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回文(其二)——苏轼.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菩萨蛮·回文(其二)——苏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菩萨蛮·回文(其二)——苏轼.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菩萨蛮回文宋苏轼解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崎。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评析】菩萨蛮回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年)元月。上片,写梅与人传情,赞美了与梅一样高洁的人格。下片, 写苏轼叮嘱赵晦之要把握住有限的时光,珍重自己,爱惜余年。全词,用景物渲 染出别离的环境与气氛,表达了苏轼傲然不屈,期望重返朝廷的美愿。【注释】菩萨蛮: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菩萨篁”、“重叠金”、“花间意”、 “梅花句”等。上下片各四句,均为两仄韵,两平韵。回文:诗词的一种形式,因回环往复均能成诵而得名,相传起于前秦窦滔妻苏蕙 的
2、璇凯图。江南:代指黄州。疏篱:稀疏的篱笆。篱疏:篱笆之间的缝隙。老人:老人星,又叫寿星,暗指时光流逝很快。行人,代指赵晦之。老:暮年。残枝:残败的梅花树枝,这里代指余年。惜:依恋。【译文】山南的江水浅处红梅开出小花,浅红色小朵梅花,开放在江南山岭上。红梅 探看我倚靠着稀疏的篱笆,红梅从篱笆的缝里朝我望着。南极老人星行将到来,老人星到时,就是进入暮年时。离别时我们叮嘱要珍 惜余年,红梅枯谢了,我们会依恋别离时的情谊。【赏析】上片,以拟人的手法,写梅与人传情,赞美了梅一样高洁的人格。“矫南江 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崎。”开头两句用回环句式特写了细弱的“小梅”开在 很不显眼的“江南”黄州这块土地上,
3、苏轼借以自喻贬谪的孤芳生活。“窥我向 疏篱,篱疏向我窥”,突出了细弱的梅花与贬谪的苏轼同是苦命根,如坐篱牢, 只能通过篱缝传话慰藉,借以显露出梅的孤傲品格,人的独立性格。上片,既描 写了景物梅的形象,又体现出景物梅的形象中的苏轼的情感体验,引起读者的共 鸣。下片,从时空变化的角度,苏轼叮嘱赵晦之要把握住有限的时光,珍重自己, 爱惜余年。“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反复进言,以“老人”点明双方生存 的时间,以“行人”点明双方生存的空间。时空交错,造成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 的苍凉感。“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苏轼仍以梅的品格自喻,点明了该词 “红梅赠别”的主旨:虽是暮春的残枝梅,仍傲立于自然间,但应珍惜。说不定 来年一到,“春风吹又生”,新枝发新芽了,暗示着苏轼傲然不屈,期望重返朝 廷的美愿。与其他咏梅词一样,该词仍然是以梅格喻人品的O残梅的枯凉景象与词中“行 人”的孤独身影融合无间。这是以景物渲染出“惜别离”的环境与气氛,寄寓着 岭南的残梅和黄州的残梅,终有一天,会焕发出新枝而青春永驻的情意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菩萨 回文 其二 苏轼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