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大学论文.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力资源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大学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大学论文.doc(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武 汉 科 技 大 学自考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100000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题 目: 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 学 号: 014900000606 学生姓名: 某 某 某 指导老师: 2013年11月26日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带来了全方位的冲击和挑战,而以人力资源为核心的管理模式的建立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工作分析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其结果几乎可以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当中。正如怀勒卡塞欧曾说过:“工作分析对于人事专家而言,就像钳子对于管道修理工那样重要。”而选择恰当的
2、工作分析系统来支撑人力资源系统的建设和运转是人力资源部门不可推卸的职责,也是各级人力资源专业人员所应学习和掌握的职业技能。本文从工作分析的概述、方法、流程、运用及其内容等方面,分析工作分析的作用和重要性,提供尽可能详尽的理论知识,和一些实用的实际操作,使读者对工作分析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知,了解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各项应用。【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工作分析 职务描述 工作说明书目录1.工作分析概述.1 1.1工作分析概述.1 1.2工作分析的术语.1 1.3工作分析的方法.2 1.4工作分析的信息内容.4 1.5工作分析的信息来源.5 1.6工作分析系统的类别.52.工作分析意义及作用
3、.5 2.1工作分析的意义.5 2.2工作分析的作用.63.工作分析的流程及内容.6 3.1工作分析的流程.6 3.2工作分析的工作内容.84. 工作分析结果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8 4.1工作说明书及其编制.8 4.2工作说明书的内容.9 4.3工作分析结果的应用.95.工作分析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11 5.1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分析的重要性.11 5.2开展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分析应注意的问题.126.工作分析与人力资源管理.13 6.1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及重要性.131. 工作分析概述 1.1工作分析概述 工作分析是指系统全面的确认工作整体,以便为管理活动提供各种有关工作方
4、面的信息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工作信息搜集、分析和综合整理的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对工作内容及岗位需求的分析;对工作主体员工的分析;对岗位、部门和组织结构的分析。 工作分析是指对工作进行整体分析,以便确定每一项工作的6w1h:由谁做(Who)、做什么(what)、何时做(When)、在哪里做(Where)、如何做(How)、为什么做(Why)、为谁做(Whom)。分析的结果或直接成果是岗位说明书(又称工作说明书)。岗位说明书是记录工作分析结果的文件,它把所分析该岗位的职责、权限、工作内容、任职资格等信息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以便管理人员使用。工作分析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只有在客观、准确的
5、工作分析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建立科学的招聘、培训、绩效考核及薪酬管理体系。 1.2工作分析的术语 在工作分析中,会涉及一些常用术语,但这些术语又常被人们混淆,因此掌握和了解这些术语对工作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1.2.1工作要素:工作要素是指工作中不能继续再分解的最小动作单位。例如,饭店的迎宾服务工作要素:开门、请客人进来。 1.2.2工作任务:任务是指工作中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任务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工作要素组成。例如工人给产品贴标签这一任务只有一个工作要素。上面提到的迎宾员,任务是迎接客人,他包括两个工作要素。 1.2.3职责:职责是指任职者为实现一定的组织职能或完成工作使命而进行的一
6、个或一系列的工作。 1.2.4工作要项:工作就是组织为达到目标必须完成的若干任务的组合。一项工作可能需要一个人完成,如公司总经理的工作也可能需要若干人完成。 1.2.5职位:职位也叫岗位,是指担负一项或多项责任的一个任职者所对应的位置。一般情况下,有多少个职位就有多少个任职者。例如,经理、秘书、财务总监等。应该注意的是职位是以事为中心而确定的,它强调的是人所担任的岗位,而不是担任这个岗位的人。职位是确定的,而职位的任职者是可以更换的。 1.2.6职务:职务是由一组主要责任相似的职位组成的,也称为工作。在不同的组织中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一种职务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职位。例如,处长这一职务,在不同的部
7、门都设有这个职位。职务具有职务地位和职务位置的双重含义。即在同一职位,职务可以不同,如同是副厂级干部,却分为第一副厂长、第二副厂长等。虽然都是副厂级,但其职务地位却不同。一个职务也可以有多个职位。如办公室需要两个秘书,即一个职务有两个职位或需要更多的人来承担这一工作。而对于科长,则由一人担当,它既表示职位又表示职务。一般情况,职务与职位是不加以区别的。但是,职务与职位在内涵上是不同的,职位意味着要承担任务和责任,它是人与事的有机结合体;而职务是指同类职位的集合体,是职位的统称。如行政管理部门的处级干部,职务都是处级干部,但是,职位却相当多。职位又称为编制。所以职位的数量是有限的。一个人担当的职
8、务不是终身制,但对这一职务他可以是专任也可以是兼任,可以是长设,也可以是临时的,所以职务是经常变化的。但是职位是不随人员的变动而变动,它是相对稳定的。职位可以进行分类,而职务一般不进行分类。 1.2.7职位分类:职位分类是指将所有的工作岗位,按其业务性质分为若干职系、职组,然后按责任大小、工作的难易程度和技术高低又分为若干个职级、职业等。对每一职位给予准确的定义和描述,制成职务说明书,以此作为对聘用人员管理的依据。职系。职系是指一些工作性质相同,而责任轻重和困难程度不同的工作。职组。职组是指工作性质相近的若干职系的总和。职级。职级是分类结构中最重要的概念,是指将工作内容、难易程度、责任大小、所
9、需资格皆很相似的职位划为同一职级,实行同样的公开、使用和报酬。职业。职业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它是指在不同的组织中从事相似活动的一系列职务。职业的概念有较大的时间跨度,处在不同时期,从事相似工作活动的人都可以被认为具有相同的职业。例如,教师、工程师、工人、服务员等都属于职业。 1.2.8职权:职权是指依法赋予的完成特定任务所需要的权力,职责与职权紧密相关。特定的职责要赋予特定的职权,甚至特定的职责等同于特定的职权。例如,企业的安全检查员对企业的安全检查,这既是他的职责又是他的职权。 1.3工作分析信息搜集的方法 工作分析所需工作信息的搜集方法有多种,下面就几种最为常用的工作信息搜集方法进行介绍。
10、 1.3.1访谈法 访谈法又称面谈法,它是通过岗位分析人员与任职人员面对面的谈话来收集信息资料,包括单独面谈和团体面谈。访谈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工作信息搜集方法,在很多分析系统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访谈法对工作分析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针对的对象比较适合于脑力工作者,如开发人员、设计人员、高层管理人员等,它可以对其工作态度、动机等深层次内容有详细和比较深刻的了解。有效的工作分析需要从访谈中得到尽可能完全和清晰的工作信息,所以在进行正式的访谈前,对整个访谈过程进行事先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访谈法的优点: (1)一种被广泛采用、相对简单、便捷的搜集信息的方法,而且适用面较广,
11、尤其是用来达到编制工作描述的目的; (2)经常被作为其他信息收集方法的辅助,如当问卷填写不清楚、观察员工工作时存在问题等; (3)通过访谈能探察到一些不为管理层知晓的内容,如工作态度、工作动机等较深层次的东西或一些管理问题; (4)方式亲切,能拉近访谈者与员工的关系; 访谈法的缺点: (1)对访谈者技巧要求高,如运用不当可能影响信息收集的质量;不能作为工作分析的唯一方法 (2)信息失真,害怕效率革命而带来薪酬变化; (3)打断被访问人员的正常工作,有可能造成生产的损失; (4)可能会因问题不够明确或不够准确而造成双方误解或信息失真。 1.3.2问卷法 问卷法是工作分析中通用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
12、事先设计好的结构化调查问卷来获取工作分析的相关信息,从而实现工作分析的目的。使用问卷法获得的工作信息,其质量取决于问卷本身设计的质量,同时还受到被调查者文化的高低以及在填写时的态度等因素的影响。使用问卷可以快速而有效地从许多员工那里获得工作信息。但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问卷的设计和编制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花费较多的时间,而且问卷的设计和编制取决于所选用的工作分析系统,并不是说随意设计和选择一个问卷就可以满足工作分析的要求,只有设计良好的问卷才能保证对各类信息进行有效的归纳和分析,并最终形成合格的工作说明书。 问卷法的优点: (1)能够从众多员工处迅速得到信息,节省时间和人力,费用低; (2)员工填
13、写工作信息的时间较为宽裕,不会影响工作时间; (3)适用于在短时间内对大量人员进行调查的情形; (4)结构化问卷所得到的结果可由计算机处理; 问卷法的缺点: (1)问卷的设计需要花费时间、人力和物力,费用较高; (2)单向沟通方式,所提问题可能部分地不为员工理解; (3)可能造成,填写者不认真填写,影响调查的质量。 1.3.3观察法 观察法是一种传统的职务分析方法,指工作分析人员直接到工作现场,运用感觉器官或其他工具,对某些特定对象(一个或多个任职者)的作业活动进行观察,收集、记录有关工作的内容、工作间的相互关系、人与工作的关系以及工作环境、条件、使用工具等信息,并用文字或图标形式记录下来,然
14、后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的方法。在运用观察法时,往往要有一份详细的观察提纲,这样观察才能及时准确。而且,在分析过程中,分析人员观察工作时,必须注意员工在做什么,员工如何做,员工为何要做,以及工作的技能好不好。对于可以改进、简化的工作事项,也应予以记录说明。当观察完某工作场所人员如何执行某工作后,最好在其他两三处工作场地再予以观察,以证实其工作内容,避免因所观察工人个人习惯所产生的误差。分析人员尤其要注意的是研究的目的是工作而不是个人的特性。 观察法的优缺点 (1)操作较灵活、简单易行; (2)直观、真实,能给岗位分析人员直接的感受,因而所获得的信息资料也较准确; (3)可以了解广泛的信息,如工作活
15、动内容、工作中的正式行为和非正式行为,工作人员的士气等。 1.3.4工作实践法 工作实践是指岗位分析人员实际从事该项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掌握有关工作的第一手资料。此方法可以了解工作的实际任务以及该工作对人的体力、环境、社会等方面的要求。观察、记录与核实工作负荷与工作条件;观察、记录、分析工作流程及工作方法,找出不合理之处。适用于短期内可以掌握的工作,而对于需要大量训练才能掌握或有危险的工作,不宜采用此法。如飞行员的工作,脑外科医生、战地记者 1.3.5工作日志法 工作日志法也称现场工作日记法,由任职者按时间顺序,详细记录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过程,经过归纳、分析,达到工作分析的目的的一
16、种工作分析方法。 工作日志法的优缺点: (1)由于工作日志应是在工作不知觉状态下的忠实记录,因而资料来源比较可靠; (2)工作记录本身非常翔实,提供的信息充分。 1.3.6关键事件法 分析人员、管理人员、本岗位人员,将工作过程中的“关键事件”详细地加以记录,并在大量收集信息后,对岗位的特征和要求进行分析研究。它需要专业人员对“关键性事件和行为”进行信息收集、概括和分类。但是没有提供对工作全方位的描述和探察,主要应用于绩效评价标准的建立(BARS)、甄选标准的开发以及培训员工。 1.3.7参与法 也称职务实践法,就是工作分析人员直接参与到员工的工作中去,扮演员工的工作角色,体会其中的工作信息。参
17、与法适用于专业性不是很强的职务。参与法与观察法、问卷法相比较,获得的信息更加准确。要注意的是,工作分析人员需要真正地参与到工作中去体会,而不是仅仅模仿一些工作行为。 参与法的优点: (1)准确了解工作的实际任务和在体力、环境、社会方面的要求; (2)直接、直观,信息的可靠性高; (3)可以弥补不善表达的员工对岗位信息提供的不足; (4)可以收集到观察法所不能体会到的内容; 参与法的缺点: (1)时间成本很高,效率低下; (2)对于岗位分析人员的专业性要求太高,许多岗位根本无法亲验; (3)体验周期和时间都不易确定。 1.3.8专家讨论法 专家讨论法是指通过与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或者经验丰富的员工
18、进行讨论来进行工作分析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合于发展变化较快,或岗位职责还未定型的企业。由于企业没有现成的观察样本,所以只能借助专家的经验来规划未来希望看到的职务状态。 1.3.9文献资料分析法 如果工作分析人员手头有大量的工作分析资料,比如,类似的企业已经做过相应的工作分析,则比较适合采用此方法。 上述各项方法都是比较常见的搜集工作信息的方法,这些工作分析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由于每个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所以在实际的工作分析过程中,每个企业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适当选用其中一种或几种方法,许多情况下若将它们结合使用,效果会更好。不管采用何种工作信息的搜集方法,其最终目的是一致
19、的,那就是为了得到尽可能详尽真是的工作信息。 1.4工作分析的信息内容 工作分析所形成的职位说明书是人力资源管理,乃至组织和工作系统的基础性管理工作。因此在理论上工作分析所搜集的信息应该包含所有管理需要的工作信息。如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工作时间、技能要求、工作环境、工作强度等。一般来说,工作分析的信息内容包括工作描述、任职资格分析两大部分。 1.5工作分析的信息来源 工作分析的信息来源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5.1公司文件:企业规章制度、已有的职位描述、工作合同和其他的书面材料。 1.5.2职位分类资料:通用职位描述、职业数据和其他的政府与行业的公开资料。 1.5.3人员信息:目标职位的直接上
20、级、同事、客户和在组织中相关的其他人员都是工作分析信息的重要来源。 工作信息的来源渠道非常广,在选取信息来源时,应当注意的是信息的可靠性和客观性。即信息的选取不能是利益的直接相关者,否则不可靠。例如我们不可以向工作执行人员提取劳动量方面信息,因为他们有可能夸大自己的劳动量的动机而增加自身利益。 1.6工作分析系统的类别 1976年麦考密克提出了几个区分不同类别工作分析的维度:描述工作的语言或要素,工作信息提取和获得的形式、工作信息的来源、搜集数据的方法。据此可以把工作分析系统区分为工作导向性的工作分析系统和人员导向性的工作分析系统。 1.6.1工作导向性的工作分析系统 如职能工作分析方法(FJ
21、A)、医疗人员分析系统(HSMS)、任务清单/综合职业数据分析系统(TI/CODAP)、管理人员职务描述问卷调查法(MPDQ)、工作执行调查系统(WPSS)等,把工作分析的目的直接对准工作目标、任务和其他有关工作实质性特征的事项,以工作本身作为工作分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此类工作分析系统适用于那些劳动过程是常规的、可见的,劳动结果是易于衡量的工作。 1.6.2人员导向性的工作分析系统 如工作要素法(JEM)、业务持续管理(BCM)、职务分析问卷(PAQ)、能力分析量表(ARS)等,以任职者为工作分析的出发点,通过了解任职者的潜质、能力和执行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人格形象特点来了解工作。此类工作分析系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力资源 工作 分析 管理 基础 大学 论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