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 (2).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 (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 (2).pdf(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水产科学 2016 年 7 月,23(4):729758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 研究论文 收稿日期:2016-03-31;修订日期:2016-04-06.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2014-XZ-19).作者简介:唐启升(1943),男,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从事海洋渔业与生态研究.E-mail: DOI:10.3724/SP.J.1118.2016.16113 中国水产养殖种类组成、不投饵率和营养级 摘要:根据 19502014 年水产养殖种(类)有关统计和调研数据,并在对养殖投饵率、饲料中鱼粉鱼油比例、各类饵料(配合饲料、鲜
2、杂鱼/低值贝类/活鱼、天然饵料等)营养级等基本参数进行估算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中国水产养殖种类组成、生物多样性、不投饵率和营养级的特点及其变化。结果表明:中国水产养殖结构相对稳定,变化较小,其显著特点是种类多样性丰富、优势种显著、营养层次多、营养级低、生态效率高、生物量产出多。其中:(1)养殖种类296 个、品种 143 个,合计为 439 个。种类组成区域差异明显,淡水养殖鱼类占绝对优势,如 2014 年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和罗非鱼排名前 6 个种类的养殖占淡水养殖产量 69.6%,其次为甲壳类、其他类、贝类及藻类,而海水养殖则以贝藻类为主,如 2014 年牡蛎、蛤、扇贝、海带、贻贝
3、和蛏 6 个种(类)的养殖占海水养殖产量 71.3%,其次为甲壳类、鱼类及其他类;(2)养殖种类多样性特征显著,与世界其他主要水产养殖国家相比,独为一支,具较高的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发展态势良好;(3)由于养殖方式从天然养殖向投饵养殖转变,不投饵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从 1995 年 90.5%降至 2014 年 53.8%(淡水 35.7%,海水 83.0%),但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仍保持较高的水准;(4)与世界相比,营养级低且较稳定。由于配合饲料的广泛使用及其鱼粉鱼油使用量减少,近年营养级略有下降,从2005 年较高的 2.32 降至 2014 年 2.25(淡水 2.35,海水 2.10
4、)。营养级金字塔由 4 级构成,以营养级 2 为主,近年占70%,表明其生态系统有较多的生物量产出。中国水产养殖未来发展需要遵循绿色、可持续和环境友好的发展理念,探讨适宜的、特点各异的新生产模式,发展以养殖容量为基础的生态系统水平的水产养殖管理,建设环境友好型的水产养殖业,为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关键词:种类组成;多样性;不投饵率;营养级;水产养殖;中国 中图分类号:S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8737(2016)04072930 中国有“水产养殖之乡”之美誉,不仅历史悠久,同时也是较早认识到水产养殖将在现代渔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为食物安全做出贡献的国
5、家。20 世纪中后期,经过近 30 年的争论、讨论和实践,1986 年中国确定了“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1,从而促使水产养殖快速发展。水产养殖产量从 1950 年不足 10 万 t、1985 年的 362.6 万 t 增至 2014 年的 4748.4 万 t,在渔业中的比例从 8%、45.2%增至 73.5%,近 30 年产量翻了近 4 番,成为中国大农业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23。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在分析中国水产养殖产量快速增长原因时指出,除了正确决策和科技进步等因素驱动之外,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即相当一部分养殖种类不需要投放饵料34。不投饵,意味着生产成本低、投入少,有利于发展;不
6、投饵,意味着养殖种类位于较低营养层次,具有食物转换效率高和产出量大的特性;不投饵,意味着养殖中较少使用鱼粉,减少对野生渔业资源的压力。显730 中国水产科学 第 23 卷 然,相当一部分养殖种类不投饵是中国水产养殖的重要特色,是特有的水产养殖种类组成及其营养级所决定的。2015 年初,Science杂志刊登的“中国水产养殖和世界野生渔业(Chinas aquaculture and the worlds wild fisheries)”5一文,曾引起了许多议论。一方面媒体炒作,进一步放大该文的结论“中国水产养殖注定削减世界野生渔业资源”,称“中国水产养殖危及野生渔业”6,另一方面许多同行专家(
7、包括中国之外的欧美澳专家)却并不认同该文的结论,认为中国水产养殖发展与世界渔业资源变动不存在必然关系,水产养殖为中国和世界提供了食物并降低了对野生渔业资源的需求,即中国仅使用世界 25%左右的鱼粉却为世界生产了60%以上的养殖水产品78。形成这种歧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技术层面的原因是对中国特色的水产养殖发展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缺乏对“中国水产养殖种类组成、不投饵率和营养级”这个基本情况的认识。为此,本文重点研究分析中国水产养殖种类组成、不投饵率和营养级的基本特点及历史变化,探讨中国水产养殖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模式。1 材料与方法 1.1 基本数据来源 采集 19502014 年中国水产养殖种
8、类及其产量数据,作为分析水产养殖种类组成、不投饵率和营养级特点与变化的基本数据。其中,19502014年每 5 年选 1 个数据点,共 14 个数据点,探讨长期变化;20032014 年每年选 1 个数据点,共 12个连续数据点,探讨进入生产稳定发展期的年度变化。数据中,按照养殖水域环境划分为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按照养殖类别划分为鱼类、甲壳类、贝类、藻类和其他类等 5 大类别,涉及养殖种(类)73 个(淡水 37 个,海水 36 个)。1.1.1 每 5 年的产量数据(19502014)数据来源于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以下简称年鉴)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数据库9。早期的年鉴2,渔业产量数
9、据没有明确区分养殖和捕捞产量,只划分了海水产品和淡水产品产量,因此,19502000 年的淡水养殖数据和 19501980 年的海水养殖数据,以及海水养殖 19852000 年中国对虾产量和 19851990 年其他类的产量来源于FAO,其他数据来源于年鉴2,可使用产量数据为 540 个(淡水 267 个,海水 273 个)。因 FAO 统计口径与年鉴2略有差异,在引用 FAO 产量数据时按照年鉴2的标准对FAO的数据进行了校正:(1)合并鲆鲽类产量,(2)半咸水的虾类产量划分到海水养殖产量,(3)扣除贝类中珍珠的产量,(4)藻类按照淡干重量计算,海带按湿干比为 5 换算,其他藻类产量按湿干比
10、为10 换算。1.1.2 年度产量数据(20032014)20032014 年水产养殖产量统计数据来源于年鉴2,可使用产量数据为 1023 个(淡水 509 个,海水 514 个)。需要说明的是,国家统计局曾根据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结果对 19972006 年水产养殖数据进行了调整(年鉴(2015)2,附录 1),但该附录中仅对淡水、海水养殖总产量进行了调整,并没有调整分类产量。因营养级等参数计算中产量使用的是相对量,故 20032006 年的养殖产量数据依然使用年鉴2记录的产量,未作调整。1.1.3 数据代表性分析 由于中国水产养殖种类繁多,不可能获得全部种类的产量数据,本文选取的两种时间尺度
11、的数据均遵循绝对多数的原则,以确保其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即计算所涉及的种类的合计产量要占养殖总产量的 85%以上。下面以 20032014 年 12 年数据为例对其代表性进行分析。(1)淡水 20032014 年年鉴2记录的淡水养殖种类(类)有 37 种,其中:鱼类有 25 种、甲壳类 5 种(4 种虾和 1 种蟹)、贝类 3 种、藻类 1 种、其他类 3 种,这些种类的年产量最低占淡水养殖年产量的 95.4%(2013 年),最高占 97.4%(2009年),完全可以代表中国淡水养殖情况。表 1 列出年鉴2中有产量统计的淡水养殖种类和品种,同时也列出没有产量统计种类和品种,即占产量不足 3%5
12、%的淡水养殖种类和品种,供参考。第 4 期 唐启升等:中国水产养殖种类组成、不投饵率和营养级 731 732 中国水产科学 第 23 卷 (2)海水 20032014 年年鉴2记录的海水养殖种类(类)有 36 种,其中:贝类 9 种、藻类 8种、甲壳类 6 种(4 种虾和 2 种蟹)、鱼类有 10 种(类)、其他类 3 种,这些种类的年产量最低占海水养殖年产量的 88.6%(2006 年),最高占 91.1%(2010 年),也可以代表中国海水养殖情况。表 2列出年鉴2中有产量统计的海水养殖种类和品种,同时也列出没有产量统计种类和品种,即占产量不足 9%12%的海水养殖种类和品种,供参考。1.
13、2 基本计算方法 1.2.1 养殖种类多样性指数计算 使用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H)、马卡列夫丰富度指数(dM)、皮诺均匀度指数(J)、辛普森优势度指数(D)等经典物种多样性指数公式计算养殖种类多样性指数,具体方法见文献14。计算中用养殖种类数代替物种数、养殖产量代替生物量,数据取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数据库(19502013)9。1.2.2 养殖不投饵率计算 根据公式 NFk=Ynfk/Yk计算养殖不投饵率。式中,NFk 是 k 年养殖不投饵率,Ynfk为 k 年不投饵养殖种类的产量,Yk为 k 年养殖种类的总产量。这里的不投饵指的是养殖生物在养殖过程中依赖水域中天然饵料成长,而投饵则
14、是主动投喂人工饲料及其他饵料。在实际计算中,Ynfk因类别而不同,如贝类养殖基本不投饵,但鱼类、甲壳类等情况较为复杂,如投喂饵料比例、饵料类型及其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等。为此,鱼类、甲壳类等计算参数所涉及的投喂饵料比例等将在本文 1.3 中进行专题说明。1.2.3 养殖种类营养级计算 自然水域生物种营养级计算公式为:1TL1DC TLniijjj 式中,TLi为生物 i 的营养级,DCij为食物 j 在生物i 胃含物中占得比例,TLj为食物 j 的营养级。研究中,国际通用的营养级划分标准为:初始营养层次(绿色植物)的营养级,即将第1营养层次的绿色植物定为1级(TL=1),植食者为第二营养层次(
15、初级消费者),营养级定为2级(TL=2),以植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为第3营养层次(次级消费者),营养级定为3级(TL=3),以此类推1517。参照生物种营养级计算公式,养殖种类营养级计算公式可简化为:TLai=1+TL aif 式中,TLai是养殖种类 ai 的营养级,TLaif为养殖种类 ai 在养殖水域中天然饵料或投喂饵料 f 的营养级。在实际计算中,TLaif因养殖类别而不同,如藻类是绿色植物直接定为1级,贝类基本滤食藻类,营养级也基本定为2级,但鱼类、甲壳类等情况较为复杂,涉及投饵与不投饵、饵料类型及其营养级和所占比例、饲料中鱼粉鱼油比例,以及其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等。为此,鱼类、甲壳
16、类等计算参数下一节(1.3)将专题说明。1.2.4 养殖类别营养级计算 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养殖类别的营养级:1TLTL/mkai aikkiYY 式中,TLk是养殖类别在 k 年的营养级,TLai为种类ai的营养级,Yaik为种类ai在k年的养殖产量,Yk为该类别 k 年 m个养殖种类的总产量。实际上,养殖类别在 k 年的营养级是 m 个养殖种类营养级根据其产量在总产量中所占比例,计算出来的 m 个养殖种类营养级的加权平均值。1.3 主要计算参数估算与引用说明 1.3.1 投喂饵料养殖比例 中国水产养殖投喂的饵料包括配合饲料、鲜杂鱼(冰鲜鱼)、低值贝类、活鱼、藻类及其他饵料。(1)淡水 据解绶启
17、等18研究报道,2009年淡水养殖中草鱼、鲫、鲤和团头鲂养殖产量的80%来自投喂饵料养殖。本研究引用此数据作为2009年这些养殖品种投喂饵料养殖的比例,并以此为基准结合对主要饲料生产企业和市场的问卷调研、专家咨询、年鉴2和中国饲料工业年鉴19数据,估算出不同时期中国淡水养殖种类投喂饵料养殖产量占其养殖总产量的比例(附表1)。(2)海水 根据文献数据2022、大型饲料生产企业和大型海水养殖企业的问卷和实地调查,以及相关专家提供的资料,结合中国饲料工业 第 4 期 唐启升等:中国水产养殖种类组成、不投饵率和营养级 733 734 中国水产科学 第 23 卷 年鉴19、年鉴2数据,估算出198520
18、14年中国海水养殖产量中投喂饵料养殖的比例(附表2)。1.3.2 配合饲料鱼粉鱼油含量 随着配合饲料的普及、均衡营养研究的深入,以及饲料加工工艺和技术的日臻完善,中国水产养殖配合饲料中鱼粉鱼油的使用比例呈现下降趋势(附表34),而配合饲料中鱼油的用量仅在03%,更多的使用了植物性油脂。淡水 (1)鱼类:从1995年到2014年,青鱼、草鱼、鲤鱼、鲫鱼等配合饲料中鱼粉鱼油含量从8%32%降至1.5%10%鮰。鱼、泥鳅和短盖巨脂鲤配合饲料中鱼粉鱼油的含量从2003年的16%21%降至2014年的5%10%。黄颡鱼、乌鳢和黄鳝的配合饲料中鱼粉鱼油含量从2003年的43%53.5%降低至2014年的2
19、7%38%,但鲈鱼配合饲料中鱼粉鱼油含量在20032014年期间一直保持相对较高的含量,为53%58.5%;(2)甲壳类:罗氏沼虾、青虾和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中鱼粉鱼油含量从2003年的36%42%降低至2014年的21%29%。克氏原螯虾配合饲料中鱼粉鱼油含量维持在10%16%。河蟹饲料中鱼粉鱼油含量从2000年的31.5%降至2014年的21%;(3)其他类:鳖饲料的鱼粉鱼油含量一直维持在50%60%,龟和蛙饲料中鱼粉鱼油含量从2003年的48%降至2014年的32%。海水 (1)贝类:鲍养殖在稚鲍期部分使用配合饲料,鱼粉比例20%25%,鱼油比例为1%2%。螺类配合饲料中鱼粉鱼油的使用比例
20、也在逐年下降,由饲料开发之初的60%左右下降到2014年的30%。(2)甲壳类: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发的对虾配合饲料,鱼粉鱼油使用量在20%左右,进入90年代,饲料中鱼粉鱼油的使用比例达到45%。进入21世纪,对虾饲料系数达到甚至低于1.0,饲料中鱼粉鱼油的使用比例逐步下降,其中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中鱼粉鱼油的使用比例低于30%。蟹类饲料鱼粉鱼油的使用比例略高,2005 2014年为54%39%。(3)鱼类:海水鱼饲料发展初期均含有较高比例的鱼粉鱼油,分别为60%65%和7%左右。但随着海水鱼营养生理研究的深入,饲料配方的优化和加工工艺的改进,鱼粉鱼油的使用比例逐渐下降。牙鲆配合饲料中鱼粉鱼油
21、的含量由20世纪90年代的70%左右降低到2014年的50%。鲈鱼配合饲料中鱼粉鱼油的含量由2003年的55%降至目前的37%。但目前大黄鱼、军曹鱼、鲀鱼、鲷鱼、美国红鱼、河、石斑鱼和鲽鱼等养殖配合饲料中的鱼粉鱼油的使用比例仍较高,达40%50%。(4)其他类:海参稚参养殖阶段少量使用配合饲料,鱼粉鱼油的使用量为3%6%,鱼油为00.5%。1.3.3 养殖营养级计算参数 1)养殖水域天然饵料的营养级 淡水 据张堂林23、叶少文24、刘学勤26研究报道,(1)鱼类:天然饵料类群主要有25个,其中植物性食物(包括藻类、水生植物和植物碎屑)营养级为1.0,原生动物、轮虫和枝角类均为2.0,桡足类为2
22、.1,虾类平均为2.2,各类昆虫幼虫(蜉蝣目幼虫、摇蚊幼虫、蜻蜓目幼虫、毛翅目幼虫、半翅目幼虫)、介形类、线虫、寡毛类、软体动物(螺类、螺厣)、昆虫卵均为2.0,鱼鳞和鱼卵为3.0,塘鳢科、虾虎鱼科、鲤和其他鱼类分别为3.63、3.12、2.92和3.023。另外,鲢、鳙饵料营养级分别为1.202325和1.7723。(2)甲壳类:虾类的天然饵料主要为浮游植物、轮虫、原生动物、枝角类、桡足类、水生寡毛类、水生昆虫、鱼类、植物碎片和有机碎屑等,平均营养级为1.223;河蟹的天然饵料以水生大型植物、藻类、原生动物、轮虫、节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鱼类和颗粒碎屑等为主,平均营养级为1.824。(
23、3)贝类:包括河蚌、河蚬、螺、蚬等,均以水中浮游植物如硅藻类和裸藻类、浮游动物如轮虫和鞭毛虫、水生植物和甲壳类动物的腐败碎屑等为食,平均营养级为1.2526。本研究引用上述研究结果作为淡水天然饵料营养级及计算不投饵养殖种类营养级的依据。海水 各类天然饵料的营养级参考文献17。2)养殖投喂饵料的营养级 淡水 鱼类、甲壳类及其他类养殖在不同时期投喂配合饲料的营养级估算结果如附表5;鳜鱼养殖中投喂的活饵鱼以鲤科鱼类为主,营养级为2.3423;鲈鱼和河蟹养殖中投喂的冰鲜鱼营养级为3.5917。第 4 期 唐启升等:中国水产养殖种类组成、不投饵率和营养级 735 海水 贝类、甲壳类、鱼类及其他类养殖在不
24、同时期投喂配合饲料的营养级估算结果如附表6;鳀鲜杂鱼虾主要包括鱼、龙头鱼、七星底灯鱼、底栖虾类等,营养级为3.5917;低值贝类的营养级为2;藻类和浮游植物的营养级为1,桡足类等浮游动物的营养级为2.1。以上估算结果(附表16)以及从文献引用的数据将是计算研究不投饵率和营养级的依据。2 结果与分析 2.1 种类组成 2.1.1 种类组成特点 20世纪50年代是近代中国水产养殖发展的初始阶段,养殖种类仅有数十种,随着“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和海水贝藻等类人工繁育技术的发展,80年代养殖种类增至上百种23,910,1213。进入21世纪,由于人工繁育技术和养殖技术不断进步和完善,养殖种类大幅度增
25、加。根据表12统计,目前中国水产养殖种类有296个(包括25个引进种11)、品种143个(培育的新品种138个、引进品种5个11),合计养殖种类和品种为439个。但是,专家认为实际养殖种类和品种近500个,其中种类应在300个以上。表1和表2表明,中国水产养殖种类组成以鱼类为主,其次为贝类,再其次为甲壳类、藻类和其他类。在这五大类别中,按种类计:鱼类189种,占63.9%;贝类54种,占18.2%;藻类21种,占7.1%;甲壳类15种,占5.1%;其他类17种,占5.7%。图1显示了19502014年五大类别产量比例的多年变化:鱼类比例最高,占86.8%55.3%,其次是贝类、藻类、甲壳类和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 2 水产 动物 遗传 育种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