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论文-中国快速发展的科技对普通劳动力市场的冲击.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论文-中国快速发展的科技对普通劳动力市场的冲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论文-中国快速发展的科技对普通劳动力市场的冲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徽工业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安 徽 工 业 大 学研 究 生 考 试 试 卷评分考试科目:_阅 卷 人:_专 业:_学 号:_姓 名:_注 意 事 项1.考前研究生将上述项目填写清楚2.字迹要清楚、保持卷面清洁3.教师将试卷、答案,一起送研究生部归档二 0 一 年 月 日2中国快速发展的科技对普通劳动力市场的冲击1620190117 材料2016级 詹涛【摘要】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出现了一组产业重购、企业重组的现象。新科技的发展在生产岗位中逐渐普及,以代替人工方式缩小了传统劳动力市场规模。本文主要内容指出在全球科技背景大发展浪潮下,对中国传统经济发展的现状
2、和前景进行了分析。【关键词】人口基数;工业革命;应对措施迄今为止,人类历史已经经过了三次工业革命。全球先后发展的三次工业革命,极大提升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出现了自动化机器代替人工出现在简单甚至更为复杂的制造生产工艺中。新时期下,围绕着新一代的工业革命浪潮,各传统发达国家都提出了自己相应的应对政策。“工业4.0”的概念应运而生,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革命。该计划对全球工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和清晰描述。中国政府在面对传统制造业人口红利减少和生产工艺落后等问题的冲击下,紧随全球政策导向,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通过政府部门、高校、科技界以及企业
3、界所组成的创新战略伙伴关系,加强不同行业组织的跨界合作,促进传统产业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使工业由加工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但随之带来短期内的影响也是深刻的。一、制造业的现状:制造业不但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领域。在我国,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及供应业是工业的组成部分,其中制造业占据了工业的主体部分。制造业提供了人们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物质产品,还能容纳大量不同阶层人员就业,缓解我国就业问题。发展制造业是中国富国强民不可跨越的一步。经过长期发展的中国制造业,既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也有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既能生产玩具等日常生活用品,也能生产
4、高速列车等大型设备。中国制造业在产值总量、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步。“中国制造”历经长期的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对我国从农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大国起到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取得的巨大成就是“made in china”的产品遍布了全球,中国享有“世界工厂”的赞誉。2014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到22.8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5.85。2014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了63万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二个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美元的国家。2013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比重达到20.8,连续4年保持世界第一。2013年我国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规模突破20万亿元,超过
5、了全球三分之一的比重。在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1图1 2001年2012年四国制造业增加值变化曲线(单位:亿美元)高速发展的背后存在着一系列不健康的因素,短期内由于中国强大的人口支撑,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还是靠着人口红利。轻工业的生产需要很大部分的廉价劳动力,而发达国家的工会制度和时薪政策比较严苛,造成用工成本的差距。中国的经济一大部分是由于庞大的劳动力撑起来的。而现如今由于公民生活水平的上升和工人要求工资水平的上涨,日益存在的这种工资差距被拉低。同时,由于国内长时间的计划生育政策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对简单劳动力市场有了很大的冲击。企业无法获得更大的利润,
6、必然会出现逃税、漏税,严重出现公司迁往国外,国内就业岗位的下降而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发生。二、新工业革命对全球就业的影响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数字技术、物理技术、生物技术有机融合,触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可植入技术、数字化身份、物联网、3D打印、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机器人(300024)、大数据、智慧城市等将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重塑全球生产、消费、运输与交付体系,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随之应运而生。李克强总理在今年达沃斯论坛开幕式的致辞中也多次提及中国的经济转型、新动能和传统动能的转换,并表示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兴起,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7、然而,机遇与挑战同样并存。根据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的一项报告,第四次工业革命将造成500万个工作岗位消失,如果各国政府对此不采取行动,将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和社会不平等问题。以数字化或3D打印技术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在5年内对世界主要经济体内500万个工作岗位带来威胁,这也引发了一些国家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可能带来的结构性冲击的担忧。1.新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对全球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比较复杂国际劳工组织预测显示,自2000年至2019年,低技能就业一直处于下降趋势,高技能就业一直处于上升趋势。2014年低技能和非常规的体力工作占全球就业总量的45%以上,中等技能常规工作占就业总量大
8、约37%,高技能工作占就业总量大约18%。但是,世界不同地区存在很大差异。数据显示,2000-2013年期间,所有地区的低技能就业占就业总量比例都有所下降(发达经济体除外),减幅最大的地区是东亚和南亚,均减少了8个百分点以上。发达经济体的中等技能就业在下降,被低技能职业部分代替。但是,中等技能就业创造的产值占全球经济的份额保持稳定。所有地区的高技能就业占就业总量比例都有所上升,增幅最大的地区是中东和南亚,分别增加了近6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新科技革命与新工业革命也可能导致就业市场的分化,出现“低技能、低收入”和“高技能、高收入”并存的情况。高水平的自动化和互联功能将在发达经济体和发展
9、中经济体之间制造新的财富差距。瑞银集团在此次论坛上发布的白皮书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有可能削弱新兴市场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发展中经济体将面临更大挑战,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政策,这次工业革命将加剧不平等。第四次工业革命不同于前几次工业革命中机器与人的体力劳动之间的简单替代关系,它对劳动力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高度自动化的生产会导致简单劳动者失业;另一方面,智能化的生产又会创造更多的高质量工作机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自动化生产为我们的判断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自动化设备的广泛应用并没有导致大规模失业,原因是工业自动化所带动的投资及其就业创造效应完全抵消了资本深化对劳动力的替代效应,生产自动化对就业的影响
10、更多是结构性的,即技能型工人对于操作型工人的替代。2.长期看,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并不会导致大规模失业事实上,到底如何评价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的影响一直是一个复杂性难题。对科技进步与劳动就业之间关系的研究,早在18世纪末期随着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就受到广泛关注。迄今大多数学者认为,在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创新短期会使失业增加,但从长期来看又可以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可以认为在短期科技进步使得资本有机构成、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在长期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加速、不断产生新的产业和新的就业机会从而增加就业)。OECD基于其成员国200年的数据研究表明,创新、增长和就业之间存在着高
11、度的一致性,尽管短期内科技进步会对就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相对于其巨大的创造效应可以忽略不计。自工业革命以来,“机器替代人”的困扰始终伴随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在始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以及以福特制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都因为新机器的采用,出现了对劳动力大量失去就业岗位的担忧。但事实证明,机器在替代劳动者原有岗位的同时,由于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提高,劳动者总能在新的行业、新的岗位重新就业。2在人类工业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出现大量失业问题的时间并不多,且大都是因为经济周期因素造成的,由机器造成的失业总是短暂和临时的。目前,随着工业机器人发展加速,各国制造业工业机器人装机数量大幅提高,又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 论文 中国 快速 发展 科技 普通 劳动力市场 冲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