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pdf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pdf(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一 课 我 和 昆 虫 教材分析: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昆虫,观察发现昆虫的形态美、色彩美、花纹图案美。简单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昆虫的特点和种类)和渗透对称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使人与大自然的距离贴的更近。通过观察,记忆昆虫的特征,学习昆虫的表现方法,在了解昆虫的种类和习性的基础上,大胆现象有关小朋友和昆虫的故事。启发、诱导学生的艺术创造潜力,用童心去观察自然、描绘自然。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了解自然界中昆虫的种类和特点,知道表现主题的方法。认识对称的基本特点,发现昆虫的对称。应会:体验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快乐,通过观察,学会抓住特点
2、表现不同种类的昆虫。(2)隐性内容与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有趣的昆虫,大胆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培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难点: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抓特点表现昆虫。训练组织画面的能力。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准备:昆 虫 标本、昆虫生活资料影碟。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一、谜语导入。“有个姑娘真美丽,身穿一件花花衣,拍拍翅膀飞呀飞,百花丛中忙不停。”1、揭开谜底。2、说出除蝴蝶以外的一些昆虫,并讲一讲它们的样子。二、重点、难点的解决
3、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照片,了解大自然中各种昆虫的外形特征。2、和学生一起看昆虫生活资料的影碟,了解昆虫。3、讨论昆虫的特征。特征:触角、翅膀。4、看昆虫标本,比较昆虫翅膀上的图案。5、揭示左右两边相同的图案叫对称图案。三、实践操作的要点指导:1、选定自己喜爱的昆虫,并确定它的形状。2、拿作业纸并将它对折,然后画出你喜爱昆虫身体一边的图案。3、用剪刀沿外轮廓线剪下对称形。4、进行涂色,保持左右两边相同,使其成为对称图案。四、评价建议:请我们的“昆虫朋友”一起在花丛中飞舞,互相看一看谁的翅膀上的图案最漂亮。第 二 课 时一、复习上课时内容。1、作业表演。2、观看昆虫生活资料的影碟。3、说说
4、昆虫的生活环境。二、实践操作的要点指导:1、根据已制作过的昆虫图案,为它们添加环境。2、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做立体的环境或画出来都可以。3、可以小组合作,将不同的昆虫朋友放置在一个环境中。4、让学生模仿昆虫飞行,并想象他它们交流的语言,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三、评价建议:选画面完整或有立体环境的作业进行展示表演。第二课奇妙的爬行 教材分析:本课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爬行动物的特点,体会其美感,能够大胆想象、创作,并充满画面作画。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画一画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细微之间蕴涵的美,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作画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究的精神。教学内容
5、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观察、分析生活中爬行动物的特点并体会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B.了解爬行动物特点,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C.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2)隐性内容与目标:A.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B.培养学生细致认真、大胆作画的习惯。C.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究的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爬行动物的习性,并发挥自己的现象能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2)难点:如何抓住爬行动物的特点大胆表现,并充满画面。学习材料:关于奇妙的微观世界的音像、图片小动物(小昆虫)的标本,动画、作业纸。教学时间:1
6、课时 教学过程:1 .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爬行动物的资料、图片。2 .观察、回忆不同种类爬行动物的外形特点。欣赏爬虫及爬行动物的录像或图片以及教材中的内容。思考:你认识这些爬行动物吗?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长得什么样子吗?它们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美感?你能把你看到的爬行动物画下来吗?3 .接龙游戏:各小组将你们观察到的爬行动物的外貌特点画在黑板或纸上,比一比哪个组画得又大又美。4.如果你是一只小爬虫,你会爬到什么地方呢?怎么样爬才能到达目的地呢?教师出示树叶、木头、石块等模型,请学生描述或表演爬行的情景动作。启发学生谈一谈爬行动物们还会碰到什么有趣的现象。5.作业要求:每组设计爬行动物的头饰或服
7、装以及爬行的背景,可以用彩纸、报纸、彩笔等多种材料进行绘制、剪贴制作,比一比谁画的爬行动物又大又美,设计的旅行又奇妙又有趣,最后表演 爬虫一家的奇妙之旅。6.分工合作:小组讨论:谁画头饰、谁画背景?每个人如何分工?7.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8.课后小结:(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给同学们介绍奇妙的爬行。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今后你还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9.课后拓展: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爬行动物,看一看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将它们写生下来。第三课漂亮的小钟表 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为孩子们所喜爱。通过这 节“设计应用”领域的课业,能够
8、给学生提供很大的创造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中选择了中外不同形式的钟表,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形式的钟表给人的不同美感。教材中还展示了一些学生利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制作的钟表作品,目的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和多种材料设计、制作小钟表,帮助学生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开阔思路。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通过欣赏,了解钟表的文化及造型特点。B.通过对不同钟表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C.通过钟表的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与制作能力。D.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钟表,认识表盘上的时间,进行跨学科的综合。(2)隐性内容与目标:A.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体
9、验成功的快乐。B.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不同种钟表的特点及其设计制作方法。(2)难点: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对表盘的设计。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具准备:刀、胶水、腊光纸、纸杯、圆盖等。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一、实物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一些漂亮的小钟表,并让学生说说时间。2、揭示课题:漂亮的小钟表二、重点、难点的解决:1、选材。引导学生按照自己所准备的材料来设计表盘和外形,并且找出做表针的材料,以及固定表心的图钉。2、观察钟表的特征。(1)表的外形:各式各样。(2)表盘的形状:圆、方、三角、多角等。(3)表符的种类:数字、几何形、装饰形等。(4)表针的特点:时针粗短、分
10、针稍长稍粗、秒针最粗最长。(5)表的装饰:剪、贴、画各种形象。三、实践指导:1、根据材料做出外形和表盘。2、制作表符。引导学生分清大刻度和小刻度,并将他们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在表盘上。3、制作表针。表针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万变不离其宗,三根针的长短不变。4、添加小装饰。四、评价:1、学生展示作品并自评。2、评选出最漂亮的小钟表。第 二 课 时一、总结上节课学生作业情况。二、拿出自制小钟表,认识钟表时间。1、说说日常作息时间,并在钟表上拨一拨。2、小组合作互相说时间,拨时间。3、试想将小钟表的附件进行变化。4、互相对对方的表针进行变换。三、创设情景,体现小钟表的使用价值。小组进行活动:同学们每到作息时
11、刻就表演应做的事。四、小结:请同学们说说制作小钟表的感受第四课会变的小手套 教材分析:本课作为一节“设计 应用”课程,目的是激发学生运用身边常见的材料进行有趣的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本课以人们冬季常戴的手套作为艺术再创造的原材料,使学生在对手套形象感受联想的基础上,通过思维的发散性获得新的形象。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初步感受适形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应会:能大胆地创作,通过对手套进行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象。(2)隐性内容与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
12、学生思维,创作出较生动的形象。(2)难点: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形象。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准备:课 件、小手套、橡皮筋、碎布头、彩纸等。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组织教学,安定学生情绪。二、讲授新课。(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出示几件手套包扎的小玩具,问小玩具里包着什么?变魔术般打开手套口,露出废纸团,让学生吃惊。总结:废旧的东西经过包扎修饰变成了有趣的艺术品。板书课题会变的小手套(二)包扎材料的选择。1、包裹材料:小手套。2、被包裹物:纸团、泥团、稍大一点的干果、各种形状的鹅卵石等。(三)制作方法课件1、构思。2、包扎。一头扎,两头扎,长扎,短扎,留穗扎,圆头扎,多节扎等。3、添加装饰。方法
13、:剪贴与描绘。原则:包扎后的原形特点,突出事物形象特征,去掉不必要的环节,做到画龙点睛。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四、小结:1、讲评保持原形特征、添加得当而生动的作品。并借此再重申突出事物的主体和特征。2、布置下节课所带工具、材料。第 二 课 时一、组织教学。检查学习用具,安定学生情绪。二、复习前次知识。(-)提问回答:1、你认为适合做被包裹物的材料有那些?你选择了什么材料?2、你准备用小手套做什么物体?3、包扎的方法有那些?(-)教师概括小结。(三)布置作业:每人继续制作一个小玩具,形象与上节课不同,必须突出特征。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辅导要点:1、鼓励学生有所创新,可以多节包扎。2、启发学
14、生根据物象特征选择好包扎方法。3、装饰要多样化。四、小结:1、分组欣赏作品。2、请几位优秀的小设计师叙述一下自己的构思、制作过程。3、教师小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第五课 小花饰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就是以“小花饰”为课业,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小花饰这种装饰形式的多种用途,自己能够尝试做有用途的小花饰,并能够说出各种小花饰的特点。在这个过程种,学习制作小花饰的方法,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审美感受能力。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通过对小花饰用途的分析、制作方法的学习,了解小花饰的装饰功能,掌握小花饰最简单的制作方法。B.在展示小花饰、讨论其特点的过程种,培养学生的形象
15、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从中体验到造型活动的乐趣。(2)隐性内容与目标:在说小花饰用途、学做小花饰、分析小花饰特点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用语言表达自己设计意图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小花饰的制作方法。(2)难点:了解小花饰的用途,感受小花饰的审美特征。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准备:范作、剪刀、胶水、腊光纸。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教师出示两份范作,观察这些小花饰是如何制作的?2、让学生了解把彩纸当颜料,剪刀当笔,剪剪贴贴,也能做美丽的小花饰。3、揭示课题:小花饰二、发散思维,创设形象。1、试着剪出自己想象的花。2、多媒体演示花的构造和剪贴顺序
16、。(1)花瓣、花蕊、花叶的形状。(2)先剪出花的外形,然后剪贴花蕊,最后添加花瓣和花叶。三、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1、提示制作过程:折起稿剪外形加装饰。2、强调色彩搭配。3、互相交流:鼓励学生创造出不同形象的花饰。四、作业讲评,欣赏小结。1、评选教室里最漂亮的小花饰。2、花可以美化居室,渗透爱护花草树木、注意环境保护的教育。第 二 课 时一、讲评上节课作业。二、集体制作练习。1、全班分成若干组,教师给每组发一张大白纸。2、教师引导:我们每人都有一个美丽的小花饰,我们把它们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大花篮或者一个大花园,好吗?3、小组合作进行实践活动。(1)、拼摆练习,注意花饰的前后关系。(2)、画面
17、组合,设计创作。(3)、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摆出各种姿态的花朵,注意贴的先后顺序。(4)、贴好整体外形后,再粘贴相关的装饰物。三、展示作业,进行讲评。1、创设情景展示作品,进行评选:整个画面的构图、色彩、前后关系等。2、完成的作业可直接用于教室、墙报等的美化工作,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六课 百变团花 教材分析:剪纸作为一种民间手工艺,有着工具简单、制作简便和便于少儿接受的特点,对启发少儿的想象力、锻炼心灵手巧利胆大心细的品格,有着得天独厚的作用。本课所讲授的内容为剪纸团花,是由折纸和剪纸相结合的艺术,装饰性和艺术性都很强。通过巧妙的构思和不同的折叠方法,便可剪出不同图案,给欣赏者以美的感
18、受。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B.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团花的过程种,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欣赏与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2)难点: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准备:剪 刀、胶水、腊光纸。录像 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一、欣赏录像,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欣赏剪纸作品在生活中运用的录像,如:过年、结婚时人们用剪纸作品布置环境以增加节日气氛。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在日常生活中
19、的作用。二、欣赏剪纸作品,认知剪纸作品的图案的特点。1、教师出示剪纸作品,介绍不同剪纸作品的不同特点。2、介绍剪纸的有关知识。多面剪纸其实就是民间所称的“团花”,它利用纸的重复折叠,剪出中心对称的图案。团花的历史极为悠久,对称原理在剪纸中的灵活运用,更使着古老的艺术充满迷人的魅力。3、揭示课题:百变团花三、制作五面对称剪纸。1、五面对称折纸。教师用较大的纸,带领学生边折边讲解。2、画五面对称剪纸。(1)、教师示范两种不同的画剪方法,分别剪出分散和连接的两种图案,请学生找出图案分散的原因。(2)、教师示范,要求学生画时注意:先定大,再画细部,剪时且慢要细心。3、学生开始画剪五面剪纸。四、引导小朋
20、友制作自己设计的图案,剪出五面对称剪纸作品。五、作业展示、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分别用自己的剪纸作品布置教室的玻璃窗,教师适当指导作品之间的排列。2、欣赏作品,体会剪纸作品给教室带来的欢乐气氛。第 二 课 时一、回忆、欣赏、比较。1、请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陈述制作五面对称剪纸的过程。2、欣赏书上的剪纸作品,找出各个异同点。二、学习制作六面对称剪纸。1、教师示范单独对称图案的剪纸作品在对折以后起的变化,指导学生怎样把对折的图案设计到对折以后的纸上。2、提醒学生画剪时要注意图案的简洁明快,图案与图案之间要有连接点。三、装裱剪纸作品。四、作业讲评(欣赏、游戏)。1、展示学生制作的剪纸作品,欣赏、互赠
21、。2、欣赏用剪纸手法创作的儿童作品。3、总结:剪纸作品的内容源于生活,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第七课我们身边的痕迹 教材分析:本 课 是“造型 表现”领域里的一课内容,是“版画系列”种的一节。严格地讲,它还不属于常规意义上的版画课,只是使学生认识身边的肌理美感、学习简单的拓印技巧和版画起始课。本课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环境种发现凹凸不同的材料的质感,并能用工具采集下来,体会整个过程的经历,提出或总结一些问题和经验,并利用采集到的肌理效果,展开想象,做添加,制成新的作品。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2)隐性内容与目标:学会观察,
22、学会体验,发现问题,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在感知种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2)难点:拓印的技巧。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准备:铅笔、油画棒和蜡笔、树叶等实物。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组织教学组织纪律,将材料和工具摆放有序。二、讲解拓印。教师演示与学生体验同步进行。学生与教师演示做法相同:将薄纸蒙在有纹理的实物上。拓印时,左手伸开,手指用力按住薄纸。右手指按遍薄纸,使纹理凹凸分明。任用一色蜡笔,轻轻均匀磨画,印出纹理为止。三、组合实物。1、看实物的形状,想这些形状的实物能组合成什么形象呢?2、试着拓印一些纹理。四、学生作业。1、摆 实 物
23、。2、蒙纸。3、拓印。五、小结。整理用具,材 料。展示较优秀的作品。鼓励学生下课寻找事物拓拓,玩 玩。第 二 课 时一、组织教学。二、讲评上节课作业。展示拓印纹理清晰、完整的作 业。三、学生继续作 业。提出要求:选与上节课纹理不同的实物进行拓印,并且添加背景、装饰。拓印:根据上节课的经验,用不同色的油画棒一部分地一部分地拓印纸下面的实物的花纹。每一部分都拓的花纹清晰。添画:在拓印完的画面上,用油画棒加儿笔使画面中的形象完整,画面形成一体,并富有个人特色。四、展示优秀作品,鼓励学生尝试多种绘画方法。第八课大树的故事 教材分析:本 课 是“造型 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由于孩子们从小就喜欢在大树底下
24、玩耍、乘凉,因此,这个课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种情景进行丰富的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打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树根、树干、树枝、树杈、树叶等)。B.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2)隐性内容与目标:A.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种,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B.通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
25、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2)难点:画面构思和组织。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彩笔、蜡笔。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一、感受环境,揭示课题。1、看图片,认识校园里的树。2、看校外的树,如:松树、柳树、椰树等。3、说说平时见过那些树?4、每棵树都有各自不同的样子、千姿百态,它们也都有不同的故事。揭示课题:大树的故事二、观察树、学画树。1、让小朋友回忆以前画过的树,怎样画的?在黑板上板示。2、多媒体出示“各类树木”录象,让小朋友找自己画的是哪些树,学生找不到那些模式化的树,让他们发现自己画的树与观察到的树有差距。3、指导观察树:(1)树的整体外形。(2)树干:主干上粗下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美术 上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