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学交导练—--教案.学案.doc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学交导练—--教案.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学交导练—--教案.学案.doc(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会认“螺、谙”等2个生字,会写“亭、庭”等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3.理解诗意,能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课前准备】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或课件);“独坐敬亭”、“洞庭胜景”、“江南春色”等三幅写意画(或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一、 课件演播,引入课题。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风景秀丽,有许多值得我们去看的地方,有的人用画来表达他对景色的喜爱,有的人用文字来表达心中的无限感慨,我们伟大诗人用他们凝结的文字,传神地诉说着内心的感受。生:望庐山瀑布,绝句【学】师:我们今天
2、先学习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简介作者及敬亭山。师:用好工具书,导学案,课本,练习以前的学习,请个同学给大家介绍作者。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唐代“诗仙”李白的诗,齐读课题独坐敬亭山。敬亭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2、师: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自由读诗,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2、指名回答,评议交流。(尽:完。独去闲:可以交换词序解释,悠闲地独自离去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我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地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这空空的敬亭山了。
3、四、介绍背景,探究其义。这些都是诗人在敬亭山的所见所闻,那独坐敬亭山表达了诗人当时什么样的情感?从哪些字词感受到的?小组合作学习,把握关键词。 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1、理解“尽”和“去”:师:请同学们看看老师根据第一句诗所做的画。出示(空白的画面)(1)品析:并不是同学们看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以动称静。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悟:原本陪伴在李白
4、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教师介绍李白作诗背景。(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3、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理解“相看”:“相看”是相互看。明明只有诗人一个人在敬亭山,谁和他相互看呢,这里你读懂了些什么?生试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理解“看不厌”: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
5、吗?、品析: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人,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这又是为什么呢?敬亭山也把李白当作了朋友。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相惜之情,你觉得应该把哪些词语重读才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只有)4、品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感悟:既然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而且是那么知心的朋友,李白还孤独吗?这时候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品析:那独坐敬亭山中的“独”是不是作者用词不当啊?以“不独”写“独”又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五、表情朗读,升华诗意1通过探究,我们明白了诗意诗境,你头脑中有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呢?(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景,什么样的情?)能不能试
6、着读一读,用你的声音的快慢、轻重来塑造这些画面?2、古诗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实在抒发作者的感情,就让我们也带上作者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诗吧。3、背诵全诗。4、默写全诗。六、回顾总结,受之以渔以前,我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的讨论,或者是画诗、表演来学习古诗,今天,我们又是怎样学诗的呢?学生自己总结:晓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还有画一画的方法。【板书设计】独坐敬亭山 飞尽 独去 独 相看 只有第二课时 望洞庭一、简介洞庭,引入课题。1齐背独坐敬亭山,这首诗写景也写情;看望洞庭,又写了什么景什么情呢?揭示课题并板书望洞庭。2介
7、绍作者,介绍洞庭湖。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景象?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4、老师送一组词: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5、引出课题: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全班齐读)二、初读正音,多读明义。回忆上节课学习方法:晓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1学生初读古诗。“螺”,常见有田螺、海螺等;“庭”“潭”“螺”都是形声字,“庭”的中的“廴”,要
8、注意“横折折撇”和“平捺”的笔势。2再读古诗,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诗句。“和”,和谐。水天一色,和谐漂亮。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像“螺”的形状,因为“君山”上树木葱茏,故称“青螺”。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和谐融合,水面波平浪静就好象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碧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轻轻的田螺。三、再读古诗,启发想象,释疑解难,深化理解。师:读古诗要会悟,而悟来源于多读多问多想象。1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头脑中有哪些美丽的图画?边读古诗,边想象,再说说头脑中的画面。2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分组讨论交流。(1)望洞庭能改为“看洞庭”吗?(2)“和”是和谐的意思。你头脑中,怎样的“湖光秋月”画面才“两相
9、和”呢?(3)古代“镜”是由铜磨平而成的。“镜未磨”是一种什么景象?(“有微波”,湖不是绝对的平,有粼粼波纹的景象)。这与“潭面无风”有矛盾吗?(4)“翠”是什么颜色?山“翠”易懂,水“翠”是怎么回事呢?(5)“白银盘”指什么?这里的湖水“白”,与前面的水“翠”有矛盾吗?(6)文中几处用了比喻手法?末句改为“君山好像一青螺”似乎更清楚,这样改行吗?四、诵读古诗,画出意境。1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诵读古诗,想象画面,画出意境。各组合作画一幅简笔画,一幅图配一句诗,看哪组画得更符合诗意。望 湖光 秋月 潭面 铜镜 山水 青翠 白银盘 湖面 青螺 君山第三课时 忆江南一、 简介词牌知识,引入本首词的
10、学习。师:前两首都是诗,今天要学习的一首词。虽然在教材上是第一次遇见“词”这种文学体裁,但是,早在上学期读经中,我们已经接触过“词”。理解什么是“词”。所以“忆江南”不是诗名,而是词牌名。“忆江南”是词牌名。什么是词牌?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忆江南不是诗,而是词。师:现在我们打开书读一读这首词(板书课题“忆江南”)。二、自读正音,初知大意,反复练读,背诵古词。1.自读正音:注意“曾”是多音字,这里读cng,是“曾经”的意思。谙,n,熟悉。“能不忆江南”是反问句,要注意读出反问语气。三、借助前两首诗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诵读古词,探究其义。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2互相提问,释疑解困。
11、江南真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春回大地,春天的江水如蓝草一样碧绿、清澈。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3教师提问,讨论解答。(1)江南好,好在哪里呢?朗读相关词句来回答。(2)“风景旧曾谙”,既然作者对江南再熟悉不过了,为啥只说江南的“江花”“江水”的景象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最典型景物来表现江南春色的写法。)(3)“红胜火”,你想到了什么?“绿如蓝”又写出了什么景致?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红”“绿”色彩鲜明,对比强烈,体会诗人对江南风景由衷喜爱之情
12、。)四、 以问引读,深化情感。师引问:你现在知道“能不忆江南”的原因吗?师引:能不忆江南?因为_。(学生用词来回答)师引(语气变化,情感加深):能不忆江南?因为_。(学生仍用词来回答,语气要有变化。)师再引(语气变化,情感进一步加深):能不忆江南?因为_。(学生还用词来回答,学生情感要有进一步的变化)设计意图教师引读语气的一次次加强,目的是要唤起学生对“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一次比一次强烈的情感体会。2.反复练读,背诵古词。自主练读,试背古词,然后同桌互考。五、综合比较(异同),总结全课。1师:学完了这三首古诗词,你能将三首诗词连着背一遍吗?2比较异同。(老师板书)同:作者朝代同(
13、都是唐朝诗人写的)景物地点同(都属于江南)诗词内容同(都写景,都是写景抒情的)异:体裁形式不同(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诗人情感不同(前一首冷调写景言意,后两首热情颂景抒情。)表现手法不同(第一首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第二首的比喻很巧妙,第三首对比非常强烈。)3再读古诗词三首。师总结全课。【板书设计】板书设计。1.古诗词三首同:作者朝代同景物地点同诗词内容同异:体裁形式不同诗人情感不同表现手法不同桂林山水教案设计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主要描写桂林漓江的水静、青、绿,桂林的山奇、秀、险。千百年来,桂林一直是人们旅游观光的宝地。一、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暇、扩散、
14、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的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同样的句式写一段话。二、本课学习的重点、难点: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学主要步骤】一、视频欣赏,导入 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1、师:看了视频
15、你能用课文里的词语来说说,桂林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难怪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2、师:作者开篇就用“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妙处?(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写出桂林山水的秀丽,也抒发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感情。)师:桂林山水天下第一,全文围绕这句话在写桂林的山,桂林的水,到底是多么美的景象,才能让人们发出这样的赞美。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二、精读第二节,体会感情。1自由朗读。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出
16、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扛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板书:静清、绿) 3.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
17、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3)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感觉?(4)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5)再次播放录象,音乐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4.激情点拨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让学生理解
18、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的美。)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2)播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四、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1.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2.出示要求。出示文字:读读:读第三节。划划:划出最美的句子。练练:读出美的感受。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扶放结合,注重学法的迁移。)3.全班交流,并请进步特别大的同学为画面配音,其他同学欣赏。4.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教师引导,
19、结合进行朗读指导,明确:(1)作者先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桂林的山胜过泰山和香山,说明桂林的山“甲天下”。(2)再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桂林的山“奇”。(结合看图,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并理解“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词意。)(3)同样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桂林的山“秀”。(结合看图解释:翠绿的屏障。)(4)桂林的山很“险”,抓“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领会山势之险。(5)结合学习比喻句,分别说出在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6)反复诵读课文,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奇啊(ya),真秀啊(wa),真险啊(na)。五、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节。1.范读。播放录象,音乐伴奏。2.激情点拨。
20、(1)“这样的山”“这样的水”中的“这样”是指水的静清绿,山的奇险秀。(2)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画,这幅画有83公里,所以说是连绵不断的画卷。这幅画是谁画的?(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彩笔把桂林山水描绘得这般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我们感到如痴如醉。(板书:美如画)(3)“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先学懂词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绿的波浪;画,画卷;游,游览。再学懂句意:小船行驶在碧绿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丽的画卷中游览。句子形象地写出桂林山水的无比秀美。也抒发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情感。(4) 想一想不要最后一段怎么样?与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应,并有总括全文的作用。所
21、以做阅读时,能找到文章的中心句,那也就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答题也就游刃有余。3.出示动画,文字,生齐读最后一节,音乐伴奏。让我么一起跟随动画,齐读最后一段,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吧!【练】六、读写结合,延伸课外。1.其实,同学们也游览过很多名胜。让学生交流所带来的风景照或自己所了解的名胜古迹,。2.说一说,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理解重点词语。(二)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四)练习有感情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下册 语文教案 学交导练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