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题材寓言神话类.docx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题材寓言神话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题材寓言神话类.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题材寓言神话类一、文言文阅读(共2分)A.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 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 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 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B.千金求马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日:“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 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日:”所求者生马,安事
2、死马而捐五百金? ”涓 人对日:“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 之马至者三。注:君人,人君,国君。涓人:国君的近侍。1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在句中的意思。(6分)(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通解释为:(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解释为:(3)才美不外见。通解释为:2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句意在强调:(限15字以内回答)3 .揭示千里马悲惨命运的一句是:4 .翻译下面句子。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醉翁亭记【乙】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
3、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世间愚人亦复如是。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选自百喻经15 .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临溪而渔把酒临风B.至于负者歌于途负势竞上C.太守谓谁太守自谓也D.山间之四时也不得半车炭之价直16 .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行者休于树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B.杂然而前陈者朝而往,暮而归C.其西南诸峰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D.醒能述以文者不以物喜17 .选出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第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B
4、.第段描写了山间朝暮、四时之景和太守的山水之乐。C.第段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 “太守醉”,是为了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D.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后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极度消沉的表现。1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19 .划分句子节奏,限断两处。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答案】15. D16. B17. D18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是 醉翁亭。19 .诣市卖之I以其贵故I卒无买者【15题详解】A.至I/面对;B.背/借;C.为,是/别号;D.都是结构助词,的。故选Do【16题详解】
5、A.介词,在/介词,对于;B.都是助词,表修饰;C.代词,代源州/副词,大概、恐怕;D.用/凭借;故选Bo【17题详解】D.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后政治上不得意,思想并不消沉。由“人知从太守游而 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可知。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 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句中重点词语有:临:靠近。【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断句能力。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解答此类题, 可先揣摩句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则“单位
6、”与“单位”之间往 往有一定停顿;然后结合语法结构来划分。划好之后要考虑意义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再仔细读一读,看是否顺口、顺畅。这句话意思是:他把沉香木拿到市场上去卖,由于 价格昂贵,一直没有人买。据此可断句为:诣市卖之I以其贵故I卒无买者。【点睛】译文:【甲】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 深又秀丽的,那是琅哪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 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 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
7、谁呢?太守 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 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 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 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 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 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
8、 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 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 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 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 醉了的太守。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叫, 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 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
9、大家一起欢乐, 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乙】很久以前,有一位有声望长者的儿子,到海中打捞沉香这种木料。过了一年,终于打捞了 一车,并把它运回家。他把沉香木拿到市场上去卖,由于价格昂贵,一直没有人买。过了许多 天,他都没能卖出去,感到很疲劳厌烦,十分苦恼。他看到卖木炭的,都很快地将木炭卖了出 去,便想不如把沉香烧成木炭,这样就可以很快卖出去了,于是就把沉香木烧成木炭,运到市场 卖掉,只卖了不到半车木炭的价钱。世间上的愚人也是这样。三、课内阅读(共6分)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康肃问日:“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日:“无他,但手熟尔。
10、”康肃忿然日:“尔 安敢轻吾射!”翁日:“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 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日:“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20.解释加点字但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21 .翻译句子徐以杓酌油沥之。【答案】20.(1).只,只是 (2).打发22 .卖油翁慢慢地用勺子舀油滴入葫芦。20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但:只,只是;(2)句意: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了。遣:打发。【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
11、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 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 点词有:徐,慢慢地;以,用;杓,同“勺”;沥,滴。【点睛】参考译文: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 ”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 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 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 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 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了。阅读卖
12、油翁,完成下面小题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 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日:“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 敢轻吾射!翁日:“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 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23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公亦以此自矜()康肃笑而遣之() 康肃忿然曰()但微颔之()2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我亦无他,惟手熟尔。24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
13、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笔记小说,作者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B. “睨之”、“但微颔之”这两个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出卖油翁对陈尧咨射技的不以为意,为 下文两人的碰撞埋下了伏笔。C.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和“尔安敢轻吾射!”这两个句子表现了陈尧咨对卖油翁的 轻蔑态度反感,也体现了他目空一切、不知悔改的性格。D.课文对卖油翁酌油描写详细,对陈尧咨射箭写得简略,这样详略得当突出了文章重点。25.请你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分析共同揭示的道理。【链接材料】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 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
14、见舟而 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 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注释:没人:能潜水的人。苟然:随随便便的样子。文中指随便、轻易地就能掌握的。【答案】22.(1).自夸 (2).打发 (3).气愤的样子(4).点头23 .(卖油翁)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我这点本事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24. C25 .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反复练习,熟能生巧。2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把握句子含义,进而准确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注意词类活用、一词 多义等现象。(1)公亦以此自矜: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
15、。自矜:自夸。(2)康肃笑而遣之: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遣:打发。(3)康肃忿然日: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忿然:气愤的样子。(4)但微颔之:但只是微微点点头。颔:点头。2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完整翻译句子的基础上,把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注意省略句要 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1)徐:慢慢地。以:用。杓:同“勺沥之:注入葫芦。沥,注。之,指葫芦。自:从。(2)惟:意为只,不过。熟:熟练。尔:罢了。24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分析。C.结合“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可知,卖油翁是平静地评价,没有展现轻蔑态度;“汝亦知 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两句连续发问,盛气凌人,表现的是陈尧咨对卖油
16、翁轻视的态度;“尔 安敢轻吾射!”这句话是陈尧咨在斥责卖油翁,表现出陈的狂妄自大、咄咄逼人,没有展现“不 知悔改”;故选C。25题详解】本题考查主旨。(1)结合“翁曰: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等句子可知,卖油翁认为无论是 陈尧咨高超的射箭本领还是自己的酌油技巧都来自于“手熟”,而“手熟”则是多次练习的结 果,故卖油翁讲述的道理是: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反复练习,熟能生巧。(2)结合【链接材料】“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可知,南方的很多会潜水 的人能够有高超的潜水本领,是因为他们每天和
17、水为伴,从小练习,练习多了自然就有了高超的 潜水本领。故这里讲述的道理是: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反复练习,熟能生巧。【点睛】参考译文: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 (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但只是微微点点头。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 ”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 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老 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
18、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 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 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链接材料】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是因为他们每天与水为伴,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于水面,十 五岁就能潜水了。他们潜水的技术,怎么是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呢?他们必定是掌握了游水的道 理。每天在水边居住,于是到了十五岁就能了解潜水的方法。有些人生来就不识水性,那么即使 长得强壮,看见船来依然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会潜水的人请教,追求他们之所以能够潜水 的本领,根据会潜水的人的话,到河里去试,没有不溺水的。
19、所以说凡是不学习而追求大道的 人,都和那些学习潜水的北方人一样。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 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 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 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龊,跳往助之。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O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 ”北山愚公
20、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 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 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 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26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杂然相许许:赞同 .B.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C.固不可彻固:坚固 D.帝感其诚诚:诚心2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B.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隐土之北跳往助之D.其妻献疑日其如土石何 2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
21、一项是() A.本文选自列子。列子是一部很有趣的著作,其中有大量的寓言。B.面对“年且九十”的愚公选择移山这一举动,愚公之妻和智叟的态度完全一致。C.愚公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反驳智叟,令其哑口无言,无力回击。D.本文以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抱负,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美好愿望。【答案】26. C 27. B 28. B【26题详解】C项中“固”的意思为顽固。故选C。【27题详解】A.将近/况且;B.的;C.的/代词,他;D.他的/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故选B。28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 的要求和提示
22、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B项中“愚公之妻和智叟的态度完 全一致”的说法是错误的。愚公的妻子是出于对丈夫的关心担心疑虑而“献疑”的,她不反对移 山,所以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且焉置土石。智叟更多的是轻视讥笑嘲讽,阻止移 山,也体现了他智非真智。故选B。【点睛】译文: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北山有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大山北面交通不便,进进 出出都要绕远路,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 州的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 ”大家纷纷表示赞成。他的妻子提
23、出疑问说:“凭借您的力 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 呢? ”众人纷纷说:“我们可以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隐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 担子的几个人,凿石挖掘泥土用簸箕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没有父亲的 儿子,刚刚换牙,跳着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河湾上一位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并劝阻他干这件事,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衰残的年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5.请分别概括上面两则文章的思想意义。【答案】1.祗通只(只是);食通饲(喂养);见通现(显现)2 .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3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文言文 考点 文言 题材 寓言 神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