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本质-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通用)(解析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基因的本质-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通用)(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因的本质-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通用)(解析版).pdf(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考向1 2基因的本质1.(2021全国乙卷,5)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无毒性的R 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有毒性的S 型活细菌。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结合现有生物学知识所做的下列推测中,不合理的是()A.与 R 型菌相比,S 型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B.S型菌的D N A 能够进入R 型菌细胞指导蛋白质的合成C.加热杀死S 型菌使其蛋白质功能丧失而D N A 功能可能不受影响D.将 S 型菌的D N A 经 D N A 酶处理后与R 型菌混合,可以得到S 型菌【答案】D【解析】S 型菌与R 型菌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具有多糖类的荚膜,
2、后者不具有多糖类的荚膜,S 型细菌有毒,故推测S 型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A 正确;加热杀死的S 型菌其蛋白质已经被破坏,而分离出的S型菌有毒性,即具备活性蛋白,可推出S 型菌的D N A 能够进入R 型菌细胞中指导蛋白质的合成,B 正确;加热可使蛋白质变性,由实验结果R 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 型活细菌可知,S 型菌的遗传物质未受影响,即加热杀死S 型菌使其蛋白质功能丧失而其D N A 功能可能不受影响,C 正确;S 型菌的D N A 经 D N A酶处理后,被降解,失去活性,故与R 型菌混合后,无法得到S 型菌,D 错误。2.(2022年 1 月浙江高考真题)S 型肺炎双球菌的某种
3、“转化因子”可使R 型菌转化为S 型菌。研究“转化因子”化学本质的部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步骤中,酶处理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底物完全水解B.步骤中,甲或乙的加入量不影响实验结果C.步骤中,固体培养基比液体培养基更有利于细菌转化D.步骤中,通过涂布分离后观察菌落或鉴定细胞形态得到实验结果【答案】D【解析】【分析】艾弗里实验将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 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够转化为S型细菌,并且D N A的纯度越高,转化就越有效;如果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 N A,就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说明转化因子是D
4、NA。题干中利用前的专一性,研究“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详解】A、步骤中、酶处理时间要足够长,以使底物完全水解,A错误;B、步骤中,甲或乙的加入量属于无关变量,应相同,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C、步骤中,液体培养基比固体培养基更有利于细菌转化,C错误;D、S型细菌有荚膜,菌落光滑,R型细菌无荚膜,菌落粗糙。步骤中,通过涂布分离后观察菌落或鉴定细胞形态,判断是否出现S型细菌,D正确。故选D。1.肺炎链球菌的类型1市炎始西心 菌 灰s型:有荚膜,有致病性,菌落表面光滑R型:无荚膜,无致病性,菌落表面粗糙2.格里菲思的肺一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仅能证明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但转化因子的本质
5、不清楚IR 型活细菌注射c hb-不死亡注氏 4 死亡,分离出小 S 型活细菌注射小鼠 不死亡1S 型活细菌加热致死的S 型细菌R 型活细菌+力 II热致死的S 型细菌混合 死亡,分离出注射 U S型活细菌结果分析实验、对比说明R 型细菌无致病性,S 型细菌有致病性实验、对比说明被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无致病性实验、对比说明R 型细菌可转化为 S 型细菌结M 而执致施向仁加如菌皆仑石戈国率 花 由 不:、论 片 使 R 型活细菌转化为S 型活细菌3.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涉及细菌培养技术、物质提纯和鉴定技术等行 依 次 诃 木 而 麻 妞 用 S而细菌雨却施盘及 巴 1;取物后观察其转化活性
6、 破碎加热致死的S 型细菌设法去除绝大部分糖过程与现象 I 不 加 酶 蛋 白 酶 RNA随 酯 酶 DNA酶|分别加入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R。R S R%/型 只s苞 S超 S超 s 型 型 细 菌实验是对照组,是实验组但 篥 R实验分别说明蛋白质、R N A、阳火飞旨质没有转化作用实验说明DNA有转化作用生效反底R如甫产壬落定区布变花,心 少 二 的 物 质,即DNA是遗传物质j常用结论1.肺炎链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本内转化实验:“本外转化实验:VV格里菲思1科学家J -艾弗里及其同事y小鼠体内用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作为对照实验来说明确实发生了转化 细菌培 廿1养
7、 场%1培养基(体外)利用不同的酶,每实 哈 一组实验特异性地育 堂 一去除一种物质,从 J 而观察这种物质对转化的影响小鼠是否死亡I1 -培养基中菌落类型I观 察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 心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比J 等不是遗传物质联 系V无商用而讶料 相 就 缶 五 妙 星 用R型和S血向前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是体外转化实验的基础,仅说明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体外转化实验则是前者的延伸,进一步证明了“转化因子”是 DNA;实验设计都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1经典变式练)1.(2022.广东深圳一中调研)艾弗里的实验证明了 DNA是使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
8、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A.用 S 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注射,并形成对照B.用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与无致病性的R 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检测小鼠体内S 型细菌的含量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 S 型细菌D.分别用蛋白酶、RNA酶或酯酶处理S 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后加入各培养基中培养R 型细菌,观察是否发生转化【答案】D【解析】艾弗里实验的关键是分别用蛋白醐、RNA醐或酯能处理S 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后加入含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细胞提取物仍然具有转化活性,D 正确。2.(2022.青岛即墨期中)下列关于在探索遗传物质过程中相关实验的叙述,错 误 的 是()A.
9、艾弗里实验证明DNA是转化因子的同时,也可说明R 型菌转化为S 型菌的效率很低B.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中不能证明含RNA的生物中RNA是遗传物质C.S 型菌的DNA与 R型菌混合液体悬浮培养后可在培养液中观察到光滑型菌落D.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转化形成的S型菌和野生型S型菌的遗传信息不同【答案】C【解析】艾弗里的实验证明DNA是转化因子,S型菌中的DNA能将少部分R型菌转化为S型菌,说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效率很低,A 正确: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 N A,不能证明含RNA的生物中RNA是遗传物质,B正确;S型菌的DNA与 R型菌混合液体悬浮培养后,
10、需要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才可在培养基中观察到光滑型菌落,C错误;转化的实质是S型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菌的DNA中,实现了基因重组,因此转化形成的S型菌和野生型S型菌的遗传信息不同,D正确。3.(2022湖南高考真题)T?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不会发生()A.新的噬菌体DNA合成B.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C.噬菌体在自身RNA聚合酶作用下转录出R N AD.合成的噬菌体RNA与大肠杆菌的核糖体结合【答案】C【解析】【分析】T 2 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都是蛋白质构成的,头部含有D N A。T 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
11、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增殖。【详解】A、T 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其 DNA会在大肠杆菌体内复制,合成新的噬菌体D N A,A正确;B、T 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只有DNA进入大肠杆菌,T 2 噬菌体会用自身的DNA和大肠杆菌的氨基酸等来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B正确:C、噬菌体在大肠杆菌RNA聚合酶作用下转录出R N A,C错误;D、T 2 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以噬菌体的DNA为模板,利用大肠杆菌提供的原料合成噬菌体的D N A,然后通过转录,合成mRNA 与核糖体结合,通过翻译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因此侵染过程中会发生合成的噬菌体R
12、NA 与大肠杆菌的核糖体结合,D正确。故选C。4.(2022年 6 月浙江高考真题)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需用同时含有32P和35s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B.搅拌是为了使大肠杆菌内的噬菌体释放出来C.离心是为了沉淀培养液中的大肠杆菌D.该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答案】C【解析】【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0、N、S)+DNA(C、H、O、N、P)。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一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一合 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一组装一释放。【详解】A、实验过程中需单独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 A和35
13、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A错误;B、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B错误;C,大肠杆菌的质量大于噬菌体,离心的目的是为了沉淀培养液中的大肠杆菌,C正确;D、该实验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故选C。法 技1.“二看法”判断子代噬菌体标记情况作 画 T提供原料.子代噬菌体都会被标记)看标记生物一三看标记元素一标记DNA:子代部分噬菌体中会出现放射性标记蛋白质:子代噬菌体中不会出现放射性标记DNA和蛋白质:子代部分噬菌体中会出现放射性祥用 结 论I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两个关键环节“保温”与 搅拌”(1 )用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一过短V保温时间绝
14、大部分噬菌体侵染细菌且未释放搅拌后一离心上清液中含 放射性噬 菌 体 外 壳 一 很 低沉淀物为包含噬菌体:DNA的大肠杆菌放射性很高部分噬菌体未侵染大肠杆菌过 部分噬菌体增殖后同释放出来搅拌后离心上清液放射性偏高(2)用 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混 合、上清液为噬菌体外壳H 放射性很高沉淀物主要为包含噬菌体DNA的大肠杆菌放射性很低)芟:体 蛋 白 质 外 壳 附 H 偏低;沉淀 物,分:,在 大 肠 杆 菌 表 面 放 射 性 偏 高:、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比较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讪灸隹谏南
15、二:体外转化实验1、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V运 用“减法原理”,人为去除某个影响 因 素 后,观 察“实验结果的变化;噬 菌 体 侵 染:(细 菌 实 验 V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单 独、,直接研究它们各自不同的功能酶解 法:对细胞提取物分别用蛋白 酶、RNA酶、酯 酶、DNA酶处处理方法理 后,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观察菌落类型检测方式DNA才是使R型细 菌 产 生 稳 定 遗*传变化的物质同位素标记法:分 别用同位素S、丁泞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检测放射性同位,素存在位置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3.(2022甘肃兰州联考)下列有关赫尔希和蔡斯研究T 2
16、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说法错误的是()A.子代噬菌体D N A中的部分元素来自亲代噬菌体B.35s标记的T 2噬菌体的获得需用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C.用32P标记的T 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检测到较高的放射性,可能是因为培养时间过长D.侵染过程中所需的ATP可由大肠杆菌的线粒体所提供【答案】D【解析】D N A为半保留复制,子代噬菌体的D N A中一条单链来自亲代,则子代噬菌体D N A中的部分元素来自亲代噬菌体,A正确;T 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其不能独立生活,所以需要用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才能获得35s标记的T 2噬菌体,B正确;用32P标 记的
17、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如果培养时间过长,会导致细菌裂解释放出T 2噬菌体,从而使上清液中放射性较高,C正确;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D错误。4.(2022福建厦门模拟)下列关于肺炎链球菌的体内、体外转化实验,以及T 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个实验的设计思路是一致的B.三个实验都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C.三个实验都不能得出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D.三个实验所涉及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答案】D【解析】三个实验的设计思路不一样,A错误;肺炎链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都没有用到同位素标记法,B错误;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可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错误;题述三个实验
18、所涉及的生物有T 2噬菌体、小鼠、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正确。5.(2022陕西汉中重点中学联考)在证明DN 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以及赫尔希和蔡斯的T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艾弗里的实验能说明DNA可以从一个生物个体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个体内B.艾弗里的实验能证明格里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是DNAC.艾弗里的实验中得到的R型活细菌被32P标记后可以用来培养T 2噬菌体D.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只能通过测定放射性的强度来判断,不能通过测定放射性的有无来判断【答案】C【
19、解析】用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出现了 S型菌,分别用蛋白酶、RNA酶或酯酶处理后,细胞提取物仍然具有转化活性,用DN A醐处理后,细胞提取物就失去了转化活性,说明DN A可以从一个生物个体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个体内,从而证明了格里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 是DNA,A、B正确;T 2噬菌体只能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中,C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离心后的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只是放射性强度差别较大,故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只能通过测定放射性的强度来判断,不能通过测定放射性的有无来判断,D 正确。5.(2021广东高考真题)DN 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是二十世纪自然科学的伟大成就之一。下
20、列研究成果中,为该模型构建提供主要依据的是()赫尔希和蔡斯证明DN 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富兰克林等拍摄的DN A分子X 射线衍射图谱查哥夫发现的D N A 中喋吟含量与喀咤含量相等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 A半保留复制机制A.B.C.D.【答案】B【分析】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了 D N A衍射图谱;查哥夫提出碱基A 的量总是等于T 的量,C 的量总是等于G的量;沃森和克里克在以上基础上提出了 D N 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详解】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 DN A是遗传物质,与构建D N A双螺旋结构模型无关,错误;沃森和克里克根据富兰克林等拍摄的D N A 分子X
21、射线衍射图谱,推算出DN A分子呈螺旋结构,正确;查哥夫发现的D N A中喋吟含量与喀咤含量相等,沃森和克里克据此推出碱基的配对方式,正确;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 A半保留复制机制,是在D N A双螺旋结构模型之后提出的,错误。故选B,.1.DN A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者:沃森和克里克。2.D N A的结构层次一条脱氧核甘酸链此位里曼。峰心美殡%脱氧核糖 3 5-磷益争键磷酸%含 氮 聚合成.彳4V/i 球 基(脱水)为r3 ./脱 氧 核 甘 酸 2 鸟砍J!-H .-2而不美工。1/iA:腺嗦吟T:胸腺喧碇C;月 包 唬 吭&鸟嘘吟DN A双螺旋结构N A双链平面结构、*C间叩应3个家镇注意
22、:一个双链DNA分子具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而环状DNA不存在。【巧记】利用数字“五、四、三、二、一”巧记DNA分子的结构3.DNA的双螺旋结构内容并非所有的DNA均具“双链”(1)DNA由两条脱氧核甘酸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主链基本骨架。其形成不需要酶,而断裂需解旋酶或加热处理(3)内侧:两条链上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碱基互补配对遵循以下原则:A=T (两个氢键)、Q=G(三个氢键)。G C碱基对所占比例越大,DNA热稳定性越高4.DNA的结构特点薪 词 磷 酸 和 脱 氧 核 糖 交 替 连 接,排列在3蚂 外 侧 构 成
23、 基 本 骨 架。7_ _ _ _ _ _ _ 碱基对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如某特Y|多样性 DNA分子中有 个碱基对,则其可新 能的排列顺序有4”种。(#每种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对I,异性J排列顺序,代表了特定的遗传信息。并不美成基和对方式决定的吉 冷)l.DNA中碱基数量的计算规律 链 之-3_ 印2 链 T;A;G;一 C;在P/VA分子单铳也读“文数不一5 t等于嚏推理2:已知 DNA 一条链中的碱基比例,可求另一条链中的碱基比例若1链中 M =a.则2链 中 学=2双链中W=aC+G若1链 中 等 学=b,则2链中=11)+CJ 12+G2 b双 链 中 享 二=1T+G6.(20
24、22.山东邹城期中)如图为某DNA分子片段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是构成DN A分子的基本单位B.D N A 复制时,的形成不需要DN A聚合酶C.和交替排列构成DN A分子的基本骨架D.D N A 分子中碱基对越多,其热稳定性越低【答案】A【解析】图中与不是同个脱氧核甘酸的组成部分,所以不能构成个DN A的基本单位,A错误;DN A复制时,的形成不需要DN A聚合酶的催化,B正确;和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 A分子的基本骨架,C正确:DN A分子中碱基对(A T)越多,氢键的相对含量越少,其热稳定性越低,D正确。7.(2 0 2 2黑龙江三中调研)在一个DN A分子中,
25、腺喋吟和胸腺喀咤之和占全部碱基的4 2%,若其中一条链的胞喀咤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 4%,胸腺喘咤占3 0%,则在其互补链上,胞嗡唾和胸腺喀咤分别占()A.1 2%和 3 4%B.2 1%和 2 4%C.3 4%和 1 2%D.5 8%和 3 0%【答案】C【解析】因为A+T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 2%,所以G+C占全部碱基总数的5 8%;因为两种互补碱基之和在DN A分子中与在单链上的含量相等,所以在两条链中A+T、G+C均分别占4 2%、5 8%;设 链 1 上 G占2 4%,则 链 1 上 G i 占3 4%,其互补链2上 C 2 占3 4%;设 链 I 上 占3 0%,则 链 1 上 A i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因的本质-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基因 本质 2023 年高 生物 一轮 复习 全国 通用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