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1《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高一语文课时练习题-第一单元第1课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言文阅读(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 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 三子何为莫出? “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 子贡请行,孔子许之。遂行,至齐,说田常日:“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 城薄以卑,其池狭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 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夫吴,城高以厚,池广以深, 甲坚以新,士选
2、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 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 而以教常,何也? ”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 弱。今君忧在内。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 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则交日疏 于主。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夫上骄则恣, 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郤,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之立于齐 危矣。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 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 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 ”子贡
3、曰:“君按兵 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 见吴王。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注】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齐国 握有实权的卿大夫。卑:矮小。不与:不在其中。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 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 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23. (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把下面的四句话按恰当的顺序填 入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在先秦,
4、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荀子的君子式人格,;孟子的大夫人格,;墨子的苦行侠人格,;杨朱的贵我人格,;再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即独来独往,不 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然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示出 格外的美丽与洒脱。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锋芒毕露,正义在胸平和公正,循规蹈矩24. (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 坐中,曾皙描绘出这样的春游情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 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请为下面两副对联分别拟写下联和上联,概述这一春游情景。(1 )第一副上联: 呼朋引伴踏春去 下联:(2)第二副上联:
5、 下联:童子六七沂水 濯衣衣犹香四、小阅读-课内25. (2023春高一课时练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 坐中,你赞同孔子“吾与点也”的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26. (2023春高一课时练习)课文中孔子(及其弟子)、孟子、 庄子的处世观念、人生志愿、社会理想、治国理念各是什么?反应了 中国先贤们对哪些共同性问题的不同解答?27. (2023春高一课时练习)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28. (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对文本的叙述与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A.齐桓公、晋文公都是春秋霸主,孟子不会不知道他们的事, 但孟子意在劝说齐宣王行仁政称“王”,而不是靠武力称“霸”,所以 推说不知而转换
6、了话题。B.当齐宣王问“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时,盂子回答得简 短肯定,不容置疑,这样就一下子激起了齐宣王探究“王道”的兴趣, 为下面的进一步劝说打开了局面。C.孟子引用齐宣王“以羊易牛”的故事,是为了说明齐宣王不 忍杀生,有恻隐之心,而这正是“仁”的开端。但这故事是孟子临时 虚构的,所以他委婉地说“闻之胡敞曰二D.孟子在这里提出的“保民而王”,实质上就是他一贯提倡的“仁 政”思想,后面孟子又先后用“不忍”“推恩”“反其本”等说法对此 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29. (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对下列文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 项是()A.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跨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气
7、势与节奏感;以“触、倚、履、跨“ 四个动词,生动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情状,刻画了人物形象,表现了 其解牛动作的娴熟,突出了其技艺的高超。B.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承上启下,借文惠君的赞叹和好奇,引出庖丁对解牛的见解,也 从正面表现了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C.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由“目有全牛”到“目无全牛”,反映了庖丁解牛的技术日益精 进。D.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解牛已达到极高妙的境界,他不是凭感官的知觉来解牛的, 而是靠精神活动来行事的。五、微写作30. (2023春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志向远大的人
8、和愿望渺小的人,圆梦后的幸福感会一样吗? 请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某一弟子支持 者的身份回答这一问题,不超过100字。31. (2023春高一课时练习)论语中曾多次论及君子的修 养,如:君子不忧不惧;君子不器;君子坦荡荡;君子不重则不威 这其中,你最看重哪一种品质?请结合论语相关语句,谈谈你的 理解。(200字左右)32. (2023春高一课时练习)根据要求写作。孟子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和谐,且带有浪 漫色彩的小农经济社会的画面。这种理想在当时能实现吗?请写一段 话阐明你的观点,200字左右。六、选择类33. (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9、是 ()A.鼓瑟希,铿尔B.莫春者,春服既成C.毋吾以也D.宗庙之事,如会同34. (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对课文中加点词的解释,全 都正确的一项是()A.毋吾以也:因为 率尔:急遽不加思考的样子会同: 诸侯朝见天子三子者之撰:才能B.牛羊何择:区别 有复于王者:禀报 挟泰山以超北海:用胳肢窝夹着权然后知轻重:称量C.莅中国:统治 恒产:不变的财产放辟邪侈:逃避救死而恐不赡:足 隐其无罪:痛惜D.春服既成:穿定衣服 端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 以王为爱: 吝啬诚有百姓:确实35. (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10、。在春秋后期,是中等 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 步卒七十二人。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 宗牌位的处所。祭祀在古代是国家重要的政事。C.冠者,成年人。古代男子和女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 成年。D.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文 中的“小相”,是公西华的谦辞。36. (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因为B.摄乎大国之间乎:在C.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如:如同D.子路率尔而对曰 尔:的样子37. (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 例句相同的一项
11、是()例句:风乎舞零A.曾皙后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C.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D.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 大38. (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 一项是()A.摄乎大国之间(摄:迫近)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俟:等待)C.点,尔何如(何如:怎么样)D.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撰写)39. (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余三 句不同的一项是()A.居则曰:“不吾知也。 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C.异乎三子者之撰D.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40. (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 误的一项是()A.乃中经首之会 会:音节、节奏B.批大郤
12、,导大莪 导:指导C.族庖月更刀 族:众D.如土委地 委:堆积41. (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字的意 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庖丁为文惠君解牛A.为长者折枝B.吾见其难为C.视为止,行为迟D.北冥有鱼,其名为鳏42. (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句子中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 项是()A.臣之所好者道也B.族庖月更刀,折也C.怵然为戒D.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43. (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句子的句式结构特点不同于 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B.未之有也C.王见之,曰:“牛何之? ”D.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试卷第12页,共12
13、页试卷第11页,共12页参考答案:1 . B 2. C 3. A 4. (1)因此您对上使国君产生骄纵 的心理,对下使大臣们放纵无羁,想要因此成就大业,太难了。(2)虽然如此,可是我的军队已经开赴鲁国了,现在从鲁国撤 军转而进兵吴国,大臣们怀疑我,怎么办? 5.鲁国的国君愚 昧而不仁慈,大臣们虚伪而无用,鲁国的军民又都讨厌战争。忧患在国内的,要去攻打强大的国家;忧患在国外的,要去攻 打弱小的国家。田常要攻占鲁国来扩充齐国的疆域,若是打胜了,田常的国君 就更骄纵;占领了鲁国土地,田常国家的大臣就会更尊贵,而田常的 功劳都不在其中。【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您按兵不动不要进
14、攻,请让我为您出使去见吴王,让他 出兵援助鲁国而攻打齐国,您就趁机出兵迎击它。田常采纳了子贡的 意见,就派他南下去见吴王。“臣请往使吴王”中,“臣”是“请往使吴王”的主语,二者意 义相连,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君因以兵迎之”中,“君”是“因以兵迎之”的主语,二者意 义相连,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故选B。2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 “文中甲兵之事意为准备作战武器”错误,原文“其 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的意思是“它的士兵百姓又厌恶打 仗的事,这样的国家不可以和它交战”,可知“甲兵之事”在文中指 “打仗的事二故选C。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15、。A. “就想带兵去讨伐鲁国”“实为取得军队的控制权”错误,原 文“故移其兵欲以伐鲁”的意思是“所以想转移他们的军队去攻打鲁 国”,可知是想转移高、国、鲍、晏等握有实权的卿大夫的军队去攻 打鲁国,并非亲自带兵,选项曲解了 “移”的词义;”实为取得军队 的控制权”于文无据。故选Ao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上”,对上;“骄”,使动用法,使产生骄纵; “下”,对下;“恣”,使动用法,使放纵无羁。(2)得分点:“虽然”,虽然如此;“加”,开赴;“去”,撤军; “之”,进兵。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原文说“其君恶而不仁,大臣伤而无用,其士
16、民又恶甲兵之事”, 由此可知,鲁国的国君愚昧而不仁慈,大臣们虚伪而无用,鲁国的士 兵百姓又厌恶打仗的事。原文说“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由此可知,忧患在国 内的,要去攻打强大的国家;忧患在国外的,要去攻打弱小的国家。原文说“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 不与焉,则交日疏于主”,由此可知,田常要攻占鲁国来扩充齐国的 疆域,若是打胜了,田常的国君就更骄纵,占领了鲁国土地,田常国 家的大臣就会更尊贵,而田常的攻劳都不在其中。参考译文:田常想要在齐国叛乱,却害怕高昭子,国惠子,鲍牧, 晏圉的势力,所以想转移他们的军队去攻打鲁国。孔子听说这件事, 对门下弟子们说:“鲁国,是祖宗
17、坟墓所在的地方,是我们出生的国 家,我们的祖国危险到这种地步,诸位为什么不挺身而出呢? “子路 请求前去,孔子制止了他。子张、子石请求前去救鲁,孔子也不答应。 子贡请求前去救鲁,孔子答应他。子贡就出发了,来到齐国,游说田常说:“您攻打鲁国 是错误的。鲁国,是难攻打的国家,它的城墙单薄而矮小,它的护城 河狭窄而水浅,它的国君愚昧而不仁慈,大臣们虚伪而用,它的士兵 百姓又厌恶打仗的事,这样的国家不可以和它交战。您不如去攻打吴 国。吴国,它的城墙高大而厚实,护城河宽阔而水深,铠甲坚固而崭 新,士卒精良而精神饱满,可贵的人才、精锐的部队都在那里,又派 英明的大臣守卫着它,这样的国家是容易攻打的。“田常
18、顿时忿怒了, 脸色一变说:“你认为难,人家认为容易;你认为容易的,人家认为 是难的。用这些话来指教我,你是什么用心? ”子贡说:“我听说, 忧患在国内的,要去攻打强大的国家;忧患在国外的,要去攻打弱小 的国家。如今,您的忧患在国内。我听说您多次被授予封号而多次未 能封成,是因为朝中大臣的有反对你的呀。现在,你要攻占鲁国来扩 充齐国的疆域,若是打胜了,你的国君就更骄纵,占领了鲁国土地, 你国的大臣就会更尊贵,而您的攻劳都不在其中,这样,您和国君的 关系会一天天地疏远。这样,对上,您使国君产生骄纵的心理,对下 使大臣们放纵无羁,想要因此成就大业,太困难啦。国君骄纵就要无 所顾忌,大臣骄纵就要争权夺
19、利,这样,对上您与国君感情上产生裂 痕,对下您和大臣们相互争夺。象这样,那您在齐国的处境就危险了。 所以说不如攻打吴国。假如攻打吴国不能取得胜利,百姓死在国外, 大臣率兵作战朝廷势力空虚,这样,在上没有强臣对抗,在下没有百 姓的非难,孤立国君专制齐国的只有您了。“田常说:“好。虽然如此, 可是我的军队已经开赴鲁国了,现在从鲁国撤军转而进兵吴国。大臣 们怀疑我,怎么办? ”子贡说:“您按兵不动不要进攻,请让我为您 出使去见吴王,让他出兵援助鲁国而攻打齐国,您就趁机出兵迎击它。” 田常采纳了子贡的意见,就派他南下去见吴王。子贡一挺身而出,就使鲁国得以保全,使齐国产生内 乱,使吴国被打败,使晋国强大
20、越国称霸。6 . B 7. D 8. B 9.孔子说:“为什么不各自谈谈你 们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把自己的车马皮袍和我的朋友共同享 用,用坏了也不感到遗憾。”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便忘记吃饭,快 乐得忘记忧愁,不知道自己的老年快要来到,如此而已。【分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 能力。A.句意:把正直的人提拔上来,使他们的位置在不正直的人上 面。错:安置。C.句意:对宰予这个人,不值得责备呀。诛:责备。D.句意:我不是不喜欢老师的学说。说:喜欢。故选B。7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
21、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 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 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何事”相当于“何止”,“于”字引出宾语“仁”,后面断开;“也”字是句中表停顿,不能在其后断开,排除AB;“夫”字是句首发语词,其前断开,排除C;故选D。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8 . ”颜渊的立场是不反对行善,这是最基本的仁德”错,曲解 了 “无伐善”的意义,“无伐善”意思是“不要夸耀自己的好处”。故选B。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题得分点有:盍,何不;共,共同享用;敝,破旧。
22、(2)题得分点有:女,通“汝”;奚,何,为什么;以,而。参考译文: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 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 ”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 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 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 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 方法了。”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 说:“善于知人。”樊迟没有完全理解。孔子说:“把正直的人提拔上 来,使他们的位置在不正直的人上面,就能使不正直的人变正直。”颜回、子路在孔子身边陪着。孔子说:“
23、为什么不说说你们每 个人的志向呢? “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即使用坏 了,也不遗憾。”颜渊说:“愿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宣扬自己的功劳 子路说:“我们想听听老师您的愿望。”孔子说:“使老人能过得安适, 使朋友信任我,使年轻人归依我。”宰予在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了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 样的墙壁不能粉刷。对宰予这个人,不值得责备呀!”孔子又说:“以 前,我对待别人,听了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待别人, 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我是因宰予的表现而改变了对人的态 度的。”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说:“你 为什么不这样说:他的为人,发愤用功到连吃饭都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西华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