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 —— 学案.doc
《2016年中考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 —— 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中考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 —— 学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东风五中 中考语文总复习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系统复习马说(P14-16)【基础复习】一、请在括号内对解释文中加点词。世有伯乐,然后(这以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所以)虽(即使)有名马,只(只是)辱(受屈辱 )于奴隶人之手,骈死(并列而死)于槽枥(马厩 )之间,不以(用)千里称(著称)也。 马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千里者,一食或(有时)尽(吃尽)粟一石。食(同“饲”,喂养)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也。是(这样的)马也,虽(即使)有千里之能,食(吃)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见”同“现”,显现),且(尚且)欲与常马等(等同,一样)不可得,安(怎么)求其能千里也? 策(驱使)之(它)不以
2、(按照)其道(方法),食之不能尽其(它的)材(同“才”,才能),鸣之(衬音助词,无实意)而不能通(通晓 )其意(意思),执策(握着鞭子)而临(到(它)跟前)之(它),曰:“天下无马!”呜呼,其(难道,表反问语气)真无马邪(同“耶”,表疑问语气)?其(表推测,“恐怕”)真不知马也。二、请依次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课文要点】1.文学常识:作者 ,字退之, 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共同倡导“唐宋古文运动”,并称“韩柳”。2.文体知识:“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议论性体裁,与现代杂文近似,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本文通篇皆用比喻,属论说文体。3.内容:(1)本文采用“ ”的
3、写法。论述的是识别和发现人才的问题。作者将人才比作 ,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 , 是指能发现并赏识任用人才的人或是知人善任的贤君。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知识分子的愤懑和不平之情,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和鞭挞。(借千里马被埋没,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懑,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有决定性作用,作者的愤郁之情也达到了高潮。【文言文基础知识】【通假字】(1)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显现、表现。(2)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饲养;“材” 通 “才”,才能。(3)其
4、真无马邪: “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古今异义】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古义)这样的。(今义)判断词。例: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古义)怎么。(今义)安全;安定;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古义)同样。(今义)等候; 例: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古义)有时,有的。(今义)或者。例: 策之不以其道。 策:(古义)马鞭,鞭打。(今义)策划,策略。【一词多义】1.能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2.策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活用动词,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马鞭。3.食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 食之不能尽
5、其材:通“饲” 喂养,动词。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动词。4.尽: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尽。 食之不能尽其材: 使尽,竭尽。【重点虚词】1.之虽有千里之能:的。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的,结构助词。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策之不以其道:它,代词。食之不能尽其才:代词,代指千里马。2.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 执策而临之:连词,表修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连词,表承接。3.其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代“千里马”。 食之不能尽其材:代词,代千里马的。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代词,它的。 其真无马邪:难道,表反问 。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恐怕”。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代
6、的方法。4.以不以千里称也:把,用。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5.虽: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故虽有名马:即使【重点实词】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喻指像千里马一样的人才伯乐擅长相马之人,喻指能够识别、赏识人才的人辱受屈辱 骈两马并驾称以.著称 一食吃一顿食马者“食”:通“饲”。 见“见”通“现”,显现 等等同 是这样的 策之驱使它。 道方法尽竭尽 材“材”通“才”,才能鸣鸣叫 通通晓执握 临面对【词类活用】1.形容词用作动词:辱:受屈辱。例句: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尽:吃尽。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2.名词用作动词:策:马鞭,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这里是驱使的意思。例句:策之不以其道。3.数量词用作动词:千里
7、:日行千里。例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尽:使尽,竭尽。例句:食之不能尽其材。【重点语句】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论点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被埋没的直接原因)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其真不知马也 )(被埋没的根本原因)4.其真不知马也。(再次点明文章中心句子)5.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千里马的遭遇)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对千里马的惋惜、同情,对食马者的讽刺)7.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表现食马者的无知、浅薄) 【强化训练】 一、解释
8、加点的多义词。虽:虽有名马 虽有千里之能 策:执策而临之 策之不以其道 食:食之不能尽其材 一食或尽粟一石 其: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策之不以其道 之:虽有千里之能 马之千里者 执策而临之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二、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主旨)是: 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3.千里马不被人赏识可能有怎样可悲的遭遇: 4.文中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 5.有一个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我们联想到本文中的一句话是(人们也常用这两句话概括自己怀才不遇): 三、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1.食 马 者 不
9、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2处)2.且 欲 与 常 马 等 不 可 得(1处)陋室铭(P59-61)【基础复习】一、请在括号内对解释文中加点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验,神奇)。斯(这)是陋室,惟(只)吾德馨(品德高尚)。苔痕上(长到)阶绿,草色入(映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大儒,博学的人),往来无白丁(平民)。可以调(弹奏)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阅金经。无丝竹(普通的音乐)之乱(扰乱)耳,无案牍之劳(使劳累)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有?”二、请依次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课文要点】1.文学常识(1)作者: ,字
10、, 诗人、哲学家。(2)文体:本文文体“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示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变为一种文体,一般用韵。2.内容:(1)这篇铭文通过对简陋居室的赞扬,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主旨句:“ ”(2)开头三句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以山不高、水不深衬托“ ”,以“仙”、“龙”衬托“德”,以“名”、“灵”衬托“ ”,暗示陋室不陋。(3)“陋室不陋”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 ;二是 ;三是 。3.写作特色:(1)本文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托赞美陋室不陋,表达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2)类比手法的运用:最后两句,先以“诸葛庐”“
11、子云亭”作类比,反映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然后又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3)骈散结合的语言:本文从句式来看,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有视觉上的整齐之美;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又是散句,这样骈散结合,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富有音乐美感。【文言文基础知识】【一词多义】 之: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案牍之劳形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代词,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何陋之有2.往来: 表示交往的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表示来来往往的人
12、: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词类活用】1.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灵。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被扰乱。例句:无丝竹之乱耳5.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例句:无案牍之劳形6.上:方位名词作动词,蔓上。例句:苔痕上阶绿7.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例句:苔痕上阶绿【古今异义】1.无案牍之劳形(形:身体;今常用义为:样子)2.惟吾德馨(馨:品德高尚;今义为:芳香)3.谈笑有鸿儒(鸿:大,渊博;今义为:鸿雁,书信)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弦乐,这里指弦乐演奏的声
13、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5.可以调素琴 (调:弹奏;今义为:调解) 【强化训练】一、填空1.题目中“铭”是 。文中大多运用了对偶句,其中不是对偶的句子是: 2.本文采用了“ ”的写法,借 的描写,有力地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情趣。3.文中的主旨句是: 。描写出陋室恬静、幽雅的环境的句子是: ;表现作者交往人物不俗的句子是: ;表现室主人高雅的生活情趣的句子是: , 。 4.本文开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了比兴的手法,其中“山”、“水”喻指 ,“龙”“仙”喻指 ,以“名”“灵”喻指 (“馨”)。5古代指用来代指平民的词语有: 等等。二、朗读停顿划分1山 不 在 高,有 仙 则
14、名。(2处)2无 丝 竹 之 乱 耳,无 案 牍 之 劳 形。(2处)三、文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一句写得很好,请你作些赏析。句子对仗工整,整齐优美。“上”“入”二词,化静为动,使景物人格化,写出了苔藓、绿草的盎然生机;“绿、青”二字,色彩清丽,突出了环境的恬静、幽雅,烘托出陋室不陋,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四、结尾“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采用了类比的手法,把“诸葛庐”“子云亭”和 相类比,把自己和 类比,反映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活板(P85-87)【基础复习】一、请在括号内对解释文中加点词。板(用雕版)印(印刷)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大规模地推广它)。五代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年中考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 学案 2016 年中 年级 语文 下册 文言文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