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2022年思政课程建设实施方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小学校2022年思政课程建设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校2022年思政课程建设实施方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校思政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指示精神,根据相关文件通知,统筹推进思 政课、道德与法治和各学科的思政教育,不断增强思政课、 道德与法治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提升学 生文化素养,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结合我校实 际,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理想 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 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棒人,办好 满意的教育,建让社会认可、家长放心的特色学校。二、工作目标(一)总体目标我校建立全面的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努力形成“思政课 程一一课程思政一一德育思政一一文化思政”四位一体的 全
2、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教学格局。(二)具体目标1.坚持以思政课堂为主阵地,加强理论教育。用思想铸 魂育人,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政 工作创新发展、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当好学 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系 统结构性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调整要为课程思政目标服 务,努力实现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分类指导。突出前瞻性、可行性和协同性要求,注 重统筹思政理论课、通识教育课、素质拓展课和专业课的育 人作用。明确各类课程思政教改思路、内容和方法,分类分 步有序推进工作。U!(一)挖掘课程思政元素1 .增强通识教育课程育
3、人功能根据不同学科性质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 哲学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 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自 觉弘扬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然科 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引导学 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 的历史担当。人文艺术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 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民族 情怀贯穿浸入到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 化自信。体育类课程要主动与德育相融合,调整体育教学模 式,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健全人格, 弘扬
4、体育精神。2 .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作用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重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 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吃苦耐劳、追求 卓越等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 术性人才。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明确课程思政教 学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核心价值观,传播 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将思想价值引领 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主要教 学环节。3 .开发具有德育元素的特色课程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优势,组织知名教授、教学骨 干、科研骨干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系列讲座,宣传我国现代 工业体系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城市规划、基础设施
5、建设、 交通工程规划和建设以及对外承建的项目等方面成果,使广 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激发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 .加强教师教育与培训加强教师思政教育,增强“四个自信”,提高育人意识, 切实做到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做榜样。转变教师重知 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 导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 塑造为目标,带动广大教师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充分运用学科组讨论、老教师传帮带、教材教案 编写,本学科先锋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等手段,开展思政教 育技能培养。要充分运用入职培训、专题培训、专业研讨、 集体备课等手段,
6、强化课程思政教改工作,让广大教师能利 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等 方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到每门课程教 学过程之中。2 .发挥思政教学团队和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充分利用学校思政教育优质资源,发挥4个省级名师工 作室、10个精神示范课堂和2个思政课教学团队的引领辐射 作用,鼓励思政课教学名师、骨干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在集体 备课、专业系(教研室)工作例会等方面开展联谊活动,发 挥在学校课程思政教改中的带头示范作用。(三)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 立中,注重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首要因素; 在教学过程管理
7、和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 要监测指标。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强化所有课程融入德育 教育理念,并在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等环节中落到实处。 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定中要考量“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在 精品课程、示范课程的遴选立项、评比和验收中应设置“价 值引领”或“德育功能”指标;在课程评价标准(含学生评 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等)的制定中设置“价值引领”观 测点。(三)工作安排1 .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每年度遴选1-2门课程完成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每 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组成员不少于2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验收主要标准如下:修订课程教学大纲。
8、新教学大纲须确立价值塑造、能力 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并结合课程教学 内容实际,明确思政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 评价德育浸入的教学成效,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 衔接和融合。制作新课件(新教案)。根据新教学大纲制作 能体现课程思政特点的新课件(新教案)。提供教改典型案例和体现成效材料。本课程开展课程思 政调整中的典型案例(含视频、照片、文字等多种形式); 本课程学生反馈与感悟,以及其它可体现成效材料。2 .完善课程思政育人评价体系将课程思政理念有机融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课程 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严格执行领干听课制度,在听课记 录中体现课程思政内容。在“学评
9、教”体系中体现育人评价 元素,完善“学评德”体系,使德育元素成为“学评教”重要内容。3 .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全面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着重围绕“备内容、 备学生、备教法”,发挥团队合力,凝聚智慧,提升课程思 政教学效果。4 .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听课活动每年度各教学单位负责建设2个课程思政示范课堂, 开展1次以上单位教师参加的示范观摩听课,重点对融入课 程课堂教学的思政教育元素进行把脉。听课人员听课后须及 时填写听课记录表,提交各教学单位汇总统计,报教务处备 案。5 .开展课程思政授课比赛活动每年度学校组织课程思 政授课比赛,进行评比,对获奖教师给予奖励。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
10、校书记和校长任组长,分管 思政工作和分管教学工作校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构,统筹推进全校课 程思政教改工作。(二)加强协同联动加强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工作联动, 明确职责,协同合作,确保课程思政教改落到实处。(三)强化工作考核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定期对课程思 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使各门课程思政教育功能融入全 流程、全要素可查可督,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把教师 参与课程思政教改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 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调整学生课程 学习评价方式,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 标纳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将各教学单
11、位推进课程思政教 育教改成效纳入单位绩效考核评价。(四)提供经费支持学校设立专项经费保障课程思政教 改稳步推进。通过项目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提供资助,并根 据年度考核结果实施动态管理,确保专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对于组织开展课程思政工作成效突出的教学单位给予奖励。 鼓励各教学单位设立专项经费,保障课程思政工作推进有力。六、本实施方案自颁布之日起施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按照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理论课改创新的若干意 见等文件精神及上级相关部门工作安排,为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理论课改创新,进一步推进 我市学校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加强对我市不同学段不
12、同类型思政课建设的分类指导,推动学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工作原则(一)坚持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把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摆在教育突出位置。(二)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创新理论同步推进,全面推 动新时代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核心价值观贯穿 教育全过程。(三)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创新 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四)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 统筹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 效应。(五)坚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二、工作目标(一)实现课程目标一体化。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
13、,立足于思政课的属性, 对学校思政课课程目标进行一体化设计,以了解学习、理解 把握新时代特色思想为课程主线,在家国情怀、道德修养、 法治意识、文化修养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引导学生坚定 “四个自信”,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棒人。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重在打牢学生的思想基础,重在 提升学生的素养,重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二)实现课程设置一体化。根据学生成长规律,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构建一体化思政课课程体系,重点推进新时代特色思想融入 课程,实现整体设计、逐步深化。按照有关规定的思政课必 修课和选择性必修课开设要求,开齐开足课程,确保学时学 分。聚焦红色系列课程,课堂教学和
14、实践教学累计不少于32 课时。(三)实现课程内容一体化。在各学段现有课程内容基础上,重点强化新时代特色思 想进课程进教材,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推进法治教育、 劳动教育、安全观教育、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等方面内容的全 面融入,实现学段纵向衔接、逐层递进,学科、课程协同联 动。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以学生的 认知为基础,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职业道德教育。进一 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建设任务(一)教学教材体系一体化1 .加强一体化教材建设。统使用统编的思政课必修课教材,规范思政课选择性必 修课教材。用好红色文化教材,建立一体化教材建设监测反 馈机制,跟踪研判评估教材使用情
15、况。2 .建设一体化教学资源平台。用好统编思政课教材配套用书和红色文化课程教材教 辅用书等教学配套用书。通过一流课程建设、基础教育精品 课遴选活动,广泛征集一批优质课例资源,推动优质教学资 源共享。(二)教学形式一体化1 .线上课程教学一体化。完善融媒体思政公开课建设机制,围绕同一教学主题, 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同备一堂思政课”,组织学生 “同上一堂思政课”。2 .社会实践一体化。围绕同一实践教学主题,用好大学生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学生研学实践、青少年学生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机制,依托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立思政课一体化学生实践 基地,结合不同学段特点研发社会实践学习项目,探索实施
16、 大中小学生联合、“大手牵小手”方式等一体化实践教学项 目。3 .“四史”教育一体化。在思政课中加强“四史”教育,持续深化所有思政课必 修课中“四史”学习教育相关内容的有机融入,有条件的要 开设以“四史”为重点的思政课程,要积极组织开展主题教 育活动。用好“四史”读本等读物。围绕同一教育主题,一 体化设计形式多样、符合各学段学生特点的知识传授和社会 实践系列项目。(三)教学教研一体化1 .健全一体化教研机构(组织)建设。完善学校思政课教研机构建设,加强教研机构建设,配齐建强思政课教研员,形成上下联动、通力协作的思政课一 体化教研格局。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普遍 实行思政课教师集体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学校 2022 年思政 课程 建设 实施方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