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 第五版罗大华 第7章不同动机的犯罪.docx
《犯罪心理学 第五版罗大华 第7章不同动机的犯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犯罪心理学 第五版罗大华 第7章不同动机的犯罪.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七章不同动机的犯罪学习目的和要求重点掌握:理解物欲型动机、性欲型动机、情感型动机、权欲型动机、信仰型动机及集 合型动机犯罪的概念及心理特征、行为特征。掌握:物欲型动机、信仰型动机具体犯罪类型犯罪人的心理特征。了解:各类动机犯罪心理形成原因。难点:性欲型动机、信仰型动机具体犯罪类型犯罪人的心理特征。不同动机的犯罪,其犯罪心理结构特征和犯罪行为特征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本书第五 章论述了以犯罪动机为核心的犯罪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本章将从犯罪类型论的角度出发, 论述不同犯罪动机的犯罪心理结构特征和犯罪行为特征,着重分析物欲型动机犯罪、性欲型 动机犯罪、情绪型动机犯罪、信仰型动机犯罪和集合型动机犯罪的
2、不同犯罪心理结构和犯罪 行为特征。第一节物欲型动机犯罪一、物欲型动机犯罪概述物欲型动机犯罪,乂称利欲型动机犯罪或贪利型动机犯罪,是犯罪的一种主要类型,也 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类型之一。物欲型动机犯罪是指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需要,或者为了聚敛财富而 引起的犯罪行为。物欲型动机犯罪是传统的犯罪类型,无论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 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始终是刑事案件中主要犯罪类型之一。我国历年的刑事案件的统计 中,物欲型动机犯罪也是处在第一位。随着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水平和劳动产品分配方式的 改变,随着社会文化、科技的发展,犯罪的起因、手段、侵害的对象、犯罪者的心理状态都 在不断地
3、变化着。例如,当前为了满足温饱而进行盗窃、抢劫的比例较以前减少,以获取钱 财、追求享乐为目的进行抢劫、盗窃、诈骗、赌博、走私、行贿、受贿、贪污等犯罪行为较 为普遍,在司法实践中,物欲型动机犯罪主要指我国刑法规定的侵犯财产罪中的抢劫罪、盗窃罪、 诈骗罪、抢夺罪、走私罪、敲诈勒索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 毒品罪等。以及贪污贿赂罪中的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行贿罪等。其中,尤以抢劫 罪、盗窃罪、诈骗罪、毒品犯罪、贪污罪和受贿罪等犯罪类型的犯罪心理结构特征较为典型, 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二、物欲型动机犯罪心理结构特征(一)明显的利己主义倾向这类犯罪人的个性中存在着严
4、重的利己主义的倾向,把自己的利益特别是物质利益看得 高于一切,对社会公共利益、他人利益漠不关心,认为人性是自私的,信奉“人不为己、天 诛地灭”的信条。因此,为了获取个人利益,他们可以置法律、纪律于不顾,想尽办法钻政 策规定的空子,不择手段地去侵占公私财物,甚至用暴力、欺骗手段掠夺或诈取他人财物。(二)畸形的享乐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居民已解决了温饱问题,其中部分人还达到了小康或 富裕水平。实际情况表明,我国目前大量的财产犯罪并不是因为生活困难,而是为了享乐, 认为有了金钱就有了一切,为了金钱也就不顾一切。天津市对1300名罪犯进行了一次抽样 问卷调查,其中盗窃、抢劫、诈骗、贪污四种罪名
5、的罪犯共657名,其犯罪动机统计如图表:犯罪动机统计表直接犯罪动机人数百分比(1)吃喝玩乐需要用钱14823(2)穿好、戴好需要用钱7411机的产生、变化。(二)情绪型动机犯罪的严重性在不良的情感和情绪的作用下,犯罪动机可以有不同的目标指向,从而使犯罪行为侵害 不同的客体,构成多种犯罪行为。情绪型犯罪的滋生,多出现在那些素来表现不好、已有不良情绪情感的人身上,同时也 可以发生在一些平时表现好、没有劣迹的人身上。一部分人只是在外界强烈刺激的作用下, 不良情绪情感突然爆发出来,产生愤怒、憎恨、恐惧等情绪,导致犯罪行为。在我国,情绪型犯罪大多数因人际纠纷和冲突而引起.这种人际纠纷和冲突,主要发生 在
6、恋爱、婚姻和家庭关系受挫,以及同学、同事、上下级、朋友、邻里和日常生活的其他人 际纠葛中。据某市公安局对审理的婚姻、恋爱杀人案件和调查表明,婚姻、恋爱杀人案占杀 人案总数的比例为45. 7%。同时还发现,这类杀人案的绝大部分是由男女之间的感情冲突 引起的。情绪型犯罪在我国呈现增长的趋势。这一类型的犯罪还突出表现在年轻人的犯罪行 为方面。常常为了日常生活中琐碎小事的纠纷和冲突,怒气横生,大打出手,构成犯罪。某 市中级人民法院曾对117名青少年犯(主要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进行了分析,发现 其中因赌气而导致犯罪的有28名,因霸气而导致犯罪的有28名,因出气而导致犯罪的有 30名,因义气而导致犯
7、罪的有26名,其他情形的有5名。因此,情绪型动机犯罪的严重性 己引起了我国司法部门和有关专家的重视。*1情绪型动机犯罪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是犯 罪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二、情绪型动机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异常的自尊心水平情绪型犯罪人心理常常存在偏激的情况,或是有不切实际的过高的自尊心水平,或自尊 心过低,自卑感过强。自尊心过高的人,常常自恃甚高,而在实际生活中不能事事如意,主 观愿望、能力与客观实际相脱节,愈是达不到目的,自尊、成就的需要感愈是增强,形成恶 性循环,最后走上以非法手段满足畸形自尊心与成就感的犯罪道路。而自尊心水平过低的人, 则可能以一种过于主观的态度看待问题,如在人际交往
8、中,对他人的言语、态度过于敏感, 怀疑对方不尊重自己而造成口角纠纷以致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伤害。(二)消极的情绪情感品质从情绪、情感本身的特点而言,情绪型犯罪的产生,与行为人情绪、情感所具有的品质 有直接的关联。一般来说,这类犯罪人的情绪、情感具有以下的消极特点:1 .不稳定性。行为人的情绪、情感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很容易为外界事物、事件的 变化而左右,对自己的感情难以调节与控制,从而时常被情绪、情感所困扰或感情用事;这 种不稳定性还表现在情绪和情感在短时间内变化快,易兴奋、易被激怒,情绪爆发性强。这 种情感的不稳定性,决定了行为人在遇到外界强烈刺激和挫折时,就可能产生越轨行为。2 .高强度性。
9、情绪型犯罪人在情绪、情感品质方面的另一个根本特点,是其消极的情 绪和情感具有较高的强度,行为人常常经历着消极的情绪体验。这种特点在激情型与非激情 型的犯罪人身上表现为不同的方式:激情型的犯罪人在经历消极而强烈的情绪、情感时,难 以忍受,会迅速地做出侵犯性、攻击性反应,而非激情型的犯罪人对待消极而强烈的情绪、 情感则能够忍受一段时间,当其积累到难以忍受的程度时才会爆发出来。3 .缺乏原则的情感倾向性。情绪型动机犯罪人,在利己主义心理支配下,个人的情感 总是倾向那些与自己利益有关的生活琐事,使情感的范围非常狭隘,极易与他人发生利害冲 突;或者因亲情、友情而丧失原则,包庇亲友犯罪人,或帮助他们窝赃、
10、销赃。4 .情感的肤浅性。情绪型犯罪人容易受某种社会文化影响,或受个体年龄特征支配而 产生肤浅的情感表现,如产生酒肉朋友的“哥们儿义气”,恋爱、婚姻中的迷恋、狂热之情 等肤浅的情感。这种表面、肤浅的情绪情感往往促成无节制的、破坏规范的行为。(三)挫折耐受力差情绪型犯罪人在受到失败、挫折之后,自我对失败与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不能找 到合法的摆脱挫折的途径,而是以直截了当的攻击方式解决问题,从而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 发生。具体而言,激情型的情绪型犯罪,表现为遇到强烈刺激后就爆发剧烈的情绪、情感, 迅速采取越轨行为。非激情型的情绪型犯罪,表现为因某种消极的情绪、情感累积到一定强 度,而产生不良动机
11、,导致犯罪。三、情绪型动机犯罪的行为特征(一)盲目性情绪型动机犯罪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认知范围狭窄、缺少法律知识而犯罪,因此在 行为特征上表现出盲目性的特点。如包庇、窝赃犯罪者,认为自己并没有侵犯他人利益,不 过是知情不举、隐匿不报,或帮助别人寄放一些东西,不应受到刑罚处罚。(二)冲动性许多情绪型动机犯罪人是在激情状态下实施犯罪行为。这是因为,他们在人际冲突引起 情绪上的极大变化时,难以控制愤怒情绪,导致突发的暴力犯罪行为。失去理智监督的冲动 性行为,是暴力犯罪的重要特征。由于没有预先选择好犯罪目的与侵害bl标,只是在偶然的 强烈冲突过程中发生侵害行为,所以往往伴随着行为的残暴性,除指向直接
12、的攻击目标外, 有时还会连累其他无关的人和事物。(三)戏谑性青少年情绪型犯罪有时是在好奇动机支配下发生的,使犯罪行为带有游戏性质。如某中 学生用气枪从楼上往下射击行人,以观看行为人的惊慌失措为乐。这种行为特征,往往和青 少年的无知、社会责任感薄弱、对他人缺少爱心与同情心有关。(四)情绪性情绪型动机犯罪人在实施犯罪的整个过程中,情绪和情感色彩比较突出。消极的情绪和 情感作为犯罪行为的动力性因素,不仅伴随着生理状况的变化,影响着内在意识、意志的活 动,而且表现在外部的表情、言语、动作和行为方面。(五)残暴性情绪型动机犯罪的后果是比较严重的。情绪型动机犯罪人实施的多是杀人、投毒、纵火、 爆炸等暴力性
13、犯罪行为。作案手段凶狠、残暴,对社会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和破坏性,反映出 其仇视社会、无视道德和法律规范、个人至上、惟我独尊、冷酷无情、凶狠残忍、阴险狡诈 等个性特点。四、几种主要的情绪型动机犯罪心理特征情绪、情感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情绪情感形式所导致的犯罪。其心理特征有一 定的差异。(-)反社会情感的犯罪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高级情感有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等,它们对人的行为调节起重 要作用,理智感能使人从社会理性的准则出发,来调节自己的情感、情绪活动,表现为对自 己的内心体验持反对、赞成、中立等不同态度。道德感能使人从社会道德的准则出发,来调 节不道德的情感与冲动,如羞耻心、自尊心这类道德感
14、能起抑制不道德的欲求的作用。美感 能使人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从而能抵制低级、庸俗的文化的引诱和毒害。与上述社会性情感 相对立的是反社会情感,这是违背社会需要和利益的情感。反社会情感的犯罪是严重的,如 怀着对国家和人民的仇恨,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构成投敌叛变罪、间谍罪和窃取情 报罪等;在极端利己主义道德感的驱使下,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构成故意伤害罪、杀人罪 和诬陷罪、诽谤罪等;由于受腐朽、没落的审美观的影响,热衷于低级、丑恶的生活方式, 实施污辱妇女、强奸妇女的行为,构成聚众淫乱罪、强奸罪等。(二)挫折情绪状态的犯罪犯罪人多数是那些有不良情绪倾向、易被激怒和控制力差的人,他们在挫折状态下,往
15、 往有烦恼、不满、怨恨、愤怒等较强烈的情绪体验。如不及时缓解或转移,就有可能会转向 外部的攻击反应,既可直接指向阻碍目的实现的人和事物,也有可能实施转向攻击(如“替 罪羊”),导致侵犯行为和犯罪行为。(三)激情犯罪消极的激情,有时是由某种重大事件或严重挫折引起,在某些个性倾向不良的人身匕 有时还可能由生活琐事引起。他们心胸狭隘,认知水平低下,遇到极小的挫折,也可能勃然 大怒,或痛不欲生,悲观绝望。此时,强烈的情绪体验支配着人的行为,理智和意志失去了 监督作用,导致亳无理智、不顾后果的突发性犯罪的发生。从激情爆发到违法犯罪行为的实 施,往往发生在极短的时间内,表现出盲目性、冲动性、无预谋性和疯狂
16、性等行为特点。当 行为人意识恢更后,会认识到行为的严重性,但为时已晚。(四)应激状态的犯罪应激状态是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引起的情绪状态。般是发生在危险情境出现的条件 下,为应付突然变化的情况而采取的行为方式。例如,自身受到侵害和袭击时的本能的自卫 行为,就是一种应激反应。应激状态下的犯罪行为,有多种表现形式。如为应付危险情境下 的过失造成的严重社会危害后果;防卫过当造成的过失犯罪;也可以是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 为的过程中遇到被害人的顽强反抗或面临被揭露的危险时,突然发生的攻击性暴力行为。其 行为多发生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卜,常因暂时的意识狭窄和感知上的错误,使犯罪行为带 有仓促应付、举止失措、目
17、的不明确等特点。(五)消极心境的犯罪消极心境的犯罪是指行为长期处于一种比较微弱、持久的抑郁、忧愁与不满的心理状态 下,以致在某种外界刺激的引发下,长期积累的消极的情绪能量转化成为直接的犯罪动机而 出现的犯罪行为。消极心境一般可使人情绪低落,对生活与事业表现出消极对抗,如消极怠 工、旷课旷工、人际关系淡漠等。另一方面,行为人在消极的心境下,情绪长期处于受压抑 状态,当这种压抑积累到犯罪人心理无法承受的地步,就会以爆发式的反抗行为(如毁坏财 物,与他人发生言语冲突,伤害他人等)发泄出来,导致一些恶性犯罪行为的发生。第四节信仰型动机犯罪一、信仰型动机犯罪概述所谓信仰是对某种主义、思想、宗教或迷信的极
18、度信服和尊重,并以此作为信念来支配 行动。如政治信仰、宗教信仰、思想信仰和迷信等。人除了物质需要外,还有一定的精神需 要,信仰是一种重要的精神需要。个体的信仰是一种精神支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落后的、 反社会的信仰起着消极的、阻碍社会发展和危害社会的作用。反社会信仰可以导致反社会的 行为,甚至严重地危害社会。所谓信仰型动机犯罪是指由反社会的信仰引起的犯罪。由于信仰型犯罪的特殊性,因此 它在犯罪心理学的分类研究中,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信仰型动机犯罪,在我国主要表现为政治信仰型犯罪、邪教信仰型犯罪和封建迷信信仰 型犯罪。因政治信仰引起的犯罪,在我国具体表现为危害国家安全罪。其中,出于反动的政 治信仰
19、动机的只是一小部分,多数人是出于追求物质利益和追求寄生、腐朽的生活方式的动 机。邪教犯罪属于一种有组织的宗教信仰型犯罪。封建迷信信仰型犯罪是另一种常见的信仰 型犯罪。在我国,封建迷信作为一种落后现象,在农村或边远地区文化层次低、愚昧无知的 人群中仍有一定的市场。在封建迷信思想影响卜,犯罪人由于愚昧落后意识的支配,自觉或 不自觉地实施伤害、杀人、放火、投毒等危害严重的犯罪行为。二、政治信仰型犯罪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特征(一)政治信仰型动机犯罪的心理特征1 .严重的反社会认识。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人具有严重的反社会认识,具体表现如下: 认识的片面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某些社会弊病和腐败现象无限夸大,
20、陷入信仰 危机,形成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的观念。思想的反动性。表现为攻击、反对社会主义制 度,企图动摇四项基本原则。自我中心。反社会的自我意识十分强烈,把自我突出到凌驾 于社会之上的地位。有的因自我受挫,从而形成反抗意识,有的具有狂妄的自我意识。2 .强烈的反社会情感。情感方面表现为强烈的反社会情感,并且情感具有较大的隐蔽 性。3 .意志特征的两极性。危害国家安全犯的意志活动具有明显的两极性:积极的、社会 性意志薄弱,反社会和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意志顽固、坚决。其中一些人,在反动的政治信 仰之外,同时又经不起物质利益的诱惑,表现出意志薄弱的一面,另一方面在实施危害国家 安全活动的过程中,又表现出
21、反动立场的顽固性和实施犯罪行为的坚决性。4 .动机的反社会性。就政治信仰型动机而言,一种是出于反动的政治需要,另一种是 出于反社会的自我实现的需要,还有一种是出于报复社会的需要,或者几方面兼而有之,这 是一种有严重危害的犯罪动机。(-)政治信仰型犯罪的行为特征1 .行为实施方式的智能性。政治信仰型犯罪,采用智力的方式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的活 动是一种重要的犯罪方式。其智能性质主要表现在鼓吹反动的思想、理论,采取诡秘的手段 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2 .行为方式的暴力性。政治信仰型的犯罪,往往采用暴力方式实施犯罪行为,但与一 般刑事犯罪的使用暴力有所不同:犯罪目的不同。如武装叛乱、暴乱过程中,往往同
22、时会 发生杀人、伤人、放火、破坏交通工具或交通设施等犯罪行为,但这些犯罪是以推翻人民民 主专政的政权为目的,与一般的杀人、伤人、放火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或危害公共安全的犯 罪目的是不同的。暴力程度的不同。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暴力比一般刑事犯罪的暴力要强烈 得多,如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或进行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其使用暴力的严重程度是一般刑事犯罪所不能比拟的。暴力危害性的不同。危害国家安全 罪的暴力活动比起一般刑事犯罪来,其后果要严重得多,有特别的危害性,因为其侵犯的客 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是从根本上反对社会主义以及危害国家安 全。3 .犯罪行为的集团
23、性。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般是以集团的形式实施的,其组织 般较为严密,有组织名称,有职务、分工,有内部纪律,有纲领,参加的成员都有共同的反 动政治信仰,有时也有一些受蒙蔽、不明真相的群众被裹胁其中。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集团 的犯罪活动主要有: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或武装暴乱,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勾结, 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情报等。在司法实践中, 危害国家安全集团与一般刑事犯罪集团不同,是共同犯罪中危害最大的一种犯罪集团。4 .犯罪行为的狡猾性。危害国家安全犯罪行为的实施善于伪装和隐蔽,采用多种狡猾 手段。如境外间谍机关利用我国改革开放之机,派人以合法身份
24、混入境内;以金钱、美女、 名誉、地位等来动摇一些出国人员的政治信仰,从而收买、利用他们;打着进行经济、文化 交流的幌子,刺探机密、搜集情报;国内某些人利用社会主义社会的某些阴暗面和问题,完 全否定和恶毒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有的人利用暗语密码、秘密与境外间谍机构勾结;有的人 秘密结社立党,成立反国家、反社会组织、妄图长期潜伏,阴谋颠覆国家政权;有的人利用 宗教信仰掩盖其反动政治信仰,蒙骗群众参加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等等。5 .犯罪行为的预谋性。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都有预谋性,事先有较详细的计一划,对怎 样作案,怎样逃匿等,进行了充分考虑和准备。特别是政治信仰型的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人, 他们有一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犯罪心理学 第五版 罗大华 第7章 不同动机的犯罪 第五 大华 不同 动机 犯罪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