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docx
《数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docx(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数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口算卡片,口答。 2、出示加法,指名说说怎样算的?(可以多种算法) 3、笔算加法应该注意什么? 二、情景导入,激
2、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 2、指名说说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三、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1、教学例1. 仔细地观察图。怎样解决问题?指名回答,板书算式:36-23, 先独立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 2、小棒、圆片演示算法,学生回答其它算法,如:口算,笔算。(合理即可) 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四、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课件出示练习,学生汇报结果及算法。 2、思考交流讨论:笔算减法应注意什么?笔算加法和
3、笔算减法的异同。 学生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3、学生看书,质疑问难。 4、完成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及算法。 5、完成练习三第1、2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数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时、分的知识,初步养成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2、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 3、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钟表,能准确地读出、写出钟面上的时刻。 教学重点: 认识钟表,准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教学难点
4、: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钟面,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出示主题图:我们赢了。 引导学生描述这一情境,并渗透爱国主义的教育。 师:你会认这个时间吗?“你知道有关时间和钟表的哪些知识? 二、问题探究 1、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边总结,边引导学生观察钟面,认识时针、分针、秒针,及12个大格、60个小格。 2、播放课件。让学生了解1时、1分的时间概念。以及时分间的联系。 3、借助钟面拨一拨,说一说,初步了解时、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体验感悟 认读钟面上的时刻 认读整时。通过几组整时的图片的认读,引导学生总结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向数字几就是几时整。
5、 、认读几时几分。(播放课件)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区分时针、分针。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合起来是几时几分。 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指导。 、两种记时方法 师先把学生认出的时间用汉字记时法写在黑板上,再问:你还有不同的记时方法吗? 注意:几个较难的时刻记录 9:05、10:00、8:12等。 四、实践应用 巩固,并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应用意识。 1、CAI出示:P651、 先让学生观察图意,认读时间,并说出小朋友在做什么。 渗透按时作息的教育。 2、P652、找朋友游戏。 教师讲清游戏规则,并指导学生怎样表达,宣布游戏开始。 指导学生小组活动 小组同学一人拨钟面,其他人
6、说时间,或写时间,再轮换角色。 教师设疑 有几种情况,如 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8;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在两数之间。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P44 数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课本P8-P10例1、例2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 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
7、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景导入,激发兴趣 投影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 4、完成P10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
8、,实践应用 1、 练习二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 2、 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两位数加两位数”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如果只要求正确计算得数并不难,但是要求学生又快又准地用最恰当的方法计算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我觉得本节课的难点是: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优化算法。算法多样化不是一题多解,而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体现。我们的学生由于生活背景不同,知识经验不同,所以对于相同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也不一定相同,这时学生便需要教
9、师的肯定、激励和引导。最后让学生自主地去比较、选择和完善自我。 在教学中我打破了传统的计算教学,改变了原由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景动态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和实践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交流、质疑亲历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这个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从中体验了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的情感,注重算法多样化。 课堂中我把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这一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大胆猜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真实的情境再现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现了新课标理念。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
10、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他们联想到的方法也不一样,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并在交流中内化计算方法,完善自己的方法。同时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多次的验证,从多种算法中选取学生认为简便的计算方法。 在动脑筋猜一猜()+()=43,有多少种答案,你能有序地写出来吗?学生喜欢猜一猜的活动,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可是由于没有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学生的思维没有被充分的激发。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把自己放在 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的位置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并及时深入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学习情况,及时捕捉信息,使教与学真正容为一体。 数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4 【教学内容】 义务教
11、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和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2认识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感知量物体可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就放在盒子里面,想知道是什么吗?请把盒子打开,拿出来相互看一看,并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打开盒子观察并进行交流) 1用学具量同样长的边。 教师请学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物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
12、边是几个物体的长。 (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测量结果,同时用多媒体显示测量结果) 师:难道你们数学书的短边不一样长吗?请动手比一比。 (学生相互动手比数学课本并回答“一样长”) 师:一样长的边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因为量书时用的东西有的长,有的短。 师:如果都用同样长的工具来测量,结果会怎样呢?请小组再用正方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小正方体的长呢? (学生动手操作并分小组汇报,使学生知道,如果都用同样的物体量书的短边,得到的结果相同。) 2用学具量长度不同的边。 (电脑出示数学课本和文具盒这两幅图,并演示用曲别针测量书的短边,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边。) 测量后教师问发现了什么(小刀
13、比曲别针长,文具盒的边比书的边也长)。 师:如果把小刀换成曲别针,让我们来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多媒体演示用曲别针量文具盒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文具盒的长度比书的短边多用了6个曲别针。) 小结:我们通过动手实践和观察,知道了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 3实践活动。 (1)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2)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2题。 (学生都用新铅笔量所想量的物体的长,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几人合作,最后相互交流并汇报测量结果。) (3)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3题。 (多媒体显示题目内容,说明题意,让学生估算,电脑验证。) 二、知道量物体的长度也可以用尺子来量 1认识
14、尺子。 师:刚才我们用铅笔来测量物体时,量了一次又一次,多麻烦呀。用什么去量比较方便呢?(尺子) 教师请学生拿出尺子看一看,能发现什么(数字、刻度线、cm),教师介绍刻度线和“cm”;并向学生说明“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认识1厘米有多长。 (电脑演示从0到1中间的长是1厘米) 师: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中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给你的同桌看一看。 (小组活动) (2)感知厘米有多长。 测量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长。 感知1厘米有多长(教师带领学生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正方体,右手慢慢把它拿走,告诉学生拇指与食指中间的空隙大约是
15、1厘米,并让学生把它记在脑子里)。 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睁开眼睛比画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 (3)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 举例(电脑出示图钉,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演示它的长度是1厘米)。 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 (自由活动,可以用尺子量,也可以目测) 汇报交流。 3用厘米测量物体的长。 师:请同学们拿出黄色纸条,试着量一量它的长是几厘米。 (动手测量之后,让学生在展台上演示,并说出测量的方法。同时教师提醒学生,在测量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师: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再量一遍黄色纸条的长。 三、课堂总结 1指导学生看书。 2课堂总结。
16、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先让学生总结,教师最后进行归纳) (1)要知道物体的长,可以用相同的物体量。 (2)要知道物体的长,可以用尺子量。 (3)用尺子量物体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四、巩固练习 1进一步掌握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处理课本练习一(第6页)第1题。 2通过学生用长度单位(厘米)量物体的实践活动,来体验用厘米量物体的过程。处理课本练习一(第6页)第23题。 (学生自己量,之后同桌互查,小组交流) 五、结束语 师: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学书的短边有多长。 (学生测量后汇报) 师:数学的短边长是14厘米多一点,到底多多少呢?这
17、要用到另外一个长度单位,咱们以后再学。 数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5 教学目标: 1、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2、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体会乘法的意义,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表演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精彩的魔术表演吧。 (出示主题图) 二、新授,解决问题。 1、初步感知画面。 师:多神奇的魔术表演啊,你都看到了什么?同学
18、们这里会也藏着很多奇妙的数学知识,不信大家仔细的观察一下。 2、提问题。 师: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请你们接着看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学生可能回答 一共有多少朵花? 一共有多少条鱼? 一共有多少个灯笼? 3、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很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生:2+2+26(朵) 第二题:4+4+4+416(条) 第三题:3+3+3+3+3+315(个)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几个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连加 生1:加数相同。 师:对每一题的加数都相同。2+2+2是几个2相加? 生:3个2相加,(依次说出后几个
19、算式。) 师:请同学说一说20串灯笼的个数,怎么写算式? 生动手写:3+3+3+3 师:你觉得写起来怎么样? 生:很麻烦。 师:怎么就不麻烦了? 生:用乘法。 师:你真爱学习。这个内容我们在下节课里学。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图:生说,师判断 2、出示图:师说题意,生填写,集体订正。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上,引出多种不用的解决方法,然后着重认识几个几连加。引导学生充分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年级 上册 优秀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