烂种,保证了种子质量。能保证2万吨的种子储藏。我市将成为川东北地区最大的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同时每年向重庆、广安、达州、南充等地提供种薯和菜薯20万余吨。项目实施后,项目区的农民直接经济效益明显,种子总产量2.955万吨,产值达4380万元,此项户平收入5724元,人平1908元,户平纯收入1074元,人平纯收入358元,经济效益十公可观。三、存在问题与建议1、职工操作技术和农民栽培管理本项目的所采用的技术工艺需要有较熟练
8、的操作技术和规范的操作规程,需要较高的职工素质和劳动技能,也需要科学的管理,否则就不可能取得预期效果。建议项目建成后,建议聘请管理专家和技术专家,切实抓好职工培训,并建立相应的制度,以确保项目正常运转对管理和技术的需求。我国马铃薯产区由于脱毒种薯高产栽培技术普及推广力度不够,加之生产投入不足,马铃薯单产水平一般较低,同时,由于栽培管理不当,产品的商品率普遍较低。现已推广应用的许多成熟高产栽培技术,如:种薯催芽、切刀消毒、起垄栽培等一些常规栽培技术,在一些地方生产中,也尚未得到有效普及应用。因此,应加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配套和推广普及,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2、资金问题本项目建设还存在资金
9、不足的问题,应采取国家资助和农民自筹相结合的方式筹集资金,尽快完成项目的建设,使项目区农民尽早受利。三、项目编制依据本项目编制的主要依据来源有: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的通知(国农办2004 190号);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实用读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3、中共中央20041号文件、20051号文件。4、田间工程按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试行标准和四川省改造中低产田技术意见设计。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必要性一、项目建设背景1、政策背景马铃薯是我国五大粮食作物之一(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在我国种植
10、面积约有6000万亩,是我国大部分冷凉地区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作物。四川省常年马铃薯种植面积为900万亩,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造成了马铃薯成我省主要的粮经兼用的作物之一。成了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因而,省委省政府特别重视我省马铃薯的发展,曾多次强调确保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切实增加农民收益。地处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川、陕、渝三省(市)结合部,气候冷凉,较为适宜马铃薯种植,是我市第一大粮食作物。随着省委省政府号召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和我国加入WTO后农业所面对的各种挑战,达州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抢抓机遇,顺应国内外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与马铃薯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的
11、趋势,立足实际,充分利用市适宜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的冷凉气候条件和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繁育脱毒种薯的技术优势,把马铃薯产业确立为全市农业的第一大主导产业,并提出了用3年左右时间建成川东北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的目标,并明确了“组会牵头,农民参与,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的方针和机制。市市委、市政府通过多种努力和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引进了四川省家乡薯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我市作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该公司注册奖金1140万元,公司采用英国瑞特(RIGHT)全自动油炸马铃薯片生产线,具有年产4000吨油炸马铃薯片的生产能力,年需加工用马铃薯原料25000吨。为市马铃薯脱毒种薯基地建设创造
12、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产业背景(1)生产现状:市马铃薯生产历史悠久,常年播种面积:春马铃薯22万亩以上,秋马铃薯5.5万亩以上,总产达55万吨(鲜薯),马铃薯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市粮食面积的第一位。根据达州市的统筹安排,我市主要抓我们的特色产业马铃薯,并多年来纳入对我市农业生产的目标考核指标。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龙头企业的掘起,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各级对农业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给我市马铃薯生产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如今已成为川东北地区马铃薯最大的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每年向重庆、广安、达州、南充等地提供种薯和菜薯20万余吨。(2)技术水平:我市自1998年开始引进脱毒马铃薯良种进行大量的
13、试验、示范、高产攻关和大面积推广,脱毒马铃薯逐步取代了过去使用多年、种性退化严重、产量极低的本地品种。目前我市主要推广品种有大西洋、费乌瑞它、早大白、克新一号、秦芋30号、坝薯10号、鄂薯3号、鄂薯5号、川育早、川育56等食用、加工不同用途的早、中、晚熟系列品种。在多年种植生产的实践中,我市已总结推广了以马铃薯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高产栽培技术,培育出了一大批高产典型及科技示范点(片),积累了丰富的科学栽培经验,形成了配套完善的栽培体系。1999年,农业局在八台乡天池坝村进行脱毒马铃薯高产攻关试验,经省、地有关专家实地测产验收,亩产达到3636.5公斤, 创四川省盆周山区马铃
14、薯最高单产纪录;2000年在太平镇鞠家坝村进行同样的高产攻关,亩产达到4230.3公斤,创四川全省马铃薯最高单产纪录;2008年,在全省粮油高产创建活动中,我市马铃薯高产攻关净作亩产最高达4931公斤,平均亩产4657.5公斤,再创全省马铃薯最高单产纪录,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受到省农业厅马铃薯专家的肯定和赞赏。(3)产品销售:目前,已成为川东北地区最大的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每年向广安、达州、南充、重庆等地提供种薯和菜薯40万吨左右,产品销路畅通,种薯不愁销路问题。加工型品种近2万吨基本上由本地龙头企业消耗。(4)龙头企业:市委、市政府通过多种努力和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引进了四川省家乡薯业有限责任
15、公司在我市作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该公司注册奖金1140万元,公司采用英国瑞特(RIGHT)全自动油炸马铃薯片生产线,具有年产4000吨油炸马铃薯片的生产能力,年需加工用马铃薯原料25000吨。公司已在成都华丰大型食品批发市场、西南食品城建立了自己的专销点,在成都发展直营零售店2000余家,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云南、贵州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发展了100多个经销商。公司在抓马铃薯产业发展上,重点是抓加工型品种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生产经营模式,农民只管生产,企业保证收购。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1、调整产业结构、适应市场需求的需要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市场
16、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不仅需要鲜食菜用类品种,而且也需要淀粉加工类品种及其它类品种,特别是在品质和安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项目即是立足于市马铃薯的资源优势,在加工专用型品种上动脑筋、做文章,形成专用型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指导体系,帮助推广该类品种和技术,对促进区域和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2、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小康建设的需要 脱毒种薯能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益和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据专家评估和生产实践,在马铃薯生产中,使用脱毒种薯的地块与不使用脱毒种薯的地块比较,旱地亩产量增加30%50%、水田增加一倍以上,大薯率增加30%,亩纯收入增加1倍以上,而且增收
17、潜力非常大。本项目建成后,可使人均可增收300400元,可以真正实现促进农民增加,加快小康建设。 3、实现农产品增值、加速产业化进程的需要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通过建立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进一步开发马铃薯系列产品,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对于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建设无疑具有非常广泛、深远的影响和意义。本项目的实施对促进马铃薯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增加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4、行业发展需要目前,我国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种薯质量差,绝大多数薯农栽培马铃薯仍采用原始的留种方式,种薯退化严重,脱毒种薯技术体系由于价格高、技术手段复杂,还不能有
18、效地应用于种薯生产上,病虫害检测手段缺乏,种薯市场混乱,生产和调运不规范;二是品种单一,搭配和布局不合理,长期以来将马铃薯作为粮食作物和救灾作物,几乎全部品种以高产、中晚熟、鲜食品种为主,各类优质专用型品种严重缺乏。尤其是脱毒种薯良种采用率低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产量、质量和深加工企业的发展。因此,实施该项目对推广脱毒马铃薯种薯,提高马铃薯生产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马铃薯脱毒种薯良种繁育,是一项利国利民、势在必行、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好项目,而且市就是一个气候、环境适宜、基础条件较好的实施地。因此,建设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非常及时、必要。第三章 建设条件一、项目县基本情况地处
19、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川、陕、渝三省(市)结合部,大巴山南麓腹心地带,东经10729-10831,北纬3139-3220之间,东接重庆市城口县,南接宣汉县,西抵平昌、通江两县,北与陕西的镇巴、紫阳县毗邻。市南距达州市146公里,北距陕西镇巴县城71公里,襄渝铁路、国道210线(包南路)及川东电网纵贯全市,是进出川的主要通道和重要门户,是川陕两省的交通要塞,素有“秦川锁钥”之称。1、自然资源状况(1)气候条件。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垂直地域性差异大。常年平均气温14.7,极端最高气温39.7,极端最低气温-9.4,年有效积温4534,年均降雨量1246毫
20、米,日照时数为1474.4小时,无霜期236.8天。(2)土壤条件。市现有耕地面积60.5万亩,其中田19.3万亩。土壤兼有深丘、低、中、高山多种地貌,西、南部多桌状方山、台地,东、北部多为深切割单斜山,地域差异明显。土壤按成土条件、成土过程、理化性质和生产能力分为6个土类、13个亚类、29个土属、64个土种、88个变种。其中水稻土占38.6%、紫色土占23.8%、潮土占0.4%、黄壤占25.3%、山地黄壤占1.4%、石炭岩土壤占10.5%。土壤pH值在6.5-7.5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1.683.73%,全N0.961.72%,碱解N92190ppm,全P 0.0980.124%,速效P 3
21、.45.7 ppm ,全K1.111.72%,速效K78148 ppm,且含硒0.512 ppm。境内山清水秀,无工业、大气污染,生态环境良好。(3)河流水系。市地处长江上游,素有“万水之源”的美称。境内主要河流有中河、后河、秦河,喜神河,肖口河,任河,白沙河等七条,分属渠江、汉江两大水系,全市流域2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2条,地表径流为29.2亿立方米,境内水资源总量为31.42亿立方米。2、社会经济状况全市幅员面积4065平方公里,辖52个乡镇,373个村,2480个社,总人口56.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万人。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8.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亿元,第二产业
22、增加值8.9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6亿元。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615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5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3.6亿元,粮食总产量28.6万吨,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61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50元。市交通方便,襄渝铁路纵贯南北,210国道公路穿境而过,北上京城,南下重庆,东到武汉,西至成都,均指日可达。境内省、市、乡道公路纵横交错,公路通车里程达3251公里,基本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络。52个乡镇全部通公路,90%以上的行政村通公路,无线通讯网络建全,村村通电和广播电视,信息十分灵通。3、项目关联产业发展情况本项目为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铃薯 良种 繁育 体系 建设 工程 建设项目 可行性报告 财务 表格 齐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