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龙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大学论文.doc
《山龙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大学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龙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大学论文.doc(1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钦 州 市 钦 南 区山龙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广西国瑞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南宁 2012年6月 单位名称:广西国瑞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项目名称:钦州市钦南区山龙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证号:水利行业丙级A245002591 总经理:余丕玉总工程师:虞松宾项目负责人:姚云鹏广西钦州市钦南区山龙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人员章节名称编写校核审查核定1 综合说明姚云鹏林国范虞松宾余丕玉2 水文汪 清张传燕虞松宾余丕玉3 工程地质广西海林地质勘查有限公司4 工程任务与规模汪 清林国范张传燕余丕玉5 枢纽建筑物除险加固设计姚云鹏林国范张传燕余丕玉6 电气与金属结构姚云鹏林国范张传燕余丕玉7 施工组织
2、设计姚云鹏林国范虞松宾余丕玉8 水土保持及环境影响姚云鹏林国范虞松宾余丕玉9 工程占地及工程管理姚云鹏林国范虞松宾余丕玉10 设计概算李佳慧张传燕虞松宾余丕玉目 录1 综合说明11.1 绪言11.2 水文41.3 工程地质61.4 工程任务和规模91.5 枢纽建筑物除险加固设计101.6 机电与金属结构151.7 施工组织设计151.8 水土保持及环境影响151.9 工程用地及工程管理161.10 设计概算172 水 文错误!未定义书签。2.1 流域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2.2 气象错误!未定义书签。2.3 水文基本资料错误!未定义书签。2.4 流域特征值复核错误!未定义书签。2.5 洪水标准
3、错误!未定义书签。2.6 设计暴雨错误!未定义书签。2.7 设计洪水错误!未定义书签。3 工程地质203.1 绪言323.2 区域地质概况323.3 库区地质概况323.4 工程区地质概况323.5 大坝体填筑质量与评价323.6 坝基和坝肩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323.7 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323.8 输水隧洞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323.9 天然建筑材料323.10 结论及建议324 工程任务和规模324.1 地区社会经济概况324.2 工程任务324.3 水库除险加固的必要性324.4 工程规模325 枢纽建筑物除险加固设计325.1 工程概况325.2 工程等别、标准及特征水位325.3
4、 现状建筑物安全复核325.4 建筑物除险加固设计326 电气与金属结构326.1 电气326.2 金属结构327 施工组织设计327.1 施工条件327.2 工程施工327.3 施工布置327.4 施工进度328 水土保持及环境影响328.1 水土保持328.2 环境保护设计328.3 水土保持及环境保护投资329 工程占地及工程管理329.1 工程占地329.2 工程管理3210 设计概算3210.1 编制说明3210.2 概算成果表3210.3 设计概算附件32附件1:大坝安全鉴定成果核查意见表附件2:山龙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附件3:设计委托书广西钦州市钦南区山龙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
5、计图纸目录序 号图 名图 号1工程加固平面布置图山龙初设水工-012主坝加固设计图(1/3)山龙初设水工-023主坝加固设计图(2/3)山龙初设水工-034主坝加固设计图(3/3)山龙初设水工-045主坝灌浆设计图山龙初设水工-056副坝加固平面布置图山龙初设水工-067副坝加固设计图山龙初设水工-078溢洪道加固设计图山龙初设水工-089放水系统加固设计图(1/2)山龙初设水工-0910放水系统加固设计图(2/2)山龙初设水工-101 综合说明1.1 绪言1.1.1 工程现状概况山龙水库位于钦州市钦南区犀牛脚镇大灶村委会,地理位置:东经10900,北纬2153,所在的河流为钦江支流,是一座以
6、灌溉为主,兼顾养鱼的综合利用小(1)型水库。水库集雨面积为0.16km2,总库容25.5万m3,兴利库容4.7万m3。设计灌溉面积为400亩,实际灌溉面积为300亩。山龙水库1967年1月开始动工兴建, 1968年1月建成投入运行。水库建成运行至今,工程发挥了巨大的效益,但大坝一直带病运行,未进行过完整的除险加固。山龙水库现状枢纽建筑物包括主坝、副坝、溢洪道、放水系统等。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长63m,最大坝高7.9m,坝顶宽3.0m,坝项高程18.00m,上游坡比1:2.86,无护坡石。下游坡比1:3.0,草皮护坡,坡脚无排水反滤体。副坝位于主坝的西面,为均质土坝,坝长25m,最大坝高4.25m
7、,坝顶宽5.0m,坝项高程17.50m,上游坡比1:3.0,无护坡石。下游坡比1:2.5,草皮护坡,坡脚无排水反滤体。溢洪道位于副坝右侧,在原山体上开挖而成的开敞式宽顶堰,净宽8.5m,堰顶高程16.00m。最大下泄流量5.98 m3/s。溢洪道两侧没有边墙,底板没有衬砌,杂草丛生,淤积严重,局部边坡不稳定,无消力池。放水设施由斜拉放水闸和放水平管组成。采用手动螺杆启闭,放水平管为混凝土方形无压涵,进口底高程13.25m,断面尺寸为0.25 0.25(m),长32m,最大放水量0.1m3/s,放水平管破损严重,渗漏大。1.1.2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结论钦州市钦南区水利局委托广西国瑞建设工程有限公
8、司于2010年8月完成了山龙水库大坝安全评价论证工作。2010年9月广西钦州市水利局水库大坝安全鉴定专家组对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山龙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进行了评审,提出了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评定山龙水库大坝安全类别为“三类坝”。2011年4月,山龙水库“三类坝”安全鉴定成果通过钦州市水利局的核查,同意“三类坝”鉴定结论,核查意见如下:(1)书面核查意见1)副坝坝顶高程不满足防洪要求。2)主坝和副坝坝体压实度低,填筑质量达不到规范要求,坝体填土渗透系数均值不满足规范要求。3)主坝和副坝在正常蓄水位工况和校核水位降落到正常水位工况下,浸润线逸出点较高,坝脚无反滤体。4)主坝和副坝上游坝坡风浪冲刷严重,
9、下游坝坡杂草丛生有蚁害,两侧无排水沟。5)溢洪道两侧无边墙,底板无衬砌,下游无消能设施。6)斜拉闸混凝土闸门密封性差,漏水严重,闸门及门槽埋件、拉杆长期泡于水下,锈蚀严重,维修困难,手动斜拉闸启闭设施运行不便,不能控制闸门放水流量。放水平管破损严重,有大量渗漏,容易带走大坝土体掏空大坝。7)水库无管理房,无交通通讯工具,不便于开展防汛抢险工作。8)水库无水位、雨量观测设施。9)水库防汛公路为泥土路面,无路肩石,无排水沟,路面变形严重,坑洼不平,雨天无法通车,严重影响汛期抢险工作。(2)现场核查意见1)主坝及副坝坝顶凹凸不平,无排水沟,冲刷严重;上下游坝坡杂草丛生无衬砌,无排水沟及排水棱体。2)
10、斜拉杆锈蚀严重,放水涵管老化,有渗漏。3)溢洪道底板、边墙无衬砌,无消能设施,不满足泄洪安全要求。4)进库防汛道路差。5)坝首无管理房,大坝无安全观测设施。1.1.3 除险加固主要项目根据安全鉴定结论及核查意见,结合山龙水库实际情况,经本阶段复核分析后,拟对如下工程项目进行除险加固设计:(1)主坝加固1)主坝坝顶加固坝顶上游侧设C15混凝土防浪墙,下游侧设0.40.5m的C15混凝土路肩,路面铺设20cm的泥结石路面。2)主坝上游坝坡加固本次设计将坝坡清理后用15cm厚的砂石料进行找平,然后浇筑10cm厚的C15混凝土六角块护坡,13.25m高程处设C15混凝土护脚墙,坝面两侧设0.40.5m
11、混凝土齿墙。3)主坝下游坝坡加固本次设计将坝坡清理后,13.1m高程以上种植草皮护坡,13.1m高程以下设干砌石贴坡排水体,贴坡排水体顶部及底部设M7.5浆砌石排水沟。13.1m高程处设2.53m宽马道。同时大坝下游两侧坡面新建浆砌石排水沟。4)主坝坝体、基础防渗处理主坝坝体采用充填灌浆进行防渗处理,根据地质提供的参数,灌浆底部高程为4.5m,灌浆孔距1.5m,单排布置。(2)副坝加固1)副坝坝顶加固坝顶加高培厚,上游侧设C15混凝土防浪墙,下游侧设0.40.5m的C15混凝土路肩,路面采用20cm的泥结石路面。2)副坝上游坝坡加固本次设计将坝坡清理整平后,铺设土工膜,在土工膜上部覆15cm厚
12、1:1砂砾石垫层,然后浇筑10cm厚的C15混凝土六角块护坡。坝脚设2.0m深C15混凝土防渗墙,坝面两侧设0.40.5m混凝土齿墙。3)副坝下游坝坡加固本次设计将坝坡清理后,15.1m高程以上种植草皮护坡,15.1m高程以下设干砌石贴坡排水体,贴坡排水体顶部及底部设M7.5浆砌石排水沟。15.1m高程处设2.15m宽马道。同时大坝下游两侧坡面新建浆砌石排水沟。4)副坝坝体、基础防渗处理副坝坝体采用600g/m2复合土工膜进行防渗处理。(3)放水系统改建在副坝原放水系统位置采用挖坝方式挖除原有放水涵管,在原位新建新建放水箱涵和放水斜管。(4)改建建溢洪道对原溢洪道两侧进行衬砌,并新建C20混凝
13、土实用堰及顶部交通桥。(7)管理房水库原有管理房位于水库设计水位高程以下,不满足防洪要求,本次设计拟在主坝右坝肩新建水库管理用房35m3,为砖混结构平房。(8)防汛抢险公路改建和新建从西角水库到水库大坝坝脚的防汛抢险道路路线保持不变,总长约1.2km,将路面扩宽为3.5m,采用泥结石路面;新建上坝顶的防汛道路,总长约300m。1.2 水文1.2.1 流域概况山龙水库位于钦南区犀牛脚镇大灶村,属钦江流域,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的小(2)型水利工程。原注册登记山龙水库坝址以上,水库集雨面积为0.16km2,无注册登记河流长度和河道比降。 本次复核得水库坝址以上,河流长度0.48km,河床平均比降27.5
14、,水库集雨面积为0.16km2。1.2.2 气象特征据钦州气象站资料统计,坝址以上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2111mm,多年平均气温22,极端最高气温37.5(1968年7月),极端最低气温-1.8(1955年1月)。多年平均蒸发量1718 mm,年最大蒸发量为1878mm,年最小蒸发量为1509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以上,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8m/s。影响本区的台风风力多在79级,最大12级以上。本流域主要特点是高温多雨,干湿分明,季风盛行,夏秋之间台风和暴雨较为频繁。1.2.3洪水山龙水库的设计洪水,经历了水库原设计、2010年安全鉴定等两个阶段。本次设计洪水复核采用1:10000地形图量
15、算,得到的数据见表1-2-1。表1-2-1 水库流域特征值量算成果与各次设计采用比较表设计阶段项目钦州地区小型水库资料安全鉴定(2010年10月)本次加固(2012年4月)设计单位广西国瑞建设有限公司广西国瑞建设有限公司集雨面积F(km2)0.160.160.174河流长度L(km)-0.890.48平均坡降(J=)-3227.5量算依据1/10000地形图1/10000地形图1/10000地形图(1)设计暴雨及雨型山龙水库流域内无水文站及雨量站,缺乏实测暴雨资料。本次设计, 10分钟、1小时、6小时、24小时暴雨相关参数从广西暴雨统计参数等值线图研究(2010年版)查取。水库各时段设计点暴雨
16、量成果见表1-2-3。表1-2-3 山龙水库设计点暴雨量成果表 vCvHP%0.33 5.0 10.0 10min0.3 24.0 51.4 37.7 33.6 1h0.3575180.0 125.3 110.3 6h0.5140454.2 278.6 232.4 24h0.55210747.6 438.9 361.2 注:Cs/Cv=3.5(2)设计洪水推求本次设计洪水采用广西暴雨径流查算图表中介绍的瞬时单位线法、推理公式法两种方法推求。根据山龙水库所在的产流、汇流分区及流域地形、植被情况,查得山龙水库流域平均最大蓄水量为Wm=100mm,初损I0=30mm;稳定入渗率2.0mm/h(推理公
17、式法);产流期平均入渗率f=6.0mm/h(瞬时单位线法)。两种方法计算的洪水成果见表1-2-4。表1-2-4 山龙水库设计洪水成果表设计标准P(%)24h暴雨(mm)洪峰流量(m/s)24h洪量(万m)纳什瞬时单位线法0.33747.66.5410.535438.94.405.9510361.23.817.77推理公式法(采用)0.33747.67.3710.725438.94.716.1810361.24.005.07本次设计洪水计算采用广西暴雨径流查算图表中有关资料推求洪水,且暴雨和洪水参数均由广西实测资料经综合平衡所得,设计暴雨历时和时段t选定比较符合小流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本次洪水复
18、核两种方法推算的洪峰流量、洪量成果相近。由结果可见推理公式法得出结果较高,从工程偏安全考虑,本次洪水复核采用推理公式法推求的结果。1.3 工程地质1.3.1 区域及库区地质概况测区位于钦州盆地南面,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库区为丘陵地形,高程3050m。测区地层为:志留第(S)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页岩;侏罗系(J)砂岩、泥质粉砂岩、砂砾岩、泥岩、二迭系(P)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和第四系(Q)。测区位于南华准地台华厦褶断带的粤西隆起西南端与右江褶断区越北隆起北缘褶断束东南端的接壤地区。褶皱、断裂发育,并具明显的分带性。西北部构造线以北东东向为主,伴有少许北西向断裂,中部自西南向东北,
19、略呈舒缓的“S”形展布,断裂异常发育。西北部褶皱以宽展型为主,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部分集中,成断层束状;东南部则以近东西向的紧密线状褶皱为主,略呈反“S”型,断裂不甚发育。与水库密切相关的断层为防城至大垌大断层和平吉断层,断层均从水库外经过,对水库无影响。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区内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1.3.2 工程区工程地质库区为丘陵地貌,自然坡度2030之间,两岸山头高程在3050m为主,沟谷较发育,植被茂盛。库盆及坝址区由志留系下统连滩群第三组(S1lnc)砂岩、泥质粉砂岩组成,两岸山体高程高于坝顶
20、高程10m20m,山体较雄厚,无构造破碎带穿越库区,岩体阻水性较好,水库不存在向邻谷渗漏问题,库区未发现较严重的渗漏现象。库岸以残坡积土为主,层厚一般为12m,库水面面积较小,库盆山体植被较好,由于受风浪影响,库区局部地段有少量塌岸现象,但规模不大。根据地质测绘,近坝库岸基本稳定。1.3.3 主坝工程地质评价(1)坝体物质组成及分布特征填土以含碎石粘土为主,黄色,局部夹黄褐色或灰白色,填土来源于附近山头的残积土及基岩风化土,含大量风化岩碎块。浸润线以上土层一般呈干稍湿,可硬塑状态。浸润线以下土层一般较湿,呈可软塑状态,砾石成分为石英,据土工试验,砾含量为19.5%,砂含量14.5%,粉粒含量为
21、44.8%,粘粒含量为21.2%。填土最优含水率为16.2%,击实最大干密度为1.85g/cm3,压实度仅为89%。坝体填土土质较差,压实度未达到要求。主坝填土基本顺着原河谷填筑,两侧坝肩填土层厚度较薄,主坝中心部位填土层最厚,约9.6m。(2)坝体填土压实度坝体填土的标准击实最大干密度dmax=1.85g/cm3,最优含水率op16.2%,填土干密度为1.63g/cm3,则压实度为0.88。主坝填土压实度均未满足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的要求。(3)渗透系数统评价根据现场注水试验,坝体人工填土的渗透系数以10-410-3级为主,属中等透水。(4)坝基和坝肩工程地质条件与评
22、价坝基主要由第四系(Q)和志留系下统连滩群第三组(S1lnc)灰黄色黄色泥质粉砂岩组成。1)粘土:灰色深灰色,湿,可塑状,含少量粉细砂,有沙感,摇震反应无。分布于河床,厚0.6m。2)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灰黄色黄色,局部夹黄色砂岩,中薄层状,砂状结构,裂隙较发育,岩芯呈土柱状或碎块状,手折可断。分布于两坝肩,厚大于5m。坝基及坝肩岩土层主要为粘土和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强风化泥质粉砂岩渗透系数为2.710-4cm/s,属中等透水层。大坝坝基岩土中粘土为弱透水;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均为中等透水,需对坝基进行防渗。1.3.4 副坝工程地质评价副坝为均质土坝,填土来源于附近山头的残积土及基岩风化土,含大量风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库 加固 工程 初步设计 报告 大学 论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