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历程与展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历程与展望.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历程与展望近年来,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迅速,并已成为推 动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核心业务之一。理财业务在助力 服务实体经济,引导民间资金流向;满足客户需求,促 进居民财富保值增值;丰富银行金融产品,加快银行经 营转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商业银行理财市场 已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8年末,银行 理财规模约31万亿元,约占资管行业总规模25%,在各 类资管机构中占比最高。在“资管新规”发实施之后,银保监会发布“理财 办法”作为资管新规的配套细则。这是促进统一资管产 品监管标准,推动银行理财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重要举 措。自此,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
2、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与监管历程发展历程做好后资管时代的应举之策积极做好理财子公司营运准备,发挥其特有优势, 满足实体经济金融需求,助力微小企业发展。截至2019 年2月底,已有28家商业银行宣布拟设立理财子公司, 包括工农建中交邮储六大行、9家股份制银行、11家城 商行、2家农商行。其中,工、农、建、中、交等五大 行已被正式批准设立理财子公司。一是理财子公司应做好人才培养、系统搭建和渠道 建设等方面的准备。首先,投研团队建设培养是解决投 研能力不足的前提。目前理财子公司投研能力整体较薄 弱,需要建立针对产品开发、资产配置、投资研究、风 险控制等专业领域的人才梯队,为主动资产管理奠定人 才基础。
3、培养需要时间,因此,挖人是不可避免的。其 次,建立资管信息系统是基础。未来理财子公司的资管 业务信息系统搭建是当务之急,系统应覆盖前台投研和 交易、中台风控和后台运营估值全业务流程。再次,销 售渠道建设是关键。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独立化运作, 理财销售渠道将由“总行一分支行”转变为“理财子公 司一母行分支机构”,分家后,理财子公司与母行各分 支机构间的合作机制,需要重新安排协调。要想达到从 前那样的畅通性,需要商业银行重新梳理理财子公司和 母行分支机构的合作模式和利润分配机制,同时理财子 公司应该积极尝试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寻求和其他金 融产品代销机构的合作。在理财子公司的母行层面,母行需要有序
4、推进总行 资管业务人员与理财子公司之间的衔接。目前有些银行 可能在总行层面仍保留资管部门,作为理财业务的统筹 管理部门,负责理财子公司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 促进理财子公司与母行分支机构在销售管理、利益分配 等方面的协调。同时,总行需要在业务协调、发展战略 上制定合理规划。对于已有附属资管机构的银行,需要 在总行层面考虑各类附属资管机构的发展定位,保证理 财子公司与其他资管子公司的业务协同,防止附属机构 同质化竞争。二是充分发挥理财子公司体制经营优势。理财子公 司优势主要表现在:首先,在资管业务和银行其他主营 业务之间可牢固树立防火墙,有利于实现真正的风险隔 离。其次,子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机
5、构,有利于明确资 管业务的经营主体地位,同时有利于有效推进打破刚性 兑付的进程。再次,子公司拥有独立的经营决策权、人 财物资源配置权、独立的考核及激励机制,有利于资管 业务条线实现责权利统一的经营机制。最后,理财子公 司成立后,可以择机引入战略投资者,推动公司治理机 制和组织架构进一步优化。三是理财子公司可促进微小企业融资。应特别指出 的是,理财子公司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具有突出优势。充分发挥其在传统债券直接融资优势的 基础上,稳步推进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创设,推动民营专 项支持债券发行,挖掘永续债、基金债等具有“稳杠 杆”效能的债务融资工具投资价值,聚焦定向增发、可 转债、可交债等
6、标准化偏股型资产的一二级市场投资, 全面提升理财子公司支持服务好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能 力。建立以净值化管理为核心的银行理财产品体系。监管新规要求的打破刚性兑付,实现净值型产品模式,需 要商业银行重新构建产品体系,提升主动管理能力,这 是对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重大挑战。这就需要银行进一 步提升投研能力,加快净值型产品创新步伐,不断丰富 和拓展净值型产品体系。应把“类基金”产品作为长期 转型目标,部署固收类、混合类和权益类、商品和衍生 品类四大产品线,树立行业转型标杆。为此,应注重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重新部署产品 体系,将净值型产品作为产品转型的长期目标,全面满 足净值型产品转型的新规要求、多元化资
7、产配置的客户 需求和参与国际同业竞争的客观需要。二是研究发挥内 部FOF模式在稳定净值表现、专业化管理、双重风险分 散、多元化资产配置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平稳推动预期 收益型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型。三是不断优化产品转型 的各类配套措施,加快完善债券、非标、长期股权等资 产的估值规则,完善信息披露,加强“卖者尽责,买者 自负”的概念,为顺利实现产品转型保驾护航。以科技赋能金融,提升资管行业投研能力。银行业 的经营已因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产生了巨大变化,金 融科技在银行业经营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银行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优化资管产品 应用场景;另一方面,银行可从客户投资行为分析、
8、数 据清理与管理、线上销售平台优化等方面研发资管系 统、智能投顾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银行资管业务转型的背后是一系列核心能力的提 升,包括投研能力、产品设计能力、销售能力、风控能 力、运营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都需要强大的资产管理 系统的支持。因此,银行资管业务转型需配套资管业务 相关系统的不断升级,实现投资、风险管理及运营一体 化的资产管理系统平台,为业务转型保驾护航。为此,商业银行资管业务平台建设应专注将科技元 素融入相关业务平台迭代升级,一方面,为了实现风险 和交易管理的高效智能,必须要建设出一套运用高效信 息平台适配整体业务的流程制度;另一方面,借助大数 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银行资管独具
9、特色的智能平台, 通过数据精确推导投资与风险分析进而帮助提升投研决 策能力。我国银行理财业务起步相对较晚,在国外理财业务 发展了近60年之后,直至20世纪90年代,西方的理财 观念才被逐渐引入国内。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居 民财富迅速积累,居民理财意识亦不断增强,国内财富 管理市场呈现蓬勃发展趋势。银行凭借其在客户、网 点、资产管理等领域的优势,逐渐成为我国财富管理市 场的主要主导者。整体来说,我国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 下四个阶段:起步期(20032005年)。2003年银行理财以外资 银行产品、结构化产品、外币理财产品为主。2004年银 行理财产品数量仅有123只,超过50%产品
10、为中资商业 银行发行,随着2005年五大国有银行开始全面开展理财 业务,理财产品数量增加至631只,接近90%的产品是 利率类理财产品,平均委托期限较2003年下降1.42 年。探索期(20062008年)。人民币理财产品占比迅 速提升,资产配置更为灵活。受资本市场繁荣影响,银行推出的投资于新股申购和类基金理财产品深受市场欢 迎。理财产品数量也由2006年的1283只大幅增加至 2008年的4399只,平均委托期限进一步下降至0. 49 年。快速发展期(20092012年)。人民币产品成为主 流,银行顺应客户需求推出期限短、收益稳定、资金门 槛不高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截至2012年末,全国有超过
11、 233家商业银行开办了理财业务,年募集资金规模接近 50万亿元,存续的银行理财产品约3.2万只,存续规模 超过了 7. 1万亿元。规范转型期(2013至今)。2013年至2015年银行 理财规模由10万亿元增加至23. 5万亿元,两年内,增 加1.35倍。从2016年起,银行理财规模同比增速放缓 至2017年的1.69%,理财规模增至29. 54万亿元。为促进银行理财业务健康有序发展,中国人民银 行、原银监会等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改革意 义和前瞻指导作用的政策文件,促使商业银行提高理财 业务服务标准化水平和业务规范性,推动理财业务发 展,并向资产管理业务转型,资产管理业务逐步走向专营
12、化、规范化、国际化道路,独立性和透明度大大提 高。监管新规推动银行理财业务回归本源2005年,原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 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奠定了理财业务监管的制度基 础。此后,针对不同时期理财产品出现的问题,先后出 台了 20多项监管规定,初步形成了银行理财业务监管框 架。一是对个人理财业务和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 进行规范(20022007年)。2005年原银监会发布商业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2006和2007年又 陆续发布了关于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相关规范文 件。二是对银信合作理财业务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 进行了规范(20082010年)。通过规范,银信、银证
13、合作理财业务快速扩张的势头得到控制。三是对商业银 行理财产品销售行为和理财业务的投资运作进行了规范 (20112013年)。针对理财产品销售不规范、信息披 露不到位、争议和纠纷增多等问题,原银监会发布实施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商业 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并限制银行 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资产的规模;研究试点推行债权直接 融资工具和银行资产管理计划,推动银行理财业务回归 代客理财。四是对组织架构、同业业务、理财和表外业 务等方面的规范(20142017年)。推动银行理财业务转 型发展,2014年原银监会从组织管理体系、制度建设、 强化监督检查和完善金融基础设施等方面入手
14、,进一步 加强银行理财业务的规范管理。发布关于完善银行理 财业务组织管理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银行设立 专门的理财业务经营管理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全行理财 业务。2017年,以同业、理财和表外业务等为重点,开展 了 “三三四十”专项治理和综合治理。同时,指导银行 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建立理财产品信息登记系统,初步 实现了理财产品的全国集中统一登记和穿透式信息报 送,为投资者提供理财产品登记编码的验证查询服务, 防范“虚假理财”和“飞单”。2018年,银行理财业务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资管 新规的发布体现了 “稳中求进”的工作主基调,坚持严 控风险的底线思维,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目标,坚 持宏观审
15、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机构监管与功 能监管相结合的监管理念,坚持有的放矢的问题导向和 坚持积极稳妥审慎推进等原则。为落实资管新规相 关要求,推动银行理财业务规范健康发展,银保监会在 系统梳理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新情况 和新问题,制定发布了理财办法。这有利于在资 管新规框架下,细化银行理财监管要求,消除市场不 确定性,稳定市场预期;推动商业银行加快新产品研 发,引导理财资金以合法、规范形式进入实体经济和金 融市场;更好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逐步有序打破刚性 兑付,有效防控金融风险。理财业务总体平稳运行,结构优化进程加快随着银保监会持续加大监管力度,银行理财业务已 经按照监管导向
16、有序进行调整,整体呈现出稳健和可持 续发展态势。一是规模整体平稳,余额稳中有升。截至2018年 末,银行保本和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约32万亿元,同比 增加2.5万亿元,增长8.5%。产品整体规模平稳,在增 速进一步放缓的基础上,实现年末理财产品余额稳中有升。二是个人理财产品发行呈上升趋势。从资金来源来 看,面向个人发行的理财产品呈上升趋势,2018年末占 比为75%。三是银行理财助力实体经济发展。银行理财 服务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积极参与各类资产投资,理 财资金主要投向债券、存款、货币市场工具等标准化资 产,占比约为70%。四是同业理财规模和占比持续下 降。2018年末,同业理财余额为1.2万亿
17、元,同比减少 2万亿元,下降63%,占全部理财产品余额的比例由11% 下降至4%,表明“资金空转”现象明显减少。伴随资 管新规理财办法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的正 式落地,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将迈向新的阶段,商业银行 通过实施加快新产品研发、规范资管产品发行、优化组 织管理体系等举措,尽力抢占理财业务发展的先机。后资管时代银行理财展望在前期推进理财事业部制改革的基础上,商业银行 已经搭建起较为完整的组织架构以及专业化分工和风险 制衡的运作体系,全面覆盖前、中、后台的经营和管理 职能。随着“资管新规”及配套细则发布实施,商业银行 理财业务合规转型进程进一步加快,理财子公司的设立 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未来
18、理财子公司业务不但要顺应 理财业务发展趋势,早日完成新旧规则有序衔接与业务 平稳过渡;更应该与直接融资市场相互促进、良性发 展。银行理财面临的挑战对银行理财业务产生较大影响。中银协对资管新规 实施后对银行业影响进行的调查结果来看,对银行的影 响较大:一是从对资管市场机构类型的影响来看,81. 5% 的银行家认为对银行的影响比对信托、证券公司、公募 与私募基金、资产投资公司、保险资产机构、期货等资 管机构要大得多。二是从对各类资管产品的影响来看, 在银行理财、信托计划、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资管、 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资管、期货资管等资管产品 中,85. 1%的银行家认为,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影响
19、最 大。对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影响深远。一是74. 9%的银行家认为,银行理财会就此回归本源。二是57. 7%的银 行家认为,新规要求严格控制老产品存续规模并有序压 缩递减,而受投资者接受程度、银行理财产品创新能力 影响,新产品发行则相对较缓影响,银行理财规模会有 所下降。三是打破刚兑、净值化管理和期限错配取消了 银行理财的竞争优势,这三项对理财业务影响最大。认 为这三者对理财影响大的银行家分别是55. 7%、55. 3%和 38,6o打破刚兑意味着产品形态将从预期收益型向净值 化产品转型,产品净值反映基础金融资产的收益和风 险,打破刚兑和净值化是资管新规的一体两面。产品研发能力不足、投资研究能力不足、风险管理能力缺乏是银行面临的三大挑战。调查显示上述三个方 面,银行家的同意率为56.2%、48.6%、46.8%。大型商 业银行与股份制银行最关心投研能力不足,投研能力直 接影响产品业绩表现,成为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竞争 焦点。城商行和民营银行最关注产品研发能力不足,理 财规模较小的银行投资能力较弱,往往选择委外投资、 系统外包等模式,并不直接参与产品的投资,对产品研 发并不重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投研和产品研发能力更 弱,多是通过代销理财模式,因此,比较关注如何把控 委托风险。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