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方案.doc





《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方案.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 录1 地形图测量概况41.1 测区范围和工作量51.1.1 测区范围与分布51.1.2 需要完成的工作量51.1.2.1 平面控制测量51.1.2.2 高程控制测量61.1.2.3 数字地形图测绘61.2 项目分阶段实施计划62 实施技术方法62.1 已有资料分析应用62.2 图幅分幅与测量基准72.2.1 图幅分幅、图幅编号及图名72.2.2 测量基准72.3 测量精度与方法82.4 采用的主要技术82.4.1 GPS测量技术82.4.2 数字测绘技术83 引用、依据技术标准94 生产硬件、软件配置94.1 生产硬件投入94.2 生产软件投入105 控制测量105.1 平面控制测量105
2、.1.1 控制网布设方案105.1.2 坐标系统选择105.1.3 基础控制网成果提供105.1.4 GPS四等网与GPS一级网设计115.1.5 GPS四等点与GPS一级点选埋135.1.6 GPS控制网测算135.1.6.1 GPS控制网外企观测135.1.6.2 GPS基线向量解算及检核145.1.6.3 GPS网平差计算155.2 高程控制测量155.2.1高程控制网设计155.2.2 高程基准155.2.3 四等水准观测165.2.3.1 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技术要求和观测技术要求165.2.3.2 四等水准测量外企观测165.2.4 水准网平差计算175.3 图根控制测量175.3.
3、1 图根控制点埋设175.3.2 图根控制点埋设175.3.3 图根控制点编号185.3.4 图根控制网观测185. 3. 5图根控制高程测量185. 3. 6 图根控制网平差计算186数字地形图测量196.1 测绘基本要求196.2 数字地形图图面表示196.3 建筑物结构、性质、层次表示206.4 交通表示216.5 水系表示216.6地貌表示216.7 等高距与高程注记点精度要求217质量报称与安全措施227.1 生产设备保障227.2 作业技术力量保证237.3 加强质量检查237.4 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方法237.5 安全措施248 提交成果248.1控制测量成果248.2地形测量数
4、据258.3文档成果(须同时提供电子文档):251 地形图测量概况1.1 测区范围和工作量1.1.1 测区范围与分布根据*的实际情况和规划建设工作的轻重缓急,本期控制测量在*进行1:500地形图测绘的区域进行布测。具体测绘范围由*确定。1.1.2 需要完成的工作量1.1.2.1 平面控制测量根据需要,测图面积大于1km2(含)的。每个乡镇驻地布测35座GPS四等网点。因本测区测图面积小于1 km2的,直接布设一、二级控制点。根据测图以及后续建设定线,工程放样等需要,用GPS结合全站仪的测量模式,应在测图区域每km2布设16个左右的一、二级控制点。据此在布测一、二级图根控制网。1.1.2.2 高
5、程控制测量在*,各自组成GPS四等网和一、二级控制网点为高程控制点的四等水准网。1.1.2.3 数字地形图测绘在*,各自采用地面野外数字测绘模式,测绘1:500数字地形图。1.2 项目分阶段实施计划2011年8月11日12日,进行组织、资料准备阶段;2011年8月13日14日,基础控制点选埋(刻),观测与计算;2011年8月14日17日,地形测量;2011年8月21日,成果提交。2 实施技术方法本项目基础控制测量有关要求执行CJJ 8-99标准,其中GPS测量、计算、资料整理与成果提交执行 CJJ 73-97标准。1:500地形图测绘,总体上按CJJ 8-99标准所要求的基本精度和表示方法进行
6、,地形图图式执行GB/T7959-1995。即,主要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点位中误差图上0.5mm。2.1 已有资料分析应用(1)已有平面控制网资料保存完好的平面控制点标石可以利用。 (2)已有高程控制网资料保存完好的各等级水准点标石可以利用。(3)地形图资料与地名资料修文县境内已有的1:2.5万地形图资料以及当地可能有的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可作为项目设计和工作底图。若有地名办编制的最新地名志,可作为地理名称调注的依据。2.2 图幅分幅与测量基准2.2.1 图幅分幅、图幅编号及图名1:500数字地图采用50cm50cm正方形图幅分幅和标准的图幅编号方式。图幅编号以每幅图画南角坐标为基础,x坐标
7、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以“”隔开;图名以地名、山名、行政事业单位名、学校、桥名、企业名称等依次录用,空旷地带可不取图名,只注记图幅编号。2.2.2 测量基准坐标系统:根据实际情况,本期测量所采用的坐标系统采用地方独立坐标系统。各村、镇之间尽可能通过GPS四等网的GPS同步测量方式组成一个整体控制网。在集体实施时,尽可能根据当地已有控制点的实际残存情况,找到点位本身相对固定、可靠的高级控制点,给予联测和起算,但作为地方独立坐标,一般不给起算点进行精度评定。如果起算点确实查找困难,则采用GPS单点定位方法,使用近似WGS84坐标系统投影到高斯平面坐标系。或采用联测相对稳定地物等形式传算一个与连接坐
8、标系模式建立临时坐标系统。高程系统:采用地方独立高程系统,进行高程控制测量和地形图高程测注。假定点的高程应基本符合实际高程,且独立高程系统也应该可能同当地高程控制点数据联测。2.3 测量精度与方法(1)测量精度地物、地貌、要素测绘精度按CJJ8-99要求执行,即主要建筑物点位相对与邻近控制点点位中误差图上0.5mm;施测相对困难的隐蔽地物点和次要地物点点位中误差图上0.5mm。(2)测量方法1:500地形图要素采集、编辑合成图,采用全野外地面数字测量法进行内外业一体化测绘与成图。2.4 采用的主要技术2.4.1 GPS测量技术GPS测量技术主要用于GPS基础控制网施测。2.4.2 数字测绘技术
9、数字测绘采用Walkfield、CASS等国内优秀、可靠的数字地形图测绘软件。测图软件应具备外业测量数据自动采集记录、内业图形分成设色编辑、数据处理、数据检查、制图制表、数据交换等功能,应充分保证数据质量要求,并具备DWG图形格式输出功能。 3 引用、依据技术标准(1)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2)GB12898-97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3)GB/7929-1995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4)CJJ8-99城市测量规范。(5)CH1002-19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6)CH/T1004-2005测绘技术设计规定。(7)CH/T10
10、01-2005测绘技术总编写规定。4 生产硬件、软件配置4.1 生产硬件投入本项目应投入的主要硬件设备和生产装备:(1)测量型双频GPS接收机(可采用GPS-RTK进行一级控制网以下的控制测量);(2)S3数字水准仪(数字水准仪优先);(3)木质水准标尺(不易导电);(4)全站仪;(5)带塑料杆的照准小棱镜(不易导电);(6)便携式计算机;(7)台式计算机;(8)B3幅面喷墨的打印机;(9)等级控制点中心标志(埋设采用现场混凝土浇注的方式)。4.2 生产软件投入(1)GPS基线检核、处理和数据预处理软件(随GPS接收机配置,如TGO、LGO);(2)GPS数据后处理软件(如TGPPSW);(3
11、)地面控制测量数据处理软件(如“科傻”COSA);(4)数字测绘软件(如WalkSurvey);(5)图形处理与输出软件(如AutoCAD);(6)办公应用软件(如Microsoft Office2003);(7)计算机操作系统(如Windows2000/WindowsXP)。5 控制测量5.1 平面控制测量5.1.1 控制网布设方案基础控制网布设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等到低等的布网原则,按测图所需的村、组分别设。首级控制网应布设GPS四等网或一级控制网。首级控制网应在各个单位独立完成的前提下,择机进行联测。5.1.2 坐标系统选择控制网坐标系统采用地方独立坐标系统。5.1.3 基础控制网成果
12、提供基础控制网成果应提供相应的控制网点选埋、测算、坐标与高程数据以及相应的精度评定成果。5.1.4 GPS四等网与GPS一级网设计GPS四等控制网与一级控制网的设计、选埋、测算均照CJJ8-99和CJJ73-97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执行。GPS四等控制网与GPS一级控制网应有足够的精度控制范围和网行强度。GPS网选埋、观测的具体技术指标见表5.1.表5.1 GPS控制网基本技术要求 GPS网等级项目 指标四等一级GPS网设计闭合环或符合路线的边数810相邻点最大距离 km52相邻点最小距离 km10.1相邻点平均距离 km240.20.5GPS网点布设平均密度点/km216标准差参数固定误差a
13、mm1015比例误差b ppm1010GPS观测GPS测量模式快速静态快速静态卫星高度角 1515数据采样间隔 s=15=15有限监测卫星数55观测时段长度 min2015平均重复设站数 21.6精度评定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 ppm6.09.0 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ppm10.015.0平差基线最弱扁平面粉量相对中误差1/450001/20000注:若GPS四等网采用27个乡镇同步观测,由于GPS测量基线大大加长,加上GPS接收机性能差异,则GPS观测时段长度应为120min以上。相邻点空间距离观测精度用公式5.1表示。= 5.1式中:标准差, mm. a固定误差, mm. b比列误差, mm.
14、 d相邻点距离, Km.a,b取值见表5.1.GPS测量大地高的精度时,a、b 按表5.1规定的2倍执行。 (2) GPS点编号和命名新埋设GPS四等控制点点名采用点位所在地的地理名称如村名、山名、地名、单位名应向当地政府部门、群众调查后确定,点名一律采用规范化汉字表述。当利用原有旧点时,点名不宜更改。GPS四等点点号编排应适应计算机计算,采用3位字符编号,前2位用各自乡镇前两个汉字拼音的大写首字母表示,后1位采用阿拉伯数字从“1”“9”的自然数顺序编号,例如,竹园镇的GPS四等点编号为:ZY1、ZY2。一级控制点命名规则:采用4位字符编号,与GPS四等点点号前2位相同,后22位用阿拉伯数字从
15、“11”“99”的自然数顺序编号。例如,竹园镇的一级控制点编号为:ZY11、ZY12、.(3)GPS网应有非同步观测边构成闭合环,每个闭合环边数的要求按表5.1执行,各级网组成闭合环应相对独立。5.1.5 GPS四等点与GPS一级点选埋(1)各级GPS点定位密度应满足下一级发展,并最后满足测图的基本要求。(2)GPS点位应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便于作业观测及其它测量手段利用。(3)点位周围应视野开阔,便于操作,视场内不应有高度角大于150的成片障碍物,位点应远离有整片幕墙玻璃的高大建筑物,远离大片平静湖面,以降低多路径效应对GPS卫星星号的影响。(4)点位应远离高压线和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离高压
16、线的水平距离不小于50m,而与无线电发射源的水平距离不小于200m。(5)GPS四等点和一、二级控制点均需按CJJ73-97要求测绘点之记。5.1.6 GPS控制网测算5.1.6.1 GPS控制网外企观测(1)外企GPS观测采用双频接收机,接收机应在使用前一年内景象检查,并提交坚定合格证明资料。(2)GPS观测采用快速静态定位模式进行作业观测要求满足CJJ73-97有关规定。观测时,应视卫星信号情况、位点环境和基线长度等因素的影响,必要时适当延长观测时间。(3)观察过程中,人员应尽量不靠近天线;且不要在天线附近走动和使用对讲机,使用对讲机应离天线10m以上。(4)雷雨天气应停测,并卸下天线;人
17、员应从高墙撤到坚固的建筑物内或低洼空地上。(5)正确量取并记录天线高,并要求测前、测后量取两次,取平均值为天线高,两次量取的差值不得超过3mm,否则应重新设站观测,天线高记录不得划改。(6)在GPS观测时,每个测站均要求用观测手簿进行记录,记录内容为:点名、点号、观测者、记录者、天气、日期、时段、天线高、接收机编号、天线编号等,并将特殊情况记录在备注栏内,不要记录气象元素。5.1.6.2 GPS基线向量解算及检核 (1) GPS观测原始数据的记录,存储及格式转换,必须保证数据的正确与可靠。GPS观测数据应转换成RINEX标准格式数据,然后采用严密、可靠的GPS基线处理软件(如Leica公司的S
18、KI-PRO软件;Trimble公司的TGO软件等)解算和检核GPS基线向量。(2)有若干条非同步边组成的异步环,其坐标差分量闭合差按公式5.2进行计算并执行:Wx2 Wy2 Wz2 5.2式中:n为闭合环边数;为GPS基线空间距离标准差,其数值计算参见公式5.1及表5.1。(3)同一条基线边任何两个时段的成果互差,即重复基线互差,应小于接收机标称精度的2倍。其中接收机标称精度按公式: 计算。5.1.6.3 GPS网平差计算 GPS网平差计算应用严密,可靠的GPS测量基线平差计算软件(如同济大学测量系提供的TGPPSW软件包)进行,以非同步观测的GPS基线向量作为观测值,并兼顾地面起始坐标,采
19、用三维严密平差方法进行平差计算。等级控制网平差计算完成后,应进行控制网精度评定,统计计算,精度统计包括以下内容:控制网中级相邻点间最小,最大距离。最弱边相对中误差。最大非同步观测基线向量边独立闭合环或附和路线变数。独立基线构成的独立环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及限差。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改正数绝对值及限差。约束平差与无约束平差同名基线改正数较差及限差。5.2 高程控制测量5.2.1高程控制网设计基础控制网布设四等水准网,据此发展图根水准。个等水准路线不专门埋设准点,均应就近设计联测平地GPS四等网点和一、二级控制网点。5.2.2 高程基准高程系统采用独立高程系统5.2.3 四等水准观测5.2.
20、3.1 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技术要求和观测技术要求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技术要求和观测技术要求分别按CJJ-99相关要求和技术指标执行。表5.2四等水准测量基本技术要求(mm)等数每千m高差中数中误差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检测已检测段高差之差偶然中误差 M全中误差M平地、丘陵地山地圆等0.510.0注:上表中L为水准附合路线长度或环线周长,Li为检测测段长度,单位为km表5.3 四等水准测量观测技术要求等级路线长度km视距长度m前后视距差m实现高度m前后视距累积差m基础分化读数差mm基础分化高差之差mm检测向歇点高差之差mm四等151005.0三丝能读数10.03.05.05.05.2.3.2 四等水
21、准测量外企观测(1)四等水准观测采用S3以上的水准仪,优先使用精密数学水准仪。观测前应按规范要求将水准仪,标尺送专门机构进行检定,并提交检定合格证明材料。(2)作业开始后的一周内应每天检校一次i角。(3)四等水准观测按照“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单程施测。(4)观测时立尺员必须做到尺垫稳固,并且采取防滑措施,采用支架固定标尺,标尺气泡必须居中,尤其在高差起伏较大的地方,测段观测结束后,应将数据及时传输到计算机进行检查和备份。(5)水准观测记录宜采用电子记薄方式。自动检核各项限差,自动完成测站高差计算,测段高差累积等工作。5.2.4 水准网平差计算(1)外企观测结束后,需进行四等水准网概算,包括水准
22、标尺名义米长改正与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2)编制外企高差表时应加入相应改正。(3)观测高差在加上相应改正后,需计算对附合路线的闭合差W。(4)上述各项合限后,按严密平差程序进行平差计算。(5)四等水准内业数据处理,平差计算和精度评定采用严密平差软件进行平差。5.3 图根控制测量5.3.1 图根控制点埋设(1)图根控制网按CJJ899技术要求,布设一、二级图根导线网或附合导线形式,若布设多节点导线网应保证网形强度,联测足够数量且分布均匀的高等级控制点,以保证图根控制点点位精度均匀分布。(2)图根控制点应保证满足测图所需密度,建筑密集区域需适当增加密度。5.3.2 图根控制点埋设刻石图根控制点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500 地形图 测绘 技术设计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