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贵州省遵义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pdf
《2023年贵州省遵义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贵州省遵义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pdf(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贵州省遵义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一.现 代 文 阅 读(共 1 小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驴友”违规穿越封闭区,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案例,或因为失联需要投入大规模人力物力搜救的案例,屡见不鲜.近年来,随着舆论谴责批评的力度加大,以及类似于有偿搜救、黑名单等惩罚制度的出台,违规驴友数量正在逐渐减少。但在向好大趋势之下,依然有人“顶风作案”。如此行为,实在算不上真正的“驴友”。何 谓“驴友”?简单说,就是户外运动、旅游的爱好者。“驴友”的运动、旅游方式中多数带有探险性,有很大的挑战性和刺激性。因为可以拥抱自然,挑战自我,锤炼意志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野外生存能力,所以深受人们的
2、喜爱。相比于普通游客的舒适休闲玩法,“驴友”选择的是一条难走的路。因而,作为一名合格“驴友”,执着是必不可少的品质之一。但这种执着是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而非前述“屡闯屡被逮、屡被逮屡闯”的“无脑行为”。“驴友”热爱探险、追寻未知,这往往是该群体最引以为豪的一点,也是更多年轻人对“驴友”心向往之的重要原因。一名真正的、合格的、有专业素养的“驴友”,不会将探险、追寻未知建立在破坏区域生态、威胁人身安全等违法违规行为之上。他们追寻一种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不破坏生态、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挑战自己的极限以及更好地感受自然之美。但是,一些自诩不走寻常路的“半吊子”“驴友”,在探险的过程中往往一味追求刺激,对
3、可能造成的后果却全然不管不顾。这 类“驴友”,既不会考虑到自己行为对生态的破坏,在遇险时往往也缺乏足够的自救技能,而且还会把自己的“偏向虎山行”当成一种勇敢。殊不知如此莽撞的行为,己与“驴友”的品质格格不入。他们不仅担不起“驴友”这一称谓,更是在给广大遵规守法的“驴友”招黑。关于喜欢与爱的区别,有这样一个回答很是精妙。喜欢一朵花,你会摘下插入花瓶中;爱花,却会给它浇水、培土,让其更好地生长。真正的“驴友”应 该 是“爱花之人”,他们探险、穿越,并不是为了征服、占有自然,而是在大自然给予的环境中挑战自我极限,甚至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为大自然保护提供更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对付这些违规“驴友”,舆论不
4、可谓不严苛,相关的惩处制度也已经较为完备,可依然有漏网之鱼,是因为这些都是外在的制约因素。如果内因-“驴友”的整体素第1页 共3 5页质无法跟上持续火爆的户外探险运动、旅游,那上述莽撞、违规的行为还会出现。要知道,作为一名真 驴友,可不是只有说走就走的勇气就够了的,生态环保、遵规守法意识也应是标配。“驴友”数量突飞猛涨,但相应的“驴友”教育、“驴友”文化、“驴友”素养却存在明显欠债,在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已成共识的当下,是时候为广大的“驴友”补上这一课了.(摘编自 中国青年报2019年 9 月 18 13)(1)下列关于导致“违规 驴友 数量正在逐渐减少”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是_A.违 规“驴
5、友”如失联需要投入大规模人力物力搜救。B.社会舆论对“驴友”违规现象谴责批评的力度加大。C.景点出台了对违规“驴友”进行有偿搜救惩罚制度。D.景点出台了对违规“驴友”实行黑名单等惩罚制度。(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段交代事情发生的背景,表明态度,否定违规“驴友”的做法,提 出“违规 驴友明知故犯,不顾舆论和危害,算 不 得 真 驴 友 的 论 点。B.文中前四段先“立”后“破”,层层深入,先阐述“驴友”的共性,再进一步 阐释真“驴友”的品性,遵循了读者的心理认知规律。C.第五段,作者批评了“半吊子”“驴友”,认为他们“自诩不走寻常路”“对可能造成的后果却全然不管不顾”
6、是莽撞的行为。D.作者在第六段运用比喻论证,语言生动形象,简单易懂,既赞美了真“驴友”,又否定了违规“驴友”,孰是孰非,一目了然。(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一名合格“驴友”,遇到困难时不会轻易放弃,但也不会有“屡闯屡被逮,屡被逮屡闯”的“无脑行为”。B.许多人对“驴友”们心生向往,是因为“驴友”热爱探险、追寻未知,追寻一种挑战自己极限和更好地感受自然之美的运动方式.C.真“驴友”探险,既是为了征服、占有自然,又是在大自然中挑战自我极限,还为大自然保护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D.想要做一名真正的“驴友”,不仅要有说走就走的勇气,更要有较强的生态环保意识和遵规守法意识。现代文阅
7、读(共1 小题,满 分 12分,每小题12分)第2页 共3 5页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整体而言,网络小说的典型形态和传统通俗文学是一脉相承的。互联网的作用体现在使小说创作者与读者之间建立新的联系,读者通过互联网推动创作者开发出更多新题材、新创作方式和新内容。创作者们在同一平台上相互竞争,也会推动内容进化,使得内容走向“多元化”。可以说,中国网络小说在全球都是走在前列的,对中国当代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强的推动力。互联网传播和反馈速度更快,交流更直接。用户通过互联网贴出小说,瞬间就能到达读者手中。作家可以快速调整内容,写作水平也会快速提高。很多小说开头很一般,甚至漏洞百出,但
8、写了几个月之后,作品渐入佳境,让人无法割舍。互联网对创作的提升帮助非常大。网络文学的面貌几年就会发生一次巨大变化,不断推陈出新。近 2 0 多年来,网络文学有三个最直观的变化:一是数量更加庞大。最早的时候,论坛上前一晚所有小说的更新内容,早上起来花一两个小时就可以看完。现在网络小说每天的更新量之大,无论你怎么翻页都翻不完。二是从模仿到原创。当时大部分内容,10部有9 部是玄幻类作品,题材比较单一,而现在仅大类就有2 00多个,下面小流派更多,原创性大大提高。三是质量大幅提高。当时作品大多模仿痕迹很重,语言和构思也比较稚嫩。现在很多作家文笔老练。今天,网络小说可以说聚集了通俗文学领域的很多优秀作
9、家作品。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我们的网络小说已经大量进入,翻译后不存在接受障碍,国内的热门作品,在国外受欢迎程度也很高。在欧美,近两年也开始出现翻译中国网络小说的趋势,截至2019年初已翻译100多部,起点国际上线后,有了专业译者组的帮助,迄今翻译500多部。这是我们以前很难想象的,尤其是我们网络小说都很长,几百万字、上千万字的都有。有国外爱好者花如此大的精力和成本主动翻译,说明我们的网络文学有内容品质优势,成功走出去本身很能说明问题。在中国整个文化市场中,网络文学行业发展是超前的,广度大,种类丰富,内容质量过硬。但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不是单一文艺领域就能造就的,它是各行各业协作的结果。目前
10、为止,除了孙悟空这样的传统经典形象之外,我们还没有一个全新创作的、在全球市场都广受欢迎的当代文化符号。如果我们能在网络文学作品中发掘出这样的资源,再通过下游改编把它放大,打造出一个代表新时代中国的文化符号,才算是中国流行文化真正的成功。第 3 页 共 3 5 页(摘 编 自 互联网加速文学进化)材料二:网络文学,作为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成果,于 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进入中国而诞生。作为一种大众文字样式,网络文学在诞生之初,从技术上实现了普通文学青年的写作零准入,中时打破了传统文学通过印刷出版的高门槛,情感爆发力、创作想象力空前高涨,大批玄幻、仙侠、科幻、都市等类型作品纷纷登场,并得以迅速发
11、展壮大。同时,在内容表现和手法运用上,网络作者自觉、自发、自愿地接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学经典的脉络,大量优秀作品随之产生。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网络文学一路走来,逐渐进入主流视野,不断迈向经典化、精品化。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作者、读者加入网络文学中来,这与网络文学的本体特征和属性有着内在的关联。网络小说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作为大众文化的果实,作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广大作者抒发情感和想象的载体,也作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广大读者寄予情感和梦想的阵地,随科技更新迭代,从 P C 到移动,从文字到I P,以文字为源头的主体性从没改变。创作与阅读的主体关系不仅互为表里,也伴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进程,成为以
12、青年为主体的娱乐化的必然诉求。网络文学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文化现象,同时也成为创作与阅读双方的日常,陪伴着他们成长。网络文学的热血幻想不仅是一个“白日梦”,而且是基于人类社会的终极愿望,携带着人类文化基因密码,合乎人类情感的发生发展。如果说网络文学是专指在网络上发表并传播的一种带有大众文化属性的外在表达,那么,热血幻想就是网络文学内在的本体特征,也是网络文学创作的主体标识。(摘 编 自 凸显本体特征深植现实观照-二零一九年网络文学创作管窥)材料三:在新媒介语境中,现实主义传统应该重新得到重视与强调,被赋予新的生命力。在中国作协发布的“2018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上,现实类题材作品占据了一半的席位
13、,而有的文学网站“现实频道”上线不到一年,就 有 4 万多部现实题材作品。与此同时,传统的幻想类题材也开始生活化,被称为“生活流”。这种现实题材的创作倾向既是网络文学发展20年之后自我转型、突破瓶颈、扩大创作空间的需要,也与网络社会由早期的虚拟空间日渐转向虚拟与现实的互渗相关,这在客观上为现实主义传统的回归第 4 页 共 3 5 页与重建奠定了基础。网络文学突出的社会性,要求重建现实主义传统。数字媒介前所未有地加强了文学的社会性。网络文学成为一种社会形式,它的生产、运营与阅读模式具有突出的社会性特征。写作与阅读不再是传统文学的个人行为,而是社会性、群体性事件。与此同时,网络文学与日常生活具有密
14、切的相关性,并通过影视、游戏、动漫等衍生品进行了广泛地传播,改造着参与者的日常生活,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与文化功能。由于网络文学的过度商业化,部分网络文学作品呈现出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倾向。面对这种情况,显然需要重新强调现实主义传统的思想性、倾向性,强调文学的教育作用与社会责任意识,要求网络文学传递社会正能量,提升整个社会的人文精神。这样既有利于中国年轻一代价值观的塑造,也有利于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摘 编 自 开启新媒介现实主义切近网络文学发展实际)(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网络小说尽管依赖新兴的互联网而产生、发展,但从整体上说,在题材、创作方式等方面还是和传
15、统通俗文学一致的。B.近20多年来中国网络文学数量更加庞大,原创性大大提高,质量大幅提高,优秀作家作品大都聚集于通俗文学领域。C.作为改革开放的文化成果的网络文学,凭借写作的零准入、发表的无门槛,表现出强大的情感爆发力、创作想象力。D.当前网络文学出现向现实主义传统回归的趋势,具体表现为现实类题材作品数量增多,传统的幻想类题材生活化。(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网络小说走在世界前列,推动中国当代文化发展,大量进入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颇受欢迎,近两年开始走进欧美。B.凭借着互联网迅捷的传播与反馈速度,网络小说创作者与读者可以互相交流,作家能快速调整内容,甚至迅速提
16、高写作水平。C.网络文学诞生之初,玄幻、仙侠、科幻、都市等类型作品纷纷登场;网络作者并未丢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学经典的脉络。D.网络文学是大众文化的果实,成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娱乐化的必然诉求,其本体特征与创作的主体标识是基于现实的热血幻想。第5页 共3 5页(3)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文中“网络文学中重建现实主义传统”表现的一项是A.大国旗舰 大国重工虽然是穿越文,但分别展现了中国造船工业、重型装备工业的发展壮大。B.你在万丈荣光中有穿越元素,也有以大篇幅文字展现“最美逆行者”消防员的生活,充满正能量。C.由网络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 大江大河的热播,让投资方看到了现实类题材剧的广阔商业前景。D.
17、网络文学作品 上海繁华展现了社会底层小人物艰苦奋斗、顽强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当前如何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说出三点即可)三.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 分15分,每小题15分)3.(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夕阳红到无边刘白羽一阵袅袅的秋声在我记忆中回响我从年轻时起就有一种特殊的敏感,天空和大地还炎天如火、赤日银金时,我却可以从天空中洒然而落的一丝清风里,意会到爽朗秋天的来临,从此扫却一身粘腻,换得一身清爽,实在令人怡然陶然。而从那一阵清风起,我觉得那一颗太阳也就不同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在太行山上,有一个晌午我从
18、一个山城口走出,我原是每天都在此时此地打这儿经过的。可这一天,我突然感到晶亮的太阳光变得那样柔和起来,从那金色的阳光中,我闻到熟透了的庄稼的芳香、天空的芳香、大地的芳香、太行山千山万壑的芳香。这是秋之芳香。经过了半个世纪,这一偶然的欣悦还洋溢在我的心际。我常常想:我为什么这样喜欢秋天?就因为它让人头脑爽朗、意绪清新吗?的确,每到这个季节,我的整个灵魂便像浸在清凉的泉水之中,无限的情思、灵感就油然而生、不可遏止。不过,秋天给予我的不只是观感上的,而更重要的是意念上的。秋天是大地的收获季节,也是我创作的收获季节,灵魂的收获季节。我想,我得感谢秋的恩赐。北京的秋天真美,天高云淡,清风潇洒,西山红叶如
19、火如荼,灿烂中包含着清幽。今天我坐在香山饭店四楼住房里,编 完 秋阳集,通过落地大玻璃窗望出去,山回林密,日影迷蒙。在这幽极、静极的时刻里,我忽然听到熟稔而又爱昵的袅袅的秋声这声第6页 共3 5页音从何而来?我坐在原地没有动,瞧着暖和的太阳,忽然发觉这声音来自我的心底深处纯真婉转,不绝如缕。它一下把我带回更远的记忆王国。那大约是1928或1929年,在小学课堂上,一位音乐老师,弹着风琴教我们唱歌。教室是老得长了绿苔的老屋,屋顶上又覆盖着古槐的浓荫,在我记忆中那是碧茵茵的。像有一束明亮的火焰突然在我的记忆中亮起,由此我想起我学过的一支歌,整个歌儿我想了几十年也想不起来,但这歌子的第一句,却一直深
20、深镌印在我的心扉。后来,经历过多少战火之熊熊、风雪之漫漫,踏遍山河,历尽险关,这一句歌我却无法忘记。特别是这十多年,这句歌,就更时时响亮、回荡,这句歌就是“夕阳红到无边”。在我当年学唱这首歌时,便为这一句所倾倒,我的心胸一下飞越出那旧礼教的狭窄牢笼,烦琐的污浊市井,我像一只苍鹰向高空搏击而去,那红漫漫的夕阳红得何等艳、何等美、何等令人心醉。是的,秋风,秋阳,秋晖,也许正是一个年过古稀的生命的象征吧!不过,我以为作为一个作家,当他似乎可以望见死亡的峰巅的时候,他有的绝不是衰败、颓丧,而是深沉、练达,就像一轮秋天的太阳,不是火爆而是澄静的。难道我说的只是大自然中的那颗秋天的太阳吗?我说:是,也不完
21、全是,因为更重要的是我心中有一颗秋天的太阳。在 碧萝窗下那篇文章里我曾谈到孤独问题:“现在我是一天一天争夺时间,我要蘸着我的生命与鲜血,为了我的理想而搏斗,对于人世的烦琐,我已不屑一顾,只从创作的孤独中得到深深的慰藉,我认为真实的创作是需要孤独境界的。”一个作家承受不了孤独就不能潜心创作,更何况正是在这种创作的孤独中,孕育着最大的领悟、最深的思考、最重的激情、最活的灵感一而这些,与深沉、练达、安宁、幽静都是分不开的,可以说这不是一般的人生的孤独,而是超逾人生的美学境界的孤独。回想自己碌碌一生,到晚来领悟到这样一种意境,也可以说是我自己的美学的凝聚吧!从1984-1988年,不知不觉间,我又写了
22、几十篇散文。我希望它既有秋阳的宁静,又有秋阳的温暖。它可能不是我的一段时间的收获,也许是我一生中的收获,为了纪念我的“古稀之年”,我便把它定名为 秋阳集。还是回到从儿时一直深深潜藏到现在的那句歌吧!“夕阳红到无边”后面是什么,怕至死也想不起来了。不过当我凝视着香山上空这一派夕阳时,我莞尔而笑了,又何必苦苦寻思,只这一句也足够了。因为我看到的夕阳确实是红得如此瑰丽,红得如此庄严。多么美的声音啊!是的,一阵袅袅的秋声在我记忆中回响,也在现实生活中回响。(有删减)第7页 共3 5页(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天是作者创作和灵魂的收获季节,他将自己老年所写的几十篇
23、散文定名为 秋阳集,以表达对秋天的感谢和喜爱。B.作者认为美学境界的孤独是创作的必需,它孕育着激情与灵感,让作者不顾人世烦琐,在潜心创作中获得深深的慰藉。C.本文语言平实简练但也不乏文采,如“碧茵茵”“红漫漫”等词语生动形象,排比等手法的运用使其表达气韵充足。D.本文既有对秋景的描绘,又抒发了真挚的情感,还间杂着一些哲理式的议论,情、景、理交融一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2)文章三次写“袅袅的秋声”,分别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3)标 题“夕阳红到无边”有着哪些意蕴?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四.文 言 文 阅 读(共1小题,满 分19分,每小题19分)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
24、小题.驳复仇议 唐 柳宗元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邦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吏赵师镉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磐其闾,且 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臣窃独过之。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理者杀无赦。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厚。诛其可旌,兹谓滥,跋刑甚矣;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以向,违害者不知所以立,以是为典可乎?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向使刺斌其诚伪,考正其曲直,厚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何者?若元庆之父,不陷于
25、公罪,师镉之诛,独以其私怨,奋其吏气,虐于非辜,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吁号不闻;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事,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镉之诛,不愆于法,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法基可仇乎?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瞥而凌上也。执而诛之,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焉?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是惑于礼也甚矣。第 8 页 共 3 5 页礼之所谓仇营,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非谓轼罪触法,陷于大戮。而曰“彼杀之,我乃杀之”,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其非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贵州省 遵义市 高考 语文 试卷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