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震泽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docx
《2021-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震泽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震泽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震泽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1.(19分)现代文阅读。我们谈到诗歌艺术,谈到审美的“隔”与“不隔”,自然要想起著名诗论家王国维在人 间词话里所阐述的境界。他的“不隔”说,是对古人诗境的一种极高评价。“不隔”即 清晰、鲜亮、逼真、生动,让读者有一种亲临实境之感,而非雾里看花。这里指描述的 确切与鲜活,其情其境宛如眼前。“不隔”是诗人处心积虑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更多 的却应该是诗人先天所具有的一种能力。实际上,审美力的缺失,很难通过后天的学习 和知识的累积所能弥补。审美力的缺失,或为一种无法言说的生命缺失,就像色盲之哀
2、。 所以我们常常把艺术创造这种心灵之业,看成一份神秘而孤独的事业,它的孤独性不仅 表现在创造过程中的独立经营,还表现为经营成果在许多时候无法与更多的人沟通共享。 因为心灵深处闪电般的倏然一亮,有时难以被他人捕捉。这需要一种相应的能力、相应 的心灵,要能够彼此处于同一频率,能够共振。诗意的领悟是一个再次还原的过程,经 营成果无论多么鲜活与“不隔”,都需要另一个心灵去感悟和接受,除此别无他途。王国维以其诗人的卓越才华和敏悟,指认了那些古代诗人的“隔”与“不隔,尽管所 言不多,却让我们能够清晰地领会其意旨,并深为赞同。从“隔”与“不隔”这个审美标准来看,我们可以说“诗三百”中的那些优秀诗篇, 特别是
3、国风和小雅中的绝大部分,完全配得上“不隔”的评价,这正是它们最 了不起的方面。它们使用了极节俭的言辞,使用那个遥远时代所特有的、今天读来未免 晦涩的语言,把一种情境、一些情绪、一个故事,表达得那样逼真和触目,就像亲眼看 到一样切近和丰富。因为它是沿着听者(读者)所能想象和还原的那个方向,不停地投 射和发散,最后让人准确地接收下来。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运用自己全部的吸纳力和想象 力,获取并重新建构起歌咏者转述的那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面对的一切岂止是 “不隔”,而且还会继续生长。“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秦风 兼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这些
4、情境与蕴含, 将在每个阅读者心中无尽地延伸下去。这种“不隔”当然事关作者与读者两个方面,要追究到人的先天能力。可总是言说先 天等于什么也没说,因为它是一个含混而又确凿的界定:既真实存在,又无比朦胧。我 们可否尝试着从另一个方向去研究这种能力,比如说将先天能力相似的现代人和古代人 症遵循着一种无法摆脱的逻辑,即掌控着动植物物种演化的逻辑。恶性肿瘤是我们身体 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因为此,才使得防治恶性肿瘤变得如此困难。我们可将人体视 为一座建筑,这座建筑由数万亿个名为细胞的建筑模块构成。细胞间会交换养分和化学 信号。每个细胞都类似一间小小的工厂,每种细胞都有自己专门的功能,。所以, 在癌症患者体
5、内,有些细胞和身体其他部分停止了合作,转而开始失控地增殖。8 .(5分)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 超过75个字。新华社圣保罗3月2日电(记者宫若涵)据巴西媒体2日报道,来自巴西圣保罗 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日前发表文章说,在巴西亚马孙州发现的名为P1 的新冠变异病毒具有比普通新冠病毒更强的传染力。文章说,研究人员对采集自亚马孙 州马瑙斯市184名确诊患者的病毒样本进行基因组测序后认为,P.1变异病毒传染力比普 通新冠病毒高1.4至2.2倍。研究人员还表示,25%至61%已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可能会 被该变异病毒再度感染。“即使感染过新冠病
6、毒的人也必须继续保持谨慎。这种变异病毒 能够感染那些已产生新冠抗体者J研究人员埃丝特尔萨比诺说。文章还指出,研究人 员对超过900份采集自马瑙斯市新冠患者的病毒样本进行分析后发现,感染P.1变异病毒 的患者体内病毒含量更高。不过萨比诺表示,尚不确定其原因是否为该病毒在人体内具 有更强的复制力。研究人员还表示,该病毒最早可能于2020年11月中旬在马瑙斯市出 现。四、写作(60分)9 . (60分)写作。青春是花样年华,青春有美好梦想,青春有纯真感情,青春有自我认识,青春有 对社会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7、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L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震泽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1. (19分)现代文阅读。我们谈到诗歌艺术,谈到审美的“隔”与“不隔。自然要想起著名诗论家王国维在人 间词话里所阐述的境界。他的“不隔”说,是对古人诗境的一种极高评价。“不隔”即 清晰、鲜亮、逼真、生动,让读者有一种亲临实境之感,而非雾里看花。这里指描述的 确切与鲜活,其情其境宛如眼前。“不隔”是诗人处心积虑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更多 的却应该是诗人先天所具有的一种能力。实际上,审美力的缺失,很难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知识的累积所能弥补。审美力
8、的缺失,或为一种无法言说的生命缺失,就像色盲之哀。 所以我们常常把艺术创造这种心灵之业,看成一份神秘而孤独的事业,它的孤独性不仅 表现在创造过程中的独立经营,还表现为经营成果在许多时候无法与更多的人沟通共享。 因为心灵深处闪电般的倏然一亮,有时难以被他人捕捉。这需要一种相应的能力、相应 的心灵,要能够彼此处于同一频率,能够共振。诗意的领悟是一个再次还原的过程,经营成果无论多么鲜活与“不隔”,都需要另一个心灵去感悟和接受,除此别无他途。王国维以其诗人的卓越才华和敏悟,指认了那些古代诗人的“隔”与“不隔”,尽管所 言不多,却让我们能够清晰地领会其意旨,并深为赞同。从“隔”与“不隔”这个审美标准来看
9、,我们可以说“诗三百”中的那些优秀诗篇, 特别是国风和小雅中的绝大部分,完全配得上“不隔”的评价,这正是它们最 了不起的方面。它们使用了极节俭的言辞,使用那个遥远时代所特有的、今天读来未免 晦涩的语言,把一种情境、一些情绪、一个故事,表达得那样逼真和触目,就像亲眼看 到一样切近和丰富。因为它是沿着听者(读者)所能想象和还原的那个方向,不停地投 射和发散,最后让人准确地接收下来。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运用自己全部的吸纳力和想象 力,获取并重新建构起歌咏者转述的那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面对的一切岂止是 “不隔”,而且还会继续生长。“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秦风 兼葭)“昔我往矣,杨柳
10、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这些情境与蕴含, 将在每个阅读者心中无尽地延伸下去。这种“不隔”当然事关作者与读者两个方面,要追究到人的先天能力。可总是言说先 天等于什么也没说,因为它是一个含混而又确凿的界定:既真实存在,又无比朦胧。我 们可否尝试着从另一个方向去研究这种能力,比如说将先天能力相似的现代人和古代人 加以对比,在一个同等的基准上考察“隔”与“不隔”?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这 个复杂的问题做较为清晰的探讨。有时候,最大的“隔”并非来自技术呈现的含混或浅近,即所谓的功力不逮,而往往 是某种先天能力流失的结果。在生命诞生之初,人的这种能力是存在的,后天的经历却 会毁掉其中的一
11、部分。一个生命被投放到这个世界之后,由于各种原因,如生存所需的 某些知识,也会造成“隔”的作用。这里的“隔。是指将一个人隔离于真实的世界、真 实的生命,如隔离于动植物和山川大地,被更长更久地投入一个人造的空间。比如今天, 每天所见皆是数字演绎的影像,被人造物层层包围,人基本上要通过屏幕和印刷物汲取 精神营养、获得各种见识。这种“隔”将是一种根本的区隔,它使我们在表述自然万物 的时候,必须以第二手或更多手资料为据,而且还要从这个基础出发,以分隔我们的那 道屏幕、那道文字的墙壁,作为认识和表达的依据。我们所描述的是被一再转手的“自 然”和“大地”,甚至是被转手的人际关系、情感关系。我们所发生联系的
12、人与人之间, 许多时候是被物质化和区隔化的,更是虚拟化的,总之是一种不再真实和自然的关系。 人类的情感关系、人与整个世界的关系,从此不再构筑在真实的大地生命之上,而是 建立在畸形和扭曲的虚拟图像之中。可见,我们今天的艺术表述,大致就在这种“隔” 中形成和发展,此种情形已经与之前讨论的先天能力没有多少关系了。长此以往,我们 还要进一步改变先天的能力,让其加快流失。这就让我们面临双重的困境,再要“不隔”, 真是难上加难了。如果说“不隔”是诗经最主要的特征,那么我们今天离那种真挚绝美的表述实在 是太过遥远了。我们的阅读,常常是以“隔”对“不隔”,这怎么会引起深深的审美愉悦、 获得强烈的共鸣?(节选自
13、张炜读诗经,有删节)(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A. “不隔”指的是描述的确切与鲜活,诗歌的情境如在眼前。它是诗人处心积虑追求的 一种艺术境界,也是每个诗人先天所具有的一种能力。B.艺术创造是一份神秘而孤独的事业,在创造过程中,艺术家独立经营,创造出成果以 后,常常也无法与更多的人沟通共享。C作者认为,诗经中的许多作品,特别是国风和小雅中的作品,绝大部分具有“不隔”的特点。D. “不隔”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古人诗境的一种评价,本文作者认为它事关作 者与读者两个方面。(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A.一首“不隔”之作一定能使读者感悟和接受到创作者的心灵
14、。B.现代人和古代人先天能力相似,所以我们一样能够体会到古代诗歌的“不隔”。C.一个人隔离于真实的世界,被长久地投入一个人造的空间,将会造成一种根本的区隔。D.我们今天阅读古代诗歌时面临的双重困境是:先天的能力加快流失,后天的发展缺少 动力。(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不隔”是诗经最主要特征的一项是C A.静女逼真生动地写出了一个男子对“静女”真实而甜蜜的爱。B.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使诗人当时所 历情境宛在眼前。C.诗经用了极节俭的言辞来表达情境、情绪和故事。D. “诗三百”中的优秀诗篇,沿着听者(读者)所能想象和还原的方向投射和发散,
15、最 后让人接收下来。(4)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5)为什么今天读者在阅读诗经时很难引起强烈共鸣?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 看法。【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材料,仔 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认真阅读每一个选项, 结合文本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论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内容,弄清论据和 论点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对段落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中提示的段落,理解 段落各个层次的内容,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论
16、证思路。(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筛选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根据提干要求通读文本, 找出相关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分析。【解答】(1) A. “也是每个诗人先天所具有的一种能力”错误。过于绝对,原文是“但更多的却应该是诗人先天所具有的一种能力”。故选Ao(2) A. “一定能”不必然成立。过于绝对,原文是“经营成果无论多么鲜活与不隔, 都需要另一个心灵去感悟和接受二B.错置因果。原文是“我们可否尝试着从另一个方向去研究这种能力,比如说将先天能 力相似的现代人和古代人加以对比,在一个同等的基准上考察隔与不隔C.正确。D. “先天的能力加快流失,后天的发展缺少动力”错误。双重困境是“我们
17、今天的艺术 表述大致就在这种隔中形成和发展”,“长此以往,我们还要进一步改变先天的能力, 让其加快流失二故选C。(3) C.诗经用极节俭的言辞表达与“不隔”无关。故选C。(4)小诗三百中的那些优秀诗篇,特别是国风和小雅中的绝大部分,完全配 得上不隔的评价,这正是它们最了不起的方面。先点明本段观点。借着“它们使用 了极节俭的言辞,在这个世界里,我们面对的一切岂止是不隔,而且还会继续生 长”分析它们做到“不隔”的原因。最后以秦风兼葭和小雅采薇举例论证。(5)从材料中来看,今天读者在阅读诗经时很难引起强烈共鸣的原因如下:这种“不 隔”当然事关作者与读者两个方面。如果说“不隔”是诗经最主要的特征,那么
18、我 们今天离那种真挚绝美的表述实在是太过遥远了。我们的阅读,常常是以“隔”对“不 隔”,这怎么会引起深深的审美愉悦、获得强烈的共鸣?可结合这些内容进行分析。答案:(1) A(2) C(3) C(4)首先指出“诗三百”中的优秀诗篇是“不隔”的。接着分析它们如何做到“不隔”, 并被读者接收和理解下来的原因。最后举出一些具体诗句,说明诗中的情境与蕴含将在 阅读者心中无尽地延伸下去。(5) “不隔”事关作者与读者两个方面。“不隔”是诗经的最主要特征,但我们今天 离那种真挚绝美的表述实在太遥远了。虽然现代人与古代人先天能力相似,但今天的读 者隔离于真实的世界、真实的生命,被更长更久地投入一个人造的空间。
19、(或人基本上要 通过屏幕和印刷物汲取精神营养、获得各种见识。)阅读时以“隔”对“不隔”,自然不 容易引起审美愉悦、获得强烈共鸣。【点评】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 “然后”“接着” “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 尾的表述。(二)现代文阅读n2.(16分)现代文阅读。亲亲土豆迟子建秦山夫妇是礼镇种土豆的大户,他们在南坡足足种了三亩。春天播种时要用许多 袋土豆栽子,夏季土豆开花时,独有他家地里的花色最全,要紫有紫,要粉有粉,要白 有白。到了秋天,也自然是他们收获最多了。秦山又黑又瘦,夏天时爱打赤脚。他媳妇比他高出半头,不
20、漂亮,但很白净,叫 李爱杰,温柔而贤惠。他们去土豆地干活时总是并着肩走,他们九岁的女儿粉萍跟在身 后,一会儿去采花了,一会儿又去捉蚂蚱了,一会儿又用柳条棍去戏弄老实的牛了。秦 山嗜烟如命,人们见他总是叼着烟眯缝着眼自在地吸着,牙齿和手指都被烟熏得焦黄焦 黄的,嘴唇是猪肝色,秦山媳妇为此常常和他拌几句嘴。初秋的时令,秦山有一天吃着吃着土豆就咳嗽得受不住了,双肩抖得像被狂风拍 打着的一只衣架,只觉得五脏六腑都错了位,没有一处舒服的地方。李爱杰一边给他捶 背一边嗔怪:“抽吧,让你抽,明天我把你那些烟叶一把火都点着了。”秦山本想反驳妻子几句,可他无论如何都没有那力气了。当天夜里,他又剧烈咳 嗽起来,而
21、且觉得恶心。李爱杰担心秦山,第二天早早就醒了。她将头侧向秦山,便发 现了枕头上的一摊血。李爱杰忧心忡忡地洗了那个枕套,待秦山起来,一边给他盛粥一 边说:“咳嗽得这么厉害,咱今天进城看看去J“少抽两天烟就好了。”秦山面如土灰地说,“不看了 J“不看怎么行,不能硬挺着。”“咳嗽又死不了人。谁要是进城给我捎回两斤梨来吃就好了。”早饭后李爱杰左劝右劝,秦山这才答应进城看病去。医生给秦山拍了片子,悄悄对李爱杰说:“你爱人的肺叶上有三个肿瘤,有一个已经相当大了。你们应该到哈尔滨做进一步检查J李爱杰小声而紧张地问:“他这不会是癌吧?医生说:“这只是怀疑,没准是良性肿瘤呢。咱这儿医疗条件有限,无法确诊, 我看
22、还是尽早去吧,他这么年轻J夫妻俩回到礼镇时买了几斤梨,粉萍见父母回来都和颜悦色的,以为父亲的病已 经好了,就和秦山抢梨吃。也许梨的清凉起到了很好的祛痰镇咳作用,当夜秦山不再咳 了,这使李爱杰的心稍稍宽慰了一些。心想也许医生的话不必全都放在心止,医生也不 可能万无一失吧。两口子该做啥还做啥,拔土豆地里的稗草、给秋白菜喷农药、将大蒜 刨出来编成辫子挂在山墙上。然而好景不长,过了不到一周,秦山又开始剧烈咳嗽,这 次他自己见到咯出的血了,他那表情麻木得像蜡像人。“咱们到哈尔滨看看去吧李爱杰悲凉地说。“人一吐血还有个好吗? ”秦山说,“早晚都是个死,我可不想把那点钱花在治病上J “可有病总得治呀。”李爱
23、杰说,“大城市没有治不好的病。况且咱又没去过哈尔滨,逛 逛世面吧。”秦山不语了。夫妻二人商量了半宿,这才决定去哈尔滨。李爱杰将家里的五千元 积蓄全部带上,又关照邻居帮她照顾粉萍、猪和几只鸡。邻居问他们秋收时能回来么? 秦山咧嘴一笑说:“我就是有一口气,也要活着回来收最后一季土豆J李爱杰拍了一下秦山的肩膀,骂他:“胡说!”两个人在城里买了一斤烙饼和两袋咸菜,就直奔火车站了。火车票没有他们想象 的那么贵,而且他们上车后又找到了挨在一起的座位,这使他们很愉快。所以火车开了 一路李爱杰就发出一路的惊诧:“秦山,你快看那片紫马莲花,绒嘟嘟的!”“这十好几头牛都这么壮,这是谁家的?”“这人家可真趁,瞧他家
24、连大门都刷了蓝漆!”秦山听着妻子恍若回到少女时代的声音,心里有种比晚霞还要浓烈的伤感。如果 自己病得不重还可以继续听她的声音,如果病入膏肓,这声音将像闪电一样消失。秦山的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当李爱杰被医生叫到办公室后她知道一切都完了。医生说:“他已经是晚期肺癌了,已经扩散了 J李爱杰没有吱声,她只觉得一下子掉进一口黑咕隆咚的井里,她感觉不出阳光的 存在了。赶回礼镇时正是秋收的日子,家家户户都在南坡地里起土豆。是午后的时光, 天空极其晴朗,没有一丝云,只有凉爽的风在巷子里东游西逛。秦山一家人收完土豆后便安闲地过冬天。秦山消瘦得越来越快,几乎不能进食了。 他常常痴迷地望着李爱杰一言不发。李爱杰仍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江苏省 苏州市 中学 期中 语文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