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地理_黄河流域的问题探究精品教案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x.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初中地理_黄河流域的问题探究精品教案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x.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黄河流域教学设计 导入:与学生聊一聊关于黄河的诗句 学生众说纷纭,其中最广为流传的则是李白的将进酒一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 到海不复回。教师:这两句诗词里边,有几个字描述的特别好一一“天上”和“海”。黄河的源流概况 教师出示黄河的流域示意图,引导学生回答:其实,“天上”指的就是它的(发源地一一巴 颜喀拉山脉),形容非常的高,海指的就是它的注入海洋(渤海)。教师:我们前边讲河流水文特征的时候提到过,认识一条河流,除了要知晓它的发源地和注 入海洋,还要知道它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大家读图找一下。学生:上中游分界点是河口,中下游是桃花峪。教师:大家读图发现,我们山东处在黄河的哪个游段啊?学生回答:
2、下游。教师出示三幅景观图:那么我们山东人眼中的黄河下游是怎样的景象呢?河口 II 渤7 甘 巻州 川/银丿啤:X桃花峪 rut-流域界线 港占萸河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 O 大型水电站 大型水利枢纽 0 185 千米 学生看图,尤其是看到黄河入海口那一幅地图的时候,可能会情不自禁的“哇”出声。教师:大家能够清楚看出来,对比很明显。这边是黄河,大家思考,为什么会呈现出这般景 象呢?学生回答:黄河浑浊,里边泥沙多。教师:好了,这是我们看到的黄河下游的景象,那么黄河中游呢?教师出示三幅地图,学生看图过程中会发现中游黄河的颜色更加浑浊。教师:这是我们看到的实景图,那么我们接下来再把黄河与世界多沙河流
3、进行比较。世界多沙河浇比较表 河名 所在国家 含沙量(千克/立方米)尼罗河 埃及等 1.0 阿姆河 乌兹别克斯坦 4.0 科罗拉多河 美国 10.0 黄河 中国 37,7 这一环节在出示尼罗河含沙量以后,让学生们猜一猜下面这些河流的含沙量是多少,最后当 黄河呈现出 37.7 的数据时,学生们会比较震撼。教师:黄河以压倒性的优势,成为了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因此也有一碗水,半碗沙的 称号。教师:这是中游的景象,接下来,我们再把目光投向上游 教师出示实景图。黄河塑造并灌溉的宁夏与河套平原,农业发达,被称为“塞上江南”。学生发现,上游与中下游的景象截然不同,黄河水很清澈。教师出示黄河干流泥沙变化示
4、意图:那么黄河水是在哪里发生了变化了呢,读图找真相一一数字黄河 教师先行解释图例:大家看这里,这里的图例,有很多同学误认为这是一个分数,这是不对 的,它其实代表的是两个图例,我们先用上边的图例,比如看兰州的数据,3.48 就表示这里 的年平均含沙量。大家看看沿途的含沙量变化,来找一找,在哪里发生了变化呢?学生回答:河口到陕县这一段,中游。教师出示中国地形图,提问是哪里。学生回答是黄土高原。教师:为什么流经黄土高原,黄河就含沙量剧增 了呢?学生:水土流失。教师:那么问题来了,什么叫水土流失。有同学起来作答:水土流失,就是黄土高原那里 的水和土流失掉了。教师引导补充:其实,流失的不仅仅是表层的水和
5、土壤,还有里边的营养或者说肥力。大家思考,黄土高原那里哪些土流失掉了?学生回答,黄土。教师继续问,哪些水又流失掉了呢?学生回答:降水(学生在这个地方河流水可能回答不上来,可酌情给学生一到两分钟时间思考甚至讨论)学生讨论之后回答,如果讨论之后仍旧想不出来,教师适当引导作答:还有河流水,准确的 讲是黄河水。教师用本书作为引导工具:那么什么样的情况又会加剧水土流失呢?(实验比较简单,学生不难得出结论)第一组实验探究的土壤,学生观察实验得出结论:土质松散,水土流失严重。学生回答:地形,坡度 教师小结: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就把 水土流失的要素总结出来了。那么接下来 我们通过观察三组实验来分析,这些要素
6、 是如何影响水土流失的。河流 植被降水 土质 地形 第二组实验探究的植被,学生观察实验得岀结论: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第三组实验是两个变量,探究的是坡度和降水量,学生观察得出结论:降水量越大,坡度越 陡,水土流失越严重。教师:我们通过观察实验得出了结论,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观察黄土高原的实景图,来找一 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教师出示一系列实景图,然后将所有的地图总结到一副图中:想必大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特 征有了一定了解,那么接下来的时间,咱们以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结合这些地图,分析黄 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三分钟以后,请各组代表上台指图给大家进行讲解。学生开始讨论,时间三分钟。期间
7、,教师巡视,并根据各组情况做适当引导。1 小组代表,选土质的图,说明土质疏松,易溶于水 2 小组代表,选降水图,说明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出示内蒙古高原的降水量图,以作对比)3 小组代表选黄土高原地表地貌图,说明黄土高原地表崎岖,坡度大,植被稀少。(讲解过程中,教师同样可以出示内蒙古高原的景观图,作对比)4 小组代表,选择黄河支流图,说明黄河支流众多,而且支流大部分都流经了黄土分布区,冲刷掉了大量的黄土。(第 4 小组的回答,可能不够到位,教师注意引导规范)小组合作讨论-为什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降水量/毫米 400-流域界线 黄土分布范围 300 200 教师总结:黄土高
8、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其实完全可以用水、土、流、失四个字来阐述。夏季多暴雨;土质疏松;地表坡度大,流速快,支流多冲刷作用强 植被覆盖率低,涵养 水源保持水土能力低。教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每年都流失掉了大量的水土,有专家做过统计(图片中的文 字,可找为声音洪亮的同学起来把如果筑成宽一米,高一米的城墙,长度相当于地球与月球之 间距离的 3 倍,相当于赤道长度的 27 倍.这段文字读一下)教师追问:这么多的泥沙,先去了哪里?学生回答:黄河 教师:那么就直接导致黄河 学生:黄河中游含沙量剧增。教师:截止到此,同学们知道黄河之沙是从哪里来的了吧。停顿半分钟,给学生消化的时间。厂水 黄土高原 Y 流
9、 L黄土高原 V 如果筑成宽一 米,高一米的 城墙,长度相 当于地球与 月球之间距 离的 3 倍,相 当于赤道长 度的 27 倍.黄河中游含沙量剧增 来 二 r 二 二&泥沙之患 思考:减少的泥沙去哪了呢?_、教师出示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示意图:前边我们用上边的图例解决了黄河之下从哪里来,接下来我们就要用到下边的图例了。我先解释一下,以陕县为例,16.0 表示的就是通过陕县 的泥沙每年平均有 16.0 亿吨。教师将 PPT 中 16.0 和 11.5 两个数字反复闪烁几次,引起学生的关注。教师:同学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在利津那里,泥沙减少了。教师追问:减少了多少?学生:4.5 亿吨。教师出
10、示中国地形图,再追问:4.5 亿吨的泥沙去哪了?黄河流经的地形区:沙到哪里去卫 沖国地形图f巒 愛咼原1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 学生读图作答:华北平原。教师追问:为什么会沉积在华北平原了呢。教师出示实景图,让学生更直观 学生思考后回答 泥沙之患 华北平原地 势平坦 地形平坦 I 河床变宽 流速减慢 X 泥沙沉积 教师:每年四点五亿吨的泥沙,可不是小数目啊,那么一旦沉积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教师出示地图,通过操作 PPT 制作的自定义动画,让学生理解地上河。的感受地上河,并让学生谈谈地 上河潜在的威胁。教师总结(强调一下黄河在其中担任的作用一运输)泥沙来源的地方:黄土高原 豔谿大流速快泥沙被
11、冲 停顿片刻以后,教师:地上河的产生,是由于泥沙在这里沉积,所以大家思考,治理地上河 的关键在于 学生回答:治沙。教师继续:泥沙来源于哪里?学生回答: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教师:所以说,治沙就得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那么治理下游的地上河,归根到底是要 治理中游的黄土高原。最后,教师结合黄河流域图,建立知识树,进行本节课知识脉络的总结。黄土高原学情分析 泥沙沉积的地方:华北平原 瞬测小,流速减慢,可 对初中学生而言,对于黄河颜色为什么浑浊,乃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都有一定程 度的认识和了解,但缺乏系统性的逻辑梳理与联系。经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和活动探究能力,可以
12、独立 或者在合作中进行读图识图并分析相关的问题,这为其在探究黄土高原自然环境与水土流失 严重的联系的过程当中提供了能力。在 支流众多 中那一环节当中,学生讨论存在一定难度,需要适当引导。黄土高原效果分析 围绕黄河之沙从哪里来,黄河之沙到哪里去两个大环节进行。这三个环节的设计,结合了学生的兴趣点,以及学生生活在黄河下游的环境特点,在 授课过程当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概括出导致水土流失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 自己或者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黄土高原的实景图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进而使学生在心中梳理生态环境与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整体来看,本节课的主线清晰简洁,贯穿于整
13、节课堂,重点突出,注重了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与分析地理要素之间联系的能力。黄河流域教材分析 黄土高原是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继东北三省后教材选择讲述的第二个地理区域。前一节教材介绍的东北三省是一个以行政区域为基础划分的综合地理区域,又是教材讲述的 第一个区域,因而要求学生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区域的地理特征,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 方法。本节介绍的黄土高原则是一个以黄土景观为特色的特殊地形区,所以教材并没有面面俱 到,而是突出其有别于其他区域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这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认识区域的重要 方法。黄土高原因黄土而得名,也因黄土而成为一个特殊的地形区。作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 区,这里有着独特的
14、自然景观和特殊的地理环境,黄土则成为最显著的区域自然特征。黄土 高原的人文景观同样也受到黄土这一自然因素及其独特环境的深刻影响。教材分四个标题讲述了三方面的内容:文明摇篮(黄土文明和黄土风情)、风成黄土(黄 土景观和黄土地貌)、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这三个主题均与黄土这一自然要素及其特殊 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黄土高原评测练习 1.“挽黄河臂膀,依太行身躯,踏千里黄土,踩万年乌金”赞美的地区位于(A.东南丘陵 B.黄土高原 C.柴达木盆地 D.青藏高原 2.对于黄土高原生产生活产生最大危害的自然灾害是()A.沙尘暴 B.旱涝 C.台风 D.泥石流 3.属于黄土高原环境脆弱表现的是()A.地下矿产
15、多,地面开矿多 B.处于平原向山地过渡的地区 C.土壤遭到侵蚀后,难以恢复原来的肥力 D.水旱灾害频繁 4.造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有()A.地表光秃,植被稀少 B.黄土结构疏松,多垂直裂隙 C.降水集中在 7、8 月份 D.人们不合理的活动,使地表疏松 读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回答 5 6 题。5.在图示地区极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涝灾洪灾滑坡 A.B.C.D.6.图示区域所示的地貌类型中,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修建梯田,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B.打坝淤地,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7 图说地理。读图获取信息,是学习地理的首要途径。根据图文资料判断正误,对的打“C.引进外资
16、,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D.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生产 错的打“X”。(7 分)中国部分区域示意图(1)图示区域包括主要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2)黄土高原主要跨晋、陕、甘、鲁等省区。()(3)太行山以西地区地形崎岖,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4)山西省位于华北平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5)黄河的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河水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6)图示区域位于北方地区,煤炭、石油、水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能源基地。()(7)陇海线经过西安,京沪线经过济南,京广线、陇海线经过郑州。()黄土高原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1、用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地理要素,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很大提升,奠
17、定了课堂 欢快的基调。2、利用小组合作和小组展示以及独立思考的学习方式攻克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做到了 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3、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自然地理要素与生态环境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足之处:1、本节课留给学生展示的时间不够充裕,以后要加强对时间的把控,争取让更多的学生 参与到“展示”的环节,尤其是地理学科方面有所欠缺的学生,要多给他们机会。2、本节课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没有展开讲,下次要搜集新闻或者视频等相关资料帮助 学生客观的认识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黄河流域课标分析 课标 1: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说出黄河主要的水位特征含沙量大。课标 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运用地形图、地形景观照片等,认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课标3: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运用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说明植被、土质、降 水、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课标 4: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 发利用的成功经验。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结合图文资料,在分析水土流失及其危害的基础上,通过实例进一步了 解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并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限制150内