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浙江大学附中高考生物全真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pdf
《2021届浙江大学附中高考生物全真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浙江大学附中高考生物全真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pdf(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届浙江大学附中高考生物全真模拟试卷一、单 选 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 25.0分)1.我国西部生态问题中最突出的莫过于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下列不属于我国对其采取的生态措施的 是()A.退耕还林还草 B.开发旅游 C.防沙治沙2.如图为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建防护林)正常男性o正常男性患癌男性患病女性A.口4的色盲基因来自于12B.113携带色盲基因的概率为|C.115与正常女性婚配的后代均不患病D.113与正常男性婚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3.下列不属于细胞衰老的特征是()A.细胞体积不断增大B.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C.多种酶的活性降低D.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2、物质运输功能降低4.一株小麦(2N=I4)与一株山羊草(2N=14)杂交得到幼苗甲,用秋水仙素处理甲的顶芽形成幼苗乙,待乙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丙若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幼苗甲正常体细胞中含有7 对染色体,是可育的B.植株乙减数分裂过程可形成14个四分体C.植株丙的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28或 56条染色体D.形成乙的过程虽未经过地理隔离,但乙属于新物种5.实验中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某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与合成和分泌乳蛋白相关的一些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以及在此过程中有关的生物膜面积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图中曲线所指代的细胞结构相同的是()和CA.6.
3、袁隆平在水稻新品种的研究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繁杂的杂交与筛选工作。这是由于()A.水稻只能在人工条件下杂交 B.杂种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和组合C.水稻的性状不由基因控制 D.水稻的优良性状不能集中在一起7.下列关于病毒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病毒和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且都可以发生变异B.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在宿主细胞中才能增殖C.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D.一些病毒和细胞表面的物质可以作为抗原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8.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叶绿素的元素组成中一定含有镁和氮B.ADP脱去一个磷酸基团后可作为合成DNA的原料C.某蛋白质分
4、子独特的螺旋结构决定了其具有特定的功能D.与相同质量的糖类相比,脂肪完全氧化分解需要更多的氧气9.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技术的操作正确的是()A.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灼烧灭菌后应立即挑取菌种B.培养基灭菌后,应将pH调到适于微生物生长的范围C.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培养皿盖放在一边,防止培养基溅到皿盖上D.高压蒸汽灭菌后,通常将实验用具放入60-80的烘箱中烘干10.关于细胞染色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台盼蓝给细胞染色,若细胞被染上色则说明细胞处于生活状态B.甲基绿、毗罗红染液、龙胆紫染液、醋酸洋红染液都为酸性染料C.用健那绿对人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需先用8%HC1水解和蒸储水漂洗D.苏
5、丹m为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与脂肪发生橘黄色的颜色反应1 1.如图为某种酶催化的化学反应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反应底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种酶的最适温度是45,欲延长反应时间可以增加反应B.该种酶在65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后,将温度降低到25,酶活性会逐渐增强C,如果该种酶可以与双缩胭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则其可以被RNA水解酶所催化水解D.欲探究该种酶的最适温度,可以45为中间温度,设计多组温度梯度更小的实验1 2.如图表示科学家利用小鼠皮肤细胞培养出多种细胞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导人谓导基因小 艇 肤 嬲-谤导性多能干罐-禧经细胞、肝雕等 A.过程中细胞
6、内发生了基因突变B.过程中细胞内某些基因处于关闭状态C.过程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D.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13.下列对种群特征的分析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值B.“J”型增长的种群中没有死亡率、迁出率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D.种内斗争会降低种群密度,不利于种群的发展14.某同学在做“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时,绘制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示意图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原生质层由、和共同构成B.此时处的溶液浓度大于处,细胞处于吸水状态C.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能除去获得原生质体D.处的溶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不同15.水果和蔬菜长时
7、间储存、保鲜所需要的条件是()A.低温,干燥,无氧.B.低温,湿度适中,低氧C.高温,湿度适中,高氧 D.低温,湿度适中,无氧16.下列对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核糖体数量增加,染色体复制加快B.细胞分化:细胞形态改变,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功能趋向专门化C.细胞衰老:细胞核体积变小,细胞膜通透性增大,色素积累增多D.细胞凋亡:特定基因表达,合成新的蛋白质,细胞自动结束生命17.若控制某一性状的等位基因共有4 个,并只位于X 染色体上.那么对于二倍体生物而言,群体中共有的基因型种数是()A.10 B.12 C.14 D.2018.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运用同
8、位素标记法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正确的是()A.对噬菌体进行标记的方法是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用 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结果是离心管中的沉淀物放射性高C.用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两者混合后保温的时间不宜过长D.该实验证明了 DNA是噬菌体主要的遗传物质1 9.如图表示以某植物下胚轴为材料,用等量的生长素和乙烯利分别浸泡后,培养一段时间统计所得的生根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生长*fit,乙埠利娘 G c,c,c.i i:c,所H应 的 生 米 米/乙 埠H沈庾不同.HC,G XBXC,XBXD,XCXC.XCXD.XDXD,雄性生物有4种基因型,即XAY、XB
9、Y、XCY,XDY,所以群体中共有的基因型种数10+4=14种.故选:C.X 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其雌性个体的型染色体组成为X X,雄性个体的型染色体组成为X Y.若控制某一性状的等位基因有4个,假设A、B、C和D,并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性生物有10种基因型,雄性生物有4种基因型.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8.答案:C解析:解:A、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因此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A错误;B、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
10、白质没有进入细菌,经过搅拌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因此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结果是离心管中的上清液放射性高,B错误;C、用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两者混合后保温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导致32P标记的一组的上清液的放射性增强,c正确;D、该实验证明D N A是遗传物质,没有证明D N 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Co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一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T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2、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
11、量放射性的原因:a.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陡。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9.答案:B解析:解:A、乙烯利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
12、调节剂,并不是植物自身产生的激素,A错误;B、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浸泡法处理时要求时间较长、溶液浓度较低,沾蘸法是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时间较短,而图中采用的是浸泡法,故由此分析C4浓度生长素采用沾蘸法处理时生根数与图示不同,B正确;C、由分析可知,该实验表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而乙烯利对生根具有促进作用,C错误;D、由曲线图分析可知,生长素浓度为C2时生长数最多,乙烯利浓度为C3时生根数最多,但实验中并没有验证生长素和乙烯利同时处理时的生根数,故不能得出C2浓度生长素和C3浓度乙烯利同时处理生根数最多,D错误。故选:Bo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
13、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2、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具有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的特点。3、由曲线图分析可知,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生根数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且在C4时低于对照组,由此说明生长素对根的生长具有两重性,且浓度为C?时生长数最多;随着乙烯利浓度的增加,生根数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4个浓度处理组的生根数均高于对照组,且浓度为C3时生根数最多,由此说明乙烯利对生根具有促进作用。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图形分析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
14、.答案:C解析:解:A、核糖体主要由R N A和蛋白质组成,A正确;B、mRNA是翻译的直接模板,B正确;C、tRNA是转运氨基酸的工具,C错误;D、组成R N A分子的含氮碱基有A、C、G、U,不含碱基T,D正确。故选:CoRNA分子的种类及功能:(1)m R N A:信使R N A;功能: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2)t R N A:转运R N A;功能:mRNA上碱基序列(即遗传密码子)的识别者和氨基酸的转运者;(3)r R N A:核糖体R N A;功能:核糖体的组成成分,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本题考查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要求考生识记RNA的种类及功能,能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属于考纲
15、识记层次的考查.21.答案:B解析:解:A、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故任何反射活动都要借助反射弧来完成,A正确;B、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构成,B错误;C、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C正确;D、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建立起来的,D正确。故选:B o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效应器,感觉神经末梢或传入神经末梢组成感受器。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本题主要考查神经元的组成、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
16、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2.答案:B解析:A、图 n中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X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错误;B、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B正确;C、某人长期营养不良,会造成组织水肿,组织液A增多,C错误;D、图n中,为促进作用,是抑制作用,D错误。故选:B o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识别图中各符号所代表的结构或物质并作出准确的判断。图 I中:A是组织液,B是血浆,C是淋巴。图口中: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丙是甲状腺,X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丫是促
17、甲状腺激素,为促进作用,是抑制作用。23.答案:B解析:解:A、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也可能是44+XX,A错误;B、染色体的组成为44+XX的细胞一定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但不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B正确;C、该器官可能是卵巢或女性的体细胞,也可能是精巢,C错误;D、此细胞可能是女性的体细胞,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D错误.故选:B.男性的染色体组成为4 4+X Y,女性的染色体组成为4 4+X X.人体某器官中一细胞染色体的组成为4 4+X X,该细胞可能是女性的体细胞,也可能是处于减数第二次
18、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本题以染色体组成为44+XX为素材,考查人类的染色体组成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明确染色体组成为44+XX的细胞不一定是女性体细胞,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24.答案:B解析:解:A、图示生态系统为人工鱼塘,所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浮游植物固定的总能量加上人工输入的能量,A错误;B、该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3780+4200)-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31920)x 100=25%,B正确;C、太阳鱼的能量中指向妒鱼的箭头,表示流向
19、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太阳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其去路应指向分解者,C错误;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可以循环,而能量不能循环,D错误。故选:B有关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2)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3)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4)能量传递效率:10%-20%.本题以能量流动图为情境,考查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旨在考查考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浙江大学 高考 生物 模拟 试卷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