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式联运的研究探讨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设计-学位论文.doc
《多式联运的研究探讨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设计-学位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式联运的研究探讨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设计-学位论文.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课 程 设 计课程名称: 交通运输组织学 设计题目: 多式联运的研究探讨 学生姓名: * 学 号: * 班 级: 物流 * 院系名称: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 柳伍生 何其超 周和平 向慧 李利华 2015 年 12 月21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设计交通运输组织学课 程 设 计课程名称: 交通运输组织学 设计题目: 多式联运的研究探讨 学生姓名: * 学 号: * 班 级: 物流* 院系名称: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 柳伍生 何其超 周和平 向慧 李利华 长沙理工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交通运输工程 学院 物流工程 专业 2*级02班课程名称 交通运输组织学 题目 多式联运的研究探讨 学
2、生姓名 * 学号 * 同组设计者:无一、已知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1、已知技术参数与参考资料客货运管理相关标准与规范交通运输组织学,董千里,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公路运输组织学,李维斌,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年交通运输组织学,崔书堂,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运输组织学,戴彤焱,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运输组织学,孟祥茹,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道路甩挂运输组织理论与实践,高洪涛,人民交通出版,2010年2、设计要求本课程设计是针对学生学习和运用专业知识的综合考核和检查,使学生接受工程类基本训练的重要环节,是物流工程交通运输组织学专业课程学习的必修内容之一。本课程设计的特点是,内容所涉及
3、的知识面较一般习题广,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在运算、绘图、编写设计文本方面有较高的要求。本课程实际应针对交通运算组织学课程涉及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结合具体实践背景,解决实际问题。要求 所涉及方法、模型与理论知识与本课程相关; 有具体的实践背景; 课程实际要求完整、系统,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与结论三个方面开展,思路清晰,条理清楚。二、课程设计应完成的任务课程设计应结合课程内容,独立解决课程设计实际问题,本课题应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第一,论述设计背景和内容以及本设计的思路,完成本设计的实际背景和相关实际数据说明等,即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第二,完成设计所需要的方法及理论的阐述;第三,结合上述理论
4、与方法,应用于实际背景,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第四,对设计结论的总结分析。三、工作计划本次课程设计安排时间为二周,2016年1月3日至2016年1月16日,具体工作计划如下:第19周(2016.1.32016.1.9):任务的明确、完成大纲、完成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相关理论准备以及前期设计工作。具体组织方案的设计与图纸完成。第20周(2016.1.102016.1.16):成果检查与答辩。四、课程设计完成提交文档要求按照以下顺序装订成册(胶装):1、 封面; 2、扉页; 3、任务书; (4)指导书;5、目录; 6、正文; 7、附录(表格或图纸);8、成绩评定表指导老师:柳伍生 熊浩 何其超 向慧
5、李利华 教研室意见:同意按照任务书要求开展设计教研室主任:柳伍生时间:2014.12.20注:1、此任务书由指导老师填写。如果不够,可以加页;2、 此任务书最迟必须在课程设计开始前一周下达给学生;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1、课程设计目的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是物流工程本科专业的必修课, 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核心课程。本课程设计是在该门课程的课堂教学完成之后,为巩固课程涉及到的交通运输组织学方面的方法、理论而开展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结合实际背景,应该已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资料查阅能力、绘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系统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等,为今后
6、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2、课程设计要求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根据课程涉及的相关内容与方法,结合实际背景,系统解决实际问题。从背景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主要结论等几个方面开展。要求课程设计具有系统性、完整性、与课程相关性并具有一定的研究深度。二、课程设计的依据与资料来源课程设计的依据:客货运管理相关标准与规范交通运输组织学,董千里,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公路运输组织学,李维斌,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年交通运输组织学,崔书堂,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运输组织学,戴彤焱,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资料来源: 指导教师提供相关资料; 实际调研收集资料; 相关书籍; 网络资料收集。三、课程设计学
7、生应完成的内容 根据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设计要求及线路优化设计内容,学生应按照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开展设计:第一章 概述1.1 设计背景和内容1.2 概括问题的提出1.3 本设计所做的工作及基本结构第二章 货运中心配送路线优化的研究现状2.1 配送路线优化的意义2.2 货运中心路线优化的方法2.3 货运中心路线优化原则第三章 南城平安(深圳)货运公司配送线路现状3.1 公司业务状况3.2 公司的配送路线3.3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第四章 货运中心配送路线的优化设计4.1 优化思路4.2 市内配送优化第五章南城平安(深圳)货运公司线路优化模型的求解5.1 节约法的基本思想与步骤5.2简单节约法的求解5
8、.3 用改进的节约法制定配送计划5.4 配送计划软件的实际运用5.4.1 计划软件的运用5.4.2 配送和流通中心的关系(上述为例子,请大家结合自己的设计内容完成本部分内容)四、课程设计要求及其它1、时间安排:二周设计时间(2016年1月3日2016年1月16日),实际操作中,可提前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大纲的完成;2、要求独立完成,一人一题,每人提交1份打印的设计成果(A4)及电子文档;3、格式要求:装订按照要求的顺序依次装订成册,胶装封面,文档具体格式参考格式模板;4、纪律要求:集中在固定教室严格考勤,按照作息,一般不允许请假,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填写请假条报院领导批准,否则按照每天旷课8节处
9、理。另请假或旷课时数累计达全部设计时间的1/3以上,该课程设计按照零分计。运输与物流工程系2015年12月 目录第一章概述述11.1多式联运的的定义11.2多式联运的起源及意义1第二章多式联运的研究32.1我国运输的现状研究32.2多式联运的发展4第三章各多联式运输的构成及特性63.1多联式系统的构成63.2多式联运的特性6第四章我国多式联运的发展104.1我国多式联运发展的趋势104.2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存在的问题10第五章建议和总结125.1对我国多式联运发展的几点建议125.2总结13参考文献13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设计评分表141第一章概述1.1多式联运的的定义 多式联运:由两种及其以上
10、的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而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统称为复合运输,我国习惯上称之为多式联运。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对国际多式联运所下的定义是:按照国际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把货物从一国境内接管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地点的货物运输。而中国海商法对于国内多式联运的规定是,必须有种方式是海运。1.2多式联运的起源及意义 多式联运的产生源自运输市场对完整运输产品的需求。由于运输链条的延伸和不同运输方式的技术特性,完整运输产品的供给就意味着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协作生产模式,即多式联运。多式联运并不是一种新的运输方式或运输技术的产生,而是一种组织形式的创新。作为一种先进的
11、运输组织形式,它是通过优化组合不同运输方式,充分发挥其各自技术优势,在合理的全程运输成本基础上实现运输产品的完整性。由于多式联运这种运输组织形式的出现,摆脱了过去单纯通过技术创新对运输业的经济优化,进而从组织创新来优化运输业的资源配置,从而极大地降低了货物运输过程中的转运时间和成本,使得运输业进入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单个运输方式发展的崭新阶段。也正因为如此,多式联运从表面上的一种运输组织形式进一步深入到经济组织的意义上来。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首先,多式联运改变了运输业中不同运输方式间的关系,使各种运输方式从过去的以竞争为主的关系转变到以协作为主。各种运输方式从相继出现以
12、来,不仅在运输市场的主导地位上相继争夺并替代,也在彼此服务重叠的区域展开激烈竞争,同时也在公共政策和公共资源方面进行斗争,各自的运输系统之间也相对8孤立、封闭,因此各种运输方式的主体之间缺少合作。而现代多式联运出现之后,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输系统间的衔接得到了加强,不同运输方式的经济主体之间的合作得到了深化。这种经济主体间从竞争为主的关系向协作为主的关系转变,以及由此形成的运输链条的衔接与一体化,使得过去以治理竞争关系为主的经济组织向治理协作关系为主的经济组织转变,这正是一种经济组织的变革。 其次,多式联运改变了运输企业间的竞争模式,使过去单个运输企业间的竞争逐渐发展为运输链条之间的竞争。也就是说
13、,未来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链条整体的效率。因此,对于运输企业而言,不能仅仅在自身角度考虑竞争策略,还必须从运输链条整体的角度考虑自身如何适应链条需要,同其他主体展开协作等一系列问题。换言之,经济组织问题从单个企业内部延伸拓展到整个链条之上的各个企业之间。第二章多式联运的研究2.1我国运输的现状研究我国是直至世纪年代后期才开始运输方式的理论研究的。多年来,对运输方式的认识已由当初的肤浅认识,发展到了概念相对清楚,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基本明确,并着手实践的状态。这一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工。(1)运输方式研究的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末) 5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了有关运输方式的专题研究
14、工作,主要包括交通运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页输业与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发展与综合利用,在具体条件下采用不同运输方式的经济论证,培训和提高科研人员的业务素质,为开展科研工作打基础。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开始对综合运输的一些认识和概念问题进行讨论。讨论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运输体系的综合发展问题现有运输体系的综合利用问题运输技术发展方向,新的运输方式和重要技术装备的技术经济评价问题等。但从总体上讲,这一时期对综合运输认识还是概念性的研究,基本上还没有上升到政策和实践方面的研究和论证,较多的停留在理论层面,因而没有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2)运输方式研究的探索阶段(20世纪80年代
15、) 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快,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的矛盾日益突显。为解决这个实际问题,以其他运输方式分流铁路运量为主题的综合运输课题,开始从理论研究进入运输经济政策与实践的探索阶段。世纪年代初,我国就对短途运输中铁路与汽车的合理分工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汽车运输的经济距离为标准的分工理论。随后,又提出在确定汽车运输的经济运距时,要考虑时间价值影响的因素。同时国家经委、计委、铁道部、交通部联合发出关于逐步将铁路短途运输物资改由汽车运输的通知,经过几年的试点、总结与推广,公铁分流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与此同时,铁水分流、铁路与民航分流的问题也在进行研究。(3) 运输方式研究的实践时期(2
16、0世纪90年代一至今) 到20世纪年代末,随着我国对综合运输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及研究成果方案的示范应用,人们不仅加深了对综合运输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而且对其在我国的全面推广应用增强了信心。从此,我国运输方式的研究进入了大规模的实践时期。我国运输方式研究,已经从方式间分流运量和协调发展等某一方面的个别研究,走向方式间的全面整合、系统规划、系统建设和系统运营等系统全面研究阶段。理论研究的进步,认识水平的提高,迅速使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主要表现在综合运输发展己经提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议事日程,成了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一项方针国策,并已在和正在满足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需求和
17、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口。但是,目前我国对运输方式选择的研究还非常有限,许多研究只是原则上的共识,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仍有许多分歧。因此,对运输方式选择的深入系统研究也越来越必要,并将是一件长期艰苦的工作过程。2.2多式联运的发展2.2.1形成期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现代多式联运的形成期,其主要特点是陆上集装化多式联运实现了公铁运输方式的结合,公路同铁路之间的关系由过去的激烈竞争转为相互能够合作,由此初步形成了陆上集装化多式联运系统。而沿海集装箱运输也日趋活跃,逐步开始试办集装箱运输,并从近海运输向远洋运输进发。随着陆桥运输的发展,海铁联运也初步形成,但总体上由于海运集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联运 研究 探讨 交通运输 组织学 课程设计 学位 论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