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级管控建设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分级管控建设作业指导书.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风险分级管控建设作业指导书目录1 .范围22 .编制依据23 .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33. 1.总体要求34. 2.目标35. 3.原则46. 组建团队47. 职责46 .术语和定义56. 1.风险点57. 2.危险源58. 3.风险69. 4.危险源辨识610. 5.风险评价611. 6.风险分级612. 7.风险分级管控613. 8.风险信息67 .信息收集68 .危险源辨识78. 1.总则78. 2.作业活动(单元)的划分88. 3.危险源辨识88. 3. 1.危险源88. 3. 2.确定危险源辨识的方法:98. 3.2. 1.工作危害分析法CJHA)98. 3.2.2.安全检查表法10
2、8. 3. 3.事故类型108. 3. 4.危险源辨识注意的事项108. 4.信息保留119.风险评价及分级11第1页共29页参数等),再分析环境因素(主要是指粉尘、噪声、高温、毒物、定置定位等), 最后再分析管理因素。8. 3. 2.2.安全检查表法为了系统找出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把系统加以剖析,列出各层次的不安 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 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这种表叫安全检查表。可对某种工作系统、某种 装置制定详细的安全检查表。检查标准制定主要参考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其他要求等。亦可借鉴、 引用本行业(或本单位)的设备安全检查表。根据设备
3、安全检查表导出可能存在 的偏差,即违背安全检查表中相关检查标准、要求的内容为危险源。序号检查项目检查内容依据标准危险源9. 3. 3.事故类型依据参照GB644119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进行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 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事故分为20类: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其他 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10. 3. 4.危险源辨识注意的事项(1)辨识的危险源应覆盖国家安监总局下发的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 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6) 31号)中冶 金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
4、手册中提及的较大危险因素,确保不遗 漏。(2)在辨识过程中,要考虑三种状态:a.正常(例如:在正常的运行或操作过程存在的危险危害)b.异常(例如:设备维修、检修)c.紧急(例如:发生火灾、爆炸等破坏性大的事故时的情况还要考虑三种时态:a.过去(例如:是指某个危险源“过去”发生过伤害事故)第10页共29页b.现在(例如:是指某个危险因素“现在” 一直就危害着人体,如高温、噪 声)c.将来(例如:是指某个危险源存在“将来”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可能)(3)危险源的辨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发生下述情况时,要及时进行危险 源辨识:a.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相关的法规要求的变化;b.企业业务发展、设备改
5、造、工艺更新、原材料替代、新产品试制、新建、 改建、扩建项目等,导致组织、活动或材料的变更,包括已纳入计划的变更;c.机构变动、业务划转等体系的变更;d.事故、事件的发生。8. 4.信息保留风险识别的单元划分、危险源及事故类型的信息保留,附表一危险源辨 识与风险评价信息一览表,企业可结合实际参照实施。9.风险评价及分级9.1. 风险评价方法常见的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危险指数法、危险性预先分析方法、故障假设 分析方法、检查表分析方法、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故 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风险矩阵评价法等。其中,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MES)、安全检查表法、作业条件
6、危险性评价 法(LEC)、风险矩阵评价法等简易的风险评价方法是在企业常用的方法。从方便 推广和使用角度,建议企业可采用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MES)(具体方法参见 附件1)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具体方法参见附件2)。9. 2.风险分级9. 2. 1.重大危险源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判断是否存在重大危 险源,如存在,按照法规要求登记备案重点管控。9. 2. 2.风险级别划分第11页共29页将识别的风险按照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MES)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进行分级,识别出的风险分为一、二、三、四、五级风险。按照鲁政办发201636号要求,
7、为便于下一步更好的开展工作,风险分 为四级。企业可以将五级风险并入四级风险,统一列为四级风险,也可以自行 制定分级标准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级。10.风险管控10. 1.原则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程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风险控制 措施的原则是按以下顺序考虑降低风险:a)工程控制措施;b管理控制措施;c)个体防护措施;d)应急控制措施。11. 2.风险分级管控根据风险评价的分级结果,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由不同层级管控,按照 风险级别、所需的资源及岗位职责的划分、需具备的管控能力、管控措施的复 杂性及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的管控层级。风险分级管控基本原则是:风 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
8、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如:一级、二级风险可由公司直接管控;三级可由车间级管控;四级可由班组管控。根据风险分级情况,可结合隐患分级排查的操作要求,进行风险管控的责 任分配。参见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12. 3.典型风险管控措施典型风险管控措施包括:(1)工程控制;(2)管理(行政)控制;第12页共29页(3)个体防护控制;(4)应急控制。工程控制包括:(1)消除或减弱危害一一消除是通过对装置、设备设施、工艺等的设计来消 除危险源,如采用机械提升装置以清除手举或提重物这一危险行为等;替代是能过用低危害物质替代或系统能量,如较低的动力、电流、电压、 温度等。(2)封闭一一对产生或导致危
9、害的设施或场所进行密闭;(3)隔离一一通过隔离带、栅栏、警戒绳等把人与危险区域隔开,采用隔声 罩以降低噪声等;(4)移开或改变方向一一如危险及有毒气体的排放口。管理(行政)控制包括:(1)制定实施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等;(2)减少暴露时间(如异常温度或有害环境);(3)监测监控(尤其是使用高毒物料的使用);(4)警报和警示信号;(5)安全互助体系;培训;(7)风险转移(共担)。个体防护包括:(1)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 绝缘鞋、呼吸器等;(2)当工程控制措施不能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3)当处置异常或紧急情况时,应考虑
10、佩戴防护用品;(4)当发生变更,但风险控制措施还没有及时到位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应急控制包括:(1)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2)通过应急演练、培训等措施,确认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以防止 和减少安全不良后果。第13页共29页10. 4.风险管控措施确定典型控制措施由基层工作小组制定后,各级工作组应针对典型控制措施是 否适宜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进行完善,最终由风险管控隐患治理领导机 构批准,作为一个时期内完善风险控制措施的基础信息。11 .变更管理当发生下列情形之一时,企业应组织相关人员及时进行危险源识别和风险 评价分级,必要时,修改管控措施:a
11、)新发布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b) “四新”变化: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c)新、改、扩建项目完成后;d)结合事故案例;e)日常隐患排查情况;f)本企业发生事故、事件后,必要时,应重新进行危险源识别、评价、风 险管控措施的策划。12 .持续改进企业应定期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评审。建议企业基于下述各方面的影 响来考虑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评审时间、安排和频次: 法律法规的变化; 新危险源的相应需求; 企业自身所产生的变更需求;外部因素; 检查、事故事件、紧急情况或应急程序测试结果的反馈影响; 控制技术的进步。当表明现有的风险管控措施依然有效时,则无必要实施新的风险评价。反 之,必须及时
12、更新。13 .公告警示第14页共29页企业需要将主要危险源、风险等级、典型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予以公布, 让每一名员工都了解各自岗位或系统对应的危险源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 策。在安全风险岗位设置告知卡,职业危害岗位设置职业危害告知书,同时将 本企业的一、二级危险源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理措施告知相邻企业、单位。14 .记录管理记录结果应形成文件,至少应保留以下记录: 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信息; 危险源识别记录; 与危险源相关的评价分级记录; 控制危险源所采取措施的描述或引用;建立企业安全风险管控档案(或电子版档案),形成“一企一册”。建议企业结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的记录管理程序,或按照安全生产
13、标准化中的文档管理制度,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产生的记录、文档进行管理。 确保记录或文档的标识、存放、保护、检索、保存和处置受控。15 .信息交流企业应明确需交流、公布、警示的内容、对象及时机。建议企业结合职业 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信息、沟通与协商有关的程序文件或制度执行。16 .附件1:风险程度评价方法1、基本原理是根据危险源辨识确定的危害及影响程度与危害及影响事件发 生的可能性乘积确定风险的大小。即将可能性L的大小和后果S的严重程度分 别用表明相对差距的数值来表示,然后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度R的大小, 即 R=LS=MES2、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身伤害事故和职业相关病症发生的可能性主要 取
14、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人体暴露于危害(危险状态)的频繁 程度E1;单纯财产损失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 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危害(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2.3、控制措施的状态M第15页共29页对于特定危害引起特定事故(这里“特定事故” 一词既包含“类型”的含义, 如碰伤、灼伤、轧入、高处坠落、触电、火灾、爆炸等,也包含“程度”的含 义,如死亡、永久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暂时性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仅需急救、 轻微设备损失等)而言,无控制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 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小,有预防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最小。控制措施的状态(M)的赋值见
15、表B.1表B.1控制措施的状态M分数值控制措施(包括体系文件、防护措施、警示装置等)5无控制措施3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包括警报系统、个体防护用品等1有预防措施、控制文件,如机电防护装置,但须保证有效4、人体暴露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繁程度E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越大,发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越高,发生财产损失的可能性越大,人体暴露的频繁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的赋值见表B. 2表B. 2人体暴露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E1(人身伤害和职业相关病症):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2(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 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10连续暴露常态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
16、露每天工作时间出现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每周一次或偶尔出现2每月一次暴露每月一次出现1每年几次暴露每年几次出现0.5更少的暴露更少的出现注2: 8小时不离工作岗位,算“连续暴露”,危险状态常存,算“常态”。注3: 8小时内暴露一至几次,算“每天工作时间暴露;危险状态出现一至几 次,算“每天工作时间出现”。5.事故的可能后果(S)表B. 3表示按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环境影响等方面不同事故后果的分档赋值。分数 值可能的后果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 (元)环境影响10有多人死亡1千万有重大环境影响的不 可控排放8有1人死亡或多人永 久失能职业病(多人)100 万-1000万有中等环境影响的
17、不 可控排放第16页共29页4永久失能(1人)职业病(1人)10万-100万有较轻环境影响的不 可控排放2需医院治理,缺工职业性多发病1万万有局部环境影响的可 控排放1轻微,近需急救职业因素引起的身 体不适VI万无环境影响注4:表中财产损失一栏的分档赋值,可根据行业和企业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6、风险程度(R):对人身伤害事故1=5将控制措施的状态M、暴露的频繁程度E(E1或E2)/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 的损失后果S分别为若干等级,并赋予一定的相应分值。风险程度R为三者的 乘积。将R亦分为若干等级。针对特定的作业条件,恰当选取M、E、S的值, 根据相乘后的积确定风险程度R的级别(出现E或E2任何一
18、种情况,S四种情 况下任何一种可能的后果)。风险程度的分级见下表。风险程度的分级R值风险程度(等级)180一级90150二级4080三级W38四级注5:风险程度是可能性和后果的二元函数。当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度的大 小时,从数学上讲,乘积前面应当有一系数。但系数仅是乘积的一个倍数, 不影响不同乘积间的比值;也就是说,不影响方向程度的相对比值。因此, 为简单起见,将系数取为lo17.附件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基本原理是根据危险源辨识确定的危害及影响程度与危害及影响事件发生 的可能性乘积确定风险的大小。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可采用如下方法:D=LEC式中:D风险值L发生事故
19、的可能性大小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第17页共29页当用概率来表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L)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故概率 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故概率为1。然而,从系统安全角度考虑,绝对不发生事故 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 的事故的分数定为10,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为若干中间值,如表D. 1 表D.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631完全可能预料相当可能可能,但不经常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0.20.1很不可能,可能设想 极不可能 实际不可能当确定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20、时,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 多,则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 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0.5,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表 D. 2o表D.2暴露于危险填平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频繁程度分数值频繁程度1063连续暴露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10.5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次暴露 非常罕见地暴露关于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0,由于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 围很大,因此规定其分数值为1-100,把需要救护的轻微损伤或较小财产损失的 分数规定为1,把造成多人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100,其他 情况的数值均为1与1
21、00之间,如表D. 3.表D.3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分数值后果分数值后果1004015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灾难,数人死亡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731重伤轻伤引人关注,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风险值D求出之后,关键是如何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而这个界限值并 不是长期固定不变,在不同时期,组织应根据其具体情况来确定风险级别的界 限值,以符合持续改进的思想。表D. 4内容可作为确定风险级别界限值及其相 应风险控制策划的参考。表D.4风险等级划分D值危险程度风险等级第18页共29页320极度危险1160320高度危险270160显著危险32070一般危险420稍有危险5企业根据表D. 4的风险等级划
22、分原则,对辨识出来的危险逐一进行风险评价,列出风险评价表,见表D. 5。企业归口管理部门将各部门通过上述方法辨识的危险源加以汇总,列出本企业的危险源清单并进行风险评价(表D. 5) o表D.5危险源清单及评价一览表一序号.危险源场所风险 等级责任 部门危险源 类别风险评价LECD18.附件3:风险矩阵评价法应用细则基本原理是根据危险源识别确定的危害及影响程度与危害及影响事件发生 的可能性乘积确定风险的大小。1、确定危害事件发生的严重程度(s)对照表1从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法律法规符合性、环境破坏和对企 业声誉损坏五个方面对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取值,取五项得分最高的分值 作为其最终的S值。
23、表1危害事件发生的严重程度等 级人员伤害 情况财产损失、设备设施损 坏法律法规 符合性环境破坏声誉影响1一般无损伤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在5000元以下完全符合基本无影响本岗位或作业点21至2人轻 伤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2 5000元及以上,1万元 以下不符合公 司规章制 度要求设备、设施 周围受影响没有造成公众影响3造成1至2 人重伤3至6人轻 伤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在1万元及以上,10万 元以下不符合公 司程序要 求作业点范围 内受影响引起省级媒体报 道,一定范围内造 成公众影响41至2人死 亡3至6人重 伤或严重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在10万元及以上,100 万元以下潜在不符 合法律法
24、规要求造成作业区 域内环境破 坏引起国家主流媒体 报道第19页共29页9. 1.风险评价方法119. 2.风险分级119. 2. 1.重大危险源1110. 2.2.风险级别划分1110.风险管控1210. 1.原则1210. 2.风险分级管控1210. 3.典型风险管控措施1211. 4.风险管控措施确定1411 .变更管理1412 .持续改进1413 .公告警示1414 .记录管理1515 .信息交流1516 .附件1:风险程度评价方法1517 .附件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1718 .附件3:风险矩阵评价法应用细则1919 .附件4:风险点分类标准211 .范围为落实省政府关于建
25、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要 求,特制定本指南。本指南规定了企业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各项要求的指导 性方法和实施建议,旨在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实现“关口前 移、风险导向、源头治理、精准管理、科学预防、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理念 和要求,使企业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持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本指南适用于公司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不论其规模、类型、位置和成熟 程度。2 .编制依据第2页共29页等 级人员伤害 情况财产损失、设备设施损 坏法律法规 符合性环境破坏声誉影响职业病53人及以上 死亡7人及以上 重伤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在100万
26、元及以上违法造成周边环 境破坏引起国际主流媒体 报道2、确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对照表2从偏差发生频率、安全检查、操作规程、员工胜任程度、控制措 施五个方面对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价取值,取五项得分的最高的分值 作为其最终的L值。表2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赋 值偏差发 生频率安全检查操作规程员工胜任程度(意 识、技能、经验)控制措施(监控、 联锁、报警、应急 措施5每次作 业或每 月发生无检查(作业)标 准或不按标准检 查(作业)无操作规程或 从不执行操作 规程不胜任(无上岗资 格证、无任何培 训、无操作技能)无任何监控措施 或有措施从未投 用; 无应急措施。4每季度 都有发 生
27、检查(作业)标准 不全或很少按标 准检查(作业)操作规程不全 或很少执行操 作规程不够胜任(有上岗 资格证、但没有接 受有效培训、操作 技能差)有监控措施但不 能满足控制要求, 措施部分投用或 有时投用; 有应急措施但不 完善或没演练。3每年都 有发生发生变更后检查 (作业)标准未及 时修订或多数时 候不按标准检查(作业)发生变更后未 及时修订操作 规程或多数操 作不执行操作 规程一般胜任(有上岗 资格证、接受培 训、但经验、技能 不足,曾多次出 错)监控措施能满足 控制要求,但经常 被停用或发生变 更后不能及时恢 复;有应急措施但未 根据变更及时修 订或作业人员不 清楚。2每年都 有发生 或
28、曾经 发生过标准完善但偶尔 不按标准检查、作业操作规程齐全 但偶尔不执行胜任(有上岗资格 证、接受有效培 训、经验、技能较 好,但偶尔出错)监控措施能满足 控制要求,但供 电、联锁偶尔失电 或误动作; 有应急措施但每 年只演练一次。1从未发 生过标准完善、按标准 进行检查、作业操作规程齐全, 严格执行并有 记录高度胜任(有上岗 资格证、接受有效 培训、经验丰富, 技能、安全意识 强监控措施能满足 控制要求,供电、 联锁从未失电或 误动作;有应急措施每年第20页共29页赋 值偏差发 生频率安全检查操作规程员工胜任程度(意 识、技能、经验)控制措施(监控、 联锁、报警、应急 措施)至少演练二次。3
29、、确定了 S和L值后,根据R=LXS计算出风险度R的值,依据表3的风 险矩阵进行风险评价分级。(注:风险度R值的界限值,以及L和S定义不是一 成不变的,可依据具体情况加以修订,至少不能低于国家或地方法规要求。)根据R的值的大小将风险级别分为以下五级:R=LXS=1725:关键风险(I级),需要立即停止作业;R=LXS=1316:重要风险(II级),需要消减的风险;R=LXS=812:中度风险(IH级),需要特别控制的风险;R=LXS=47:低度风险(IV级),需要关注的风险;R=LXS=l-3:轻微风险(V级),可接受或可容许风险。表3风险矩阵(R)重性S 可能1234511234522468
30、1033691215448121620551015202519.附件4:风险点分类标准A.1物的不安全状态装置、设备、工具、厂房等a)设计不良 强度不够; 稳定性不好;一一密封不良;应力集中; 外型缺陷、外露运动件; 缺乏必要的连接装置; 构成的材料不合适;第21页共29页其他。b)防护不良没有安全防护装置或不完善;一一没有接地、绝缘或接地、绝缘不充分;缺乏个体防护装置或个体防护装置不良;一没有指定使用或禁止使用某用品、用具; 其他。c)维修不良一一废旧、疲劳、过期而不更新; 出故障未处理; 平时维护不善; 其他。物料a)物理性 高温物(固体、气体、液体); 低温物(固体、气体、液体); 粉尘
31、与气溶胶; 运动物。b)化学性 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 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 自燃性物质;一一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 有毒物质); 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 其他化学性危险因素。c)生物性 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 传染病媒介物; 致害动物;第22页共29页 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源因素。有害噪声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有害振动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有害电磁辐射的产生 电离辐射(X射线、Y离子、B离子
32、、高能电子束等); 非电离辐射(超高压电场、此外线等)。A.2人的不安全行为不按规定的方法 没有用规定的方法使用机械、装置等; 使用有毛病的机械、工具、用具等; 选择机械、装置、工具、用具等有误; 离开运转着的机械、装置等; 机械运转超速; 送料或加料过快; 机动车超速; 机动车违章驾驶; 其他。不采取安全措施 不防止意外风险;一一不防止机械装置突然开动;一没有信号就开车; 没有信号就移动或放开物体; 其他。对运转着的设备、装置等清擦、加油、修理、调节 对运转中的机械装置等; 对带电设备; 对加压容器; 对加热物; 对装有危险物;第23页共29页 其他。使安全防护装置失效 拆掉、移走安全装置;
33、 使安全装置不起作用; 安全装置调整错误;一去掉其他防护物。制造危险状态 货物过载;一一组装中混有危险物; 把规定的东西换成不安全物; 临时使用不安全设施; 其他。A26使用保护用具的缺陷 不使用保护用具; 不穿安全服装; 保护用具、服装的选择、使用方法有误。不安全放置 使机械装置在不安全状态下放置; 车辆、物料运输设备的不安全放置; 物料、工具、垃圾等的不安全放置; 其他。接近危险场所 接近或接触运转中的机械、装置; 接触吊货、接近货物下面; 进入危险有害场所; 上或接触易倒塌的物体; 攀、坐不安全场所; 其他。某些不安全行为 用手代替工具;第24页共29页 没有确定安全就进行下一个动作;
34、从中间、底下抽取货物; 扔代替用手递; 飞降、飞乘; 不必要的奔跑; 作弄人、恶作剧; 其他。误动作一一货物拿得过多; 拿物体的方法有误; 推、拉物体的方法不对; 其他。A. 2. 11其他不安全行动A.3作业环境的缺陷作业场所 没有确保通路; 工作场所间隔不足; 机械、装置、用具、日常用品配置的缺陷; 物体放置的位置不当; 物体堆积方式不当; 对意外的摆动防范不够; 信号缺陷(没有或不当); 标志缺陷(没有或不当)。环境因素 采光不良或有害光照;通风不良或缺氧; 温度过高或过低; 压力过高或过低; 湿度不当; 给排水不良;第25页共29页 外部噪声;自然危险源(风、雨、雷、电、野兽、地形等)
35、。A.4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安全生产保障a)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b)没有安全管理机构或人员;c)安全生产投入不足;d)违反法规、标准。危险评价与控制a)未充分识别生产活动中的隐患(包括与新的或引进的工艺、技术、设备、 材料有关的隐患);b)未正确评价生产活动中的危险(包括与新的或引进的工艺、技术、设备、 材料有关的危险);c)对重要危险的控制措施不当。作用与职责a)职责划分不清;b)职责分配相矛盾;c)授权不清或不妥;d)报告关系不明确或不正确。培训与指导a)没有提供必要的培训(包括针对变化的培训I);b)培训计划设计有缺陷;c)培训目的或目标不明确;d)培训方法有缺陷(包括培训设备);e)知识
36、更新和再培训不够;f)缺乏技术指导。人员管理与工作安排a)人员选择不当无相应资质,技术水平不够;生理、体力有问题;第26页共29页11理、精神有问题。b)安全行为受责备,不安全行为被奖励;c)没有提供适当的劳动防护用品或设施;d)工作安排不合理没有安排或缺乏合适人选;人力不足;生产任务过重,劳动时间过长。e)未定期对有害作业人员进行体检。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a)没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b)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有缺陷(技术性错误,自相矛盾,混乱含糊, 复盖不全,不实际等);c)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落实。设备和工具a)选择不当,或关于设备的标准不适当;b)未验收或验收不
37、当;c)保养不当(保养计划、润滑、调节、装配、清洗等不当);d)维修不当(信息传达,计划安排,部件检查、拆卸、更换等不当);e)过度磨损(因超期服役、载荷过大、使用计划不当、使用者未经训练、错 误使用等造成);f)判废不当或废旧处理和再次利用不妥;g)无设备档案或不完全。物料(含零部件)a)运输方式或运输线路不妥;b)保管、储存的缺陷(包括存放超期);c)包装的缺陷;d)未能正确识别危险物品;e)使用不当,或废弃物料处置不当;f)缺乏关于安全卫生的资料(如MSDS)或资料使用不当。设计第27页共29页a)工艺、技术设计不当所采用的标准、规范或设计思路不当;一一设计输入不当(不正确,陈旧,不可用
38、);设计输出不当(不正确,不明确,不一致);无独立的设计评估。b)设备设计不当,未考虑安全卫生问题;c)作业场所设计不当(定置管理,物料堆放,安全通道,准入制度,照明、 温湿度、气压、含氧量等环境参数等);d)设计不符合人机工效学要求。应急准备与响应a)未制订必要的应急响应程序或预案;b)未进行必要的应急培训和演习;c)应急设施或物资不足;d)应急预案有缺陷,未评审和修改。相关方管理a)对设计方、承包商、供应商未进行资格预审;b)对承包商的管理 雇用了未经审核批准的承包商; 无工程监管或监管不力。c)对供应商的管理 收货项目与订购项目不符;(给供应商的产品标准不正确,订购书上资料有误,对可修改
39、订单不能完全 控制,对供应商擅自更换替代品失察等造成)对产品运输、包装、安全卫生资料提供等监管欠妥;d)对设计者的设计、承包商的工程、供应商的产品未严格履行验收手续。监控机制a)安全检查的频次、方法、内容、仪器等的缺陷;b)安全检查记录的缺陷(记录格式、数据填写、保存等方面);c)事故、事件、不符合的报告、调查、原因分析、处理的缺陷;d)整改措施未落实,未追踪验证;第28页共29页e)未进行审核或管理评审,或开展不力;f)无安全绩效考核和评估或欠妥。沟通与协商a)内部信息沟通不畅(同事、班组、职能部门、上下级之间);b)与相关方之间信息沟通不畅(设计者、承包商、供应商、交叉作业方、政 府部门、
40、行业组织、应急机构、邻居单位、公众等);(上两条的“信息”包括:法规、标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危险控制和 应急措施,事故、不符合及整改,审核或管理评审的结果等。)c)最新的文件和资讯未及时送达所有重要岗位;d)通讯方法和手段有缺陷;e)员工权益保护未得分重视,全员参与机制缺乏。第29页共29页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国家主席令(2014)
41、4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 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631号)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山东省工业生产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督管理办法(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13 号)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南GB/T 28002-201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企业伤亡事故分类GB644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3.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3. 1.总体要求结合本企业特点,建立精准、动态、高效、严格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 面排查、辨识、评估安
42、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 全风险,对企业风险实施标准化管控。通过体系建设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3. 2.目标危险源辨识要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全面落实风险管控主体责任,确保 风险受控,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第3页共29页3. 3.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和红线意识,以更大的努力、更有 效的举措、更完善的制度,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夯实安全管理基础管理, 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堵塞各类安全漏洞。4.组建团队成立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体系建设和运行领导机构,成员包括分管领
43、导、 车间(科室)单位负责人,领导机构负责统筹体系建设的计划制定、人员配置、 财务资源等事项,指导和协调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成立两个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车间主任、部门负责人基层单位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岗位员工等应全面参 与风险识别、评估和管控措施的制定等活动,确保风险识别、评价及管控措施 的制定涉及企业各区域、场所、岗位、各项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确保风险识 别全面,定位准确,评价得当。5 .职责1. 1企业负责人成立体系建设推动领导委员会和各专业工作组,组织制定体 系建设工作方案,定期部署对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5. 2分管安全负责人是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过程的主要负责 人,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确定工作的监督管理。6. 3企业安全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起草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有关体系文件,协 调和调度各专业工作组分工开展情况;负责本指南的组织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 负责组织对全公司风险结果评审;负责对二级以上(含二级)风险及其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