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学位论文--论银行会计的风险与防范.doc
《学士学位论文--论银行会计的风险与防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论银行会计的风险与防范.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4级学生毕业论文题目:论银行会计的风险与防范姓 名: 刘 苗 苗 专 业: 会计 班 级: 一 班 指导教师: 陈 红 2013年11月27日【摘要】 我国银行会计风险的现状不容乐观,会计工作作为银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肩负着核算银行业务,反映银行经营成果,预测业务发展前景,参与银行经营决策等重要职责,而银行会计工作自始至终贯穿于银行业务处理的全过程。本文对我国银行会计风险的特点和银行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面临的挑战进行了阐述,进而比较全面地分析了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阐明了建立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是控制银行会计风险的根本途径。最后对我国银行的会计管理制度改革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关键词】
2、银行,会计风险,会计制度,内控, 论我国银行的会计风险与防范 会计作为银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贯穿于银行业务处理的全过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会计面临的风险日趋多样化。近几年金融系统案件频繁发生,大多缘于会计监督乏力。因此,加强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是我国当前金融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银行业不断曝出内部人偷蛀银行资金的丑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最近看到发生的一个案件,大致情况是某行分理处主任因为自己或亲友缺少经商的资金,通过口头之意要求主管会计填写了5笔信用借款申请书,填写的借款人地址不实,他亲自审批后,记帐会计填写借款借据时,填写的借款人身
3、份证号码也是假的,并代借款人签字,然后出纳付款。信贷员事后按会计凭证补制信用贷款登记卡,且按季付了一个年度的利息。稽核员几次审计,对不填写身份人住址、审批时序颠倒、5笔借款笔迹相同、不按会计原则收息等明显的违规违纪操作,竟三年内未发现。事后经人举报、稽核部门实查深挖,才收回资金。 这个个案非常简单,然而正因为简单,却引人深思。此案涉及6个环节10个岗位,然而在内控内审环节却三番五次都没有查出来,各岗位人员要么知情不报,要么本该发现的却发现不了,而且案件隐藏时间有三年之久。分析案件原因,主要是内控不严有章不循,管理方面存在许多漏洞。据中国银监会公布, 2006年元至9月,全国银行业共发生各类案件
4、724件,案件导致的风险金额为20.8亿元,查处作案人员744人,其中陈案占70.9%。经分析,尽管发案原因很多,有挪用库款、携款潜逃等性质严重的经济案件,也有违规放贷、违规拆借、账务处理不规范等违规行为,但80%以上有内部作案或内外勾结情节。纵观近年来商业银行发生的各类案件,有其偶然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内部会计风险防范出问题所导致的必然性。因此当前重视和加强我国银行会计风险防范和控制刻不容缓。 会计工作作为银行的一项基础工作,其地位和作用会变得愈加重要。众所周知,会计风险防范水平的高低,对银行规范经营行为,防范各类案件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银行会计风险的现状分析 (一)银行会计风险
5、的基本概念 银行会计风险,就是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会计核算错误或会计信息2 提供失误而导致的决策失误,以及因为主客观条件恶化或其他情况,使银行业的资金、财产、信誉受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银行会计风险包括两个要素:一是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二是风险会造成损失的大小。 (二)银行会计风险的特征 1、银行会计风险的隐敝性强。传统上,银行会计风险主要体现为会计操作差错,如使用错误的会计科目、总分余额不符、漏记或少记、记账串户等,这些风险都是显性的,总是会在凭证、账簿或报表上显现,查找起来也相对容易简便。但电子化时代,在处理业务时相对于手工核算更缺乏直观性,会计人员只需按照计算机事先编写好的程序进行操作
6、,经办人员甚至管理人员更关心处理结果,对其处理原理和处理过程可能并不了解,出现差错不容易发现。同时,在现代科技支持下,银行信用卡、电子转账系统、网上银行等创新业务不断涌现,也加大了会计业务的风险。其结果是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管理人员对会计业务潜在的风险做出准确的认识和分析,也使银监当局无法进行有效监管。 2、银行会计人员的道德风险凸现。过去,依据同一会计原始凭证进行综合和明细双线核算际上发挥着会计人员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作用。而电子化下综合柜员直接面对计算机,缺乏相应的监控机制,即使有些银行采用了会计事后监督系统,但通常发现问题已经是次日或相隔数日。在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条件下,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7、和行为操守成为约束会计行为的第手段。纵观近年银行业发生的一些会计大案要案,背后都与会计人的道德风险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3、银行会计风险的信息不对称。目前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出现了相对分离的趋势,从而使过程和核算结果反映也呈现分离的态势。一方面,会计核算所附带的信息逐级过滤,会计管理与会计核算层所掌握的信息出现不对称,会计信息经过系统模式化的处理后最后仅体现为资产、负债、损益的变动。另一方面,一些会计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仍是基于手工操作式的体验,对电子化时代会计核算经验相对缺乏。特别对于银行业务核算系统,柜员所掌握的信息相对于管理人员占优,柜员可以轻易利用系统的缺陷舞弊。 4、银行会计风险
8、的形式多元化。由于业务品种增多,个性差异大,银行会计工作面临的风险线拉长,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也是各式各样:既有会计事项的差错,也有业务系统固有缺陷、运行故障以及网络安全等伴随电子化而来的技术风险,还有会计制度的疏漏和管理手段的低效所隐含的潜伏风险。 (三)商业银行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面临的挑战 1、账务组织体系受到严重打击,传统会计处理模式下,双线核算、总分核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和一种会计理念,是贯穿于整个银行会计核算流程的一条主线。在其指导下,银行的账务组织划分为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双线控制的两个体系。明细核算(前台)的顺序是凭证分户账余额表;综合核算(后台)的顺序是凭证科目日结单总账。同时,为了便
9、于分工协作,银行凭证采用单式凭证,即一张记账凭证只据以登记一笔业务的借或贷的一方,如果是一借多贷、一贷多借或多借多贷的会计业务必须填制多张凭证。两个核算体系都是根据同一凭证,分别按分户和科目两条线核算,并坚持总分核对,体现相互制约,构成银行会计核算完整的账务组织体系。会计业务处理电算化后,会计核算的顺序是凭证分户账总账,将凭证要素输入计算机后,总账直接根据明细核算自动汇总生成,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为同一数据源,两者的数字总是相等的。 在此种情况下,“双线”核算的路径蜕变为计算机输入“单线”,不同核算线路之间的“总分核对”蜕变为“总分汇总”,所以传统的“双线核算、总分核对”已没有现实意义。同时,银
10、行的综合柜员可对处理各种业务,采用单式凭证的劳动分工基础也不复存在。 2、会计核算过程所蕴含的监督控制功能出现弱化。传统模式下,对外业务处理与业务核算交织在一起,在为客户服务的过程也是银行会计核算的过程。实行“双人临柜、钱账分管”模式,通过双线核对和交叉复核,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也发挥着对核算的监督和控制功能。电子化时代,大多数银行实行综合柜员制,柜员在受理业务的同时也兼办记账、复核、出纳等工作,银行会计业务处理过程基本上是“一手清”。尽管计算机对重要的会计事项或重大的交易金额进行授权控制,但授权业务仅仅在全部业务中占较小比例,对全部核算内容和整个核算过程缺乏实时有效的监控。同时,计算机采用一
11、次录入的“单线”核算,对银行账务的监督不如手工操作直接、直观,失去了明细核算账表与综合核算账表通过两条线记账路经所实现的核对监督作用。此外,国际业务、中间业务、电话银行、客户终端、网上银行、综合业务系统等先进的银行服务方式,对银行会计风险防范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3、会计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的有效性削弱。传统模式下,会计人员既是银行业务经办主体,也是会计核算行为主体,会计事项的处理和会计要素的记载同步,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是一体化的,双线核算、交叉复核既是会计核算的特点,也是会计管理的重要手段。采取的措施通常有二次核算、事中审核凭证、审查账簿、科目与分户的勾对。电子化时代,银行业务经办主体和会计核算
12、主体相对分离,银行综合柜员不需要掌握很多的会计知识和核算技能,只需懂得操作交易菜单即可办理业务,账务记载及后续会计核算基本上全部由计算机完成。在会计管理模式上,业务办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出现了三分离,传统银行会计管理的手段有效性大打折扣。 二、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银行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不能满足防范银行风险的要求一方面,分级管理的体制使作为经营主体的各级分支机构部门利益膨胀,在利润指标、支付保证、恶性同业竞争、职工福利等种种压力下,往往通过弱化会计的核算、监督功能来达到其目的;同时,绝大多数国有银行的会计处理系统目前都与分级管理体制相适应,按行政区域分散核算、层层汇总上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士学位 论文 银行 会计 风险 防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