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巢居巢区槐林镇总体规划--大学毕设论文.doc





《湖巢居巢区槐林镇总体规划--大学毕设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巢居巢区槐林镇总体规划--大学毕设论文.doc(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巢湖市居巢区槐林镇总体规划附件一:说明书 目 录前 言- 3 -第一章 总 则- 4 -一、 规划指导思想- 4 -二、 规划依据- 4 -三、规划原则- 5 -四、规划目标- 5 -五、规划期限- 5 -六、规划范围- 5 -七、规划重点- 5 -八、规划框架- 6 -第二章 镇域概况- 7 -一、自然地理条件- 7 -二、历史沿革- 7 -三、行政区划与人口- 7 -四、社会经济状况- 7 -五、集镇资源状况- 9 -第三章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0 -一、区域发展背景- 10 -二、 发展条件分析- 11 -三、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2 -四、渔网产业发展战略- 14 -五、旅游产业开发
2、战略- 17 -第四章 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20 -一、城镇化战略- 20 -二、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21 -三、村镇体系结构规划- 22 -四农村居民点整合- 23 -五、集镇居民点,工矿点建设的土地使用规划- 26 -六、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27 -七、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28 -八、镇域环境保护规划- 28 -九、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29 -第五章 中心镇总体规划- 31 -一、2003版中心集镇(原槐林镇)总体规划回顾- 31 -二、现状概况及建设发展条件评价- 31 -三、性质和规模- 33 -四、城镇规划区- 34 -五、集镇用地发展方向- 34 -六、总体布局- 35 -七、
3、综合交通规划- 37 -八、景观规划- 38 -九、市政设施规划- 39 -第六章 环保、环卫专项规划- 42 -一、环境保护专项规划- 42 -二、环境卫生专项规划- 43 -第七章 综合防灾专项规划- 45 -一、消防专项规划- 45 -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46 -三、防洪规划- 46 -四、人防规划- 47 -第八章 近期建设规划- 48 -第九章 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对策- 49 -一、法律机制- 49 -二、行政机制- 49 -三、投资机制- 49 -四、土地供给机制- 49 -前 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行政区划范围的调整、城镇
4、功能的提升,需要通过规划来引导城镇建设有序的推进,以适应集镇发展的新要求。1、2005年与沐集合并后,槐林镇镇域人口增加到8.10万人,镇域总面积由110.0km2增加到165.0km2,成为滨湖区域的重要城镇之一。管辖区域的扩大使集镇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服务中心的职能上升,为省级中心建制镇(副县级),同时也面临着带动区域范围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任。2、区域经济发展和集镇发展自身的需要。2006年初,巢湖市政府提出了工业强市的城市经济发展战略,把工业经济发展作为今后市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城镇发展面临更多的机遇。在实施工业城镇化战略的区域背景下,城镇工业建设和发展将获得更多的政策和支持,如何有
5、序、合理在地域空间上分配资金和资源尤为重要。同时2004年初居巢区政府把振兴滨湖经济列入居巢区政府的战略重点之一,并制定了相应的倾斜政策。槐林镇作为滨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居巢区西部的门户城镇,面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和城镇发展的变化的内、外因素,集镇规划必须积极应对,及时做出调整,抓住机遇,实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3、为了科学指导镇域经济的发展,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加强槐林镇村庄体系规划,明确村镇体系结构,确定有发展潜力的中心村,以引导村庄合理、高效、集约化发展。4、在过去几年里,在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二、三产业份额逐步上升,特别是工业的加速发展,槐林镇已实现了向工业型乡镇的转变并
6、逐步壮大,形成了自身的龙头企业及品牌产业,2007年,全镇工业总产值比重迅速加大。因此,需要从区域角度重新分析集镇的地位和未来的发展规模。5、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对集镇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提出新的要求。6、日趋提升的惠农政策,给槐林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十六大召开以后,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惠农政策。为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需要及时抓住这些机遇加快发展。7、目前镇区的建设发展已经出现许多新问题,为适应集镇的发展需求,需要对集镇用地发展方向进行深入分析,明确集镇总体布局及道路系统,
7、为当前集镇建设提供明确的指导意见。为此,受槐林镇人民政府的委托,我院对该镇总体规划进行重新修编。第一章 总 则一、 规划指导思想1、立足高层次的区域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周围城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使之具有全局性和整体性,并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2、满足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要求。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开发经营的综合效益。力求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3、规划立足现状,着眼未来,科学预测其发展远景,合理选择各项建设标准和指标,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4、创造城镇鲜明的个性。结合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地方特色,创造优美的集镇景观。5、建设和完善集镇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和基
8、础设施,创造一个高质量的生活、居住和工作环境。二、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8)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国家标准GBJ137-90)6、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7、安徽省村镇规划管理条例8、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技术要点9、安徽省村庄建设规划技术要点10、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11、巢湖市旅游规划12、巢湖市城市港口规划13、巢湖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14、巢湖市居巢区生态区建设规划(2005
9、-2020年)15、居巢区“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规划16、居巢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17、原槐林镇巢湖市居巢区槐林镇总体规划(2003-2020)18、原槐林镇槐林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原沐集镇沐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巢湖市槐林镇产业兴镇发展规划(2006-2020)21、槐林镇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22、其他城市规划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相关部门专项规划设计和规划设想等三、规划原则1、动态规划的原则结合农业发展现状及小城镇自身发展特点,规划保持适当的弹性和适度的动态性,以切实保证规划的指导性、经济性和灵活性。2、城乡一体化原则从加快城镇集聚和农村现代化入手,合理配置各项基础设
10、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发挥资源最大效益,推进城乡同步、协调发展。3、效益主导性原则规划在保证社会、经济、文化各项事业发展、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同时,力求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最大化。4、可持续性发展原则保护耕地、节约土地,保护现有动、植物资源,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加强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人类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四、规划目标槐林的发展应面向未来,以市场为导向,加速工业化进程;以发展壮大集群化经济为龙头,到2020年将本镇建设成为布局合理、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交通便捷、景观优美、人民富裕的滨湖渔网城。五、规划期限 1、近期:20072010年2、远期:20112020年
11、3、远景:本世纪中叶六、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槐林镇所有行政辖区面积,共计165.0平方公里。七、规划重点1、从区域关系、自然资源、区位条件、经济与产业发展、交通运输等角度,综合分析槐林镇在巢湖市及居巢区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准确把握槐林镇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与区域定位。2、针对槐林镇的实际发展状况,从经济发展、资源条件、城市特征等方面,对槐林镇的未来发展定位、城镇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进行深入研究,从而确定合理的人口与用地发展目标与指标。3、为了提高规划成果对未来发展变化的适应性,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协调镇区与周边城镇关系,进行经济腹地分析,提出区划调整建议。4、调整镇区发展布局,理顺各类用地
12、的布局关系,安排好工业发展用地和生活居住区的布局。进一步调整镇域村庄体系布局,完善镇域及镇区的道路交通网络与市政基础设施。5、进一步落实镇区的环境保护与整治,建设生态型城镇,坚持城镇可持续发展。6、对村镇体系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做好村庄整治和合并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八、规划框架规划范围为镇域范围。主要内容包括发展战略研究、布局规划和实施对策三部分。1、发展战略发展战略的确定是城镇发展的基础研究工作,关系到项目实施的可靠性和可行性。本规划的开发概念研究是建立在区域层面的分析定位和初步的现状分析基础上的。考虑槐林镇与滨湖城镇、巢湖市区以及周边城镇的功能关系,结合槐林镇的发展条件和环境特点,确定
13、整体的发展战略,包括发展目标、功能定位、规划理念等,为城镇的有序发展和建设提供依据。2、镇村体系规划3、功能分区和控制这一部分的主旨是指导槐林镇开发建设的规划导则。大多数的城镇开发将由个体投资商或开发机构按政策和规划来进行,必须禁止整体面貌的杂乱无章,或者整体环境的破坏。所以需要针对市场的管理条例,即开发控制导则。以发展战略为指导,根据土地的自然条件和开发的可能性,进行用地分区。并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景观控制等角度出发,制定各区开发的控制引导细则。主要内容有:用地安排、开发项目兼容性、交通组织、基础设施建设、景观控制要求和重要地区的空间布局等。通过具体、可操作的控制指标和规划导则,直接
14、指导开发建设活动。4、专项规划本部分重点解决镇村体系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问题,落实总体规划的建设方案。5、发展对策研究槐林镇的城镇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政府需要向社会和公众解说描绘长远的发展设想,调动和协调各个部门共同参与,平衡和协调众多方面的利益。同时,这一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从平衡利益和保证阶段行动一致性的角度,针对实施发展规划的对策和手段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制定开发策略与实施对策。 第二章 镇域概况一、自然地理条件槐林镇隶属于巢湖市居巢区,位于巢湖市南岸,地处东经1172511758和北纬31263159。省道巢(湖)庐(江)公路穿境而过,西邻庐江,东南与无为县、散兵镇接壤
15、,北临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为半山半圩地区,是著名的渔网之乡。镇域总面积165.0km2。其中耕地面积6.24万亩,山林面积3.42万亩。现辖14个行政村,325个自然村,二个居委会。至2007年总人口8.10万人,镇区人口3.0万人,其中槐林中心镇区2.55万人,沐集副中心镇区0.45万人。槐林镇圩塘棋布,岗冲交错。北部以圩田为主,地势平坦,地形标高为海拔5.0-20.0米;南部以山岗为主,地势起伏较大,地形标高为海拔20.0-110.5米。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6,降水量1200毫米,无霜期247天。主风为东北风,平均风速为3.5m/秒。本区光热水土条件优越。矿藏以
16、石灰石为主。根据国家地震局1990年规划,巢湖市基本地震烈度为6度,属6度设防区。槐林镇域水库较多, 河流经此地汇入巢湖,部分地区地势低洼。巢湖百年一遇洪水位为13.7米。湖水可泄入长江,汛期长江水位可倒灌,每当长江遇大洪水的年份,由于受长江洪水顶托,巢湖水位高居不下,其周边乡镇水灾隐患较大。槐林镇地处巢湖之滨,拥有大面积的圩区,地势低洼,防洪任务艰巨。此外,因暴雨频繁,部分镇区内排水不畅,容易形成短期的内涝。二、历史沿革槐林镇建国初属槐林区槐林乡,1958年成立槐林公社。镇边一嘴延伸入湖,嘴上有很多槐树,镇以此得名。1985年改为槐林镇。沐集乡建国初属槐林区。1956年成立沐集乡,1958年
17、改为沐集公社。1983年底更改为乡。92年撤区并区,海如乡并入槐林镇。2005年撤乡并镇,原沐集乡并入槐林镇,合并为新的槐林镇。镇政府设驻槐林镇中心镇区。镇域总面积165.0 km2。三、行政区划与人口集镇下辖14个行政村及二个社区。至2007年总人口8.10万人;镇区(含沐集0.45万人)人口3.0万人。镇域总面积165.0 km2。四、社会经济状况2007年底槐林镇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7.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全社会总产值22.80亿元,增长16.0%;其中工业总产值19.5亿元,增长18.0%;农业总产值2.16亿元,增长4.2%;财政收入2173.0万元,增长10.0%;全
18、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2亿元,增长25.0%;渔网产品出口交货值4.64亿元,增长22.0%;其中通过外贸自营出口4000万美元,增长35.0%;农民人均纯收入3818元,比上年增长10.0%;主要经济目标增幅均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1、农业和农村经济较快发展。本着以农稳镇的思想,克服各种重大自然灾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优质粮油、水产养殖与捕捞、优良畜禽和蔬菜种植有了新的发展,区域布局日渐合理。良种、良法推广力度加大,种植业良种覆盖率达99%,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全面推广,“槐祥”牌无公害水稻生产得到加强,还成立了有机硒稻米合作社。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安徽槐祥工贸集
19、团有限公司成为全省农头企业,水稻订单面积达26万亩,覆盖居巢区及邻县几十个乡镇,其中槐林订单农业达4.5万亩,带动了广大农户致富。加大农业建设资金投入,完成巢湖沿岸土地整理一期工程等重点项目。2006年镇财政投入基本农田整治和水利建设资金92万元,其中在南大圩湖边村埂段加高了长为4500米的石站墙,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确保粮食补贴、综合补贴、退耕还林款等涉农补贴资金发放到位。2、渔网工业主导地位显现。按照以工兴镇、以网活镇的思路,以渔网业为支柱的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运行质量显著提高。、渔网集群经济已基本形成、规模逐步壮大。槐林是全国知名的“渔网之乡”,
20、经过几年扶持,原槐林、沐集两镇合并后,渔网生产企业达500家,拥有渔网织机1200台套,拉丝生产线350余条,年产各类渔网2.8万吨,锦纶综丝3万吨,直接从业人员1.36万人,间接从事渔网行业人员包括周边乡镇在内近8万人。我镇的财政收入65%来自渔网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来自渔网经济,渔网经济占全镇经济总量的80%以上。、民营经济发展迅猛。渔网工业园不断膨胀,新建的兆河工业集中区初露生机。2007年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6亿元,增长28%,新建企业19家,其中年产值500万以上8家,新增拉丝生产线21条,渔网织机90台套。、骨干企业规模扩大。省级民营企业集团安徽金猴渔业科技股份有限公
21、司2007年完成投资3000万元,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80亿元,增长25.0%,利税4800万元,增长22%,渔网产品通过外贸自营出口2000万美元,增长42%。该企业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渔网制造企业,成为安徽省出口创汇50强企业。同样是省级民营企业集团的槐祥工贸集团自组建以来,势力日渐雄厚,2006年实现营业收入4.6亿元。金太渔具公司、中康渔具公司、安国渔具公司、巍巍渔具等企业产品出口能力进一步增强。规模以上企业经济总量占全镇的78%以上。、经济外向度显著增强。2006年新增出口企业3家,到目前,全镇出口企业已达26家,拥有自营出口权企业13家。金猴集团跻身全省民营企业出口创汇50强。市场覆
22、盖俄罗斯、东南亚、欧美、非洲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供不应求。出口品种增多,除渔网外,还涉及鞋类、羊毛衫、渔竿、渔线、休闲服饰、帐篷、睡袋等十多个品种。、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金猴”牌渔网和“槐祥”牌大米2006年获得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称号,两企业正在申报中国名牌产品。槐祥工贸集团还获得了2006年安徽省质量管理奖。金龙、金太、中康、安国、富民等企业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也处于优势,形成了各自的商标和品牌。、项目建设稳步推进。2006年我镇新上项目24个,其中一产3个、二产18个、三产3个,项目计划投资总额为3.45亿元,已完成投资1.32亿元。总投资1.36亿元的金猴渔网科技城项目,一期工
23、程已全部建成投产。槐祥工贸集团总投资1.5亿元的槐祥绿色食品园项目已完成投入5500万元,总投资1800万元的优质粮油生产及深加工项目2006年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上述三个项目均被列入省“861”计划。3、工业集中区建设稳步推进,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槐林镇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面积13.5平方公里,其中启动区7.5平方公里。今年我镇着重加大工业集中区的硬件投入,投资15万元完成12平方公里的测绘和规划,投资420万元完成了集中区的道路、下水道、供电、供水及场地整平等基础设施工程。首批140亩土地已在全面建设中,集中区平安大道等建设即将开工。目前,各建设工程进展有序,年内将有2-3家企业建成投产。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巢居巢区槐林镇 总体规划 大学 论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