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18-文言文二则.docx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18-文言文二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18-文言文二则.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8.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1 .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3 .理解文章每句话的意思,体会人物美好的学习品质。培养勤奋学习、持之 以恒的精神。教学重难点理解文京每句话的意思,培养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听写第一则文言文中的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则文言文一一铁杵成针,看看又有什么新的 收获。二、认识生字,读通课文1 .明确要求:请大家自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可通过查字 典或同伴互读的方式认读生字。2,全班交流识字方法,教师相机点拨。3.检查朗读,指导学生将句子读通顺。
2、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 /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日:“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三、讨论,理解文言文大意1 ,先让学生结合注释自学,再小组讨论。教师明确要求:(1)默读文言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小组讨论。2 .全班交流难懂的词语或句子。预设:(1)媪:年老的妇人。还卒业:回去完成了学业。(2)大意: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人说唐朝大诗人李白少年时在山中求学, 因长期读书没有成果,打算放弃。渡过了这条小溪,看见河边有一位老婆婆,正 在石头上磨一根很粗的铁棒。李白问老婆婆在做什么,老婆婆说:“我要把它
3、磨 成绣花的针。”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四、深入探究1 .分析人物品质。(1)谈谈你对人物的看法。(要求:先自己思考,再小组交流)课件出示:我读出了()的李白。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我读出了(好问的、有毅力的、持之以恒)的李白。2 .谈启示。(1)小组交流: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教师归纳:“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们做事要有毅力,要持之以恒。(2)积累与学习有关的成语故事,并说说自己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五、创编故事1 .在学习的过程中,李白也有想放弃的时候,他是如何做的呢?想象当时的 情景创编故事。2 .写完后小组交流,推荐优秀作品全班展读。六、拓展延伸韦编三绝: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 片片竹简上的,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必须用熟牛皮(韦)编成绳子把这些竹简 编联在一起才能阅读。平时卷起来放着,看时就打开来。周易文字艰涩,内 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 多次。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我就 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教学板书18.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一一勤奋苦学铁杵成针一一持之以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四年级 语文 下册 18 文言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