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0-2021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共18分。1.(18分)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如旦晚才脱笔砚的新鲜。这也就是盛唐时 代的性格。它体现在思想感情上,也体现在艺术形象上,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 高度的统一。李白是盛唐时代最典型的诗人,他的“斗酒诗百篇”的那些豪迈的乐府篇 章正是出现在盛唐时代的创作高潮中。整个盛唐气象歌唱的是人民所喜爱的正面的东西, 这也就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人民所喜爱的,这就是 它的思想性。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
2、代生活中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在性格上更为平易开朗。这样一个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 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李白的横江词:“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一风三 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J在风浪的险恶中,却写出了如此壮观的局面,这与蜀道 难的惊心动魄,乃同为时代雄伟的歌声。而王昌龄的塞下曲:“饮马渡秋水,水寒 风似刀。平沙日未暮,黯黯见临跳。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 蒿J其深厚、朗爽、典型、形象,也正是最饱满有力的歌声。至如李白的将进酒:“黄 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 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那么已经是“万古然”了,感情还不沉重吗?
3、然而正是这“万 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盛 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在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 愁万绪而仍然开朗。它植根于饱满的生活热情,是伴随时代发展中人民力量的解放而成 长的。材料二唐计的题材非常广泛,边塞题材也不过是其中之一。其所以特别引人甲遮目, 就因为它仿佛是只属于盛唐的一个题材;盛唐之前颇少见,盛唐之后乃几成为乙j比响。 而盛唐时代却恰恰是边塞上相对平静的时期,边塞诗因此主要的并不在于写战争,而是 歌唱一种相对和平环境下的豪迈精神。唐代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击溃东突厥,贞观九年又 大破吐谷浑之后,边塞的形势基本上
4、稳定下来,到开元年间就更为缓和;而一百年间唐 歌唱一种相对和平环境下的豪迈精神。唐代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击溃东突厥,贞观九年又 大破吐谷浑之后,边塞的形势基本上稳定下来,到开元年间就更为缓和;而一百年间唐 代社会的蓬勃发展,国势不断走向鼎盛的高峰,边防上的威望也与日俱增,实际上完全 掌握了和平的主动权,边塞诗就正是在这样条件下的产物。安史之乱后,边防的和平已 如明日黄花,边塞诗也就随着盛唐时代的结束而衰落了。边塞诗由于只属于盛唐时代, 它因此也就更具有时代的特征与诗歌高峰上最鲜明的标志。王昌龄从军行其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跳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J这里乃是说明着边防上雄厚的
5、实力,没有边防上的实力是谈不上边塞 上的和平的。塞下曲:“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暮,黯黯见临洗。昔日长 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这又说明战争是残酷的,尽管“咸言意 气高”,却是“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的历史性悲剧。这就进一步解释了边防的性质 乃是为了保证和平,而不是为了战争,这几乎是唐代边塞诗中一种普遍的认识,又岂止 是专对洗河一带而已。所以李白在战城南中说:“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 之。”杜甫在前出塞)中说:“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正是基于这种对于战争与和 平的普遍认识,因此战争最为稀少、和平最相对稳定的开元时代,反而成为边塞诗的摇 篮。王昌龄这两
6、首诗写的实际上又都是历史性的概括。吐谷浑到了开元时代早已亡于 吐蕃,这自然不是当时的战役;“昔日长城战”当然也如“秦时明月汉时关” 一样乃是一 个历史性的高度概括。唐代的边塞诗因此往往不拘于哪个具体战役,哪个时间、地点, 而是在广泛的时间、空间上把边塞作为一个整体来歌唱。这样边塞诗的引人入胜之处就 不在于哪个战场,哪个战役,而主要的是一种悲壮的豪情,异域的情调,辽阔的视野, 边防的信心。(取材于林庚唐诗综论)(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A.李白豪迈的乐府诗是盛唐气象的代表作品。B.盛唐诗歌的思想性指的是新鲜而朝气蓬勃。C.社会繁荣使盛唐诗歌形成平易开朗的性格。D.感情越是沉重
7、的诗歌越是能体现盛唐气象。(2)在材料二甲乙处填入准确的汉字。(3)下列对两则材料所引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材料一中引用横江词,说明了盛唐诗歌中,即使是险恶之景也可能呈现雄壮之气。 B.材料二中引用从军行,说明唐代边防雄厚的实力是盛唐边塞诗繁荣的根本原因。 C.材料二中引用前出塞,说明了唐代诗人普遍认识到边防的性质应该是保障和平。 D.两则材料中引用的诗句体现出盛唐诗歌在思想性与艺术性方面达到了高度的统一。(4)结合两则材料赏析王昌龄塞下曲饮马渡秋水中体现出的“盛唐气象:要求: 思路清晰,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不少于200字。【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
8、解答此类题目,首先 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 做出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要求分析, 准确书写。(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要求分析,准 确把握即可。(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形象、表达技巧和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 目要求,筛选出正确信息,然后概括。【解答】(1) B. “指的是新鲜而朝气蓬勃”错误,依据“整个盛唐气象歌唱的是人民所 喜爱的正面的东西,这也就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人 民所喜爱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9、可知,盛唐诗歌的思想性指的是歌唱人民所喜爱的正 面的东西。C. “社会繁荣使盛唐诗歌形成平易开朗的性格”错误,原文只是说“盛唐时 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在性格上更为平易开朗”, 并不是社会繁荣使盛唐诗歌形成平易开朗的性格,强加因果。D.“感情越是沉重的诗歌 越是能体现盛唐气象”错误,感情沉重的诗歌只是盛唐蓬勃的气象中的一类,以偏概全。 故选Ao(2)“瞩目”意思是注视,惹眼,语境中指唐朝边塞题材诗引人注意,语义符合;再根 据部偏旁“目”,可以确定写为“瞩”。“绝响”指失传的技艺、学问等,此处强调边塞诗在盛唐之前少见,盛唐之后几乎没有, 根据语境义,应写作“绝。注意易
10、错写为“决二(3) B. “说明唐代边防雄厚的实力是盛唐边塞诗繁荣的根本原因”错误,依据原文“国 势不断走向鼎盛的高峰,边防上的威望也与日俱增,实际上完全掌握了和平的主动权, 边塞诗就正是在这样条件下的产物”可知,唐代边防雄厚的实力只是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之一,不是根本原因。故选B。(4)结合材料一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如旦晚才脱笔砚的新鲜。这也 就是盛唐时代的性格。它体现在思想感情上,也体现在艺术形象上,在这里思想性与艺 术性获得了高度的统一”可知,本题可从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形象角度进行鉴赏。 本诗艺术形象角度,开头四句是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景象。
11、前两句选择了典型的景物“水”和“风”表现边地特色,渲染旷远苦寒的氛围。三四两 句写远望临洗的景象。“平沙”谓沙漠之地,是长城的起点,这里常常发生战争。暮色苍 茫,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洪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境 界阔大,气势恢宏。思想感情角度,可以结合材料二“这又说明战争是残酷的,尽管咸言意气高,却是黄 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的历史性悲剧。这就进一步解释了边防的性质乃是为了保证和 平,而不是为了战争”来分析。“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表现昔日边防之战中战士的 勇猛,“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意思是说,临洗这一带沙漠地区,一年四季,黄尘弥 漫,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弃在蓬蒿间
12、,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这里没有一个议论字眼, 却将战争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表现了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呼唤和 平的意愿,感慨深沉,意味深远。答案:(1) A【甲】瞩【乙】绝(3) B(4)塞下曲意境深远,感情悲壮,体现了雄浑壮美、表现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盛 唐气象”。从艺术特点上看,“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作者选择了典型的景物“水” 和“风”表现边地特色,渲染旷远苦寒的氛围;“平沙日未暮,黯黯见临跳二暮色苍茫, 沙漠广袤,临洗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境界阔大,气势恢宏。从思想感情上看,诗歌 后两联贯通古今,既表现昔日边防之战中战士的勇猛,又表现了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 思,表达了
13、呼唤和平的意愿,感慨深沉,意味深远。【点评】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 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把握题干,确定答题 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 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2.(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圣人之门,其徒三千,独称颜子为好学。夫诗书六艺,三千子非不习而 通也。然则颜子所独好者,何学也?学以至圣人之道也。圣人可学而至与?曰:然。学之道如何?曰:天地储精,
14、得五行之秀者为人。其本也真而静,其未发也五性具焉,曰仁义礼智信。形既生矣,外物触其形而动于中矣。*其中动而七情出焉,曰喜怒哀乐爱恶欲。情既炽而益荡,其性凿矣。是故觉者约其情使 合于中,正其心,养其性,故曰性其情。愚者则不知制之,纵其情而至于邪僻,梏其性 而亡之,故曰情其性。君子之学,必先明诸心,知所养,然后力行以求至,所谓自明而 诚也。诚之之道,在乎信道笃。信道笃则行之果,行之果则守之固:仁义忠信不离乎心,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出处语默必于是。久而弗失,则居之安,动容周旋中礼,而 邪僻之心无自生矣。故颜子所事,则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此其好之笃, 学之之道也。视听言动
15、皆礼矣,所异于圣人者,盖圣人则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从容中 道,顺子则必思而后得,必勉而后中。故曰:颜子之与圣人,相去一息,所未至者,守 之也,非化之也。以其好学之心,假之以年,则不日而化矣。或曰:“圣人,生而知之者也。今谓可学而至,其有稽乎? ”曰:“然。孟子曰:尧、舜,性之也,汤、武,反之也。性之者,生而知之者也。反之者,学而知之者也。” 又日:“孔子则生而知也,孟子则学而知也。后人不达,以谓圣本生知,非学可至,而为 学之道遂失。不求诸己而求诸外,以博文强记巧文丽辞为工,荣华其言,鲜有至于道者。则今之学,与颜子所好异也。”(取材于程颐颜子所好何学论)(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16、项是BA.其性凿矣凿:被更改,被破坏B.出处语默必于是出处:来源,根据C.不勉而中勉:尽力,努力D.其有稽乎稽:查考,考证(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A.学以至圣人之道也而为学之道遂失B.圣人可学而至与其本也真而静C.愚者则不知制之所异于圣人者非化之也D.非礼勿视(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作者认为圣人是可以通过学习来达到的,而为学之道的核心是正心养性。B.作者认为有觉悟的人能用情感来引导自己的本性,使自己不生邪解之心。C.作者认为颜子没有达到圣人境界的原因是他只能谨守,还不能达到化境。D.作者认为不修本性而追求博文强记,巧文丽辞,是无法学得圣
17、人之道的。(4)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颜渊是如何修习仁道的。颜渊问仁。子日:“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颜渊日:”请问其目。”子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日:“回 虽不敏,请事斯语矣J (颜渊)子日:“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雍也)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日:“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 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雍也)子日:“贤战,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也!”(雍也)【分析】(1)本题考查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可用
18、“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 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2)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用法。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 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3)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 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 否搞混事实情况。(4)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关键句子提取概括。【解答】(1) B.出处:进退。句意:出入进退言谈缄默时也一定这样。(2) A.结构助词,的。B.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C.代词,的人/助词,表停 顿。D.动词,违背/动词,没有
19、。(3) B. “有觉悟的人能用情感来引导自己的本性”错,原文“故觉者约其情使合于中”, 觉者用本性来控制引导情感。(4)第一段材料“请事斯语矣”,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说明前面孔子的话就是他修习 仁道的一个方法,“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是孔子语言的核心,即 “坚持克制、约束自己的情绪、行为,达到礼的要求”。“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里体现了颜回安贫乐道的思想。答案:(1) B(2) A(3) B(4)坚持克制、约束自己的情绪、行为,达到礼的要求。安贫乐道。译文:孔子的门下,有三千弟子,孔子只称赞颜回好学。诗经尚书六艺等,三千 弟子不
20、是没有学习并贯通。如此说来那么颜回所独自喜好的,是什么学问呢?程颐回答 说:是通过学习达到圣人境地的学问啊。有人问:圣人也可以通过学习达到吗?程颐回答说:是的。有人又问:学习圣人 之道的方法是什么呢?程颐回答说:天地间储存着精气,汇聚了五行中灵秀之气而生的 是人。人的天性是真且静的,人尚未生长时五种善性就具备了,叫做仁义礼智信。当人 的形体形成以后,外物刺激人的形体而触动人的内心。人的内心被触动,那么七情也就 产生了,叫做喜怒哀乐爱恶欲。情感炽烈以后人心就更加摇荡,人的本性就被破坏了。 因此有觉悟的人约束自己的感情使之合于中道,匡正自己的内心,养护自己的本性,所 以称作“性其情”(用本性控制引
21、导情感)。愚钝的人却不懂得约束自己的感情,放纵自 己的情感以致到了乖戾不正的地步,束缚了本性而使之丧失,所以称作“情其性”(用情 感控制引导本性)。君子的学习方法,一定要先使内心明白,知道养护的对象,这样之后 努力践行以求达到目标,这就是前人所说的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使自己达到诚的 方法,在于坚信圣人之道的笃诚。信道笃诚那么实行时就果决,实行得果决那么守持得 就牢固:仁义忠信不离开自己的内心,匆忙仓促中一定这样,颠沛流离中一定这样,出 入进退言谈缄默时也一定这样。长久保持而不丢失,就会安稳地置身于仁义忠信之中, 举止容仪、交际应酬全都符合礼的要求,那么乖戾不正的想法也就不会自己产生了。 因
22、此颜回所做的,就称作“违背礼的现象不看,违背礼的声音不听,违背礼的言辞不说, 违背礼的行为不做。”这就是他爱好圣人之道的笃诚,学习圣人之道的方法。看听说做都 合乎礼,与圣人不同的地方是,圣人是无须思考就言语行动得当,不用努力就从容中正, 举止舒缓不迫,合乎中庸之道,颜回却一定要经过思考后才能言语行动得当,一定要努 力后才能做到中正。因此说:颜子与圣人相比,相距一息之差,他没能达到圣人境界的 原因是只能谨守圣人之道,还没有到化境的地步。凭他的好学之心,如果再让他多活几 年,不久就会达到化境了。有人说:“圣人是天生就懂得知识和道理的人。现在说可以通过学习而到达圣人的 境界,难道有什么根据吗? ”程
23、颐回答说:“是的。孟子说:尧、舜,性之也;汤、武, 反之也。性之,就是天生懂得知识和道理的意思。反之,就是通过学习而懂得知识 和道理的意思。”又说:“孔子就是天生懂得知识和道理的,孟子就是通过学习而懂得知 识和道理的。后人不能通达事理,认为圣人本是生而知之的,不是通过学习做到的,于 是为学之道便丧失了。现在人们的学习不是向自己的本性求得修养,而是向外界寻求知 识,把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擅长文辞、对偶词句当作专长,使自己的言辞华丽,这种 人少有能学得圣人之道的。那么今人的学习内容,与颜回所喜爱的学问就不可同日而语 了。”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抑制自己,使言语和行动都走到礼上来,就是仁。一 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2021 学年 北京市 东城区 期末 语文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