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题材议论说理类.docx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题材议论说理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题材议论说理类.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题材议论说理类一、文言文阅读(共2分)六、【2017年中考湖北省鄂州卷】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小题。【甲】隆中对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 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 乎? ”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 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己,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陈寿隆中
2、对)【乙】高帝求贤诏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 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 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 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部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 下都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年 老痛病,勿遣。(选自古文观止) 【注释】 伯:同“霸:游:交游。“从我游”即参加治理天下。昌:周昌,跟从刘邦入 关破秦,建汉后为御史大夫,封汾阴侯。鄢侯:即萧何。曾
3、为沛县吏,秦末佐刘邦起义。在楚汉战争中有大功,官居丞相,封郎侯。御史中执法:即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义:同 样麻烦!”王子猷吹口哨并吟唱了好一会,才指着竹子说:“怎么可以一天没有这位先生!”【甲】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一子罕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从心所欲,不逾矩。” 一一为政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一一子张【乙】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
4、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4 .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2)博学而笃志*(3)静以修身(4)侬踝则不能治性(5)年与时驰 *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2)非宁静无以致远。16 .用“/”给下列两个句子断句,每句只断一处。(1)仁在其中矣 (2)夫君子之行17 .乙文中“年与时驰,意与日去”与甲文中的“ ”都表达 意思。【答案】14. (1)通“又。指零数与整数之间(2)坚定(3)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4)轻薄浮躁(5)疾行,指迅速逝去15 . (1)七十岁时,就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越过法度。(2)不能宁静专一
5、,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16 . (1)仁/在其中矣(2)夫/君子之行17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珍惜时间【14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有:同“又。用在零数与整数之间。(2)句意为: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坚定。(3)句意为:用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4)句意为: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险躁:轻薄浮躁。(5)句意为:年华随时光而飞驰。驰:疾行,指迅速逝去。【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
6、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1)欲,想;逾,越过。(2)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达到。【1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 加以验证。(1)句意:仁德就在其中了。“仁”是主语,“在其中矣”是谓语,应该划分为:仁/在其中矣。(2)句意:君子的行为操守。“夫”是句首发语词,引出后文的议论,应该划分为:夫/君子之 行。【17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理解。“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意思是: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甲】文中“逝者如 斯夫,不舍昼夜”的意思是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7、。这两句表达的意思一致,都是珍惜 时间的意思。【点睛】参考译文:【甲】孔子在河岸上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 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 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有坚定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而且多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 就在其中了【乙】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 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
8、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 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 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文言文阅读。【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 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 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9、!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 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选自诸葛亮诫外甥书)注:庶几之志: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揭然:高举的样子。窜伏:逃避,藏匿。18 .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19 .解释下列的加点字。(1)将复何医()(2)使庶几之志()*(3)徒碌碌滞于俗()(4)若志不强毅()2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21 .诸葛亮的两封家书,都体现了他对后代的殷切期望,但是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甲】文强调了的重要性,【乙】文则阐述了的重要性。【答案】18.虽有淹留/何损美趣/何患于不济1
10、9 .(1).赶上 (2).让 (3).被 (4).如果20 .能忍受屈辱,抛弃琐碎的东西,广泛地向他人咨询、学习,除去狭隘、悭吝。21 .(1).静 (2).志【18题详解】本题考查断句。根据句意“即使未得升迁,又何损于自己美好情趣?何愁理想不能实现”可断句 为:虽有淹留/何损美趣/何患于不济。【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1)句意:又能赶上什么呢。及:赶上。(2)句意:让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使:让。(3)句意:徒然受世俗阻滞,碌碌无为。于:被。(4)句意:如果意志不坚定。若:如果。20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忍:忍受。屈伸:侧重于“屈”,屈辱。去:抛弃。广:广 泛地
11、。除:除去。嫌吝:狭隘悭吝”的翻译要准确。【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诫子书用“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来劝勉儿子修身养德。修身养德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 因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最忌怠惰险躁,因为“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 能治性”。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 个“躁”字,对比鲜明。乙文则期望后代“志当存高远”,强调远大的志向对一个人的重要性。【点睛】译文:甲: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 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
12、无 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 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 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一个人的志向应当保持高尚远大,仰慕先贤人物,断绝情欲,不凝滞于物,使接近或近似于 先贤的志向高高地有所保存,诚恳地有所感受,能屈能伸,抛弃琐碎的东西,广泛地向他人咨 询、学习,除去狭隘、悭吝,这样即使未得升迁,又何损于自己美好情趣?何愁理想不能实现? 如果意志不坚定,意气不昂扬,徒然受世俗阻滞,碌碌无为,就将继续伏匿于凡庸人之中,终究 不免于卑下的地位。三、课内阅
13、读(共14分)论语十二章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一一学而学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一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一一为政子F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一为政子曰:“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一一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一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
14、浮云J 一一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一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一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一一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一一子张2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人不知而不愠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3 .翻译下列句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4 .请从“学习”和“修养”两方面,写出对你的启示。【答案】22.(1).生气,恼怒 (2).以为乐25 .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26 . “学而时习之”,在学习上,启示我学习新知识之后要常常温习实践。“与朋友交
15、而不信乎”,在修养上,启示我和朋友交往一定要讲求信用。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愠:生气,恼怒;(2)句意: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乐:意动用法,以为乐。【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 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 点词有:温:温习;故,指学过的知识;知:得到、获得;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可以; 以,凭借、靠;为,成为、做;矣
16、,了。24题详解】本题考查启示。根据有关“学习”和“修养”的语句,表达获得的启示即可。如:“学而时习之”其意思是: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启发我们学习后要时常 温习。(学习方面)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其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 修养的人吗?启发我们要时常保持君子的风度。(修养方面)如:“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意思是: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启发我们要时常反 省,为别人办事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注重诚信。(修养方面)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
17、思是: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 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启发我们学与思相结合,要会学习,要独立思考。(学习方面)【点睛】参考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 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 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 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
18、十岁做事才能随 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 师了。”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 而无定见。”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 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 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
19、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 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J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J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 德就在其中了。”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 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 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20、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 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 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 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2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故患有所不辟也/无冻馁之患矣 B.呼尔而与之/似与游者相乐 C.是亦不可以己乎/
21、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D.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无相忘 26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7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例子说说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任意写出一种即可)【答案】25. C 26. (1)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2)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仪”,指仪表,包括身材尺寸、肤色。寐(16ng)病:手足不灵活的病。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谓为信然(2)此人可就见,不
22、可屈致也 (3)患在入主不交故也(4)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2)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君与俱来 B.凡三往,乃见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C.其有意称明德者其如土石何 D.皆待贤人而成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4 .甲文写徐庶对诸葛亮的赞语和向刘备提出“枉驾顾之”的建议的作用是。乙文列举周文王和齐桓公的例子的作用是。5 .甲文中刘备“思贤若渴。乙文中汉高祖刘邦发诏令求贤,他们都渴求贤才来辅佐自己,但他们求贤的目的又有所不同。请指
23、出不同点。【答案】1. (1)确实这样(2)接近,趋向(3)缘故(4)通“无”,不(每小题1分)2 . (1)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为天下伸张正义。(2)贤士大夫有愿意跟从我治理天下的,我一定能叫他们显贵。(每题2分)3 . A4 .从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说明了贤才的重要性。(2分。每空1分)5 .刘备还处于创业阶段,求贤的目的是兴复汉室;刘邦已平定了天下,求贤的目的是守住汉室的江山。什么益处呢!27.中心论点:舍生取义(或:“舍生而取义者也” “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本文主 要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文言文 考点 文言 题材 议论 说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