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泡沫经济的反思-思索-应用日语-商务日语本科学位论文.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日本泡沫经济的反思-思索-应用日语-商务日语本科学位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泡沫经济的反思-思索-应用日语-商务日语本科学位论文.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某某信息学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 日本泡沫经济的反思 姓 名 : 00000 班级、学号: 0000班、000号 系 (部): 经济管理系 专 业: 应用日语 指导教师: 00000 开题时间: 2009-4-21 完成时间: 2009-11-13 2009年 11 月 13 日 15目 录毕业设计任务书1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表2答辩申请书3-4正文5-17答辩委员会表决意见18答辩过程记录表19课 题 日本泡沫经济的反思 1、 课题(论文)提纲0. 引言1. 日本产生泡沫经济的背景2. 日本产生泡沫经济的原因 2.1 货币体系方面的原因 2.2 生产体系方面的原因3. 宏观经济政策对
2、日本泡沫经济的影响4.日本泡沫经济给中国的启示二、内容摘要由于日本金融体系的缺陷和基础研究的薄弱导致其产业结构从制造业向信息业升级失败,这使得其在贸易顺差快速扩大下所产生的过剩流动性失去产业投资渠道,最终必然涌向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从而造成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生.所以,日本20世纪80年代泡沫经济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而错误的宏观经济政策不过是经济泡沫产生和破裂的加速器而已.所以我们要从中反思,让中国不会重蹈日本覆辙.三、参考文献1李维钢 .对日本泡沫经济的反思.现代日本经济.2001.(2)2于宗先 王金利.泡沫经济与金融危机.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王雪峰.泡沫经济下的房地产和金融业.1
3、5周年评述期刊论文4鹿朋.产业升级视角下日本泡沫经济的反思.2008(4)日本泡沫经济的反思00000中 文 摘 要:由于日本金融体系的缺陷和基础研究的薄弱导致其产业结构从制造业向信息业升级失败,这使得其在贸易顺差快速扩大下所产生的过剩流动性失去产业投资渠道,最终必然涌向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从而造成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生.所以,日本20世纪80年代泡沫经济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而错误的宏观经济政策不过是经济泡沫产生和破裂的加速器而已.所以我们要从中反思,让中国不会重蹈日本覆辙.关 键 词:日本;泡沫经济;金融危机;产业升级;货币政策;贸易收支;资产价格0.引言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实行人民币汇率
4、制度改革以来,至2008年10月,人民币对美元已经持续升值20%以上。与此同时,上证指数从2005年6月最低时的998.23点上升到2007年10月份6124.04的最高点,而房地产价格也快速增长。为此,国内外经济学界开始关注中国资产价格泡沫问题。 同样在日本,1985年9月“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升值速度加快,之后以土地和股票为代表的资产价格也持续上涨。日经225股票指数在1989年底达到顶峰的38915点,是1985年9月的3.1倍,土地价格的上涨在1990年9月到达顶峰,是1985年9月土地价格水平的4倍。1990年后,日本经济泡沫破灭,日经225股票指数到1992年下跌了60%,土地价
5、格水平到1999年比顶峰时期下降了80%左右。随后,日本陷入十年的经济衰退之中。仅从货币升值和资产价格的联系来看,中国所经历的资产价格泡沫与日本80年代很相似,因此,经济学界更多地将中国经济泡沫的情况与日本80年代相比,希望能从中获得启示,以避免中国重蹈历史覆辙。然而,不幸的是,就在对中国资产价格泡沫进行热烈讨论之际,一场肇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让中国资产价格泡沫随之破灭。上证指数和深圳综指从2007年10月到2008年10月的短短一年时间,跌幅高达7096。股票泡沫破灭后,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成交量也急剧下滑,房地产价格泡沫破裂似乎并不遥远。那么,在新的国际金融形势下,中国资产价格泡沫的破裂会不
6、会重演日本当年的故事呢?我们又该如何去做?1. 日本产生泡沫经济的背景当生产分工从国内走向国外,国际生产体系便开始形成。同时,建立在国际分工基础上的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由此便产生了与贸易相关的充当计价、结算等功能的国际货币选择问题。根据货币搜寻理论,具有经济规模大、经济发展稳定等特征的国家货币是充当国际货币角色的次优选择,而处于国际生产体系中心国的国家货币正符合条件。同时,为了保持各国在生产分工中依赖的比较优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国际生产体系中的其他国家就会选择钉住该体系中心国家货币的做法。事实上,最优货币区理论也探讨了一个紧密的国际生产体系需要一个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安排问题。因
7、此,作为一个国际生产体系,理论上应该有个与之相配合的国际货币体系,而这个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就应由生产体系中心国来充当。从历史的实践来看,在全球工业化过程中,世界制造中心依次出现了从欧洲到美国再到亚洲的转移,而在前两次全球产业转移和世界制造中心形成的时候,均有相应国际货币体系与之配合。18501870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和技术水平在全世界居领先地位而被称为第一代世界制造中心。此时,英国首先推出金本位制。1870年至1914年,英国的经常项目顺差平均占国民收入的5.2%,最高时达9%,是最大的资本输出和债权国家(对外净资产占GDF的14),全球贸易结算货币的60%为英镑。由于体系内国家在黄金储备
8、和经济政治实力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使得各国货币在地位上具有非对称性,这就为处于中心地位的英国在国际支付中使用英镑替代黄金创造了条件。19世纪中期,美国通过对英国机器和生产技术的引进、创新来发展工业,并发明了自己的蒸汽动力设备并成功地运用到运输、机器制造业中。以电力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汽车、家电、钢铁、石化等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替代了传统纺织、采矿业等,成为美国支柱产业。两次世界大战让远离战场的美国制造业实力急剧膨胀。到1948年,美国工总产值占资本主义世界比重从1938年的34.9%增加到1945年的53.9%,出口贸易额占资本主义世界比重从1937年的14.2%增加到1945年的32
9、.9%,黄金储备占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的74.5%。至此,美国成为第二代世界制造业中心。二战后美国推动成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19461971)。毋庸置疑,这种以美国为中心的生产体系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与金本位制体系的维持机制不完全相同,但是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与战前英镑的地位很相似。二战后,在全球产业转移背景下,日本成功的产业政策推动其成为继美国之后的新一代世界制造中心。20世纪50年代,日本以纺织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发展很快,之后,随着技术进步和劳动力成本提高,日本开始将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到亚洲四小龙诸国。由于应
10、用研究发达,在引进美国的基础研究后,快速吸收和创新,日本国内很快实现了以汽车、机械制造为主的重工业产业升级,由此形成了以日本为“领头雁”的亚洲产业转移模式,而日本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为亚洲其他国家提供了产业转移源。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标志产业半导体产业上超过美国,从而成为新一代世界制造中心。然而,在日本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后,与之前英美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不同的是,以日本为中心的亚洲生产体系与以亚洲美元本位为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错配。虽然日本在亚洲生产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日本从亚洲其他国家进口原材料和中间品,然后向世界,尤其是美国出口产品,但在这个过程中,亚洲其他国家同日本以及日
11、本同美国所发生的贸易均采用美元结算,日元所占比重很小。其实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尽管美元的本位货币地位遭到削弱,但当前美元仍占各国外汇储备的65%、国际外汇交易的40%、国际贸易结算的50%以上,美元仍然是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货币。造成日本在全球产业转移下出现生产体系中心国与国际货币体系错配的原因有多方面。除了日本当时对日元国际化认识不足外,还有,东亚国家“高储蓄两难”问题的存在,使得亚洲虽然建立了以日本为中心的生产体系,但由于亚洲自身的内需不大,因而与生产体系对应的市场却依赖于美国,这种情况下,亚洲国家选择钉住美元成为一个必然理性选择。这种错配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麦金农提出的所谓“日元升值
12、综合症”。这个“综合症”就表现为,在生产体系与国际货币体系错配下,当以日美贸易失衡为代表的全球经济失衡出现时,日元对美元升值便成了纠正这种失衡的机制,而一旦日元升值,就会给日本经济、亚洲产业转移“雁型模式”等方面带来种种影响,也成为日本80年代泡沫经济产生的重要因素。2.日本产生泡沫经济的原因 2.1货币体系方面的原因日本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后,在全球产业转移下实现从轻工业向重工业的升级,反映在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上。20世纪5060年代,日本的纺织品出口占较大比重,而1970年开始,汽车开始进入前五大出口产品,并在1980年后出口量成为第一。这种变化正与日本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相对应。日本工业制成品出
13、口大幅增长,带来日本的贸易收支顺差迅速扩大。1980年到1985年间,日本贸易收支顺差增长呈直线上升趋势。尤其是在19801984.年间,日本对美国贸易顺差从76.6亿美元增至461.5亿美元。因此,日本贸易收支顺差的过快增长引发了全球经济失衡,这个失衡主要表现为日美之间的贸易失衡。前已述及,日本在亚洲生产体系中的地位与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不对称,从而出现两个体系错配问题。这种情况下,必然存在日元升值、美元贬值的日美贸易失衡强制纠正机制。到1985年,贸易失衡使得日元对美元升值变得无法避免,事实上,1985年2月,日元升值就已经开始,而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不过是加快这一升值进程而
14、已。 2.2生产体系方面的原因在日元升值的同时,日本的产业升级开始出现问题。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经济出现了发达工业化国家进入后工业化和信息化时代的趋势。然而,由于外部和自身两方面原因,日本在这个产业升级趋势中没有把握住机会,以致在从制造业向信息业的升级中归于失败。其一,全球产业转移下,日本的基础研究常常来源于美国,由于日本应用研究很发达,在对来自美国的基础研究进行吸收、消化和创新之后,日本往往成为美国在制造业领域中的强劲对手。而在信息业,美国为了保持其发展优势,不再向日本提供信息技术的基础研究,导致日本在信息产业逐步落后于美国。其二,信息产业是高风险行业,其发展有赖于创业投资等对高风险信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日本 泡沫经济 反思 思索 应用 日语 商务 本科 学位 论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