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





《云南省昆明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昆明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对于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来 说,古文字的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甲骨文是目前公认的我国最早的成熟文 字,提供了商代最原始、最真实的史实信息,佐证了商代为信史,大大延伸了中 华文明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殷墟甲骨文主要是商朝晚期的文字,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商代统治者迷信鬼 神,王室和贵族在行事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之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 事项及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因为出自殷墟,故又称殷墟文 字,因所刻多为占卜内容,故又称贞卜
2、文字、甲骨卜辞。殷墟甲骨发现120多年, 至今约有15万片,总计约一百五十万个字。西汉司马迁根据所掌握的王室档案材料写成的史记,详细地记载了夏、商、 周三代王室世系和兴亡的历史过程。这为中国古代史学家所确信无疑。上个世纪 二三十年代,在继承清代一些学者疑古思想的基础上,学术界兴起一股疑古思潮。 以著名学者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派”,以所谓“层累造成的古史系统”,认为 传统所谓的中国古史,并非客观真实的历史,而是后人一代代垒造起来的历史, 由此质疑中国上古史的存在,质疑古文献记载,冲击了先秦史信史的体系基础。怎么看古史辨派对上古史的质疑呢?实际上古史辨派的学者们,以一种审查史料 的做法去看待上古史
3、系,有其科学性和实际价值。但是疑古过头,在国内外产生 了始料未及的负面作用。著名的学者胡适就主张,把古史压缩两三千年。杨宽、 陈梦家质疑夏代的存在,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极端的做法,即讲中国古代史从秦汉 乃至魏晋南北朝开始。多卷本的新编中国史,也是不包括先秦史,而是从秦 汉史讲起。国外的影响更甚,比如说现在有些外国学者都受古史辨派的影响,认 为中国古代的夏代根本不存在,那就是商代的一个倒影或者是周朝人的回忆而已, 就比如剑桥中国史哈佛中国史基本不提先秦史,可以说都是阉割了我国 古代史。殷墟甲骨文的发现,经过几代学者研究甲骨文材料及与之相关的殷商历史,学术 界逐渐得出了与“古史辨派”完全不同的观点。罗
4、振玉、王国维等利用甲骨文对 古史进行修正形成了以二重证据法为核心、熟习古代典籍、结合古地理、秉承小 学音韵等治学工具的罗王之学。罗振玉搞清了甲骨文的出土地是安阳的小屯村, 发现了 “殷王名谥十余。王国维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对史记殷 本纪进行印证和复原,对夏本纪进行了推测。罗王之学在当时虽然没有指 名道姓与“古史辨派”对垒叫阵,但是有意识的针对“古史辨派”的破而作 的“立”,至今看来,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学术建设工作。其后甲骨文大师董作宾、 郭沫若、陈梦家、胡厚宣等人的深入研究,最终确定了小屯村一带是商朝自盘庚 迁殷至商纣灭国,共历八世十二王,二百七十三年“不复徙都”的晚商都城。新 时期以来,研
5、究夏代历史最具著名和影响的是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他在走出 疑古时代中提出:“咱们今天的学术界,有些地方还没有从疑古的阶段脱 离出来,不能摆脱一些旧的观点的束缚。在现在的条件下,我看走出疑古的 时代,不但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答案】10. JL0 11. D 12. A13 .(1)用白璧做装饰,用黄金镶嵌,形状像龙蛇舞动一样。(2)勾践灭了吴国,活捉了吴王夫差,同时杀了太宰伯喜否和他的妻子儿女。14 .夫差贪图个人享乐,“逸豫”终致亡身亡国;勾践辛劳为民,自然灭吴 雪耻。【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听说越王勾践服膺诚信推行仁道,虚心听取谏言,提拔贤能之人,
6、这个 人不死。“听谏”和“进贤士”都是动宾结构,承前省略主语“越王勾践”,应单独成句, 故在“听谏”“进贤士”前后停顿,即J处、L处和0处;由上文可知,“是人 不死”重复上文语句,应单独成句,即0处。J、L、0处需加句读。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疲,使动用法,使疲敝;固,使动用法,使牢固。两个词用法 相同。句意:使吴国的力量疲敝/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B.正确。都是通假字,高兴。句意:吴王非常高兴/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 不也很高兴吗?C.正确。句意:夜晚还诵述到天亮/戊申日月底这一天。D.错误。用法不同。“利害”为偏义复词,只有“害”起作用;
7、“存亡”虽也与 “利害”均为反义合成词,然“存” “亡”都有实际意义,而非偏义复词。句意: 一定会成为吴国的大患/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理数。【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 “勾践一一实行”错,文种所献九术,由原文“于是作为荣楣乃使大夫种 献之于吴” “越乃饰美女西施、郑旦,使大夫种献之于吴王”可知,仅用“四术” 起宫室、“五术”送美女。【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婴”,装饰;“镂”,镶嵌;“类”,像。(2) “禽”,捉拿;“戮”,杀死;“妻子”,妻子儿女。【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由原文“逸豫可以亡身”“
8、遂受之而起姑胥台” “吴王不听,遂受其女”可知, 夫差贪图个人享乐,“逸豫”终致亡身亡国;由原文“忧劳可以兴国” “胥闻越王勾践昼书不倦,晦诵竟旦” “胥闻越王勾 践冬披毛裘,夏披幺希给”可知,勾践辛劳为民,自然灭吴雪耻。参考译文:材料一:从前,越王勾践问大夫文种说:“我想讨伐吴国,怎么才能成功呢?55大夫文种 回答说:“讨伐吴国有九条计策。”越王说:“哪九条计策? ”文种说:“第一 条是尊崇天地,敬事鬼神;第二条是拿出丰厚的财物,来馈赠给吴国的国君;第 三条是抬高价格向吴国购买粮草,使吴国的储备变得空虚;第四条是送美女给吴 王,来消磨吴王的意志;第五条是送能工巧匠给吴王,让吴国建宫殿造高台,
9、耗 尽吴国的财物,使吴国的力量疲敝;第六条是送阿谀奉承的臣子给吴王,使吴国 容易遭受讨伐;第七是让吴国的忠谏之臣变得刚强,迫使他们一一自杀;第八条 是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得富强起来,准备好各种各样的物资器材;第九条是使自己 国家军队强大,武器锐利,随时准备利用吴国的弊败之机。所以说做到了这九件 事,就无需担心了。只要注意保密,不把自己的意图宣扬出去,那么夺取整个天 下都不是困难的事,何况只是对付一个吴国呢? ”越王说:“太好了! ”越王就 命人制作了饰有文彩的栏杆,用白璧做装饰,用黄金镶嵌,形状像龙蛇舞动一样。 就派遣大夫文种把它献给吴王,说:“东海边的奴仆勾践,派遣使者文种,斗胆 让他修饰整洁后
10、,来问候君王您。幸好有赖天地的力量,我私下造了一座小殿, 多余的财物就再拜献给大王您。”吴王非常高兴。伍子胥进谏说:“不能这样做, 大王您不能接受这些礼物。大王您如果接受了,这以后必定会有灾祸。”吴王没 有采纳,就收下了越国进献的礼物,开始建筑姑胥台。花了三年时间聚集材料, 五年后才建成。姑胥台非常高,站在台上,视野可见二百里。因为筑台徭役繁重, 行路上有死人,里巷中有哭声。越国于是把西施、郑旦两位美女打扮整齐后,派 大夫文种献给吴王,说:“从前,越王勾践私下里得到了上天馈赠的两个美女西 施、郑旦,越国地势低洼,十分贫穷,不敢留下她们,派遣下臣文种再拜献给大 王。”吴王大悦。伍子胥进谏说:“不
11、能这样做,大王您不能接受这两个女子。 我听说多看五色会让人眼睛看不清,多听五音会让人耳朵听不清。大王您如果接 受了,这以后必定会有灾祸。我听说越王勾践白天不知疲倦地起草文件,夜晚还 诵述到天亮,他聚集了几万名敢死之士,这个人不死,一定会实现他的愿望。我 听说越王勾践服膺诚信推行仁道,虚心听取谏言,提拔贤能之人,这个人不死, 一定会获得好的名声。我听说越王勾践冬天只披着粗陋的毛皮衣服,夏天只穿粗 葛布衣,这个人不死,一定会成为吴国的大患。我听说贤能之士是国家的珍宝, 美女是国家的祸根。夏朝就是因为末喜而灭亡,殷代因为妲己而灭亡,周朝因为 褒姒而灭亡吴王不听从伍子胥的进谏,于是就接受了越国送来的这
12、两个美女, 以伍子胥不忠的借口把他杀了。越国于是发兵攻打吴国,在秦余杭山把吴军打得 大败,灭了吴国,活捉了吴王夫差,同时杀了太宰伯喜否和他的妻子儿女。(节选自越绝书内经九术)材料二: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 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过伊仆射旧宅李商隐朱邸方酬力战功,华筵俄叹逝波穷。回廊檐断燕飞去,小阁尘凝人语空。幽泪欲干残菊露,余香犹入败荷风。何能更涉洸江去?独立寒流吊楚宫。【注】伊仆射:伊慎,曾先后参与讨伐叛党,唐宪宗时为检校尚书右仆射,此
13、 诗为作者即将渡江赴徐州任职,过伊慎旧宅时作。泼江:赣江支流,诗中泛指 长江。楚宫:战国时楚国宫殿,借指屈原。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刚刚还与伊慎在府邸酬战功,可盛宴好景转瞬即逝。B.眼前的回廊楼阁破败尘封,昔日的热闹变成了一片空寂。C.颈联用拟人的手法,写了伊慎令人难以忘怀的高洁品质。D.尾联中的“何能”意为“怎么能”,有加强语气的作用。16.此诗抒发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5 . A16 .对伊慎功勋、人品的深切缅怀、赞美和追崇之情(对为国立功人物的缅怀、 赞美与追崇);对繁华转瞬即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忧国伤时的激愤情怀。【解析】【
14、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 “诗人刚刚还与伊慎在府邸酬战功”说法有误。这是诗人路过伊慎旧居而写的 一首凭吊历史人物的咏怀诗。首句的意思是朝廷给予伊慎高官厚禄,谢其力战之 功,可是盛筵好景转即逝,伊慎已经谢世。因此不可能是诗人与伊慎在府邸酬战 功。【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诗句中,“朱邸方酬力战功”意思是朝廷给予伊慎高官厚禄,谢其力战之功,由 此可见诗人对伊慎功勋的认可与缅怀。颈联“幽泪欲干残菊露,余香犹入败荷风” 看似是写庭院的荒凉,实际上是以拟人的写法,借残菊倾吐无限深情。残菊有情, 眼泪快要哭干,但犹有清香随风飘散,这也是借景寓意,赞
15、颂贤德之人菊泽仍然 余香不断,永远让人感念。而尾联“何能更涉沙江去?独立寒流吊楚宫意思是 何堪更远涉;龙江至荆楚旧地,独立寒流之畔而吊楚宫。这里更进一层表现诗人追 随贤人遗踪缅怀之情:诗人希望还要度过边远的; 龙江到伊慎曾立战功的地方去凭 吊,赞仰缅怀之深情溢于言表。由此可知,诗句表达了对伊慎功勋、人品的深切 缅怀、赞美和追崇之情(或:对为国立功人物的缅怀、赞美与追崇)。“华筵俄叹逝波穷”慨叹在这座红楼中庆功宴似乎依稀可见,但席散人空只留下 无穷无尽的叹息,正是流年似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颔联回廊檐断燕飞去, 小阁尘凝人语空”具写旧邸的荒废:看得见的只是瓦塌檐断,满屋尘灰,再也听 不到鸟语人
16、喧,一片寥落凄凉,不能不激起人满怀惆怅,无限伤感。由此可知, 诗句表现了诗人对繁华转瞬即逝、人生无常的感慨。结合整首诗可知,李商隐对卓具丰功伟业的人物始终尊崇向往,对他们的不幸充 满激愤和同情。这种对理想人物的缅怀赞颂正是他对现实政治忧心关注的反映, 是他忧国忧伤时的情怀的深切表现。(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庖丁解牛中“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揭示了全文主旨,种树郭橐 驼传中“,55也有异曲同工之妙。(2)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想象丰富,其中写音乐具有强大感染力,连月宫中的 神仙都为之陶醉的诗句是“,5, O(3) “酒”或饮酒”是古代诗歌中常
17、有的意象,多用以表达豪迈、悲愁、苦闷 等情感,如“, ”。【答案】.吾问养树.得养人术.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 兔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示例2: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示例3:携幼入室,有酒盈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倚” “恣” “谑” “樽”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因色泽光丽灿烂、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的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品南京云锦有“寸锦 寸金”之称,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年历史。如今云锦还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提花木机 织造,这种靠人记忆编
18、织的传统手工织造技艺至今仍无法用现代机器来替代,千 百年来这项技术能够留存下来,实属(A)。云锦在继承历代织锦的传统基础上发 展而来,又融会了其他各种丝织工艺的宝贵经验,达到了丝织工艺的巅峰,在中 国各种丝织品中(B) o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而南京云锦汇集了历代织 绵工艺艺术,专家称其为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南京云锦公认 为“中华一绝” “东方瑰宝”,也是全世界乃至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南京云锦博物馆2023开年首展中展出的作品梅鹤迎春,以象征吉庆长寿的仙 鹤为题材,结合极具生命力的梅、竹、茶花,给人以(C)的美感。通幅共用40 多种真丝色绒线
19、,具备丝质肌理美、色彩和谐美、纹样情愫美的特征。18 .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写恰当的成语。19 .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一个长句,请改成3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 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 改变原意。【答案】18 . A难能可贵(弥足珍贵)B首屈一指(独占鳌头)C欣欣向荣(生机勃勃)19 .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品,得名于色泽光丽灿烂、美如天上云霞,有 “寸锦寸金”之称。20 .南京云锦被公认为“中华一绝” “东方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珍 贵历史文化遗产。【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能力。第
20、一空:依据“靠人记忆编织” “至今仍无法用现代机器来替代” “千百年来这 项技术能够留存下来”推断这种技术能保存下来不容易,故可填写“难能可贵” 或“弥足珍贵”。“难能可贵做到了难做之事,十分可贵。“弥足珍贵 形容十分珍贵、非常珍贵,含褒义。第二空:依据“达到了丝织工艺的巅峰”推断云锦丝织技术达到了最高的程度, 故可填写“首屈一指”或“独占鳌头”。“首屈一指屈指计算时,首先弯下 大拇指。表示居首位。“独占鳌头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第三空:依据“象征吉庆长寿” “结合极具生命力”推断给人以充满生机和活力 的感觉,故可填写“欣欣向荣”或“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指草木长的茂 盛,生机勃勃的样子;后
21、用于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的景象。“生机勃勃 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首先提取句子的主干:南京云锦有“寸锦寸金”之称。然后把“南京云锦”的定语“因色泽光丽灿烂、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的中国传统 丝织工艺品”改成单独的几个句子,“因色泽光丽灿烂、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 改为“得名于色泽光丽灿烂、美如天上云霞”,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品”添加谓 语动词“是”,改为“是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品”。最后,以“南京云锦”为主语,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表述为:南京云锦是中国 传统丝织工艺品,得名于色泽光丽灿烂、美如天上云霞,有“寸锦寸金”之称。【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
22、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造成语义不明。“南京云锦”后应加“被”字构成被字句,即“南 京云锦被公认为;二是语序不对,应是先“中华民族”,再“全世界”,即“中 华民族乃至全世界”。故修改为:南京云锦被公认为“中华一绝”“东方瑰宝”, 也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针灸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疏通经络、调畅气血,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中 医临床治疗学的方法,()。针刺法据记载诞生于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 时居于东方的远古居民临海而居,很多人得了痈疡病。为了消除病痛,(), 把脓血放出来,
23、发现病就好了,于是破石就成了当时治疗痈疡病的工具,称为“针 豆”。艾灸法据记载也诞生于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居于北方的远古居民 因居住环境寒苦而出现腹部寒凉和胀满不消化症状,后来人们发现靠近火源或用 温热的东西熨烫能使病症减轻,(),被广泛运用。针刺和艾灸技术与中医经络和腌穴理论的结合,使针灸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重 要方法,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具有显著效果。公元6世纪以后,针灸医学先后传 到了朝鲜、日本、欧洲I,并在使用中进一步发展,至今已有190多个国家使用针 灸法。我国独具特色的针灸医学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人类健康也 起到了更广泛的作用和影响。21 .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
24、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 内容贴切,整段 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 .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 不超过50个字。【答案】23 .分针刺法和艾灸法;人们用硬石(针、石针)刺破皮肤;由此发明了 艾灸法(热疗法、热疗技术)。24 .针灸法疗效显著,并在6世纪以后传到世界各地,故而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句为总领句,介绍针灸法的原理、目的等,后文分别介绍了 “针刺法”和 “艾灸法”,可见此处应总说有这两种方法,可填:分针刺法和艾灸法;由前文介绍“破石就成了当时治疗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昆明市 2023 届高三二模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