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整册教案.pdf
《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整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整册教案.pdf(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学进度表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周 次教学内容课 时1.中国优秀工艺美术作品美术欣赏1 美与生活、农民画美术欣赏12.原色和间色色彩画 复色色彩画13.春节礼品记忆画1 建设中的家乡记忆画14.可爱的动物记忆画2 难忘的旅游风光记忆画5.童帽写生画1 儿童乐园记忆画16.自行车写生画27.实物拓印版画28.做一只漂亮的纸杯制作29.笔筒制作210.纸制手提袋制作211.精美的礼品盒制作212.二方连续剪纸213.二方连续图案214.有趣的排列设计215.实物镶嵌画拼贴画216.教学计划11.教学计划1单元课 题教 学 目 的 要 求重点字、词、句第单元中国优秀工艺美术作品(美术欣赏)美与生活、农民
2、画(美术欣赏)通过欣赏中国优秀工艺美术作品使学生感受到祖国传统艺术的历史悠久和伟大成就,从艺术美的熏陶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欣赏课本的图版和美术作品,使学生感受生活与美息息相关,以及农民画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工艺、青铜、雕塑农民画等第单元原 色 和 间 色(色彩画)复 色 (色彩画)春节春节礼物(记忆画)建设中的家乡(记忆画)可爱的动物通过对“原色和间色”色彩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觉力,并能运用原色来混合成间色。通过学习认识产生复色的原理,并能混合出复色。使学生初步了解色彩具有丰富的艺术语言和学习运用复色以丰富画面的技能。1、通过描绘丰富多彩、造型优美的“春节礼品”,巩固色彩
3、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拥护开放改革开放政策。2、用记忆手法表现物象,提高儿品过绘高建设中的家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围绕主题,在复杂的建设面中选择适当的景物组成画面的能力。原色、间色、可爱、难忘等重点与难点结合何种思想品德教育教法与注意问题教时让学生扼要的了解我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悠久和辉煌成就。引导学生欣赏青铜器的艺术特点和艺术成就。启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以及学习美术的兴趣。实物展示法、讲解法、讨论法6 课时培养学生的色彩和谐能力。初步了解色彩具有丰富的艺术语言和学习运用复色以丰富画
4、面的技能。描绘丰富多彩、造型优美的“春节礼品”,巩固色彩知识。培养学生围绕主题,在复杂的建设面中选择适当的景物组成画面的能力。抓住动物的形象特征,理解其生活习性,选择好看的动态,画出可爱的动物记忆画。学习旅游风光记忆画,促进学生记忆、创作的思维能力。感受祖国河山之美、色彩知识等情境法、启发法、讨论法、讲解法等。8课时教学计划2单元课 题教 学 目 的 要 求重点字、词、句第单元 做一只漂亮的纸杯(制作)笔筒一制作纸 制 手 提袋(制作)精美的礼品盒(制作)通过纸杯模型的制作,使学生学习从平面到立体的造型设计和美化装饰日用品的方法。通过纸笔筒造型的制作,培养使学生掌握笔筒制作的整体造型构思一制作
5、f组合的三个过程。1、使学生制作手提袋的实践中学习准确地掌握裁剪、折、粘等纸工制作技巧。2、运用已掌握的图案技能装饰手提袋。教学生学习以优美的图案、高雅的色彩制作精美的礼品盒。扇形、剪、折、贴、图案第四单元 小火车-一记忆画 儿童乐园一记忆画 自行车一写生画 实物拓印版画指导学生了解火车的结构及外形特征,并能凭记忆以线条细致地画出一列小火车。启发学生回忆自己在儿童乐园中最喜爱的活动内容,抓住一个场面表现出来。培养学生选材作画的能力。通过自行车写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他们抓住物体的特征精细描写的技能和严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简易的实物拓印版画的制作方法;在拓印造型活动中培养学
6、生的创造能力。线条、精心细致、写生、记忆等重点与难点结合何种思想品德教育教法与注意问题教时看图制作及训练按图制作的能力,学习放大图样及制作纸杯的方法。学生的设计及精工制作的能力。掌握裁剪、折、粘等纸工制作技巧,特别是学习袋底的折叠方法。学习礼品盒的纹样安排和涂色的步骤。培养学生动手创造美的欲望、认真细致的习惯课 件 展 示 教 学法、讲解法、讨论法、引导法等8课时学习凭记忆以线条细致地画出一列小火车。培养学生选材作画的能力和想象能力。训练他们抓住物体的特征精细描写的技能和严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利用实物有不同纹理组织自己所构想的画面。使学生养成精细的观察和描写的绘画习惯、审美情趣等记 忆 画
7、、结 构、乐 园、拓 印、版画等6课时教学计划3单课 题教 学 目 的 要 求重点字、词、句元第五单元 二方连续(剪纸)二方连续(图案)有 趣 的 排 列(设计)实 物 镶 嵌 画(拼贴画)通过学习有趣的剪纸花边使学生了解二方连续的构成规律,并认识其实用意义。让学生了解连续图案的用途,理解二方连续的构成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设计意识及创造能力。让学生观赏、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有趣的排列现象,找出排列规律,并能按照规律自己设计一个有趣的排列。欣赏镶嵌画的独特装饰美,学会镶嵌画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有趣、排列、二方连续、图案、设计拼贴、镶嵌重点与难点结合何种思想品德教
8、育教法与注意问题教时以剪纸学习二方连续图案的构成规律及其特点。让学生了解连续图案的用途,理解二方连续的构成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设计意识及创造能力。学习用各种材料排列、组合拼贴。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有趣的排列现象,找出排列规律。学习镶嵌画,使学生懂得利用材料的色彩、肌理来设计制作出精美的工艺品,并锻炼其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欣赏镶嵌画的独特装饰美,学会镶嵌画的制作方法。学习简单的图案常识与形式美知识以及一般的构成规律、精细工整的绘画习惯等示范法、讨论法、引导法、讲解法、情境法等8课时 中国优秀工艺美术作品第1课时授课时间:2002年2月2 5日 星期四第三节一、教学内容:中国优秀工
9、艺美术作品(美术欣赏)二、教学目的:通过欣赏中国优秀工艺美术作品使学生感受到祖国传统艺术的历史悠久和伟大成就,从艺术美的熏陶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三、教学重点:让学生扼要的了解我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悠久和辉煌成就。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欣赏青铜器的艺术特点和艺术成就。五、教学教具:中国优秀工艺美术作品的挂历、录像等各种资料。六、教学过程:一、工艺美术:工艺美术是与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生产技术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美术形式。工艺美术的重要特点是美观与实用相结合。它们的制作直接受到物质材料和生产技术的制约。我国古代工艺美术中的 许 多 杰 出的创造,如上册介绍的彩陶工艺玉石工艺和本册介绍的青铜工艺,
10、还有如漆器工艺、织绣工艺、瓷器工艺等,不仅是艺术的结晶和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同时也标志着当时我国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的成就。工艺美术大多为劳动人民直接创造的,同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息息相关。工艺美术中的生产常因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经济、文化技术、民族习俗和审美观点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二、关于青铜器和青铜艺术: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图例,并出示青铜器的幻灯片让学生观看。教师简略地了解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和青铜艺术的特点。我国的青铜时代最初源于黄河流域,从奴隶社会的夏、商、周朝开始就有了青铜器。商周青铜工艺的铸造程序,大体是用预制了的分块陶质范模凑合成整体,然后把纯铜和一定比例的锡的混
11、合溶液一次注入陶质范模而成。青铜器的艺术特点:主要在于纹样装饰、器物造型与铸造工艺三者密切结合。许多青铜器具有纹样清新、流畅、纤巧、华丽强劲的线感,造型结构新颖或纤细玲珑或威严神秘,铸造工艺精湛而整体感强的艺术特点。从商周朝代(约公元前18世纪一公元前221年)至秦始皇统一中国止,历 时1500年之久,是中国青铜发展史上波澜壮阔、光彩夺目的时期,铜文化艺术是我国独具特色和传统的,它属于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三、欣 赏 长信宫灯:当我们了解了青铜的历史和工艺特点后,欣赏具体的作品就更有意义了。长信宫灯为河北满城汉墓出土文物。器内有铭文“长信”二字,据考证曾为当时长
12、信宫所使用。它的造型为宫女双手执灯,跪伏在地的姿态,它同时也是一种实用的灯具,灯座、灯罩可拆卸开合,供调整灯光照明度。宫女的右臂是烟的通道。这是一件实用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精品杰作。四、莲鹤方壶的欣赏:莲鹤方壶是青铜器中一件著名作品。出土于河南新郑,是我国春秋中期的一种盛酒器。它的造型和装饰体现了一种清新、流畅、纤巧、华丽的风格。器身上下以各种镂空的怪兽作装饰,还有龙、鸟纠屈盘绕的花纹。器身由两条回首咋舌的小兽承手工艺而显得轻盈。顶盖上,仰起的莲瓣形华盖中央,有一只展翅欲飞的鹤,它是这件青铜器的“眼睛”,有飞翔、向往、变革的寓意。五、欣赏其他种类的工艺品:中国光辉灿烂的工艺美术制作史除了著名的
13、青铜工艺外,瓷器同样誉满海外,有“瓷器之国”的誉称。到了近现代,中国的工艺美术种类更加丰富,制作技术更加精巧。六、教师小结:本课介绍的彩花瓷器、象牙雕刻、彩灯、木雕、佛山陶瓷等工艺品,就充分证明我国工艺美术事业的繁荣及成就。七、板书:中国优秀工艺美术美术作品-美术欣赏八、后记:本课教学运用了课本中的图例进行欣赏,加强学生认识祖国的艺术精华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培养了学生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爱国主义的感情。美与生活、农民画第2课时授课时间:2002年3月1日 星期五第六节一、教学内容:美与生活、农民画(美术欣赏)二、教学目的:通过欣赏课本的图版和美术作品,使学生感受生活与美息息相关,以及农民画
14、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三、教学重点:启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 兴 趣。四、教学难点:使学生感受生活与美息息相关,以及农民画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五、教学教具:日常生活用品、家居陈设等内容的挂历、幻灯片。六、教学过程:一、学生自由欣赏:提 示:课本上的农民画中内容你可曾见过?在日常生活用品中哪一件最美?导入本课的教学目的,并板书课题。二、引导学生欣赏农民画。农民画多是以日常劳动生活中所见、所 闻、所想为题材进行创作的。作者是没有受过专门美术训练的普通农民,他们在劳动、生活之余以自己的体验和兴趣去创作。广大农民富而求乐、富而求美。浓烈浑厚的用色是他
15、们的审美意识,是他们追求健康、丰富的现代美好生活的强烈反映。这些农民画的创作既具有我国古老民间艺术的形式风格,又毫不显得陈旧与俗气,它大胆、单纯=朴素、粗犷=情真,与现代艺术有着同样的艺术效果和艺术价值。农民画的创作题材多以各地各民族的风情、习俗、传说,以有他们的生产活动为主要内容。同时新的生活变化也渐渐出现在他们的画面中。课本中的农民画选题也很丰富:农家的爷孙情、有趣的斗鸡、寓意年年有余的收鱼场面、月下的老少闲情、放牛娃眼中的世界值得同学们学习的是这些作者独特的自由艺术构思,大胆自信的画风,强烈鲜明的用色、饱满的构图、丰富多样的装饰手法、善于在平凡生活中摄取美的画面和敏锐观察力。从这引起具有
16、乡土风味和劳动人民特有的心灵气质的画面,从这些粗放、有力、刚健的艺术特色的画面,欣赏这些农民画,我们体味了作者的感情,受到了健康向上的美的陶冶。三、欣赏课本上的五组日常生活用品,体会美与生活的关系。课本第2页选介了日常生活中的五组生活用品:新颖的手提包装袋、造型独特的水瓶和杯子、大方得体的电脑组合、美观实用的家电、新潮的时装、优雅舒适的家具。无论从造型、式样的设计、颜色的配置等,这些用品都体现了实用与美的结合。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生活用物,生活用物从设计到生产成品都离不开美的要求,也体现了设计、生产者的审美追求。产品的设计更要以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日用品造型美提出更高的要求为着眼点,给产品赋予
17、一个新颖美观的外型,无论结构功能设计、外观设计都包含着美的因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日常生活的需求不断更新,一件产品的生产,外观设计特别重要,它要求既能以独特的面貌、新颖的视觉效果出现,又有与功能实用和谐地统一。生活中的各式各样优美的日用品都能给我们带美视觉享受,充分体现出生活中处处存在美的因素,美来自生活,美与生活息息相关。七、板书:八、后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兴趣。原色和间色第3课时授课时间:2002年3月4日 星期一第三节一、教学内容:原色和间色(色 彩 画)二、教学目的:通 过 对“原色和间色”色彩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觉力,并能
18、运用原色来混合成间色。三、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色彩和谐能力。四、教学难点:理解用原色混合成间色的方法。五、教学教具:色彩作业几幅、挂图等。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出示上学期色彩练习的优秀作业,复习旧知识。从课本中的艺术作品照片和课前准备的自然景色、生活物象的色彩照片的观赏引入新 课。二、提 问:1、什么是原色?什么是间色?2、课本中的上图三原色运用于雕塑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3、课本中的下图三幅画各以哪些原色和间色为主画成?4、观赏这三类色彩画后,你们可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事物?引导学生观赏后回答,教师小结。三、演示讲解原色产生间色的原理。两种不同色相的原色调合可得到另一种不同的颜色:红与黄
19、调合得到橙色、黄与蓝调合得到绿色、红与蓝调合得到紫色。在 色 彩 学 里 称“橙、绿、紫”为间色。四、把 有“亲缘”关系的色彩配置在一起会出现什么效果?把不同色相的两个原色和由他们混合成的间色配置在一起,是会得到一种和谐的色彩效果。如课本右下图克利的作品,以红黄原色和由其调合产生的间色橙重复排列在一起。使人感到具有热烈、光明、暖和的色彩效果;又如以蓝、黄原色及其调合产生的间色绿重复排列在一起,可得到春天的清新,以及安定平和的色彩效果;以红、蓝原色及其调合所得的间色紫重复排列在一起则可得到沉着、贵重的色彩感觉。有意识地启发学生从不同的原色和间色的配置所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与生活中某些事物的色彩联系
20、起来,加以想象,为学习“色彩的个性”、“色彩的语言”作好准备,使学生初步感觉到色彩具有无比丰富的表现力。五、学生练习。练习用两种色相不同的原色调出一种间色,以此为一组,作重复排列练习。可学习课本中克利作品的方格式重复排列法,马可用学生作品中的任意几何形透叠排列法做作业。六、讲评:教师重在色彩配置的和谐性。七、板书:O C Q原 色 一 间色八、后记:由于学生已在第五册中学习过原色、间色的知识,故本课学生较容易懂得间色的原理。复色第4课时授课时间:2002年3月8日 星期五第六节一、教学内容:复色(色彩画)二、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认识产生复色的原理,并能混合出复色。使学生初步了解色彩具有丰富的艺术
21、语言和学习运用复色以丰富画面的技能。三、教学重点:认识产生复色的原理,并能混合出复色。四、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色彩具有丰富的艺术语言和学习运用复色以丰富画面的技能。五、教学教具:原色一间色一复色的示意图、复色效果明显的的日用品。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间色有几种?客观存在是怎样调出来的?师生漫谈自然景色、生活物象,各类美术品迷人的色彩,使学生产生对色彩的好奇心与兴趣。二、欣赏:指导学生欣赏教材中两幅色彩作品及教师准备的图片或实物。提示:这些色彩是怎样调出来的?它是以不同分量的红、黄、蓝三原色调合而成,称为复色。我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许多物体的色彩都是复色,其变化极为丰富,有了复色色彩,世
22、界更多姿多彩。三、教师示范。教师在黑板上挂起准备好的纸,边解说边示范:以原色红、黄相调产生间色橙,在间色橙中加进另一种原色蓝,调合成的颜色就是复色。分析复色的色彩成份:橙(红+黄)+蓝=蓝 灰(复色蓝色分量多,因而叫蓝灰色),即红、黄、蓝三原色不同分量的调合。根据这个方 法(公式),用两种色相不同的间色,或三原色,或一原色和另一种间色的调合,都会产生复色。某一种复色的分量增减都可产生不同色相的复色。演示后,指导学生辨认红灰、黄灰、蓝灰的色相。四、作业:指导学生在画纸上以自己的喜爱的各种方格、几何形的排列组合,产生有趣的格子,在格内填上调出的种种复色。看谁调的复色多。五、学生练习,教师辅导。六、
23、讲评:引导学生分析画面效果(从深浅、数量、画面总效果评析)。七、板书:复 色(色彩画)间色 原色 复色八、后记:学生的作业中格子面积太小,在涂色过程中较费劲而且慢。春节礼品第5课时授课时间:2002年3月10日 星期一第三节一、教学内容:春节礼品(记 忆 画)二、教学目的:1、通过描绘丰富多彩、造 型 优 美 的“春节礼品”,巩固色彩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拥护开放改革开放政策。2、用记忆手法表现物象,提高儿童描绘能力。三、教学重点:描绘丰富多彩、造 型 优 美 的“春节礼品”,巩固色彩知识。四、教学难点:用记忆手法表现物象,提高儿童描绘能力。五、教学教具:春节礼品、范画、图片等。六、教学过程
24、:一、引入新课:从讲述春节的感想和民族节日的意义入手。1、漫谈:春节最快乐的一 事。2、过节前,各自家里有什么准备工作?引 导 学 生 认 识“春节礼品”的 种 类(柑 桔、糖 果、盆花、瓶花、彩 灯、烟 花、爆 灯、春 联 等)。二、讲新课:观赏课本中的春节礼品彩照和学生作品,请2-3个同学谈谈他们的家中有特色的春节礼品,以引导全体学生抓住特色,共同记忆思考。教师讲解:春节礼品应以春节欢庆活动用品为题材,描绘我国民间盛大的节日的欢乐和丰衣足食的情景。作业应以物为主,才能贴题。-H-二、不 氾: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三五件既能表现春节气氛,又能大小配合适当,便于处理画面构图的礼品作为绘画对象。例如:
25、大 的 瓶 花(盆花)配画一些水果或糖果,大彩灯配画小的爆竹、烟花等等。教师还要在黑板上示意一下画面的构图安排,以供学生参考。教师解说色彩的运用,应以红、橙、黄等暖色为主调。以蓝、绿等冷色的原、间、复色配合使用,使主调色彩更突出、鲜艳、明快。四、学生作业:以各自家里备办春节礼品为题材.,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有特色的礼品,画一幅色彩画。五、教师讲评:七、板书:春 节 礼 品(记忆画)礼物:外型八、后记:学生能根据教师的指导,注意了在画中表现地方和家庭的特色,表现出春节习俗和礼品的摆设特点。建设中的家乡第6课时授课时间:2002年3月17日 星期五第六节一、教学内容:建设中的家乡(记 忆 画)二、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三年级 美术 下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