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三化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梳理.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初三化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梳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初三化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梳理.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初三化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第八单元知识点 一、金属材料 1、金属材料 2、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3、金属之最:(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 铝 铜)(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 铜 金 铝)(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重金属:如铜、锌、铅
2、等 有色金属:轻金属:如钠、镁、铝等;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2 5、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合金 铁的合金 铜合金 焊锡 钛和钛合金 形状记忆金属 生铁 钢 黄铜 青铜:成分 含碳量 2%4.3%含碳量 0.03%2%铜锌 合金 铜锡 合金 铅锡 合金 钛镍合金 备注 不锈钢:含铬、镍的钢 具有抗腐蚀性能 紫铜为纯铜 熔点低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 21 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1)熔点高
3、、密度小 优点(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3)抗腐蚀性能好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金属+酸 盐+H2 3、金属+盐 另一金属+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Fe+CuSO4=Cu+FeSO4(“湿法冶金”原理)三、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3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位于 氢前面的金属 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 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
4、它们的 盐溶液 中置换出来。(除 K、Ca、Na)四、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铁的冶炼(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 还原 出来。6CO+Fe2O3 高温 2Fe+3CO2(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 Fe3O4)、赤铁矿(主要成分是 Fe2O3)2、铁的锈蚀(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 O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铜生铜绿的条件:铜与 O2、水、CO2 接触。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烤
5、蓝等 4 制成不锈钢(3)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因而铁锈应及时除去。(4)而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3、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防止金属腐蚀 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合理开采矿物 寻找金属的代用 意义: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第九单元 溶液知识点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 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
6、绿色 Fe2(SO4)3 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5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有水,水为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无水,量多的为溶剂(1)概念:(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升温、加溶剂(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Ca(OH)2 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
7、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 NH4NO3 溶解 溶解放热:如 NaOH 溶解、浓 H2SO4 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 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6(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条件:一定温度标准:100g 溶剂状态:达到饱和质量: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 NaCl 的溶液度为 36g 含义:在 20
8、时,在 10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 36 克 NaCl 或在 20时,NaCl 在 100 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 36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 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 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 Ca(OH)2 2、气体的溶解度(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 101kPa 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 1 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2)影响因素:气体的性质 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3、混合物的分离(1)过滤法:分
9、离可溶物+难溶物(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结晶的两种方法 蒸发溶剂,如 NaCl(海水晒盐)7 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 KNO3)酸和碱知识点 一、酸、碱、盐的组成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二、酸 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浓盐酸 浓硫酸 颜色、状态“纯净”:无色液体 工业用盐酸:黄
10、色(含 Fe3+)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 无 特性 挥发性(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吸水性 脱水性 强氧化性 腐蚀性 用途 金属除锈 制造药物 人体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 金属除锈 浓硫酸作干燥剂 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 H+)8(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2)金属+酸 盐+氢气(3)金属氧化物+酸 盐+水(4)碱+酸 盐+水(5)盐+酸 另一种盐+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3、三种离子的检验 试剂 Cl-AgNO3 及 HNO3 SO42-Ba(NO3)2 及 HNO3
11、 HCl 及 BaCl2 CO32-HCl 及石灰水 三、碱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放热)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俗名 烧碱、火碱、苛性钠(具有强腐蚀性)熟石灰、消石灰 制法 Ca(OH)2+Na2CO3=CaCO3+2NaOH CaO+H2O=Ca(OH)2 9 用途 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 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 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 工业:制漂白粉 农业:改良酸性土壤、配波尔多液 建筑: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 OH-)(1)碱溶液 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12、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2)非金属氧化物+碱 盐+水(3)酸+碱 盐+水(4)盐+碱 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四、非金属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化 学 性 质(1)大多数可与水反应生成酸 CO2+H2O=H2CO3 SO2+H2O=H2SO3 SO3+H2O=H2SO4(1)少数可与水反应生成碱 Na2O+H2O=2NaOH K2O+H2O=2KOH 可溶 BaO+H2O=Ba(OH)2 性碱 CaO+H2O=Ca(OH)2(2)酸性氧化物+碱 盐+水 CO2+Ca(OH)2=CaCO3+H2O(不是复分解反应)(2)碱性氧化物+酸 盐+水 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初 化学 下册 知识点 归纳 总结 梳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