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一期语文教案.pdf
《三年级一期语文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一期语文教案.pdf(1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学目标L 指导学生会认4个生字,会 写 1 3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2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 .引导学生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4 .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能正确书写 戴 舞二(2)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2.教学难点:(1)能读准“傣”“昌”的读音
2、。(2)初步体会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的含义。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 .自由朗读课文,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2 .开火车读词,比谁读的准。3 .指名朗读课文,比谁组的词语多。4 .同桌互查读文。5 .指名读课文。6 .词语质疑:(出示图片)坪坝、凤尾竹二、记忆生字并指导书写1.复习学过的记忆生字的方法。2 .自己试着记忆生字: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认记。例如,要求会写的生字中有3个是形声字,“蝴、蝶、铜”,就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识记这些字的字音、字形。3 .你记哪个生字时有小窍门,教教小伙伴。4 .指导书写“戴、舞”。要引导学生注意笔画、笔顺,避免写错。舞:(课件)
3、演 示“舞”字的演变。注:舞,乐也,用足相背 说文解字戴:(课件)演示书写时的笔顺。(2)教师板书生字,学生观察。(3)学生书写。三、课后作业1 .正确书写生字、词。2 .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课 我们的民族小学。二、复习生词,训练语言。1 .按下列序号出示词语。(1)坪坝(2)凤 尾 竹(图)(3)铜钟 粗壮(4)孔雀舞(5)蝴蝶2 .用每一组词说一句课文中的句子。三、初读课文1 .了解内容,学生边读边思考,自己所在的小学和民族小学有哪些不同之处。然后,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每一部分的内容。2 .自由读文,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
4、写的。3.“我”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写这篇文章的,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小组讨论,然后全班讨论。(1)民族多:原句: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祖国地图及各民族聚集地。显 示“边疆”的位置及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域。想一想:民族小学里除下面句子中提到的,还有哪些其他民族的小学生呢?查找资料仿写句子。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i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 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2)景色美,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学习认真:创设情景。教师以原
5、文导入: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树枝听了,想: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鸟儿听了,想: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蝴蝶听了,想: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就连活泼好动的小猴子们听了,也在想:提升:为什么要写这些小动物呢?一是这些小动物的出现更加突出了
6、地处边疆的民族小学的特点,为学校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气氛;二是突出了孩子们读书读得认真,读得入情入境,读得有声有色,小动物静止不动是为孩子们的书读得好所吸引和不忍心打扰孩子们的学习;三是突出下课后孩子们跳舞、游戏时的欢乐愉快和自由自在,引得小动物心生羡慕,前来看热闹。(3)快乐: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他们还会有哪些课外活动?补充少数民族运动和娱乐项目的资料。4.思考课文的结尾为什么要写“铜钟”和“凤尾竹的影子”,体会难忘和怀念之情。5.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试着背下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背给伙伴听。四、课后拓展训练。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
7、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2.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1 .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2 .指导学生认识本课1 5 个生字,包 括 1 0 个要求会写的生字。3 .引导学生学会善于观察事物,使其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4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2 .教学难点:对课文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草地玩耍游戏”和“蒲公英的变色”上,要联系生
8、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质疑导入,学生字1 .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2 .自由读课文,先用笔画出生字,然后自学生字。3 .同学自由结合,互相交流学字、学词的收获。4 .出示生字生词卡片,检查学生学习的情况。其中有几个字容易读错、写错,要提示学生加以注意。例如,“假、朝”是多音字,在课文里分别读j l、c h 6 o;“耍”上面是“而”不要写成“西”,并注意和“要”区分;“绒”的右边是“戎”,不要写作“成”。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教师出示学习方法,引领学生学习。一读:自读。小声自由
9、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二读:互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同学间互查字音是否读得正确。三读: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适时指导。)三、汇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请学生汇报: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形、字义等方面的困难。)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以在语境中理解“开心”,用做动作理解“揪掉、合拢”,重 点 理 解“合拢”。)指导学生
10、区分“近和进”“反和返二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读得是否正确,文章读得是否流利。3.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呢?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学生交流课前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先让学生说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不同之处?教师简单介绍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外皮黄棕色,叶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为黄色,头状花序。4.本课生字较多,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例如,“蒲、趣、拢、傍”,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四、回顾总结:想一想这节课有哪些收获?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二、品味课文,
11、体会感情1.读课文中描述的第一件事: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还可以加进有关的对话。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示重点:依据课文表演,学生要能体会到草地、蒲公英等大自然中的事物 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2 .“我”先发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两次发现有哪些不同,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第一次发现是在无意中的偶然发现,有的人可能不把它当回事,轻易地就放过去了;第二次发现是第一次发现的继续,是深入进去的发现,是带有探究性的发现。3 .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1)“我起得很早去钓鱼”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呢?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因为过去
12、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直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2)“并”在这里有哪些含义呢?用上这个“并”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 去 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现在才这样认为,并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3)“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4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感情和兴趣。三、思考交流1 .自由朗读最后一自然段:联系全文,说说蒲公英为什么会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2 .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为什么说蒲公英和我们
13、一起睡觉,一起起床?因为蒲公英的花开、花合与人的起居或昼夜的变换相似或相关。3 .带着这种感情,再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4 .抄一抄你喜欢的词句。5 .交流,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和体会。四、课后延伸1 .交流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蒲公英的材料。2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你曾经历过哪些趣事?3 .你在对大自然的观察中受到什么启示?从以上三个选题中任选一题,与大家交流。第三课时一、说一说你记住的描写颜色的词1 .小组内说颜色在生活中的特殊作用。2.集体交流。二、课堂补充,积累运用风的颜色风有颜色,有着变幻多端的颜色,它一年四季都在忙碌,把世界装扮成美丽的画册。春天的风是绿色的,染绿嫩草,染绿树叶,染绿
14、山冈和原野。夏天的风是蓝色的,浅蓝的林带,深蓝的湖泽,蓝风送走太阳的炎热。秋天的风是金色的,金风迎来收获的季节,收获遍地的金子,收获满意的喜悦。冬天的风是白色的,白风扬起鹅毛大雪,美丽的白天鹅啊,多么可爱多么纯洁。风有颜色,有着变化多端的颜色,要是没有风,就没有这五彩缤纷的世界。三、小组讨论1.风真有那么多颜色吗?2.要是没有风的话四、我 会 读(拓展练习)油 菜 花我的家乡,随处可见油菜花的身影。油菜花将路边、田野装扮得异常美丽。看,油菜花的茎嫩嫩的,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一折就断。油菜花长圆形的叶子浓绿浓绿的,仿佛充满了生命力。油菜花是鹅黄色的,它有四瓣,属于十字花形,中心的花蕊也是黄色的。
15、在微风的吹拂下,一张张绽开笑脸的油菜花在向我们点头,欢迎我们的到来。油菜花开在茎的顶端,一株上能开好多小花,一朵紧挨一朵,宛如一个大黄球。田野里的油菜花都开放了,一片片金黄,形成了金色的海洋。一股油菜花的香味扑鼻而来,沁人心脾。油菜花开放了,花纷纷凋谢后就结出油菜籽。五月上旬,油菜籽成熟了,一个个滚圆滚圆的。油菜籽可以榨油,如果将油菜籽砸开,就可以闻到一股菜油的味道。油菜花不仅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它结的籽还可以榨油,油菜花多惹人喜欢呀!五、板书设计2.金色的草地金色的草地 快乐偶然发现1T早上、傍晚是绿色一合拢 喜爱中午是金色张开X 吹 蒲 公 英我 和/弟弟观察蒲公英3.爬天都峰 教学目标
16、L 指导学生认识“陡、链”等 6 个生字,会写“爬、峰”等 1 1 个生字。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3.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爬上天都峰的。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2.教学难点: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课时安排23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1.我们曾经学过 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
17、的课文背给大家听?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去看一看,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到的有关天都峰资料门(板书:天都峰)3.这篇课文写了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呢?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我们今天就要通过学习来解决这些问题。(板书:爬)二、范读课文,学习生字1.带着上面的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并了解课文大意。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例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生字的字形。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1)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2)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
18、既响亮又准确。(3)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根据汉字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识记。有的可以在语境中识记。例如,“陡、链、颤、攀、鲫、呵”;有的可以和形近字比较,例如,“辫”与“辩、辨”的区别;“苍”的下面不要写 成“仑”,“仰”的右半部的左边不要多写一横或一撇。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2.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爬天都峰之前爬上了天都峰爬上天都峰之后;还可以概括为:面对天都峰天险树立信心、鼓起勇气勇于攀登,战胜天险。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1.教师示范“辫”字的写法,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课件辅助。2.指导学生观察
19、、书写其余生字。五、布置作业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抄写本课生字词。3.把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第二课时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 不 用“登”字?(出示天都峰的实景)先看图再讨论,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再通过朗读,读出天都峰的险峻峭拔,难以攀登,令人望而生畏;读 出“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天都峰的险一是高,二是陡;高,高得如上青天,陡,陡得似直上直下。3.品 读“挂”字,
20、准确、形象、巧妙地将“陡”体现了出来。学生阅读课文后指名交流、教师适时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峭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4.为什么在这里要突出描写天都峰的“险”呢?二、深入读课文,突破重点1、自由朗读:“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体会他们的复杂心情。分角色朗读。2、思考:联系上下文,两个人为什么会互相询问,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3.引导学生揣摩“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等词语,体会他们登山的艰难和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课文虽然没有描写老爷爷是怎样攀登的,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朗读对话时,要着力让学生体会两个人的激动、兴奋的心情,体会他们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还可以联系
21、上文,联想他们在爬山的过程中是怎样互相鼓励和从对方身上受到鼓舞的。居然:出乎意料的意思。爬上天都峰对老人和小朋友来说,都是很难的事情,但是他们做到了。原因有两个,一是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二是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这是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也 是 爬天都峰这篇课文给人的启示。学生了解了这一点,就会明白两个人爬上天都峰之后,为什么会互相道谢。4.课后抄写第二自然段是对学生的统一要求,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再抄写自己喜欢的句、段。三、总结课文,明白道理。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2.你 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要鼓
22、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在人与人的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四、课外延伸,记录课余 生 活(作业)我们的课余生活很丰富,记录下你一周以来所做的事情,并和伙伴们进行交流。别忘了说说你自己的收获、感受。五、教学提示教给学生收集资料和处理资料的方法,在识字和写字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使用字典或运用已有的知识自学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在学习课文中,要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天都峰的“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以此突破文章的重难点。课后抄写第二自然段的是对学生统一要求,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鼓励学生再抄写自己喜欢的句、段。课文后面对本组的综合性学习作
23、了提示,一是督促学生继续做好课余生活的记录,二是让学生对自己的记录进行阶段性交流。交流时鼓励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汇报(不只限于表格)。前4.槐乡的孩子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时劳动的欢快。2.让学生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2.教学难点:体会一些词句的表达效果,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生交流让你感到最开心,最快乐的事情。板书课题: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认识一群孩子,去感受一
24、下他们的快乐。设疑: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正音槐字,欣赏槐树,理解槐乡就是有很多槐树的乡村。找出课题有什么不同。小结:课题4前面加了星号。这篇课文和前面的三课不一样,前面三课是精读文章,这一课是略读课文,是让我们自己多读、多想、多 发 现(板书发现)、多表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咱们一起打开书本,让我们到 槐乡的孩子这篇课文里去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好吗?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先独立识字、读课文,再合作检查)。3、请几个同学分段读读课文,请别的同学当评委。(分段读课文和评议,重点是生字和词语)。4、请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
25、了什么。5、师生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槐树高大。槐花是淡黄色的,小花苞和米一样大小,叫槐米,清香好闻,可以做药。槐乡的孩子爱自己的家乡。槐乡的孩子爱劳动,自己挣钱交学费。槐乡的孩子生活得很快乐。三、细读课文,合作交流1、再仔细读读课文,体会槐乡孩子的快乐。并把描写他们快乐的句子或段落作上记号,多读几遍。(认真读课文、找句子、作记号)2、读读找出的句子和段落。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生3: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一期 语文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