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题材读书学习类.docx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题材读书学习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题材读书学习类.doc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题材读书学习类一、对比阅读(共10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 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 半”,其此之谓乎!(选自虽有嘉肴)【乙】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 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 有坎壤,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 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
2、为 硕儒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 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 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选自颜氏家训I) 注:专利:专注集中。坎壤ddn):困顿不得志。婚冠:指婚礼和冠礼的年龄,喻年少。 因循:守旧法而不知变更。此处指不愿再重新学习。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不知其旨也 旨:味美B.教学相长 长:成长C.十年一理理:对书本做温习 D.老而弥笃笃:认真、专心致志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虽有至道大道之行也津津乐道 读书学习。(意思对即可)12
3、 .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只要写出“勤奋学习” “专心 学习”等即可)13 .选甲文好。理由:【甲】文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而 【乙】希望儿子改掉旧习,发奋学习,有所作为。(意思对即可)【10题详解】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非学无以广才: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广:增长。盖汝若好学:如果你努力学习。好:喜爱,爱好。不然则徒劳费:不这样,就白费精力。徒:白白地。【11题详解】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字词:淫慢,放纵懈怠;励精,振奋精神;险躁,轻薄浮躁;治性,修养性情。(2)重
4、点字词:遣汝,让你外出;汩于俗务,埋没在俗务之中;专意,专心。【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代词指代对象的理解。代词指代的对象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 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 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这”代指的一般是上文,“那”是代指 下文内容。“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旧时伎俩人物。”意思是:不这 样,就白费精力。如果和在家里一样,哪一天回来,又只是不务正业的人。结合上文“奋然勇 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可知,“然”字指代的是儿子能“勤奋学习” “专心学习”等好学的学 习态
5、度。【13题详解】本题考查拓展阅读。首先要表明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班会的主题是“勤奋学习,立志 成才,【甲】文的内容切合此观点,如“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 学”,意思是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 学习有所成就。从正反两面指明了学习需专一、勤奋,并告诉我们立志与学习的关系。而【乙】 文“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 般,他日归来,又只是旧时伎俩人物”,是写父亲对儿子能够改掉旧习,发奋学习,有所作为的 希望,与主题“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关系不大。故选【甲】文。【点睛】译文:
6、【甲】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 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 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 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 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如果你努力学习,在家里也完全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 问,不用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即使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 望你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让
7、你外出从师,是担心你在家里被俗务扰乱,不能专心读书学习。 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再者,(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 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如果你到了老师那里,能够发奋图强有所作为,努力改掉旧的 习气,始终勤勉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是抱有希望的。不这样,就白费精力。如果和在家里一样, 哪一天回来,又只是不务正业的人。甲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日:“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8、者而改之。”(论语节选)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日:“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王生不说,日:“凡师之所 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李生说之日:“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责善思,君但 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 生,告之日:“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 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跖(光阴消逝),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日:“余不敏,今日 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李生论善学)1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不亦说乎李生说之日学而不厌王生益愠15 .下列句中加点的
9、“而”与“学而不思则罔”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B.人不知而不愠 C.择善而从之D.温故而知新 16,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学而/不思则罔B.可以为师/矣C.盖/学贵善思D.请铭之坐/右1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18 .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 “善学者”(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答案】14.(1).通“悦”,高兴。 (2).说服、劝服。 (3).满足。 (4).生气、恼怒。 15. B 16.
10、 C17 . (1)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精神倦怠无所得。(2)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希望听到 真理啊!18 .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其善者而从之。启示:学习要有谦虚好学的精神和勤学好问的态 度,学思要结合并且取长补短。【14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实词。不亦说乎:不也很高兴吗?说,通“悦”,高兴;李生说之日:李生劝说他说。说:说服、劝服。学而不厌:学习没有满足的时候。厌:满足。王生益愠:王生更加恼怒。愠:生气、恼怒。【15题详解】例句“而”的用法是表转折。A.表顺承;B.表转折;C.表承接;D.表承接;故选Bo【
11、16题详解】A.学而不思/则罔;B.可/以为师矣;D.请铭之/坐右;故选Co【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 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 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思:思考。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倦 怠无所得。耻:以为耻辱。择:选择。从:听从。冀:希望。闻:听说、听到。道:道理。【1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从甲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乙文“学贵善思”归纳答案:学 习贵在思考。从甲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择其善者而从之”和乙文“善学者不耻
12、下问,择善 而从归纳善学者要不耻下问,择善而从。注意用原文回答。对我们的启示比如既要学习,又要 思考,不耻下问,取长补短等。【点睛】 译文:甲: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孔子说:“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 “文”字作为他的谥号。”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而言又做到 了哪些呢? ”孔子:“几个人同行(在一起
13、),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 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乙:王生好学,但没有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 (对此感到)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 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一无所得,学习重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 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 火,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走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 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希望听到真理 啊!
14、?学习最忌讳的事,没有超过满足于自己所学的知识的,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不改 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 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作醒目的警戒。”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土别三 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5、乙】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 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 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19.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太夫人以荻画地B.卿今当涂掌事/但当涉猎 C.及鲁肃过寻阳/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D.卿言多务/惟读书是务 2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土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2)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21 .【甲】文孙权是如何劝导吕蒙学习的?【乙】文欧阳修学有所成的原因是什么?22 .两文都突出了人物读书有成,但描写的角度
16、不同,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答案】19. A 20. (1)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他只致力于读书。23 .孙权从读书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委婉批评,以自身为例劝说吕蒙多读书。欧阳修成才除了自身 刻苦勤奋,借书而读,还有母亲善于教育。24 .吕蒙的读书有成是通过鲁肃的言行从侧面衬托出来的;欧阳修则是通过赞美他自幼的诗赋水 平和成人一样高直接表现的。【1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 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 思。A.以:都是介词,
17、用;B.当:动词,掌管/动词,应当;C.及:动词,至!J,等至V动词,赶得上;D.务:名词,事务/动词,致力,从事;故选Ao20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一词多义、古今 异义词、通假字等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士(读书人),更(另外),刮(擦拭), 惟(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务(致力,从事)”是句中重点词,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惟读书是务”是宾语前置句,翻译时按“惟务读书”的顺序翻译。【2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一问:甲文中,孙权作为吴国之主,他能够关心下属,“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鼓励吕蒙 要多学
18、习,当吕蒙找借口推辞时,他不急不恼推心置腹,“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声明要求他读 书的目的是在博览群书中了解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循循善诱,从读书的必要性劝说;又现 身说法,“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用自己的亲身感受,从读书的可能性劝说,丝毫未摆当 权者的架子,不以威压的方式逼迫吕蒙去读书。第二问:欧阳修“多诵古人篇章”“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他自身刻苦勤奋;“就闾里士人 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借书而读;母亲“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善于教育。这些是欧阳修 学有所成的原因。本题考查分析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作用的能力。甲文中,“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的 大惊,表明吕蒙读有所成
19、,这是侧面描写,是用鲁肃的言行进行衬托;乙文中,欧阳修“自幼所 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这是正面描写,通过赞美他自幼的诗赋水平和成人一样高,直接 表现他读书有成。【点睛】【甲】参考译文:最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手握权柄,不可以不读书。”吕蒙辩护说,不是 我不读书,而是军中事情太多,没有时间。孙权说:“我岂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当教书匠? 只不过希望你大略有个印象,知道历史就够了。如果说没有时间,谁能比我更忙,我还经常读 书,我认为有天大的好处。”吕蒙才开始求学。后来,鲁肃路过寻阳,跟吕蒙谈论,不由大吃一 惊,说:“你今天的才识智略,已不是当年吴郡时代的吕蒙。”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刮
20、目相 待,大哥发现得未免太迟!”鲁肃于是就去拜见吕蒙的娘亲,结交成为好友,然后告辞。【乙】参考译文:欧阳修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欧阳修的母亲用芦 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 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 欧阳修只一心一意努力读书。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就与大人一样有文采。二、课内阅读(共10分)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 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
21、益。”蒙乃始就 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 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B.治经为博士 治:研究 C.及鲁肃过寻阳 过:经过D.卿今者才略 才略:才干24.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用B.蒙乃始就学 乃:才 C.孰若孤若:比得上D.及鲁肃过寻阳 及:等到 2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叙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B.
22、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C.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孙权劝学,先是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可能性,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必要性,使吕蒙无可推辞。D.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趣相投。26.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答案】23. D 24. B 25. C26. (1)只是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 士别三日,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他,长兄知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23题详解】本题考查
23、对文言实词的理解。D.有误,句意: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才略:才干和谋略;故选DoB.弗食,不知其旨也食之不能尽其材节衣缩食 C.固须早教子固非鱼也根深蒂固 D.如日出之光如鸣琼环了如指掌 3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引用兑命中的话,印证“教学相长”论点的正确性。B.乙文作者认为学习应该从小抓起,效果更好。不过错过了青春年华也不要自暴自弃,老来学习 亦可有所收获。C.甲文首先由“嘉肴”“至道”从正面类比,强调要注重学习,注重实践。D.乙文作者擅长运用举例论证,所举例子丰富而有针对性,使文章说理很有气势的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4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文言文 考点 文言 题材 读书 学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