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电大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电大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电大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1题目: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目的:通过对比相关经济范畴,精确理解经济范畴的经济含义及深刻理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要求:1 .要求仔细审题和研读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的相关内容,深刻理解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的基本原理;2 .精确描述本题涉及的相关理论内容;3 .阐述关系和区分要清楚并画图说明;4 .字数限制在600字左右。时间支配:完成微观经济学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教学内容后实施。解题思路:1 .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2 .分析边际酬劳递减规律和规模酬劳变动规律的区分;3 .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
2、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分;4 .分析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的关系;5 .分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长期总成本曲线(LTC)、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 短期总成本曲线(STC)、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的关系;6 .用脊线和生产扩展线确定最有要素投入的区分。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答:总产量是指在某一给定的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是该要素的总产量除以该要素的投 入量.边际产量即该产量的增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先分析一下总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
3、的关系,即总产量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达到某一点后, 总产量将会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肯定地削减,边际产量先上升,后下降,达到某肯定后成为负值.总产量的变更与 边际产量是一样的,即都会经验先增后减的变更过程.当边际产量上升,总产量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下 降时,总产量以递减的方式增加,当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起先肯定的削减.接下来分析一下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是边际产量的上升 速率和下降速率都要大于平均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只要额外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引起总产量的增量大 于增加这一单位要素之前的平均产量,那么增加这一单位要
4、素的平均产量就大于原来的平均产量,当平均产量达 到最大时,平均产量等于边际产量.2、分析边际酬劳递减规律和规模酬劳变动规律的区分;答:在于边际酬劳递减中,随着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而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递减的。而规模 酬劳递减中,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 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分;答: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利润最大化是一个市场一般均衡的结果。是厂商在所生产产品的市场可能价格以及要素可能价格这些约束条件下 所能达到的利润最大化。依据利润最大化
5、的条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来确定产量(当然,产品垄断厂商还 可以依此确定产品定价,要素垄断厂商还可以依此确定要素价格)。成本最小化,则是给定了产量和要素价格,厂商应当用什么样的要素组合来进行生产以达到成本最小。是不需考 虑市场产品需求的厂商供应方局部均衡的结果。答:政府购买增加,会增加总支出,政府购买是总支出的一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也会增加总支出,因为增加了可支配收入,从而增加了消费但是假如政府须要实现预算平衡时,T = TR+G,这时增加TR意味着降低G, G的乘数效应大于TR的乘数效应, 因此当TR的增加以G的下降为代价,则总支出会降低。G的每一分钱都形成对商品的需求,而TR进入消费者
6、口 袋之后,要存下一部分,剩余的才形成消费需求。作业5题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财政政策一般是指政府通过变更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财政 政策的目标是要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稳定增长、物价稳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综合目标。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 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有税收和公债等;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有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 政府投资。这些财政收支的政策工具作为财政政策手段,对社会总需求乃至国民收入的调整作用,不仅是数量上 的简洁增减,它们还会通过乘数发挥更大的作用。 财政乘数主要包括政府购买支出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税收 乘数和平衡
7、预算乘数。这些乘数反映了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更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动量、转移支付 变动量、税收变动量和政府收支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动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这些变量的变 动量之间的比例。通俗地讲,这些变量的变动在连锁反映下,将引起国民收入成倍的变动。财政政策的调控力度反映为财政政策效应,取决于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是由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 上升,使投资削减,总需求削减,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小,调控力度就小;挤出效 应小,政策效应大,调控力度就大。影响政策效应和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是1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即: LM曲线斜率不变,IS曲线斜率小
8、(平坦),利率提高幅度小,从而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就小;IS曲线斜率大(陡峭),利率提高幅度大,从而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就大。T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斜率小(平坦),利 率提高幅度小,从而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就大;LM曲线斜率大(陡峭),利率提高幅度大,从而挤出效应大, 政策效应就小。货币政策一般是指中心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整货币供应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 和。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一般是指经济发展的目标。如肯定的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 率、失业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等。货币政策由中心银行代表中心政府通过银行体系实施。 货币政策工具是指要实 现货币政策目标
9、所实行的政策手段,一般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和法定打算率等。 由于银行之间的存贷 款活动将会产生存款乘数;由基础货币创建的货币供应将会产生货币乘数,又叫货币创建乘数。货币政策调控力度反映为货币政策效应,就是货币政策工具的变更影响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变更程度。一般讲,货 币供应的增加,可使利率下降、国民收入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削减,能使利率提高、国民收入削减,这就是货币 政策的效应。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也是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由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有其局限性,以及各自所采纳的各种手段的特点、对国民收入产生的影响不同,因此, 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必需将二者有机地协调起来,搭配运用,才能有
10、效实现预期政策目标。两种政策的搭配方式, 主要有三种协调协作模式:1 .双扩张政策。经济产重衰退时,同时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例如在政府增加支出或削减税率 的同时.,抑制利率上升,扩大信贷,刺激企业投资,从而扩大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在保持利率不变的条件下, 缓和衰退、刺激经济。这种双扩张政策会在短期内增加社会需求,见效快速,但协作假如不妥当,则可能带来经 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在运用时应慎重,其适用条件是:大部分企业开工不足,设备闲置;劳动力就业不足;大量 资源有待开发;市场疲软。2 .双紧缩政策。经济过热,发生通货膨胀时期,协作运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例如在削减政府支
11、 出,提高税率的同时、削减货币供应量,从而压缩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削减国民收入,减缓物价上涨。这种 双紧缩政策对经济起到紧缩作用,不过若长期运用,将会带来经济衰退,增加失业。因此,应谨慎运用作用幅度 较大的双紧政策,它的适用条件是:需求膨胀,物价快速上涨;瓶颈产业对经济起严峻制约作用;经济秩序混 乱。3 .松紧搭配政策。某些特定条件下,可以依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特点,依据相反方向协作运用这两种政 策。详细搭配方式有两利一种是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搭配。扩张性财政政策有助于通过减税 和增加支出,克服总需求不足和经济萧条。紧缩性货币政策,则可以限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从而减轻扩张性
12、财 政策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但这种协作也有局限性,即扩大政府支出和减税,并未足够地刺激总需求增加,却使 利率上升,国民收入下降,最终导致赤字居高不下。其适用条件是:财政收支状况良好,财政支出有足够的财源; 私人储蓄率下降;物价呈上涨趋势。另一种是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搭配。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削减赤字,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则使利率 下降,在紧缩预算的同时,松弛银根,刺激投资带动经济发展。但这种协作模式运用不当会使经济陷入滞胀。其 适用条件是:财力不足,赤字严峻;储蓄率高;市场疲软。总之,不同的政策搭配方式各有利弊,应针对经济运行详细状况,审时度势,敏捷适当地相机选择。一般来说, 一种政策搭
13、配运用一段时间后,应选用另一种政策搭配取而代之,形成交替运用的政策格局,这也是财政政策与 货币政策协调运用的重要形式。作业6 计算题1,已知某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0亿元,个人可支配收入为24. 4亿元,政府预算赤字为0.9亿元,消费为22. 8亿 元,对外贸易赤字为0. 5亿元。试求:(1)储蓄 (2)投资 (3)政府支出(4)税收解:(1) Y=C+S, S=Y-C已知:Y=30, C=22. 8 带入公式 S=Y-C =30-22. 8 =7. 2 亿元 (2) I=S 已知:S=7. 2 故 I=7. 2 亿元(3)Y=C+I+G+X-MG=Y-C-I-X+M已知:丫二30, 022.8,
14、 X-M=0. 5 带入公式 G=Y-C-I-X+M =30-22. 8-(-0. 5) =7. 7 亿元(4) B二TG, T=B+G已知:B=-0. 9, G=7. 7 代入公式 T=B+G =-0. 9+7. 7 =6. 8 亿元解:匕产1-0.8(1-0.2)G + / + G)(50+70+200)(2 = 7G = 2222(3)G = T = 0.2K y=c+/+G y = 50+0.647 + 70+0.27 yo=75QT = 15O y/=60QC = 530第十章:P?46第3题已知初始消费C0=50,边际消费倾向b=0.8,边际税收倾向t=0.2,投资 1=70,政府
15、支出G二200。试求:1)均衡收入“、税收T、居民可支配收入I1 和消费C;2)政府预算盈余或赤字(B-T-G) ; 3)其他条件不变,政府减少 多少开支,能使政府预算收入平衡?并求这时的均衡收入Y。、税收T、居民 可支配收入L和消费C11一伙17)1% =88889=0.2x88&89 = 177.78%=升-7 = 711.11。二品+此C = 61&891.已知:投资函数1=1 -dR, 1=100, d=50Y,国民经济出现超支现象,拉动国民收入向 E点移动。而在点E的右边,国民消费小于国民收入,即CY,国民储蓄致使消费不足,国民经济也向E点回落。 因为国民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小于1,所以
16、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的肯定数值也相应增大,但消费的增加速率 总是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速率。在实际生活中,国民边际消费倾向不是一个不变的正常数。凯恩斯认为:随着国民收入 的增加,国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得越来越小。依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原理,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就要小于穷人的 边际消费倾向不能简洁地将将来的收益与现在的投资进行比较,而是要将将来的收益贴现成现在的钱,扣去风险 后与现在的投资进行比较,只要大于和等于零就可以考虑投资。当然实际的投资还有考虑其他因素。4 .政府收支T和政府购买G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答:政府购买增加,会增加总支出,政府购买是总支出的一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也会增加总支出,因为增加
17、了可支配收入,从而增加了消费但是假如政府须要实现预算平衡时,T=TR+G,这时增加TR意味着降低G, G的乘数效应大于TR的乘数效应, 因此当TR的增加以G的下降为代价,则总支出会降低。G的每一分钱都形成对商品的需求,而TR进入消费者口 袋之后,要存下一部分,剩余的才形成消费需求。作业4综合分析三部门条件下国民收入水平取决于什么因素?如何确定国民收入,怎样使国民收入更快更好的增长? 居民消费和政府购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本题目的训练,增加学生对消费与政府购买等行为对经济 运行的影响的相识,加深对政府经济实施政策的理解和相识。要求:1 .要求仔细审题和研读第八章简洁国民收入确定模型的相
18、关内容,深刻理解国民收入确定的相关原理;2 .精确描述本题涉及的相关理论内容;3 .留意相关的计算公式;4 .字数限制在800字左右。时间支配:完成宏观经济学第八章简洁国民收入确定模型教学内容后实施。解题思路:1 .理解三部门条件下简洁国民收入确定模型的原理及经济含义;2 .分析边际消费倾向b、边际税收倾向t、初始消费CO、对国民收入的影响;3.分析消费C、投资I、对国民 收入的影响;4.政府收支T和政府购买G对国民收入的影响。1 . 理解三部门条件下简洁国民收入确定模型的原理及经济含义;答: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从供应方面看,在两部门经济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供应之外又加了政府的供 应。政府
19、的供应是指政府为整个社会供应了国防、立法、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政府由于供应了这些“公共 物品”而得到相应的收入一一税收,所以可用政府税收来代表政府的供应。这样:总供应二各种生产要素的供应+政府的供应二工资+利润+地租+利息+税收=消费+储蓄+税收 假如用T代表税收,就可以写在:Y=C+S+T从需求方面看,在两部门经济的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之外又加了政府的需求,政府的需求可以用政府的购买支出 来代表。这样总需求二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的需求 二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的购买支出 假如以G代表政府购买支出, 就可以写成:Y=C+I+G在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仍旧是:总供应=总需求这个
20、条件也可以写成:C+S+T=C+T+G 假如两边同时消去C,则可得出:S+T=I+G此公式即为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因此,当S+T=I+G,均衡的国民收入便确定了。依据凯恩斯的理论,均衡国民收入等于总需求,因此,三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也可依据KC+I+G的方法来确 定。2 . 分析边际消费倾向b、边际税收倾向t、初始消费CO、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答:边际消费倾向(消费乘数)反应的是消费和收入的关系,收入增加会引起消费增加,这就是乘数所反映的.乘 数的变更反映的是人们对收入的看法,因此这点经常被利用来试图变更人们的收入以影响消费,可以是短期的政 策影响、收入影响,也可以是长期的影响.边
21、际税收倾向,或称为“边际税率”,表示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增加 的税收量3 .分析消费C、投资I、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答:即C=f(Y)=a+bY, a为基本消费,即没有收入也会发生的最低支出,b为边际消费倾向,乘上收入Y表明随 着收入增长而增加的消费额在国民消费曲线与纵坐标相交的地方,表明收入为零时,消费也要发生,这就是国民消费曲线的截距a。在国民 消费曲线与45度线的交点E的左边,国民消费大于国民收入,即CY,国民经济出现超支现象,拉动国民收入向 E点移动。而在点E的右边,国民消费小于国民收入,即(XY,国民储蓄致使消费不足,国民经济也向E点回落。 因为国民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小于1,所以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的肯定数值也相应增大,但消费的增加速率 总是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速率。在实际生活中,国民边际消费倾向不是一个不变的正常数。凯恩斯认为:随着国民收入 的增加,国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得越来越小。依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原理,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就要小于穷人的 边际消费倾向不能简洁地将将来的收益与现在的投资进行比较,而是要将将来的收益贴现成现在的钱,扣去风险 后与现在的投资进行比较,只要大于和等于零就可以考虑投资。当然实际的投资还有考虑其他因素。4 .政府收支T和政府购买G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