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下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重要知识点+同步练习.docx
《初二语文下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重要知识点+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语文下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重要知识点+同步练习.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恐龙无处不有一、故事背景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之久,可是6 500万年前,它们却突然在世界各地销声匿迹了。恐龙的灭绝是地球生命史上的一大悬案,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有关恐龙灭绝的理论、假说纷纷出现,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争论。二、问题归纳1.课文开头段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本题运用开头句(段)作用分析法。开头发出议论,点明中心,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又便于读者理解全文,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2.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 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南极发现一些化石骨骼,而这些骨骼属于鸟臀目恐龙。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
2、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3. 说说恐龙为什么会无处不在,这个现象证明了怎样的理论。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后来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4.文中认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试列举作者这样认为的两点理由。证据一: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被压扁的沙子。证据二: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5.第九段“似乎”能否删除?为什么?【答案】本题运用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答题法。不能,“似乎”在这里表示推测,如
3、果去掉,就表示对当时的情况很肯定,就违背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6.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总结全文,呼应课文开头作者的观点:“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7.文章为什么要举斯石英和金刚石的例子?“金刚石”的形成与斯石英相类似。作者介绍“斯石英”的化学、物理性质,用人们较为熟悉的“金刚石”进行类比,使一般人明白:在自然界,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巨大的撞击,形成过高压,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三、课文主题这篇短文从恐龙的化石无处不在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被压扁的沙子一、作者简介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幻、科
4、普作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高产,著述甚丰,一生著述近500本。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代表作有苍穹微石钢穴等。二、理解词义褶皱: 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力而形成的波状弯曲构造形式。文中指形成褶皱的过程。劫难:灾难,灾祸。致密: 细而密;细致精密。追溯: 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三、问题归纳1.“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似乎”与“肯定”连用,是否矛盾?本题运用前后词语(句子)是否矛盾分析法。“似乎”与“肯定”连用,看似矛盾,实际上非常妥帖。用“似乎”一词是因为无法切实验证地壳深处有没有斯石
5、英,而依据客观条件,又可以肯定地推测地壳深处斯石英的存在,所以“似乎”和“肯定”连用不仅不矛盾,反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2.第16自然段中举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科学家在恐龙灭绝时期的岩层中检测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从而证明下文所说的岩层当时受到过巨大的撞击,从而为恐龙灭绝的“撞击说”提供了依据。3.文章为什么要举斯石英和金刚石的例子?“金刚石”的形成与斯石英相类似。作者介绍“斯石英”的化学、物理性质,用人们较为熟悉的“金刚石”进行类比,使一般人明白:在自然界,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巨大的撞击,形成过高压,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4.“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
6、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似乎”与“肯定”连用,是否矛盾?“似乎”与“肯定”连用,看似矛盾,实际上非常妥帖。用“似乎”一词是因为无法切实验证地壳深处有没有斯石英,而依据客观条件,又可以肯定地推测地壳深处斯石英的存在,所以“似乎”和“肯定”连用不仅不矛盾,反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5.课文结尾段有什么作用?照应前文,对前面的内容作了一个小结。在大量论据的铺垫下,作者作出了如下结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结尾通过大量分析得出结论,有较强的说服力。6.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被压扁的沙子”这一题目不仅没有离
7、题,反而还能提示读者,对恐龙灭绝的原因的分析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此外,文题形象性强,能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对文章内容则起不到这样的作用,所以不好。7.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两篇文章有什么异同?两文的主旨相同,都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主旨;文体相同,两者都是科学小品文;语言风格相同,严密准确,又简明精练,幽默风趣。 文章侧重点不同,两者虽然都写到了恐龙的灭绝,但第一 篇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而第 二篇则是以恐龙灭绝的原因为探讨的主要内容,用“被压扁的沙子”作
8、证据。四、课文主题这篇短文以“被压扁的沙子”作为说明对象,证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同步训练发散训练1给加点的字注音。褶皱( ) 潮汐( ) 遗骸( ) 臀( )劫难( ) 陨石( ) 追溯( ) 驮(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流逝:天衣无缝:劫难:追溯:3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1)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2)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3)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中考巡礼1下面语段中划线部分有五处语病,请选择其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初二 语文 下册 阿西莫夫 短文 重要 知识点 同步 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