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文言文(一).pdf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文言文(一).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文言文(一).pdf(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7 年各地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上海卷】(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 题。 (18 分)李大亮, 雍州泾阳人, 少有文武才干。 隋末, 署庞玉行军兵曹。 在东都与李密战, 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请降。大亮杀所乘马,以与之宴乐,徒步而归。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迁安州刺史,又令徇广州。行次九江,会辅公祏反,遣兵围猷州。大亮击破之。以功赐奴婢百人, 大亮谓曰: ?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一皆放遣。寻召拜太府卿,出为凉州都
2、督, 以惠政闻。 尝有台使到州,见有名鹰, 讽大亮献之。大亮密表曰: ?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太宗下书曰:?有臣若此,朕复何忧!?后拜左卫大将军,兼领太子右卫率,宿卫两宫,甚为亲信。 大亮每当宿直, 必通宵假寐。 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 ?其见任如此。太宗每有巡幸,多令居守。房玄龄每称大亮之节,可以当大位。大亮虽位望通显,而居处卑陋,衣服俭率。每怀张弼之恩,而久不能得。弼时为将作丞,自匿不言。大亮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恨相得之晚。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节自旧唐书?李大亮传)注台使:朝廷的使者。将作丞:官职名,级别
3、较低。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1)贼寇境() ( 2)讽大亮献之()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 分)(1)大亮杀所乘马,以与之宴乐()A.送给B.和,同C.参加D.帮助(2)每称大亮之节,可以当大位()A.接受B.担任C.适合D.把守17.第 2 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汝辈多衣冠 /子女破亡至此 /吾亦何忍 /以汝为贱隶乎?B.汝辈多衣冠子女/ 破亡至此 /吾亦何忍 /以汝为贱隶乎 ? C.汝辈多衣冠 /子女破亡至此 / 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D.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 /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18.把第 4 段画线句译
4、成现代汉语。(6 分)大亮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恨相得之晚。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19.第 3 段画线句反映了太守怎样的心情?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A.欣慰B.自豪C.感动D.庆幸20.第段“劝降敌人”和“遣散奴婢”两件事分别反映了李大亮和的特点。(4 分)【答案】15、 (2 分) (1)侵犯、入侵、侵占、侵略、劫掠(2)用言语暗示、委婉地劝告/规劝、暗暗地劝说 (只写 ?暗示?不给分)16、 (2 分) (1)A(杀掉自己的马来送给他们宴乐)(2)B 17、D 解题说明:前面的语境是?以功赐奴婢百人?;A与 C项的断法变成大亮对着 ?衣冠?说话,是解释不通的,因
5、此排除;句中的?忍?是谓语动词,与宾语没有必要再断句,排除B。18、 (6 分)李大亮曾经在路上遇见张弼并且认出了他,(就)抱着张弼哭, 遗憾见到 (认识)他太晚,多次把家产来送给张弼,张弼拒绝不接受。特别说明:得分点如下:(1)遇诸途:在路上遇见、在半路/ 半途遇见(2)识之:认出他/ 识出他 / 识别他 / 辨别他(3)持弼而泣:扶着/ 抱着 / 搀着(4)恨:遗憾(5)相得:找到他/ 见到他 / 遇见他 / 认识他(6)多推家产以遗弼:强调?遗?的意思,解释为 ?赠送、送?;淡化 ?推?的意思,写到?把家产送给张弼?、 ?拿家产送给张弼 ?即可。(7)弼拒而不受:张弼拒绝家产不接受。19
6、、 (2 分) C 20、 (4 分)(1)有勇有谋,分别体现“勇”和“谋”这两个特点(2)宽厚仁爱,分别体现出“宽”和“仁”这两个特点【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 题。秦废封建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 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廷尉议是。 ?分
7、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馀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与焉。故柳宗元曰:?封建非
8、圣人意也,势也。?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故吾取其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自书契【1】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皆诸侯王子孙,其馀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取材于宋?苏轼东坡志林)注释:【 1】书契:指有文字记载。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然
9、后属疏远属:亲属B诸侯更相诛伐更:交替C子房亦与焉与:参与D不能易也易:交换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 分)A以有侯王争必以利B三代之兴知诸侯之不可复C而学士大夫多非之而诸子之论废矣D袭封而争位者君臣父子相贼虐者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请立诸子请立各位皇子为诸侯王B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诸皇子和功臣们皆封侯并用国家的赋税重赏他们C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君主即使想要废除封侯的制度设置郡守,能行得通吗D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分封诸侯的制度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时势使然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 分)时非圣人之能为也,能不失
10、时而已。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1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文题“秦废封建”意指秦王朝建立后废除了三代以来分封诸侯的国家制度。B始皇不急于说出己见,而让群臣议论丞相的谏言,群臣多赞成丞相的意见。C廷尉李斯深谙时移世变,以史为鉴,力排众议,反对恢复分封诸侯的制度。D苏东坡学养深厚,纵论古今,鞭辟入里,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各有优劣。14第三段末句“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这是作者借柳宗元的话做出的判断。请用自己的话具体说明作者做出这个判断的直接依据。(5 分)【答案】9D 10 C 11 B 12时代不是圣人所能造就的,圣人能
11、把握时势,不违背时势罢了。自夏商周起圣人用礼乐教化天下,曾经达到了刑罚可以搁置不用的程度,但是最终不能终止篡位弑君的祸患。13 D 14汉高帝和张子房是反对分封诸侯的,但是迫于形势, 不得不封韩信等人为诸侯王,所以说“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解析】9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结合文意,运用适当的方法,比如字音推断法、字形推断法、对称结构推断法、语法分析法、联想迁移法、上下文推断法、代入法等。【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0试题分析:综观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文言虚词的考查逐渐呈现弱化的趋势,但不代表可以忽视文言虚词。高中阶段要求考生把
12、握18 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必须将18个虚词的意义用法牢记在心,并掌握一定的判断虚词意义用法的方法和步骤。【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1试题分析:解答此题,一要结合原文,通过上下文语境判断大致语意是否正确,二要将翻译过来的句子与文言中的原句仔细对比,看是否有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以偏概全、 歪曲文意等错误【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试题分析: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北京卷翻译所占分值比其全国卷高考语文卷中的分值稍低,但它仍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文言文的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13、,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试题分析: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其次要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再拿选项内容,逐条与原文相关部分进行比较,特别是在人物的角度,事情的件数与行为的程度、时效、 时间、因果等方面【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4试题分析:做这类题目首先要树立全局观念,把握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物,事件等。其次要看清题干,明确筛选指向,什么人什么事,范围是整个选文还是某个片段。【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 题。王
14、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建武三年,充生。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尝笞,母未尝非, 闾里未尝让。 八岁出于书馆, 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 或以书丑得鞭。充书日进,又无过失
15、。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 所读文书, 亦日博多。 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常言人长,希言人短。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好自周,不肯自彰, 勉以行操为基, 耻以材能为名。 众会乎坐, 不问不言, 赐见君将, 不及不对。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淫读古文,甘闻异言。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充为
16、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好杰友雅徒,不泛结俗材。俗材因其微过,蜚条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8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岁凶,横道杀伤。凶:凶险B闾里未尝让让:责备C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讽:背诵D游必择友,不好苟交苟:草率,随便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A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B或以书丑得鞭勉以行操为基C处逸乐而欲不放涂有饿莩而不知发D俗材因其微过其孰能讥之乎10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组是()( 3
17、 分)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礼敬具备,矜庄寂寥以笔著文,亦如此焉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幽处独居,考论实虚行苟离俗A BC D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3 分)A才高而不尚/ 苟作口辩而不好/ 谈对非其人 / 终日不言B才高而不尚/ 苟作口辩而不好谈/ 对非其人 / 终日不言C才高而不尚苟作/ 口辩而不好谈对/ 非其人 / 终日不言D才高而不尚苟作/ 口辩而不好 / 谈对非其人 / 终日不言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王充极少说别人的短处,而愿意说别人的长处。他为人清高自重,被人诬陷,也不加辩白。B王充幼年时恭顺仁厚,未曾受父母责备鞭打。他
18、追求好名声, 喜欢结交杰出高雅的朋友。C 王充做官时不计较俸禄的多少和官位的高低,国君和将领召见时他考虑不周到就不对答。D文章从生活、读书、做官等多方面来写王充的为人处事,多采用对偶句式,既使人物形象鲜明,又言简意赅,富有节奏感。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3 分)(2)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3 分)(3)淫读古文,甘闻异言。(2 分)【答案】8A 9C 10 A 11 C 12 B 13( 1)又赶上兵荒马乱,怕被仇人捉住。(关键词:会、扰乱、“为, 所, ”的被动句式, 全句大意。 )(2)他的言论初听时似乎
19、很古怪,与众不同, 直到把他的话听完了,大家才认为说得很正确。他的言论初听时似乎很古怪,与众不同,直到把他的话听完了,大家才认为说得很正确。(关键词:若、诡、是,全句大意。)(3)(王充)爱广泛地阅读古书,喜欢听不同于流俗的言论。(关键词:淫、甘,全句大意。)【解析】【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9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掌握能力。题中各选项的第一句是文本中的句子,第二句则是课本中学过的句子,因此可用对比法解答。【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0试题分析:回答此题,首先要根据上下文明白题中6 个句子的意思,考察它们
20、是不是表现了王充的美好品德。【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11试题分析:解答文言断句题,应该先将语段的大致意思弄懂,看该语段大致讲的什么内容。 然后以动词为重点分析语段,先找出动词的主语, 确定句子中心, 再找出宾语(或补语) ,在宾语(或补语)之后停顿。【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3试题分析:做文言翻译,先要根据该句所处的上下文读懂大意,然后认真揣摩命题者在该句中设置的采分点,把每个采分点的意思分析正确,再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出该句意思。【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江苏卷】阅读
21、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 题。汪容甫先生行状王引之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少孤,好学。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词日益进。仪征盐船于火, 焚死无算, 先生为 哀盐船文 ,航编修世骏序之,以为惊心动魄, 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当世通儒如朱学士筠,卢学士文昭,见先生所撰,咸叹赏以为奇才。年二十九,始颛治经术。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每试,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侍郎尝谓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其见重如此。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望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
22、博综古今, 天下奇文字也。 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 先生往就之, 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嘉定钱通判坫篆额,时人以为?三绝?。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又深于春秋之学,著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
23、盖其性之笃厚然也。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其学其行,窃闻于趋庭之日久矣。而先生于予所说尚书训诂,极奖励,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以告后之君子。(选自王文简公文集,有删节)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助书贾鬻书于市鬻:卖B先生往谒谒:拜见C称之不置置:置办D尚欲扬榷而陈之陈:陈述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有右,江左即江东。B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C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多
24、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D趋庭:论语中有孔鲤“趋而过庭”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2)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9根据第三段,概括汪中在治学、为文方面的热点,不超过30 个字( 4 分)【答案】6.C 7.B 8. (1)我超过容甫,是凭借官位;如果论学问,那么我应以容甫为老师。(得分点:“先”“以”“北面”各1 分,句意1 分)( 2)他对那些老友旧交去世后家道衰落的,关心慰问超过生前,因为他的本性就是这样忠实厚道啊!(得分点:“殁”
25、“存”“笃厚”各1 分,句意1 分)9. 治学:范围广泛,学有专精。为文:取则于古,自成一家。【解析】6. 试题分析:积累和掌握文言实词的基本步骤是:逐步积累,反复巩固,扩展延伸。具体地说就是:学新带旧,以旧证新。可采用代入法,联系上下文正确判断。【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7. 试题分析: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8. 试题分析:在把握全篇整体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全国各地 高考 语文试卷 汇编 文言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