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利尖端测试仪校准规范 - 编制说明.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锐利尖端测试仪校准规范 - 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锐利尖端测试仪校准规范 - 编制说明.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锐利尖端测试仪校准规范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及计划要求根据工信厅科函工信厅科函2021 181号关于印发2021年行业计量技术规范 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和纺计委函20212号关于下达2021年纺织计量技术规范制 修订计划项口的通知,批准立项的锐利尖端测试仪校准规范(项目计划号:JJFZ (纺织)008-2021)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归口,福建省纤维检验中心、福建省纤维 纺织计量站负责制订。该计划要求做好计量测试技术和方法的研究与验证,完成校准 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写说明、不确定度评定报告和试验报告等文件的编写工作,于 2022年4月前完成。二、规范制订的必要性目前该仪器及相关标准已在行业内得到广泛运用
2、。纺织行业投入使用的锐利尖端 测试仪呈现与日俱增的态势。经查询,目前国内未有相关的校准规范,其一些技术参 数无法进行量值溯源,准确性存疑,若用于检测其结果正确性不能得到保证。因此, 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校准规范,统一校准方法和校准程序,以指导开展计量器具校准工 作。三、规范编制过程1、2021年7月2021年10月,成立校准规范起草小组,收集和分析国内外织 物锐利尖端测试仪资料;2、2021年11月2022年1月,对锐利尖端测试仪实验过程研究,确定计量特 性并进行测试,对测试方法进行验证,形成试验报告;3、2022年2月-4月,编写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稿、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和编 制说明,期间得到纺
3、织行业资深专家的指导,并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4、2022年7月-9月,在纺织计量技术委员会广泛征求意见,根据有关专家和委 员的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并完成送审稿。5、2022年10月,技术委员会组织审定会对送审稿进行讨论,并通过审定。 四、编制原则1、本规范按照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要求进行编写。2、校准规范整个内容应与现行有效相关标准相协调,技术内容应具有先进性、 科学性和可操作性。3、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锐利尖端测试仪的计量特性、校 准条件、校准项目、校准方法等。4、选择合适的标准器和校准方法,校准方法应通过实验验证确认,力求方法简 单科学,准确可靠
4、。5、规范中的文字表述力求层次分明,语句简明,公式表达准确,量和单位使用 规范。五、规范制定说明1本规范制订依据:校准规范编写格式依据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和 JJF1059. 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为基础性系列规定进行编写。本规范制订依据是GB/T 31702-2015纺织制品附件锐利性方法的相关内容。2本规范制定主要内容2.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锐利尖端测试仪的计量特性和校准方法,适用于锐利尖端测试仪的 校准,其他类似仪器的校准可参照本规范执行。2.2 概述产品用途:锐利尖端测试仪用于测定纺织制品上金属类、塑料类等各种材质的附件的锐利尖 端。仪器特征
5、:测试程序是以被测试尖端刚性最强的方向将其插入测试槽,并施加一定的外力压 紧弹簧,如果被测试的尖端插入测试槽0.5mm或以上,并使指示灯闪亮,同时该尖 端在受到一定外力后,被测试尖端仍保持其原状,则认为该尖端是锐利尖端。附件:测试台、夹具。锐利尖端测试仪主要由测量槽、测试台、负重块、夹具等装置组成。被测尖端根 据要求插入测试槽内。2.3 实物外观图图1外观图2.4 计量参数制定及说明本规范的锐利仪计量特性主要参照GB/T 31702-2015纺织制品附件锐利性方 法中5.2 (见图2)仪器的要求。5.2锐利尖端测试仪钱利尖端测试仪能对测试尖端施加4.5,N的负荷,包括测量装置和感应装置,图2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锐利尖端测试仪校准规范 编制说明 锐利 尖端 测试仪 校准 规范 编制 说明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