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pdf(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RJ)第一章 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 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 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 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 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 5.速度(常考点)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 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单位:m/s、km/h;关系:1 m/s=3.6 km/h;1 km/
2、h=1/3.6m/s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 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 慢 公式:v=s/t8 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 需测物理量:路程 s;时间 t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9.路程时间图像 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 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 声源。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
3、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3 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 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 真空中也能传播。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 v 液 v 气声音在 15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 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s 以上人耳能把 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 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 0.1s 最终回声和 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利用:利用回声可以
4、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 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 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 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v,则发声点距物体 S=vt/2。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常考点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 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 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 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 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 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
5、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 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三、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 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 1s 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 次/秒又记作 Hz。2、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 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 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 器或区分人。4、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
6、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常考点 1、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 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 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 作用的声音。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 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dB。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五、声的利用常考点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选择题)第三章 物态变化一、温度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
7、进行工作。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 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 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 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 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二、物态变化 常考点 1、熔化和凝固 熔化: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 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凝
8、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 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 点相同。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2、汽化和液化: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 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表面 空气的流动。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 用。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 烈的汽化现象。沸 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沸腾条件:达到沸点。继续
9、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 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作用:液化 放 热 3、升华和凝华: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将衣服挂在通风处。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解释“霜前冷雪后寒”?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 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雪后寒:化雪
10、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第四章 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 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 光束是直的?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 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
11、播的。4、应用及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 子。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如图:在月球后 1 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 2 的位置看 到日偏食,在 3 的位置看到日环食。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 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 C=3 108m/s=3 105km/s;光在空气 中速度约为 3 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 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 2/3。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 分光被反射回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初 上册 物理 知识点 归纳 总结 人教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