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2.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模拟测试高二语文2022.06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距离” 一词的本义是对时间和空间而言的。“心理距离”中的“距离”,不是指时空相隔的长度, 而是指心理的距离。最早把“心理距离”作为一种美学原理理解的是英国美学家、心理学家爱德华布 洛。他所说的“心理距离”,是指我们在观看事物时,在事物与我们自己实际利害关系之间插入一段距 离,使我们能够换一种眼光去看世界。这种距离的插入,是靠自己的心理调整实现的,所以叫做“心理距 离”。古往今来,一切伟大的诗人、艺术家之所以能从寻常
2、痛苦甚至丑恶的事物里发现美和诗意,就是因为 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心理调整,将事物摆到一定的距离加以观照和品味的缘故。例如竹子,在一般人的眼 里,它不过是可以架屋、造纸和当柴烧的寻常之物,但中国古代诗人面对竹子,却以另一种眼光发现了一 个又一个鲜活、动人、美丽、清新的世界。“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 梅”,这些诗人已彻底改变了看待事物的普通方式,所以在他们眼中,普通的竹子已具有生命的颤动和美 好的性格。竹子在诗人的“心理距离”的作用下,已进入了艺术世界,获得了美的意味。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是存在内在矛盾的。一方面,艺术作品能否感动我们,引起我们的共鸣, 这与艺术作品所描
3、绘的生活情景跟我们自身独特的生活经验、体会相吻合的程度成正比。艺术作品中所描 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个人经历愈是吻合,我们对艺术作品的领会就愈是深切入微,艺术作品就愈是能打 动我们。另一方面,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生活经历愈是贴近,我们就愈容易把作品的艺术 世界与自身的生活经历混为一谈,也就愈容易从艺术世界退回到自身经历的现实世界。如此一来,愉快的 审美鉴赏就可能变成痛苦的自伤身世了。上述两条规律似乎是不相容的,第一条规律强调欣赏时距离要 小,第二条规律则强调欣赏时距离要大,所以称为“距离的内在矛盾”。那么如何来解决审美体验中的“距离的内在矛盾”呢?美国美学家、心理学家爱德华布洛提出,
4、 “无论是在艺术欣赏的领域,还是在艺术生产中,最受欢迎的境界乃是把距离最大限度的缩小,而又不至 于使其消失的境界”。这种“不即不离”的境界之所以是理想的艺术境界,在于它对“距离的内在矛盾” 作了妥当的安排:它既不使因距离过远而无法理解,也不使因距离消失而让实用动机压倒审美享受。这 样,就使审美主体在面对审美对象之际,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这些风暴就像压力I对 当阀门支撑不住内部的力量时,就会突然喷发形成雷暴云。,终于在 这一刻得到了释放。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 字。2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来自
5、土星核心的热量使它内部的压力不断积累,最终突然喷发,形 成雷暴云”,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某校有一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教学楼,从这里走出去一批批优秀人才。如今,这座矮小、简 陋、老旧的教学楼已经不能满足学校现代化的发展需要。考虑到它的历史意义,学校想保留;但也有人建 议拆除,理由是学校用地有限,且修缮、养护还要花钱。不少师生和校友对此都表示了极大关注。作为一名在读的该校学生,你怎么看?请给校长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自拟题目,注意书信格式要求,寄信人统一署名为“小林”,统一称呼校长为“李
6、校长”,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字数不少于800字。(摘编自童庆炳换一种眼光看世界谈审美心理距离)材料二:人常是不满意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境遇,所以俗语说:“家花不比野花香。”人对于现在和过去 的态度也有同样的分别。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 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 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 当的距离之外去看。我说“距离”时总不忘冠上“适当的”三个字,这个道理可以拿一个浅例来说明。王渔洋的秋柳 诗中有两句说:“相逢南
7、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在不知这诗的历史的人看来,这两句诗是漫无 意义的,这就是说,它的距离太远,读者不能了解它,所以无法欣赏它。秋柳诗原来是悼明亡的, “南雁”是指国亡无所依附的故旧大臣,“西乌”是指有意屈节降清的人物。假使读这两句诗的人自己也 是一个“遗老”,他对于这两句诗的情感一定比旁人较能了解。但是他不一定能取欣赏的态度,因为他容 易看这两句诗而自伤身世,想到种种实际人生问题上面去,不能把注意力专注在诗的意象上面,这就是 说,秋柳诗对于他的实际生活距离太近了,容易把他由美感的世界引回到实用的世界。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
8、, 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 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 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绝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啖,幼子饥已 卒”时绝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 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 赏者。(摘编自朱光潜谈美第三章“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9、正确的一项是()A.品味诗人笔下的绿竹形象时,要彻底改变对竹子的观念认知,才能发现其被赋予的生命力和美好品 质。B.审美主体如果能做到既“入乎其内”而又“出乎其外”,就可以进入到“不即不离” 理想审美境 界。C.要发现事物本身的美,我们只有摒弃实用的态度,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才能欣赏它们本身的形 象。D.朱光潜先生否定艺术创作中写实主义作品,因为这些作品妙肖人生和自然,会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有别于时间与空间相隔的“距离”,它是艺术家通过一定的艺术处理而获 得的。B.艺术作品中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生活经历愈贴近就愈能打动
10、我们,同时也可能让我们失去愉快的审美 体验。C.朱光潜先生举王渔洋秋柳诗的例子,意在证明艺术与实际的距离若是太远,容易使人无法了解和 欣赏。D.蔡琰和杜甫写的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他们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是站在客位上将这种情感客 观化。3.结合两则材料,下列语段最不适合用“审美距离”解释的一项是() A.在唐吉诃德中,看多了游侠小说的唐吉诃德以为自己就是游侠,于是行侠仗义走天下。B.余弱冠时读书杭州,闻有某贾人女明艳工诗,以酷嗜红楼梦,致成瘵疾。一一陈其元庸闲斋笔 记C.侬家家住西湖东,十二珠帘夕照红。今日忽从江上望,始知家在图画中。一一郭六芳舟还长沙D.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11、一一姜夔淡黄柳4.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着陆,宇航员带回了月球表面的照片。网友纷纷表示大失所 望,认为这不是那个从小在古典诗词中熟悉的、富有诗意美的月亮形象,甚至开玩笑地说:“好失望,瞬 间对月球失去了好奇心”,“真是个不争气的球”。网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转变呢?请结合两则材 料,谈谈你对这个现象的理解。(二)现代文阅读n (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瓦猫(节选)葛亮宁怀远从蒙自刚来到昆明时,在翠湖边上看到一株梨花。很大,风吹过来,就落了一地,好像雪一 样。后来,他无数次对荣瑞红说起这株梨花树。荣瑞红说,我们龙泉镇,
12、什么花都有,就是没有梨花。后来,宁怀远在滇池边上,听一个拉胡琴的唱,“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他又想起这 株梨花,想起满天飞的白,却怎么也记不起树的样子了。荣瑞红倒记得清清楚楚。那年夏天,蓝花楹开得正盛。黄昏时候,村里头来了一个人,敲开他们家的 Ho荣瑞红应了门,见是高个儿中年人,穿着青布衫子。蜡黄脸,满脸胡须。这人操官话,有两湖口音, 口气温和,问荣瑞红家里头有没有要出租的屋子。荣瑞红就喊她爷爷。荣昌德老汉走出来,敲着烟袋锅, 眯眼看来人胳膊底下夹着两本书,就问,先生,你是昆明城里来的教授吧?那人点点头,说,小姓闻。荣老爹回,我们家的耳房刚租了出去。最近来我们镇上问的,都是昆明城
13、里的教授和学生。日本人的飞机把读书人都折腾坏了。全城都在跑警报。走,我陪你去问一问。荣老爹带着这个先生,顺着金汁河畔的小路,挨家挨户一路问过来。天擦黑了,这先生在一户人家门 口停下,抬头看看说,这房子好。“三间两耳倒八尺”。荣老爹说,可不,正正经经的“一颗印”。敲开了门,一看,小院干净开阔,房子也通透。用的石材、木料都考究得很,楼板和隔墙板还未装 完,眼见是新起的房子。闻先生怕人家不舍得,但还是说了来意。屋主说,好。钱不打紧,您看着给。这 屋子刚建好,您不嫌弃,下周就能住进来。闻先生看他爽快,也很高兴。屋主说,都说昆明城里造了新大学,来了许多教授。北方来。要是不打 仗,我们请也请不来你们。荣瑞
14、红才知道,这个闻先生,不是替自己找房子,是要替他们大学找个地方,盖个研究所。要装修这个房子,镇上不缺人手。可这闻一多先生,一个瓦匠窑工也不请。他和另一个姓朱的先生, 橹起袖子,带着几个年轻人,自己干。荣老爹就说,他们开不了伙。因儿,新烧的饵块,给他们送些去。荣瑞红就拎着一只篮子,装几只碗给他们送过去。闻先生客气,要给她钱。她躲过去。待装修好了,闻先生请村里的木匠创了一块木板,创得又平又光。他对青年说,怀远,去龙头村的弥 陀寺,找冯先生,给咱研究所题个名。黄昏的时候,“清华大学文科研究所”的牌子就挂起来了。屋主来了,看了又看说,这字可真好。可这屋上了椽子,要住进人,其实还缺了一样。闻先生说,愿闻
15、其详。屋主笑笑,这得麻烦您找荣老爹问一问。当天后晌,宁怀远第一次见到了瓦猫。他看见荣家老爹捧了一只黑黔黔的物件走过来。走近看,是个陶制的老虎。那老虎身量小,但样子极 凶。凸眼暴晴,两爪间执一阴阳八卦,口大如斗,满嘴利牙,像要吞吐乾坤的样子。老爹捧得稳稳的,神 色也肃穆。宁怀远记起朱先生讲应劲的风俗通义祀典,引黄帝书,里头有神茶郁垒执鬼以饲虎的 一段,说虎能“执博挫锐,噬食鬼魅”。他想,这大概是一只和房宅相关的神兽。他便大声感叹说,好凶的镇宅虎啊。旁边的荣瑞红手里拿着红菱子,本也是肃然的,听了怀远的话,倒噗嗤一声笑出来,说,读书人的见 识大。阿爷的瓦猫变了老虎。荣老爹回头瞋她一眼,说,死因儿,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扬州市 扬州 中学 2021 2022 学年 月月 语文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