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卷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卷2.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卷(2)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3分)(2013秋乐至县期末)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C“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响度大D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考点】92:声音的传播条件;9F:响度;9L:防治噪声的途径;9M:声与信息【专题】12 :应用题【分析】解决此题需掌握:(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3)有效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4)声音有三个特性:包
2、括音调、响度、音色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解答】解:A、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此选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该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响度大,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此选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防治噪声的途径以及声音的响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一道声学综合题2(3分)(2015秋盘锦校级月考)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
3、面上听,因为()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考点】9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专题】511:声现象【分析】古代的侦察兵把耳朵贴在地面上,从而能够及早的发现敌人的活动情况,是利用了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的原理,可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快,所以士兵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是因为马蹄声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故选D【点评】此题借助战争实例,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趣味性强,有利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识记和掌握3(3分)(2014秋兴仁县校级期末)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
4、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不可能是()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B老师发出的声音响度小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小【考点】9G: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专题】511:声现象【分析】响度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大【解答】解:体育老师发出指令声音后,由于近处的同学听到的声音响度大,所以听得清楚些;而远处的同学听得的声音响度小,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小,所以听的不清楚,声音频率低是说声音的音调低,不是指声音的响度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影响声音响度的因
5、素,知道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也有关系4(3分)(2014奈曼旗校级模拟)站在200m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如果他听到起跑的枪声才开始计时,则他开始计时的时间比实际起跑时间大约晚(接近的)()A0.59sB0.29sC0.15sD0.1s【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93:声速;A4: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专题】11 :计算题;12 :应用题;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要知道运动员和发令枪都在起点,而计时员是在终点当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会比计时员先听到枪声,运动员起跑以后,稍后一会,计时员才会听到枪声,所以计时员少记了声通过200m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解答】解:声速为340m/s,声音从起点传到
6、终点的时间:t=0.59s,他开始计时的时间比实际起跑时间大约晚0.59s故选A【点评】本题要注意比赛的实际场景,运动员是在起点,而计时员在终点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5(3分)(2013秋四川校级期末)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考点】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的三大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
7、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地震、海啸等会伴随着次声波的产生【解答】解: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大,所以指的声音的响度大,所以A错误,符合题意;B、墙壁是固体,固体可以传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C、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即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同时要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一特点平时学习中要经常背诵这部分的内容,做到熟能生巧6(3分)(2007常德)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
8、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考点】9L: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解答】解: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可以在噪声的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可以在噪声的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是环保的做法,符合题意;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可以在噪声的传播途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根据结合防止噪声的途径进行解答7(3分)(
9、2007黄冈)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考点】9N:声与能量;91:声音的产生;92:声音的传播条件;9D: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A、超声波是声音的一种,可以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故A错误;B、超声波指的是频率比较高的电磁波,频率高,音调就高,高于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听不到,故B错误;C、声音都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D、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可以利用超声波清洗
10、精密的仪器,可以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故D正确故选:D【解答】解:A、超声波指的是频率比较高的声波,声波可以在空气中才传播,所以A是错误的;B、超声波指的是频率比较高的电磁波,超过了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听不到,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所以B是错误的;C、不论是超声波还是次声波都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C是错误的;D、声波除了传递信息外,还可以传递能量,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所以D是正确的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声的产生、传播、超声波、声与能量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此题的难点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超声波,知道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8(3分)(2014秋孝南区校级期中)
11、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C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变小【考点】9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99: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专题】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解答】解:A、真空不能传声故A说法错误B、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后,如果没有介质进行传播,人们就无法听到声音如真空罩内放一个通电的电铃,人们是听不到声音的故B
12、说法错误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因此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故C说法正确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故D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的应用,考查较全面,理解有关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相关知识非常重要9(3分)(2012广陵区校级模拟)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考点】9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91:声音的产生;92: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古代的侦察兵把耳
13、朵贴在地面上,从而能够及早的发现敌人的活动情况,是利用了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的原理,可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由于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快,因此古代的侦察兵把耳朵贴在地面上,能更早的听到敌人骑兵的活动情况,从而及早的发现敌情这个现象说明了:振动的物体可以发声,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要比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快;只有C选项的解释有误,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借助战争实例,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趣味性强,有利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识记和掌握10(3分)(2013秋乐至县期末)常有这种情况,人还毫无察觉的时候;狗、猫却已经竖起耳朵警觉地谛听,这是因
14、为()A狗、猫比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广B人比狗、猫的听觉频率范围广C狗、猫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广D人比狗、猫的发声频率范围广【考点】9E:超声波与次声波【专题】12 :应用题【分析】人的听觉范围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低于20赫兹的是次声波,高于20000赫兹的超声波,无论次声波和超声波,人耳都听不见,而有些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广【解答】解:因为频率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听不到,而狗和猫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广,所以可以听到;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的了解和掌握,知道人和动物的听力范围不同11(3分)(2012春永州期中)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
15、响声立刻消失了,下列原因正确的是()A声波传到鼓内去了B鼓面停止了振动C鼓的振动变快了D以上说法都不对【考点】91:声音的产生【分析】本题目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时,发声也将停止【解答】解: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了,发声停止故选 B【点评】本题目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将物理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中,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12(3分)(2005虎丘区校级一模)一般说来,大礼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的,象蜂窝状似的,这样做是为了()A减弱声音的反射B增强声音的反射C提高声音的音调D为了美观好看【考点】9L:防治噪声的途径;96:回声【分析】面积较大的房间容易产生回声,影响
16、听觉效果,因此可从减弱声音的反射入手来进行分析【解答】解:大礼堂的四周都做成凹凸不平的、象蜂窝状的墙壁,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当声音传到这些墙面后,被反射到了不同的方向或被多次反射而吸收掉,这样就能保证较好的听觉效果故选A【点评】此题结合实际考查了声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3(2分)(2014秋兴仁县校级期末)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音叉,发声的响度(选填“响度”或“音调”)不同敲击后,音叉的声音会逐渐变弱,则是因为音叉的振幅越来越小【考点】9G: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专题】12 :应用题【分析】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
17、小【解答】解:用不同的力敲音叉,音叉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声音的响度不同;敲击后,音叉的声音会逐渐变弱,是因为音叉的振幅越来越小故答案为:响度;振幅【点评】解决此题要结合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进行分析解答14(2分)(2014秋兴仁县校级期末)蚊子和牛叫声的区别是:牛叫声音的音调比蚊子低,而响度比蚊子大【考点】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12 :应用题【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
18、调【解答】解:牛的叫声,低沉但传播得远;故牛的叫声音调低、响度大;而蚊子的叫声,听起来比较刺耳,但传播得很近;故蚊子的叫声音调高、响度小;故答案为:低;大【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15(2分)(2016秋黄岛区期末)用硬塑料片在梳子齿上划动可发出声音,用力划比轻轻划的声音的响度 大,快划比慢划的声音的音调高【考点】9D: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51 :声与光【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解答】解:用硬塑料片在梳子齿上用力划,梳齿振动的幅度大,响度大,所以用力
19、划比轻轻划的声音的响度大;用硬塑料片在梳子齿上快划,梳齿振动的快,音调高,所以快划比慢划的声音的音调高故答案为:响度;音调【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振幅与响度的关系、振动频率和音调关系的理解和掌握16(2分)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强弱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时发出的声音大小,人耳能够听到的最低声音是0dB【考点】9K: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专题】31 :定性思想;511:声现象【分析】(1)物理学角度和环保角度噪声的定义(2)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来表示0dB是人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生活、影响工作;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的影
20、响;超过150dB的噪声环境,会使双耳完全失去听力【解答】解: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强弱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计量噪声强弱常用分贝(dB)做单位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故答案为:无规则;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噪声定义的理解和掌握和对噪声强弱等级及危害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17(1分)(2012秋沭阳县校级月考)图1的实验说明右边音叉的振动靠空气传给了左边的音叉图2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1)”“rai(2)”“mi(3)”“fa(4)”四个音阶,则吹出“dou(1)”声的瓶子序号是丙【考点】91:声音的产生;9D:
21、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511:声现象【分析】声音的产生是由于发声物体振动,声音可以传播能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传声用嘴向瓶内吹气发声,靠的是瓶内空气柱的振动,根据频率和音调的关系,结合水位的不同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解:右边音叉振动,产生声音;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将能量传递给左边音叉,使左边音叉也振动了起来当用嘴向瓶内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瓶内的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高;由图知:四个瓶子的水位,从低到高分别是:丙、乙、甲、丁,因此对应的四个音阶是:1、2、3、4故答案为:振动;丙【点评】解答此题目的难点和易混点是弄清究
22、竟是哪一部分在振动发声可联系装水的烧杯进行实验探究,经过对比可增强记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18(2分)(2010临沂模拟)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跳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考点】9N:声与能量【分析】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根据此知识来解答【解答】解: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跳动;烛焰的跳动是由喇叭声引起空气的振动产生的,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答案为:跳动;能量【点评】此题考查声和能量的关系,是一道基础题19(2分)(2015秋石嘴山校级期中)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5s接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
23、是3750 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考点】97:回声测距离的应用【专题】11 :计算题;511:声现象【分析】(1)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水的深度(2)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月球表面是没有空气的【解答】解:(1)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t=5s=2.5s,由v=可得,该处海水的深度:s=vt=1500m/s2.5s=3750m;(2)月亮周围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4、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亮,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月亮到地球的距离故答案为:3750;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本题关键:一是求出超声波单趟(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二是知道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0(2分)(2007桂林)星期天,小明要试试自己制作的二弦琴的发声效果,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声的音调(填“响度”或“音调”)正在这时,有位同学在楼下叫他去打球,他一听是小刚,马上答应了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是小刚在喊他【考点】9C:音调;9H:音色【专题】12 :应用题【分析】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发出声音的,琴弦越紧,音调越高,琴弦越
25、松,音调越低;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解答】解:小明通过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来调节音调;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小明根据音色的不同判断出是小刚在喊他故答案为:音调;音色【点评】音调和音色是声现象这一章的重点知识,也是中考经常考到的知识,需要掌握21(1分)(2011秋宣威市校级月考)在空气中人耳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间隔时间在0.1s以上,人若要听清自己讲话的回声,则必须距离障碍物17m以上【考点】93:声速【专题】511:声现象【分析】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的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是大于0.1秒,如果不到就会使原声与回声混合
26、,原声就响亮的多了回声传播是一个出去又返回的过程,所以单程时间是大于0.05秒,根据公式s=vt可计算路程【解答】解: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因为v=,所以s=vt=340m/s0.1s=17m故答案为:17【点评】本题考查了人能清晰辨别出回声的距离的计算方法注意声音从人到障碍物用的时间为0.1s的一半22(2分)(2011秋花溪区校级期末)如图图所示,图中abcd是四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d是噪声的波形请提出一种控制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考点】9L:防治噪声的途径;9J:噪声及来源【专题】242:答案开放型【分析】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
27、时发出的声音;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解答】解:结合选项中的声音的波形图可知,d图中的波形没有规律,声音杂乱无章是噪声的波形图;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选D,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噪声的特点和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23(2分)(2016秋镇江期中)在地球上做这样的实验:一人在一根较长的空心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人在钢管的另一端耳朵贴近管口会听到两次声音,后一次听到的响声是经空气传来的,若在月球上,另一端的人会听到一次声音【考点】9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专题】
28、12 :应用题;511:声现象【分析】(1)根据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在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在水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2)根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即固体、气体、液体都可以传声,而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解答】解:(1)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在敲击钢管时,第一次声音是由钢管传播的,第二次听到的响声是经空气传来的(3)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又知,月球上没有空气是真空的;所以,在月球上做同样的实验,另一端的人会听到1次钢管传播的声音故答案为:两;空气;一【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声音传播的条件一定注意声
29、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24(2分)(2015秋锡山区期中)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空缺(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考点】91:声音的产生;9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专题】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固体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中最慢【解答】解:(1)悠扬的笛声,是由笛子内部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2)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要快一些,即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
30、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答案为:(1)振动;(2)大于【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声音的产生条件物体的振动,和学生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知识点的了解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三、实验与设计题(每题5分,共25分)25如图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声音变小(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人玻璃罩内,将会发现声音变大(3)此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考点】92: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19 :探究题;511:声现象【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需要介质进行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
31、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铃声越来越小;(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铃声越来越大;(3)此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答案为:(1)变小;(2)变大;(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条件进行解答,基础型题目26(2016秋宿城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固体能够传声(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着一实验表明:金属丝
32、的传声性能比棉线的好(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振动停止,发声停止(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或“不能”)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考点】92:声音的传播条件;91:声音的产生【专题】12 :应用题;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2)用金属丝听到的声音大,说明金属丝传声效果比棉线好;(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4)声在松驰的琴弦中传播,能量损失很快,传不了多远【解答】解:(1)细棉线是固体,能实现通话,说
33、明固体也是传声的一种介质;(2)因为相距同样远,且说话的响度也相同,但改用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听到的声音大,原因是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的好;(3)说话声引起棉线振动,棉线把这种振动由近及远的传到远方,如果用手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阻断,则振动就会停止,也就听不到声音了;(4)如果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对方讲话的声音了,这是由于“松弛”,振动不能在线上传播了故答案为:(1)固体能够传声;(2)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的好;(3)振动停止,发声停止;(4)不能【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条件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27如图所示,当敲响右边的音叉时,左边
34、完全相同的音叉会(填“会”或“不会”)振动,靠在左边音叉的小球能弹起这说明声音能传播能量,这是由于空气 将右边音叉的振动传给了左边音叉的缘故【考点】91:声音的产生;92: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12 :应用题;511:声现象【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传递能量【解答】解:当敲响右边的音叉时,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振动,靠在左边音叉的小球能弹起,这说明左边的音叉也在振动,这是空气将右边音叉的振动传给了左边音叉,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答案为:会;声音能传播能量;空气【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的条件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题目28(2012广陵区校级模
35、拟)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一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高(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考点】91:声音的产生;9C:音调;9D: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13 :实验题;34 :比较思想【分析】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解答】解:钢尺伸出桌边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说明音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故答案是:一;高;振动的快慢【点评】该题通过实验考查了音调高低与振动频率的关系,属于基础知识,
36、难度不大29(2016秋宜昌期末)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的讨论,提出了如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的9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铜600.76B铜600.89C铜601.02D铜800.76E铜801.02F铜1000.76G钢801.02H尼龙801.02I尼龙1001.02(1)为了验证猜
37、想二,应选用编号为A,B,C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A,D,F的琴弦进行实验(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取任意编号的一种琴弦,调整其松紧程度,用相同的力拨动琴弦,比较音调的高低【考点】2P: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专题】13 :实验题;46 :实验分析法;5A5: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材料不变(2)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
38、的长短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材料不变(3)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松紧有关,控制琴弦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都不变(4)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材料有关,在探究过程中,应用控制变量法【解答】解:要研究音调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需用控制变量法(1)要验证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需控制琴弦的长短和琴弦的材料不变,符合条件的是A、B、C(2)要验证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需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和琴弦的材料不变,符合条件的是A、D、F(3)要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
39、的材料有关,需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和琴弦的长短不变,因此E中琴弦的长度应为80cm,横截面积是1.02mm2(4)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时,需要使用同一种琴弦,且控制拨弦的力相同、弦的松紧程度不同,来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故答案为:(1)A、B、C;(2)A、D、F;(3)80;1.02;(4)取任意编号的一种琴弦,调整其松紧程度,用相同的力拨动琴弦,比较音调的高低【点评】本题是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一个物理量受多个因素影响时,探究其中一个因素和物理量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四.计算题(共17分)30(2012秋金湾区期末)用超声波测海深,超声波在水
40、中传播的速度为1500米/秒,如发出超声波后4秒收到由海底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求海深【考点】97:回声测距离的应用【专题】12 :应用题;51 :声与光【分析】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回到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海底深度【解答】解: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的时间:t=4s=2s,v=,海底深度:s=vt=1500m/s2s=3000m答:海底的深度为3000m【点评】本题考查了回声测距离(雷达测距)的应用及速度公式的应用,确定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单趟用时)是解题的关键31(2015春昌图县校级月考)人在两大山中喊一声,2秒听到第一次回声,又过了2秒听到了第
41、2次回声,则两座大山相距多少米?(温度为15)【考点】97:回声测距离的应用【专题】11 :计算题;32 :定量思想;511:声现象【分析】声音的反射产生回声,呼喊后2s听到一山的回声,说明单程时间是1s,再根据速度公式s=vt即可计算出一山到人的距离;同理再经2s听到另一边山的回声,则声音到另一山的单程所用的时间为2s,根据速度公式s=vt即可计算出另一山到人的距离;将两个距离加起来即是两山之间的距离【解答】解:声音传播到第一个山谷的时间t1=2s=1s,因为v=,所以声音到一山的距离s1=vt1=340m/s1s=340m;声音传到第二个峭壁的时间t2=2s,声音到另一山的距离s2=vt2=340m/s2s=680m;两山谷间的距离s=s1+s2=340m+680m=1020m;答:这两座山之间约相距1020m【点评】熟练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是解题的关键,求出声音传到山谷的时间是本题的易错点,也是本题的难点第22页(共22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