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试题:化学(北京B卷)(全解全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试题:化学(北京B卷)(全解全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试题:化学(北京B卷)(全解全析).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高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化学全解全析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 4 题,每题3 分,共 4 2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中草药 当归”中含有4-羟 基 一3 丁基苯献。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OH-4-羟基-3-丁基基肽A.能发生水解反应B.分子式为
2、C|3 H l4。3C.能与滨水发生取代和加成反应D.能与N aH C O a溶液反应产生C O2【答案】A【解析】含有酯基,能发生水解反应,A正确;分子式为C n H u C h,B错误;能与澳水发生取代反应,没有双键,不能与滨水发生加成反应,C错误:含有酚羟基,不含竣基,不能与N aH C C h 溶液反应产生C O?,D错误;故选A。2.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A.N 2 的结构式:N=N B.顺-2-丁烯的球棍模型:c.c c)2 的空间填充模型:QD.基态氮原子的轨道表示式:向向血口【答案】A【解析】结构式是指用一根短线表示-对共用电子对的式子,则 N2的结构式为:N=N.
3、A 正确;由于碳碳双键两端的甲基分别位于双键平面的两侧,则是反-2-丁烯的球棍模型,B 错误;已知CO2是直线形分子,故CO2的空间填充模型为:,C 错误;根据洪特规则及特例可知,基态氮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面向(nhnD 错误;故答案为:A。3”C 的衰变反应为yc 4X+。其半衰期(反应物的量被消耗到其初始量的一半需要的时间)为5730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与丹X 互为同位素B 4 C 与 f X 的中子数相同C.lC和 VC的价层轨道电子数相差2D.某考古样品中12c的量应为其11460年前的14【答案】D【解析】根据质子守恒,可知Z=7,即号X 为耳N。A C 与弓N 不属于同
4、一种元素的原子,不互为同位素,错误;B.VC与 9N 的中子数分别为8、7,错误;C.EC和 VC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价层轨道电子数相同;D.11460年是半衰期5730年的2 倍,因 此 11460年后变为原来的幻1=而2 2 4正确。4.下列方程式能准确解释事实的是()A.钠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淡黄色固体:4Na+O2=2N a2OB.硫酸钱溶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NH:+H2O=NH3H2O+H+C.氢氧化铜浊液中滴加氨水得到深蓝色溶液:CU2+4NH3 CU(NH3)42+D.氢硫酸中通入适量CL得黄色沉淀:H2S+C12=S1+2HC1【答案】DA【解析】钠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淡黄
5、色NazCh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2=Na2O2,A 错误;硫酸镀溶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是因为钱根离子发生微弱水解导致溶液显酸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H;+H2O=ENH3H2O+H,B 错误;氢氧化铜浊液中氢氧化铜主要以固体形式存在,氢氧化铜浊液中滴加氨水得到深蓝色溶液表示为:CU(OH)2+4NH3 H2O=CU(NH3)42+2OH-+4H20,C 错误;C b的氧化性强于S,氢硫酸中通入适量CL置换出黄色S 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C12=S1+2HCL D 正确;答案选 D。5.下列除杂试剂选用正确且除杂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
6、试剂AFeCL 溶液(FeCb)Fe粉BNaCl 溶液(MgCb)NaOH溶液、稀 HC1CC12(HC1)H2O、浓 H2sO4DN O(N O2)H2O、无水 CaCL【答案】B【解析】A 项,Fe粉将溶液中的Fe3转化为Fe2,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 项,M g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Mg(OH)?沉淀,过滤后多余的NaOH用稀盐酸中和,两个反应均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项,C b能溶于水并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用水除去C b中的HC1;D 项,N02与水反应生成HNCh和 N O,涉及氧化还原反应。6.用圆底烧瓶收集N%后进行喷泉实验。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烧瓶中形成喷泉
7、,说明NH3与 H2O发生了反应B.烧瓶中剩余少量气体,能证明NH3的溶解已达饱和C.烧瓶中溶液为红色的原因是:NH3+H2O N H3H2O N H;+OH-D.烧瓶中溶液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pH 下降,能证明氨水具有挥发性【答案】C【解析】烧瓶中形成喷泉,不一定是因为N N 与HzO发生了反应引起的,还有可能是因为NH3极易溶于水造成的,故不能说明NH3与 H2O发生了反应,A 错误;烧瓶中剩余少量气体可能是空气,来源于实验中的某个操作,比如图中止水夹下方的玻璃管未插入水中时会有空气进入,故烧瓶中剩余少量气体不能说明N H 3的溶解达到饱和,B错误;烧瓶中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原
8、因为N H3+H 2 O N H3 H 2 O N H;+O H-C正确;烧瓶中溶液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p H下降,不一定是因为氨水的挥发性,还可能是因为吸收了空气中的C 0 2,故烧瓶中溶液p H下降,不能说明氨水具有挥发性,D错误;故选C。7.下列关于各实验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甲 乙 丙 丁A.装置甲可用于验证苯与液澳发生取代反应B .装置乙可用于洗涤B a S C)4表面的N a 2 s o4C.装置丙可用于由C u S 04溶液制备CUSO4-5H2OD.装置丁可用于分离乙醇与溪水【答案】B【解析】B n易挥发,可进入盛有硝酸银的试剂瓶中发生反应生成A g B r沉淀,干扰对H B
9、 r的判断,无法验证苯和溪发生取代反应,故A错误;N a 2 s 04易溶于水,B a S 04难溶于水,故可以用图中装置操作洗涤,故B正确;法堪用于灼烧固体,无法得到水合物,由C u S C U溶液制备C u S O#5 H 2 O应该用蒸发皿,故C错误;乙醇与澳水互溶,无法通过分液漏斗分离,故D错误。8.海水晒盐后精制得到N a C L氯碱工业电解饱和N a C l溶液得到C L和N a O H,以N a C l、N H 3、C 02等为原料可得到N a H C C h;向海水晒盐得到的卤水中通C b可制澳;从海水中还能提取镁。下列关于N a、M g、C l、B r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
10、的是()A.N a O H的碱性比M g(O H)2的强B.C L得到电子的能力比B n的弱C.原子半径 r:r(B r)C l)r(M g)r(N a)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N a)(M g)(C l)M g,故碱性:N a O H M g(O H)2,A项正确;氯和澳均属于卤族元素,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C l2 B r2,B项错误;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则,,(B rA N N a A N M g)/),C项错误:氯和漠属于同一 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等,D项错误。CH,H(XO H9.双酚A(C 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它的
11、一种合成路线如图所示:H B r I一|N a O H的水溶液厂|C h 苯酚丙烯 ,怛!瓦 回 ,(J u 一L出。双酚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 ol双酚A最多可与2 m oi B n反应B.G物质与乙醛互为同系物C.E物质的名称是1-澳丙烷C u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C H3)2C H O H +025-2C H3C O C H3+2H2O【答案】D【解析】双酚A中酚羟基的邻位含有H原子,可以与嗅发生取代反应,I m o l双酚A最多可与4 m o i()IIB n反应,故A错误;G为H s C c C H s,含有酮默基,乙醛含有醛基一C H O,二者含有的官能团不同,不互
12、为同系物,故B错误;E为C H K H B r C H j,名称为2-漠丙烷,故C错误;反应是CH;CHCH3C u2-丙醇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丙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 +02S-2CH3COCH3+2H 2O,故D正确。10.下列实验中根据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答案】C【解析】相同浓度的两种一元酸做导电性实验,C H 3 c o 0H溶液对应的灯泡较暗,电离出的离子浓度小,所以醋酸为弱酸,A项正确;铜在酸性条件下被硝酸根离子氧化为铜离子,硝酸根离子被还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相同条件下,用I m o l L i的 C H 3 c o O H 和 1 m o l L 1的H C 1分别做导
13、电性实验C H j C O O H溶液对应的灯泡较暗C H 3 c o 0H是弱电解质B向某溶液中加铜和稀H 2s 04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原溶液可能含有NO3C向某钠盐中滴加浓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该钠盐为N a2SO3或N a H SO3D向浓度均为0.1 m o l-L 1的M gC W C u C L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出现蓝色沉淀K s p M g(0H)2 /C s p C u(O H)2原为一氧化氮,一氧化氮遇到空气变为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因此原溶液可能含有N O,B 项正确;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硫,也可能为NaClO与浓盐酸反应生成的氯气,
14、C 项错误;难溶电解质的结构相同,其溶度积越小,加入氨水时越容易生成沉淀,可以得出KspMg(OH)2KspCu(OH)2,D 项正确。11.图 中展示的是乙烯催化氧化的过程(部分相关离子未画出),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CH2=CH2CH:,CHOA.P d c ir和CM+在反应中都是催化剂B.该转化过程中,有非极性键的断裂与极性键的形成C.该转化过程中,涉及反应4Cu*+O2+4H+=4CU2+2H2。催化剂D.乙烯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KH2+O2蟠*CH3CHO+H2O【答案】D【解析】过程W消耗Ci?,过程V 生成CM+,过 程 I 消耗PdC lT,过程IV生成PdCH,
15、所以PdCK和 CM 在反应中都是催化剂,故 A 正确;过程V 中 02转化为H20,02 中非极性键断裂,生成H2。的过程中有极性键的形成,故 B 正确;过程V 中 02与 Cu+反应生成C iP+,离子方程式为4CtT+O2+4HI=4 CU2+2H2O,故 C 正确;反应中,CH2=CH2最终被02氧化为CH3cH0,则乙烯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2=CH2+O2阻2CH3CHO,故 D 错误。12.聚乙烯具有广泛用途,可由乙烯为基本原料制备。科学家构想用太阳能电池作电源电解CH4和C02制得乙烯,原理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太阳能电池能 传 导-的固体电解质A.该装置实现了光
16、能T电能T化学能的转化B.电极 A 的反应为 2CH4-4e+2O2-=C2H4+2H2OC.催化活性电极B 可防止产生炭堵塞电极D.固体电解质将A 极产生的0 2 传导到B极【答案】D【解析】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电解池又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正确;图中电子由太阳能电池右侧流出,左侧流入,则左侧为电源的正极,右侧为电源的负极,电极A为阳极,C H 4 失去电子变成C 2 H 4,其电极反应式为2 c H 4-4 e +2 O2=C 2 H 4+2 H 2 O,故 B正确;催化活性电极B可防止产生炭堵塞电极,因为电极B 匕C 0 2 得到电子,发生反应:C O2+2 e =CO+O2,
17、故 C正确;阴离子向阳极移动,即 B极产生的。2传导到A极,故 D错误。1 3.常压下埃基化法精炼镇的原理:N i(s)+4 C 0(g)=N i(C O)4(g)2 3 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 x l()r。己知:N i(C O)4 的沸点为4 2.2 ,固体杂质不参与反应。第一阶段:将粗银与CO反应转化成气态N i(C O)4;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反应后的气体分离出来,加热至2 3 0 制得高纯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增 加 c(C O),平衡向正向移动,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B.该反应达到平衡时,v N i(C O)4 =4 v,M(C O)C.第一阶段,在 3 0 和 50 两
18、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选 50 CD.第二阶段,N i(C O)4 分解率较低【答案】C【解析】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所以增加c(C O),虽然平衡正向移动,但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故 A错误;反应的速率之比等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平衡时有4 V N i(C O)4 =v -1*(C O),故 B错误;N i(C O)4 的沸点为4 2.2 ,则第一阶段,在 3 0 和 50 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应选50 ,故 C正确;加热至2 3 0 制得高纯银,可知第二阶段N i(C O)4 分解率较大,故 D错误。1 4.某小组同学用乙醛进行银镜反应实验时,补充做了以下实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高 第一次 模拟 试题 化学 北京 全解全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